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日星期四
在《廣論》一百三十九頁第二行,決定受,造了這個業是一定要受的,以受果的時間來分,分成三種。(1) 現法受 (2)順生受 (3) 順後受。現在就要受的果報當中,分成功八項。《瑜伽師地論》 (瑜伽:和諧,道理與方法。瑜伽師即是自作修行乃至講述傳授瑜伽諸法之師。唯識學派根本大論也是修行成佛之道所依循的根本論典。乃無著菩薩從彌勒菩薩獲得教授) ‹本地分› (「本地分」是全論的基本部分,把瑜伽師所依、所行的境界區分為十七地,以詳說三乘觀行的根本事相) 當中說的,這個是最重要的。哪幾種呢?有八點。這八點實際上分成前面四種心強。後面四種境強。造業是不是要心境相對的。心就是意樂同樣地造的境當中,平常一般如果境強的話這個也是。
第一個是第三行 (在《廣論》一百三十九頁),(1) 『增上顧戀意樂,顧戀其身財物』 (是貪) 等等。造的不善業,這個是現法受。下面, (2) 『若由增上不顧意樂,不顧彼等做的善法,這是現法受』 (無貪) 。第一、第二是什麼原因呢?貪跟無貪。什麼叫『增上』?貪心比別人要強盛。第一個就是說,對於我自己的身,譬如,歡喜打扮,歡喜衣著,講營養,講健康,這照我們世間來說,這都是應該的啊!但是這裡說什麼?增上顧戀,這個就不可以了。就是你貪著,下一世總歸不好的,假如再增上的話,這一生就會不好。
增上不顧意樂就是無貪。前面是貪,現在的無貪,貪是惡業,無貪我們稱它為善根。所以說,第一個 (貪) 造了這個是現法受。比原來的惡,因為造了不善的。第二個 (無貪),不顧意樂,造了善,所以現法受,這個比原來好的。這個理論用在 (1)《了凡四訓》,袁先生是不是到後來想盡辦法去幫忙別人啊?不顧自己地幫忙別人去,結果他自己好啊-現法受。現在 (2) 《俞淨意公》,也是想盡辦法去幫忙別人,他自己好了。那很明白地就說明這個兩點。
我們再看一下「增上」兩個字。:檢查,我們做事情的時候,心裡是什麼心理狀態?你仔細去衡量一下,我們習慣性的,沒有這個「增上」的心。造壞事也沒增上的心,造好事也沒增上的心。譬如,(1) 你心裡覺得要像那個俞先生一樣,他看見字紙就撿起來,字紙掉在那髒的地方,你看見了,『唉!麻煩!』也就算了。(2) 撿起來,覺得這個東西非常臭,可是你會克服你心理上的困難,把它拿出來弄乾淨。 (3) 這個兩個比較的結果,你能不能比較增上跟非增上的心情啊?所以我們有很多事情都因人成事 (意思就是依靠别人的力量辦成事情。),馬馬虎虎 (混得過),人家做嘛我也做,人家不做嘛我也不做。那就是做了善事也沒有力量的。通常我們都是在這種狀態當中。
精進的特徵,就是不論什麼時候,一直對治,對抗自己的習氣去努力。譬如, (1) 說話,喜好說話的,話到嘴巴口上的話,我就想盡辦法把它堵住,那就是增上的善業。 (2) 你今天對了這個境的時候,看到好吃的東西,你心裡很明確地感覺,這實在引誘你很強!可是我想盡辦法把它擋住,那是增上的無貪。擋住它了!你能不能體會到這種心情?否則你做好事,這個就是你宿生的習氣所養成的。宿生習氣養成的,不會改變你命運,善也好,惡也好。非宿生的,那就可能改變。
喔!原來小小一原文的《俞淨意公遇竈神記》,師父是把廣論套進來,《廣論》一直是我們福智的基礎,三輪的廣論研討班學制9年根基,到了備覽班亦是不怕你廣論學不好,整個3年的《南山律在家備覽》也一再在串習廣論。現在我讀完半本宗旨理念班教材《俞淨意公遇竈神記》也都引用廣論。所以在師父的教導下,不怕你《菩提道次第廣論》讀不好,可以用包你札的根基妥當穩固,在外水準不漏氣,就看你有沒有照著廣論書上去行持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