宗:以戒為師 -- 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

苦、集:

是生死的果,是生死的因

一.  苦諦──說明人生多苦的真理,人生有

(1)  生

胎獄,嬰兒在母胎中就好像住在牢獄一般。母親吃熱的如沸湯地獄,吃冷的如寒冰地獄,吃飽受迫如泰山壓頂,可以說是在母胎中就已經受盡苦楚。一生出母胎,受到外面風吹的剌激,細嫩的皮膚如同被刀刺一般,也是痛苦萬分。嬰兒呱呱 地,生下來就哭,注定了一生受苦的命運。

 

(2)  老

年輕力壯的青少年時代,目清耳明,活力充沛。一旦年紀大了,耳聾、眼花、腰酸、背痛,雞皮疙瘩 ,老態龍鍾,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著,那時候,真是苦不堪言,只有身受其苦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得到。

(3)  病

四大不調。俗語說:「沒有吃了五穀不生災的。」一生難得沒病痛,有病就苦,弄得寢食不安,什麼事都不能做。所謂「英雄只怕病來磨。」一旦病了,雖是英雄豪傑也害怕,無法可施。一個人生病了,需要別人的照顧,非但自己痛苦,更增加別人的麻煩。「久病無孝子」,常年生病,雖孝子賢孫,也沒有那麼孝順了。真正說,不管是父母病了,還是夫妻之間有人病了,能夠體貼照顧得無微不至的,實在難得。佛經中說:「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我們平時對病人要發心照顧。當自己沒有生病之前,也要好好保養,注意自己的健康,不要隨意糟蹋,等病來了,就什麼辦法都沒有了。

(4)  死

有生必有死。人生幾十年,就算能活到一百二十歲,最後還不是死路一條。佛經形容人死的時候,四大分散,那種痛苦,彷彿螃蟹落湯。最可悲的是「壯志未酬身先死」,人生在世,爭名奪利,可是一口氣不來,一生成果:名譽、地位、財富、兒孫眷屬,什麼都沒有。「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世間所有的身外之物,死的時候,什麼都無法帶走,唯有業障、罪過,卻緊緊地纏著我們不放,隨我們去輪迴受報。所以常有人到臨終前,才感歎為什麼不早點學佛、不早一點念佛,可是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5)  愛別離

生離死別,是人生最痛苦的。世間最親愛的人:父母、兒女、夫妻、朋友,平常相聚在一起,如魚得水,其樂融融。有時為了家庭生活,為了戰亂,為了種種的意外,非分手不可,尤其是當一口氣不來,死別,更是令人斷腸、情何以堪。可是有生就逃避不了死。雖然別的宗教有長生不老、有不死藥的說法,那絕對是騙人的。天下沒有不散的席,沒有不死的生命。人生在世,不管如何恩愛,終有分別的一天,沒有誰能例外。學佛的人,在情感方面要努力勉勵自己,對自己所有的眷屬,這一份至情雖然免不了,卻應把一份普通的感情,加以淨化,到了最後的那一天,才不致於太痛苦。

(6)  怨憎會

對冤家仇敵看不慣,視為眼中釘,最怕相逢,偏偏從早到晚碰在一起。「不是冤家不聚頭」,這是令人最苦惱的事。

 

(7)  求不得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想得到的東西或人,偏偏得不到。所謂「欲難填」,真是很難受的。

 (8)  五陰熾盛

人身是由1.2.3.4.5.識五陰(蘊),這五種因素集合而形成的。這五陰就像一團火一般地熾然焚燒著,這許許多多的身心煩惱,使得我們苦不堪言。

二.      集諦──是說明人生集起貪瞋癡等許多煩惱的「因」,去造種種的不善業,才會招受種種的苦果,故「苦」以「集」為因。

集為「苦」的根本,此二諦又為流轉於世間的因果:知苦而斷集,斷集以離苦,為聲聞乘厭離世間的觀行。

苦集二諦是世間迷妄的因果,滅道二諦是出世間證悟的因果。

苦諦是迷惑的苦果,集諦的主力為貪瞋癡諸迷惑是苦因。

滅諦是消滅煩惱,證涅槃果,道諦是修道的正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