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來感念師父的悲心!!


十五、願與師長有共同所緣

 

  最近用心的聽聞廣論後,內心有了些體會,想跟各位一起分享。不過,先問各位一個問題:我們應該都知道父母在意我們的是什麼,然而身為師父的弟子,你知道師父在意弟子的是什麼嗎?起初我也不曉得,原本想,等當了師父的侍者,我就應該很清楚,可是曾有段時間,身體雖然與師父靠得很近,但內心卻感覺很遙遠。但就在最近,用比較正確並且比較認真的態度研讀廣論後,才發覺,好像開始有點接近師父的心了。

 

  記得去年,有一次要幫師父擦藥,上藥前,得先有兩個步驟,首先要有人拿濕熱的毛巾幫師父擦拭皮膚,接著要有人拿乾的毛巾再擦一遍,第三個,才是上藥,但這中間有一個很重要的步驟,是要完全確認師父的皮膚是否完全乾,要不然上藥後會產生副作用。此時,狀況發生了,當前二位完成了動作後,我的手,很不巧的就直接抹了藥……於是,就引起很大的回應,師父用非常嚴峻的目光看著我,長達十幾秒,而我的內心卻感覺更長。當下,一旁的如俊法師拍著我的肩膀小聲說:「不要怕。」這時候我內心想著,為什麼今天的手這麼不聽使喚呢?接下來,師父就給了一些教誡。後來內心一直有個困惑,實際上,確認皮膚乾燥的時間大約幾秒罷了,但師父為何要用嚴肅的眼光看我十幾秒呢?

 

  末學學習廣論也有十年了,我發現自己一直有個現象,當我有時間,可能會拿《我的信仰》來閱讀,但就是不會拿廣論來看,即便是聽錄音帶也不會非常投入。這種習慣,出家前如此,出家後依然沒改正。可是,最近因為環境、同行的影響,而且用了比較正確的方式聽聞後,突然在廣論上發現了答案,開始對廣論產生了興趣。如廣論第四十頁倒數第二行伽喀巴祖師說:「依尊重時,恐有所失。」師父對於這段的解釋如下:「承事師長時,應該戰兢惕厲,深怕有一點點的地方做得不對,更要於一切時處,一心一意想著如何承事、如何去做。」各位有沒有注意到這句話,是非常的細膩。

 

  師父還舉了兩個例子,有一次聽到電話聲,師父在房間接了起來,一聽不是自己的,這時候,外面有位法師正在用功,但他還是馬上站起來詢問是找哪位,各位知道這種狀況嗎?外面這位法師雖然在用功,但是仍一心一意想承事師長,如此,贏得師父的讚嘆。另一則,師父請一位弟子拿包開心果去供佛,供完後直接送到大寮,但那位弟子直到下午才去供,送到大寮也是三天後的事了,師父對此感到非常可惜。聽到這段開示後,好像自己找到了答案──因為師父很在意弟子承事的態度:有沒有一心一意?有沒有深怕一點點的地方做錯?可以想像,我那時候上藥,絕對不是一心一意,是很公式化的狀態。

 

  後來我又想,師父為何那麼在意這個事情呢?答案在廣論第三十六頁第五行:「此供施即成,恆供一切佛,此是福資糧,從糧得成就。」師父解釋這段提到:「如果你能這樣集資糧的話,你要什麼,就樣樣都有。」廣論中:「『欲求無盡性,如如少可意,即應以彼彼,勝妙供尊長。』此復若就學者方面,以是最勝集資糧故。」師父在此闡釋:「若有任何的事情,只要稍稍地讓師長感到歡喜,你就應該用最殊勝的方式供養,這種外相上的供養,內心增長的是法財。」記住,只要稍稍、一點點就要注意,何況是幾秒鐘,如同我擦藥也只是錯一點點,但師父就看到這一點點。

 

  師父是希望我們透由承事的過程,可以累積到最勝的資糧。因為師父希望每個人都能成佛,但成佛之前,首先要有資糧。師父很在意的是我們要走的那一步,如果做得好,師父會很歡喜,反之,師父會示現生氣。透由如此的反省,也回想到師父的行持也是如此:師父曾幫洛桑校長煮奶茶,煮了之後覺得味道有一點不對,後來全部重煮一遍;另外有位師長來,師父派如淨法師去掃師長房間的廁所,如淨法師是位很謹慎、小心的人,所以打掃得非常認真,但師父仍聞出還有一點點的異味,於是要求法師重掃一遍。

