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學員

請讀大家辛苦做出的佛陀的啟示(5)

主題:佛說無常經(2)

《佛說無常經》

生者皆歸死,容顏盡變衰;強力病所侵,無能免斯者。

假使妙高山,劫盡皆壞散;大海深無底,亦復皆枯竭。

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吞。

上至非想處,下至轉輪王;七寶鎮隨身,千子常圍遶。

如其壽命盡,須臾不暫停;還漂死海中,隨緣受眾苦。

循環三界內,猶如汲井輪;亦如蠶作繭,吐絲還自纏。

無上諸世尊,獨覺聲聞眾;尚捨無常身,何況於凡夫。

父母及妻子,兄弟并眷屬;目觀生死隔,云何不愁歎。

是故勸諸人,諦聽真實法;共捨無常處,當行不死門。

佛法如甘露,除熱得清涼;一心應善聽,能滅諸煩惱。

 

    上一集講到哪裡,大家還記得嗎?就是我跟大家講了一個謎語,希望大家猜謎,最後答案是作繭自縛,大家還記得吧!

一般人每天做那麼多事,表面上,是希望自己可以過得更好,事實上,卻不曉得自己在跳入火坑。原意是很想要快樂,事實卻剛剛好相反,一直在跳入火坑,這個就是作繭自縛。

世間有很多事情,若以佛法的角度來看,其實都是沒有智慧,都是愚癡的。希望大家從這裡面可以學習到,如何不要再作繭自縛了。希望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去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無上諸世尊,獨覺聲聞眾,

    這裡講到了三種聖人,就是佛、獨覺以及聲聞。

在所有的聖者裡面,佛的果位是最高的。佛可以無師自證,證到無上圓滿通達的佛果;再將所證,教化聲聞乘,令其趣入涅槃,圓滿完成解脫道,或者化導令其趣入菩薩道。

    「獨覺」呢?是指有一些人,他出生在沒有佛的世間,也沒有聽聞到佛法,不過,他的根性非常銳利,是利根的修行者,他靠自己,也可以無師自通,祇是圓滿度不像佛那般圓滿通達。這種修行者,在深山裡,或在河流旁,當他看到花開花落,看到樹葉離枝飄落,或看到水流『逝者如斯』,看到大自然種種生生滅滅的現象,竟也能悟得緣起法,再從緣起的道理,來體悟佛法。這種人,是靠自己一個人,Only one,沒有其他人幫助他,他只有靠自己修行,這種人所證到的果位,叫做「辟支佛」。這是獨覺聖者,一樣也是聖人。如前所說,這種聖者非常獨特,他是很利根的修行者,而且根器要夠利才可以,因為在沒有聽聞佛法的情況下,他可以靠自己,就能無師自通。

    接下來,就是「聲聞乘」。所謂聲聞乘,就是說佛陀住世的時代,佛陀是他的師父,師父在講經說法的時候,弟子們就坐在下面看著佛陀,聽著佛陀說法。弟子藉由聽聞,若能心領神會,也許祇是一句話,或者是一個字,就可能證得四果之一。聲聞眾的四種果位,其最高者,稱為阿羅漢果。而今佛陀的化身不住世,我們也可以藉由出家師父所闡釋的佛理,或是藉由研讀經論,依教奉行,依法修行,這也是屬於聲聞乘。

 

尚捨無常身,何況於凡夫?

    這三種聖人,是在佛教三乘中,獲得最高果位的聖人,可是呢?祇要身體的壽命一到,也就是世間人所稱的死亡或往生,一樣要捨棄這個無常的身體,就連佛陀也不例外。

你看,兩千五百年前,佛陀有因為成佛就不用死亡嗎?沒有,還是在八十歲的時候捨壽。他這一輩子中,也是經常被疾病所侵擾,有時候是背痛,有時候是頭痛。你看,佛陀也無法免除病苦與死苦。如果佛陀尚且如此,那麼,聲聞、緣覺就更不用說了。所以,《無常經》在這邊告訴我們,即使是聲聞、緣覺跟佛這三種聖人,壽命一到,還是都要捨棄無常身。

