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
《大寶積經》
這段經文主要啟示我們,學佛修行要福慧雙修,不能偏於一邊。
《大寶積經》裡有一則故事:
有一對師兄弟,師兄為人很熱心,不辭辛勞每天奔波,做種種苦行、種種服務;師弟則是一個講經學者,每天做許多的研究,智慧高超。師兄弟兩人,一人修福,一人修慧,各有所長。但可惜的是,師兄勤勞發心,卻不愛讀經,不求了解經義,開發智慧;師弟則只顧研究經典,不勤勞作務,不肯為人服務。一個是「修福不修慧」,一個是「修慧不修福」,兩個人的因緣果報就各有不同了。
師兄往生後,因為在生前沒有修智慧,投胎成了一隻大象。雖然是投生畜生道,卻很有福報,生活在皇宮裡,吃得是山珍海味,身上披滿了瓔珞寶石,十分威風。智慧高超的師弟,後來修行有成,證得阿羅漢,卻因為過去不曾與人結緣,到外面托都沒人肯供養。
有一天,他走著走著就走到皇宮,要向國王化緣。因為他已證得「天眼通」,看出皇宮裡的大象原來是轉世的師兄,他有感而發的說了一偈:「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意思是:你身在皇宮,儘管享受再多的富貴榮華,卻還是畜生道,不得聽聞佛法;我雖已證得阿羅漢,卻生活艱難,連衣食都不得溫飽。這時他才警覺到,原來修行是要「福慧雙修」啊!
智慧,是佛教的「戒定慧」三學之一,三學增上,才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尤其有了智慧,才能分辨邪正真偽,斷除無明煩惱,進而自度度人;有了慧解,還要實踐體證,也就是「福慧雙修」,知行合一。因此經典說「行足慧目」,智慧就像眼睛,是修學佛法的動力;智慧則來自「聞思修」,沒有耳聞、目看、力行實踐,無法增長智慧;沒有智慧而盲修瞎練,對人生也毫無幫助。
所以身為佛弟子,不僅要服務大眾,也要理解佛法;學佛法也不能光是講說研究,落於口舌,研究結果也應該對社會大眾有所貢獻,才能福慧雙修,圓滿人生大道。
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恒沙七寶塔,寶塔畢竟化為塵,一念淨心成正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