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4月20日(三) 開始啟動關懷、助念義工班級名單,窗口聯絡通知。

造業依受果時分三:

現法受,就是造了以後,現生就受;

順生受,在第二世受果;

順後受,則在第三世,第四、第五、第六,乃至於無量生以後成熟。

 

( 廣論P139頁-第L8 ~ L10行)

錄音帶第五十九卷A面

◎ 於相續中,現有眾多善不善業成熟理者,謂諸重業即先成熟。輕重若等,於臨終時何者現前,彼即先熟。若此亦等,則何增上多串習者,若此復等,則先所作,彼即先熟。

如《俱舍釋》所引頌云:「諸業於生死,隨重近串習,隨先作其中,即前前成熟。」

 

 

那麼,現在我們相續中有不曉得無量無邊的各式各樣的業,有善、有不善,哪一個先成熟, 換句話說哪一個先感果呢?)喏!這個分出來了。

第一個,(重業一定先成熟),這個業越重。那麼重的,輕重相前面已經說過了,對吧!輕重相前面已經說過了。假定說沒有特別重,「(輕重等的話,那麼怎麼辦呢?就是臨終的時候,那個時候哪一個東西現起)。

這一點是為什麼我們臨終的要助念的關係。就是他如果說求往生的,固然;就是不往生的,乃至於平常不信佛的,你臨終的時候能夠提醒他那個東西,他跟那個相應,他也好。

實際上呢,臨終的提醒不但如此,還告訴他:「哎呀,你一生造了很多好事啊,這一生苦不堪言,沒意思!你現在完了以後,生天去了。」你能夠提醒他,欸,他想起歡喜了。那個時候他心裡面這個相應的話,他想這個,就是最靠近臨終的時候,把這一個引起來,這是第二個,這樣。所以「西方當時」,他臨終的時候,一定用那個佛像、用長幡接引他等等,這個是有他的道理的,就是指第二點。

「此」—如果相等的話,那麼下面呢,習慣,就是你的習性、習性。所以前面說,不要說無故思喔,這個習性非常厲害。對我們極大部分來說,就是這個習性。而且這個習性哪,往往不是這一生造成,多生多劫,所以這個等流習氣的重,就是這個樣。我們現在修行最重要的就是什麼呢?把這個無始的習染改過來。那麼(假定是這個也沒有的話,那麼先作的先成熟),你越是前面先作的,那是先成熟。

下面就是《俱舍》上面告訴我們這個道理的一個偈子,這個偈子,大家只要念一下。我再念一遍:

(「諸業」,這個業在生死當中,哪一個先成熟?

 第一個,隨重

 第二個,隨

第三個,習慣,串習就是習慣;

第四個,面上面都沒有,的話,最先作的先成熟,所以「前前成熟」)。

地方,那麼關於這個善惡業的基本的概念都已經有了,基本的概念都有了。凡是對這個道理不(編者按:錄音帶中間切斷)……清楚,整個的修行的主要的概念全部在這裡,所以下面的都從這地方一步步來的。當然這個次第很清楚,你所以今天能夠達到這個,一定還有前面的這個層次一步一步、一步一步……這麼來。然後呢有了這個概念以後,不管是參禪、念佛、學教乃至於世間他為什麼這樣,他為什麼感到這個惡果,然後呢你觀察自己的話,你也曉得了。起心動念的時候固然你知道,不起心動念你也知道,為什麼你會有這個習慣,為什麼會有這個樣,每一個地方就這麼清楚、就這麼明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