從上一集到目前為止,無常經所講的是什麼呢?「佛、獨覺、聲聞」這三種聖人,最高層天「非想非非想處天」的天人,以及地上最有權力、享受世間榮華富貴的轉輪聖王,悉皆無常,無有例外。

我希望大家從《無常經》的這個偈頌,可以瞭解到,我們什麼都不是,我們只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一個凡夫,更是不可能會永恆留在這個世間的。自古以來,求長生不老之術,都是失敗的例子,沒有一個成功的例子。希望大家從佛陀的開示裡面,瞭解到這個如實的知見,他就是如實的告訴我們生老病死的現象,讓我們能夠豁然開朗,不要再執著這無常的世間,好好向涅槃或無上的解脫道邁進。

 

父母及妻子,兄弟并眷屬,

    聖人跟天上的人,還有轉輪聖王,這些特殊的人,通通講解過了,接下來,就是要講我們普通老百姓了。

每個人都有父母吧?!有啊!每個人都有兄弟朋友吧?!都有眷屬吧?!有啊!這是大家沒辦法否認的。當父母、兄弟、眷屬死亡的時候,我們怎麼樣呢?且看下一句。

 

目觀生死隔,云何不愁歎?

   當父母、朋友、眷屬死亡的時候,我們祇能眼睜睜看著一個接著一個死亡,祇能眼睜睜看著他們與我們生死隔離,所以說,目觀生死隔。當這樣的事情發生時,我們這些活著的人,如何不愁歎?如何不歎氣?我們絕對會哀傷、難過、歎氣的。為什麼他們要離我們而去?為什麼不能留在這邊,繼續跟我們一起歡樂?為什麼他這麼忍心丟下我們?為什麼?好多的為什麼?

許多人在面對家屬死亡的時候,在病床前哭得死去活來,然後抓著要瀕臨死亡的親屬,緊抓著不放,一直搖,一直叫他回來、回來,你不要死,一直這樣子叫他。這是多麼悲慘的一件事情,真是令人難過,然而,一切終究無濟於事,最後祇能眼睜睜看著自己親愛的眷屬,雙手一攤,吐出最後一口氣,閉上那無奈的雙眼,漠然地離開人世。

我們也曾經聽過,有一些癌症患者,他在死亡的時候,死得並不寧靜。有的癌症患者,臨死之前,痛得不得了,有的是一直哀嚎、慘叫,直到斷氣;有的則是手搥牆、頭撞壁,真希望一頭撞死。這時候的痛苦,有哪一個親人能夠為他受?我們人世間,經常會遇到這些事情,不是嗎?

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裡面,講得非常清楚。他說什麼呢?當這種事情發生的時候,瀕死之人,是處在一種極度掙扎,且與死亡之神交戰的時候,就像在拔河一般,想拔過來生存這一邊,但是,死亡之神卻想要把他拔過去,往死亡方向拔。這時,瀕死的人很痛苦,旁邊的眷屬、親屬、朋友,也是很痛苦。但是,有沒有辦法幫上忙,親友可以幫忙嗎?完全無法幫忙,一點忙都幫不上。而且那種苦,是完全自己在那邊忍受、忍受、再忍受,一直忍受到死亡。親屬們完全愛莫能助,他們頂多強忍住悲痛,陪坐在旁邊,難過地看著;他們也可能是崩潰地哭泣,吶喊著「你為什麼要離我而去?你不要離我而去!」他們頂多是這樣哭著,除此之外,他們無法分擔亡者的病苦,無法分擔神識脫離肉體時的那種死亡之苦。

《無常經》這樣告訴我們,告訴我們世人,要對於這種無常之苦,生起警惕之心。

 

是故勸諸人,諦聽真實法,

    前面一直告訴大家,每一種人,不論是聖者或凡夫,無常一到,都要離開這個世間。除了人之外,這個器世間,包括大自然、山河、大地等,全部也都會無常,時間一到,全部都要說再見。接著,《無常經》開始要勸大家,勸大家要非常仔細地去聽佛陀說的教法,好好去聽佛陀講的真實法。