 

  五年前,某位長老來,我擔任侍者,也深怕有一點點的地方做錯。就在用餐尾聲,看到師父用木頭湯匙吃木瓜,一旁的我,覺得用木頭湯匙不好挖,於是拿了支鐵湯匙出來給師父。師父那時候看了我一眼,微笑說:「謝謝!」用完餐後,師父招我過去,跟我說:「某人,你好好努力,未來一定可以走得很好。」那時候我聽不太懂,只知道深深地鞠躬。後來我才了解,師父在意的就是那小小的動作,遞個湯匙很容易,但對師父來說這樣的動作很珍貴。還有一次,我當實習侍者時,跟著另一位侍者去師父的房間,傍晚時,師父請侍者關氣窗,這位法師拿木板關時,師父隨口說:「下次可以用那個手杖關關看。」隔天,當法師還是拿木板時,我就趕快跑去拿手杖。這時師父說了句:「這個人真靈。」師父講這句話,對我而言,是極高度的讚賞,也由此看出,師父看我們,是非常的仔細。

 

  過了段時間,做起事來,總是會考慮東、考慮西,那時候師父又給了教誡:「你不要當一個自動機器,那種機器會動,是要人家一按,才會運轉。」那天下午,師父要看書,我覺得桌上的檯燈過於占空間,心裡一直想著師父的教誡,就鼓起勇氣移了下檯燈。師父馬上比了手勢說:「嗯,這就對了。」那時候被嚇到,原來師父一直觀察我,他一心一意都掛念著弟子,他在意弟子們有沒有照著他的教誡去做。

 

  如果我們對廣論的內涵沒有深刻了解,就很難了解、揣測師父的心意。進一步來說,你要懂廣論,仍要靠師父的教授與闡釋內涵,要不然很難趣入核心。

 

  師父曾經對侍者說:「不要一直猜我在想什麼,重要的是,我們要有共同的所緣。」這個所緣是什麼?就是廣論的內涵,希望大家都跟師父一樣有共同的所緣。最後,想到一句話:世界上不是缺乏美好的東西,而是缺少發現。希望大家在師父的廣論開示中,發現師長的偉大。(福智之聲165期)

 

 

十六、一條康莊大道

 

  我覺得師父關心我們,勝過我們自己關心自己,誠如淨遠法師說的:「我們關心的只有我們這一生,可是師父關心的卻是我們生生世世無限的生命。」師父用淨智事業引導我們研討廣論,以建立人生崇高的目標;從文教、慈心事業,引導我們去集聚資糧、歷事練心。在這個末法時代,人心墮落的潮流中,師父帶領我們走一條逆著潮流的艱辛之道。

 

  師父有他的遠見,我們當時看不清楚。就以剛開始跟著師父做慈心事業為例,他看到如果土地再持續使用農藥化肥,未來將會有三條死路:我們因為常用農藥,會被毒死;因為農地常用化肥,漸漸會酸化,土地長不出東西,我們會餓死;人類為了爭奪糧食而戰爭,最後會戰死。但是師父有遠見,認為我們不應困在這裡,於是為我們找出了一條路,所以他開拓慈心事業的宗旨,就是恢復人類身體的健康、恢復大地的健康、恢復十善社會的健康。

 

  剛開始師父帶領我們做很多事業,我們都覺得不可能,就好像開始從事慈心事業時,我告訴每一位農友種菜不用農藥,他們都跟我說三個字:「不可能!」專家也跟我說:「不可能!」可是師父說:「這是應該要做的,沒人做,我們應該做。」剛開始困難重重,但是我覺得,這一路都是師父在陪伴著我們。蟲多了,師父會請法師送大悲水灑在田中;菜多了,師父會請僧團護持。經歷種種困難,幾年後,花蓮有個稻米產銷班,從只有一塊有機田地,周圍被用農藥、化肥的田地包圍著,到現在已將近有一百多甲的有機稻田,中間大概只有一、二塊是用農藥、化肥,最後也經說服全部作有機。從不可能到可能,我們稱它為「反包圍」。