世間人在這一輩子中,如果交了一些酒肉朋友,這些朋友絕對會給你灌迷藥,說很好聽的話給你聽,讓你覺得很快樂,好像自己得天獨厚,凡事皆可順己心意。不過,那種填補空虛的快樂,是會障礙你看到諸法實相的。本來你可以看到諸法實相,但是你如果交錯朋友,吸收錯誤的知識,就可能沒辦法聽到真實法。

只有佛陀,他才會老太婆似的,苦口婆心,不斷地教導我們真實法;以毫無畏懼的心,不斷地告訴我們真理。想到這兒,我們真的要對佛陀生起感恩之心。佛陀這般殷勤懇切地告訴我們真理,我們一定要好好接受佛陀的勸誡,好好接受之後,還要開始修行,不要停止在原地踏步。其實,人是很難原地踏步的,你知道嗎?

有一句話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一句話非常重要。你有辦法想像一條船,當它逆著水在行舟的時候,船有可能停著一直不動嗎?很難!它不是被水沖到下游去,要不就是船上的人,要很努力的划,才能往前進。換句話說,不是前進,就是後退,船很難停著不動。我們在修行的道路上,也是如此,很難完全停止不動,不是墮落退步,就是往前走,往上提升。希望大家要從佛陀講的真實法裡頭,瞭解到無常的真義。

 

共捨無常處,當行不死門。

    佛陀在這邊要勸誡我們的真理是什麼呢?就是說,大家共同來捨棄這個無常處。世間都是無常的,山河、大地、眷屬都是無常,既然都是無常,請大家一同來捨棄這些無常的地方吧!我再講一次,包括人、事、物,統統會無常,請大家一同來捨棄這些無常的人、事與物。Anything、All things全部要捨棄,沒有一個不能捨棄的。

捨棄之後,要幹嘛呢?「當行不死門」。就是說當我們捨棄了無常的人、事、物之後,往哪邊走呢?往涅槃的大道上走。涅槃的大道,是怎樣的一條路?我們要通過不再生死輪迴的門,到達涅槃的「彼岸」。什麼是「此岸」?有此岸,就有彼岸。「此岸」,是生死輪迴的此岸;「彼岸」,是涅槃的對岸。此岸與彼岸,中間隔了一條河流,那一條河流是什麼?「煩惱流」。

我們目前在生死輪迴的此岸,我們打算去哪裡?對岸。想到對岸去,我們就要坐船,坐船渡過煩惱流。這一條船是什麼呢?這一條船就是修行的方法,你懂得修行的方法,就可以渡過煩惱流到達涅槃的「彼岸」,這一點非常重要。這邊佛陀勸誡大家,要好好地往涅槃的方向走,捨棄世間的所有無常物吧!不要再執著了!不要再追求它了,放下吧!

有一句話,我們不是經常掛在嘴邊嗎?即「難捨能捨,難行能行」。我們知道,口說要放下一切,是很難做到的,真的是談何容易。不過,還是要放下。我們知道,要行菩提大道,要走向涅槃這一條路,是孤獨的,很少人走,也沒什麼人可以陪著你走。雖然難行,仍是能行,因此,你還是可以走。其實,你們也知道,大部分的人都落在不知所歸的迷惘中,而今你已有一顆覺悟的心,不想跟著大眾走,不想跟著這種生死輪迴走,而是想要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你們且想想一件事情,什麼事呢?成佛永遠是一個人的事情。只有聽說過,有一個人在菩提樹下成佛,但是,從來就沒有聽過,也沒有看過,有一群人同時成佛的,對不對?沒有,沒有那種一群人同時成佛的,成佛永遠是單一一個人。我希望大家可以知道,走菩提道這一條路,要很習慣不是那麼多人跟著你走。如果你覺得我們要跟著流行走,因為流行,所以有很多人在做,以為跟著大家走就沒錯,問題是,真的是這樣子嗎?萬一大家都走錯了呢?