 

  慈心事業開始時,師父為了擴大我的眼界,也為了讓我知道他的理想,帶我到美國看看有機事業的發展。有次師父帶我到南加一個很大的超級市場,我看了以後很歡喜,在走出超商時,我說:「師父,我想我們台灣應該也可以做得到!」師父很高興的點點頭說:「是的,只要我們同心同願,一定做得到!」的確,在大家的努力之下,我們也在有機事業走出了一條路。

 

  我深深覺得師父是在帶著我們走一條逆著潮流的方向,走一條人家認為不可能的道路,但是經過師父對理念的堅持,以及一群同行善友的努力之下,師父帶領我們走出了一條增上生的康莊大道。

 

  有一次,我和師父去看一塊園區的預定地,師父覺得不合適,我有點失望,但是師父勉勵我:「教育是百年大計,你要繼續努力,這一生你有可能看不到,但是未來你一定遇得到!」師父不僅只關心我們這一生,而是以長遠的心,帶著我們走增上的康莊大道,我內心有著無比的感恩!(福智之聲164期)

 

 

十七、戒香芬芳

 

    在飲食部份,師父的飲食非常簡單,蠻定量的,但是比較特別的是菜不能太硬,師父已經持續幾十年是這個樣子,粥大概一碗七八分滿,菜大概一碗。師父在美國蓮社時,每天吃得很簡單,一個饅頭或麵包,頂多再加一杯飲料,數十年如一日,這是他一個人的時候,當你一個人的時候還能夠這樣,表示他對戒的持守是非常嚴謹的,因為戒的精神是能憶能持能防,森然萬境何事非持,他對任何境界,且在沒人看到的地方都願意戒持,這才是持戒的內涵,那種君子慎其獨的精神才讓我佩服。

 

    戒除了止持還有一個作持,作持更進一步的是幫助別人,因為菩薩戒要饒益有情,所以更進一步要代替別人著想、利益眾生,這才是真正持戒的內涵,比如說,師父不會因為要持戒而做出一些麻煩別人的事情,平常在鳳山寺是不能超過十二點吃飯,可是師父到法人一定十二點吃飯,因為這邊用餐的規矩,他不希望因為要持戒讓別人特別提前準備。

   

又如坐電梯,法人的人看到法師坐電梯一定會出來,特別是女眾,但我們都會說不用。有一次一位法師拒絕女眾進電梯,這件事被師父知道了,師父告訴他你要持戒就自己走樓梯,不要讓別人不能坐電梯,師父不希望因為自己持戒的關係而讓別人不方便,這已經違背持戒的精神。

 

    又像師父不喜歡麻煩別人,師父有一個X光片,他想請人先看X光片的內容,我說在林口有一位醫生最近要過來,可不可以請他順道過來,師父告訴我,他那麼忙,可是如果跟他說師父請他來,他一定會來,可是師父很不喜歡這樣子。師父很不希望自己比別人特別,他希望能配合大家。這是師父持戒的精神,這才是真正持大乘戒的人。

 

師父生活非常非常簡單,師父穿在裡面的衣服都是破的,但是師父穿在外面一定很體面,戒持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曾經一位法師衣服穿的破破爛爛的,但他也不是故意的,師父看到就說他裝窮,修行人不是要給別人看的。所以師父穿在外面一定是很體面的,可是沒人知道。師父是非常惜福的,雖然他有那些恭敬利養,可是對他而言,根本不需要用到這些東西,他只想到要利益眾生。

 

  在達爾汗堪布活佛所著的《宗大師廣傳》中曾經提到說:宗大師因為持戒精嚴的功德,因此身上會散發出一種美好的栴檀香味,在旁的人,都能夠聞得到。師父,也有如是的功德。

 