你有沒有想過,真理永遠是少數人才能體悟到的,它必須在極為深刻的禪定中,才能夠去體悟的。所以,必須要漸漸去習慣這種單一一個人的修行。我們佛法有一個名辭,叫做「獨一靜處」,就是獨自一個人在安靜的地方修行。你一定要自我訓練,將這種能力培養出來。

 

佛法如甘露,除熱得清涼,

    佛法就好像甘露一樣,它滋潤了我們的身心,使我們如獲甘露一般,把全身煩惱的熱,清除得一乾二淨,使我們遍體感覺清涼。所以,經文這邊說,佛法如甘露,除熱得清涼。

大家特別要清楚一種邏輯,就是佛家的邏輯。什麼佛家的邏輯呢?佛家的邏輯認為,所謂的清涼,並不是你去找個東西,來讓自己清涼;不是你去特別買個冰棒,吃得讓自己清涼。佛家講的快樂,也不是說你去找個欲望,一個刺激品,來讓自己快樂,不是這樣子的。佛家所說的清涼與快樂,是怎麼樣獲得的呢?它是去除負面之物,去除負面的情緒,去除負面的煩惱,而獲得那個開敞出來的、純粹的那種清涼與快樂。我再講一次,這個清涼跟快樂,它是去除負面的那些情緒煩惱之後,所呈現出來的純粹的樂、純粹的清涼。這是純粹的,Pure,是一種完全純粹的清涼與快樂,所以說,你們如果想要感受到清涼,一定要往這方面著手。沒有什麼外加之物,可以讓你清涼,而是直接從你的內心深處,去清除那些煩惱而獲得的。希望大家可以瞭解這個邏輯,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邏輯。

 

一心應善聽,能滅諸煩惱,

    這邊佛陀告訴我們這些弟子們,應該要一心專注,一心地聽佛陀說的話,才可以滅除所有的煩惱。唯有滅除所有的煩惱,才可以到達涅槃的彼岸。如果我們沒有好好修行,沒有滅除煩惱,永遠就是在這個此岸。所以,這一句很重要。

 

外事莊彩咸歸壞,

    我們都很習慣把這個外在、外表,塗塗抹抹,裝飾得莊莊嚴嚴;我們也喜歡為肉體做化妝、做保養;我們所到之處,都懂得用外在物,把它塗抹得很好,把它裝飾得很好。可是,佛陀在這邊告訴我們,所有的這些外在事物,必定會壞掉,必然會歸於壞盡,一定會壞得乾乾淨淨。

    然則,佛陀教我們如何莊嚴自身呢?有一句話,你們一定聽過,「戒定真香」。請你慢慢的讀『戒定,真是香啊!』就是用這個戒定慧的修行,來莊嚴自身,尤其是戒香。因為戒香,可以順著燻,也可以逆著燻,不論怎麼燻,都很香。其實,佛陀留給我們的財產,也祇有戒而已。當我們好好持戒的時候,由這種戒律所透顯出來的氣質,那就是一種香,那就是一種莊嚴了。再講一次,光是持好戒,他本身就會開發出一種氣質,這種氣質,讓人親近你之後,還想要再接近你,他會一直想接近你,他不會排斥你,任何人看到你,都會很歡喜。

    那些外在的塗抹彩繪,那些華麗的裝飾,我們無需再去重視,而是要回歸內在,莊嚴自心。所謂心莊嚴而自莊嚴,即是此理。祇要我們持戒清淨,自心也將充滿清淨,自可漸漸地培養出完美的德行,進而開發出完美的智慧,Perfect Wisdom,梵文叫praj -p ramit ,就是所謂的「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是什麼呢?就是完美的智慧,Perfect Wisdom。如果你可以培養這種完美的智慧,這就是最大的莊嚴了,這是發自內心,從內心深層底處所開發出來的莊嚴。

     你們一定記得《心經》講的一句話:「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你看,觀自在菩薩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他是在很深很深的般若波羅蜜多中,在很深很深的完美智慧中。般若波羅蜜多,就是完美的智慧。觀自在菩薩用一種很深、很完美的智慧要幹嘛呢?照見五蘊皆空。他看到外在的形形色色,色、受、想、行、識這五蘊,無非都歸於空。這一點,跟《無常經》在這裡講的完全一致。《無常經》講的,就是說所有東西都是無常、都會變異,最後都歸於壞,所以,跟《般若心經》講的是一致的。

今天我們先暫時講到這邊,下一集再繼續為大家解說《無常經》。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