  師父在鳳山寺是住在東寮房。所穿的衣服,也是和大眾一起洗,一次,我曾負責洗東寮房住眾的衣服。那天下午是出坡,所以當我將衣服一件件丟進洗衣機時,只覺得一陣陣臭味鑽進鼻子裡。因此,根本沒注意拿到誰的。忽然,當我又拿起一件黃背心的時候,有一陣馥郁的芬芳飄來,剛開始,以為是錯覺,於是又仔細一聞,感覺有一種類似沈香的味道。當時,第一個念頭是:「誰啊!太扯了!連衣服都要用香熏。」結果,再一看,衣服上有個「⊙」。

 

  「不會吧!這是師父專用的記號呀!」心中震撼了一下,然後將它丟進洗衣機。接著,又是陣陣臭味。忽然,又拿到一件麻紗的土黃色短褂。心念一閃:這又是師父的吧!再一聞,結果如前,可是味道稍淡了一點。不久,拿到師父的襟褂、長衫、中褂的味道,又淡了一些。長衫就幾乎沒香味了。

 

    師父平常很少洗澡,有時候甚至快要一個月左右才洗一次。一般人身上(尤其一般老人)早就發出怪味了。但師父沒有,反而是芬芳的戒香(師父不可能用香水或香熏,這是無須再辨別即能了知的了)。而且,「雜」在全是汗臭的衣服中那麼久(下午五點出完坡開始,即有人洗澡,一直到晚課後,師父的衣服在中間,籃子是桶狀的,而且不小),還是保持芬芳。這不正如孔子所言:「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師父在此濁世當中,而不為所染,但又不捨此中有情,不也是如此嗎?此事雖小,可以喻大。

 

 

 

十八、我的心靈醫師

 

  師父是位慈悲的長者,只要有機會他就努力攝受眾生。幾年來看似我為師父看病,實際上,他老人家是藉著看病的機緣攝受我,我才是師父的病人。

 

  回想第一次我為師父把脈,是在某次校長營,見到師父炯炯有神的眼睛,定定地注視著我,我緊張得連呼吸都不知道怎麼呼吸,內心好像空掉了,覺得自己太不足了。再把一次還是一樣,師父好像洞見我的心事般,沒說一句話,氣氛靜得彷彿空氣也不流動,我好像走進時光隧道,那時我剛學中醫,我那嚴格又慈悲的父親,凝視著我說:「女兒,我知道你的不足……」

 

  隔天師父又來,一進門就爽朗地說:「老人家來看病囉!」師父要我幫他把脈,我回答說:「師父,把脈不容易,我還在學習。」師父告訴我:「沒關係,你把!」我一邊把脈,師父一邊說:「人老了,氣要慢慢調。」總共把了三次,師父的脈相很令我驚奇:若不是心力超強,是不能還這麼行動自如的,師父教導我似地說:「心力要提!再提!提!」

 

  把完脈,師父問我:「還要吃藥嗎?」「還要吃幾包?」「吃完就可以好了嗎?」我告訴師父還要再吃五包,吃完就可以了,師父細心地在藥包上寫著:「先吃完五包,再吃五包就好。」

  

營隊結束後,再見到師父是在鳳山寺了,雖然曾經為師父把過脈,我卻仍緊張不已,緊繃著神經,不敢說出我的心情,直到後來,我終於鼓足勇氣對師父說:「可不可以讓我深呼吸一下?」師父微笑說:「好!」後來,我再對師父說,我還需要一次深呼吸,這才完成了把脈。其實師父知道我緊張,卻還是讓我把脈,一次一次突破自己。

 

  詮釋病情,我依舊緊張得說不出話,慈悲的師父請法師拿紙筆來,我開的是傳統藥方,寫著藥材、怎麼煎、怎麼服及注意事項,寫完才發現剛好滿滿一張A4的紙。我跟師父說,我開的都是傳統藥方,師父說:「很好。」我告訴師父,我的字很大,師父順著我的緣起說:「字大才好,看得清楚!」接著師父拿起了藥單仔細端詳,並唸出聲,我感覺師父是懂醫藥的,有如宗大師具有醫方明,是可以教醫師的人。

 

  後來,我常護持法會、營隊,每次我心力一弱,「恰巧」師父就請法師叫我去看病,好像他一直都知道我的內心,適時幫我把心力提起來,並要我以精進勇悍的心去關懷眾生。雖然師父的話不多,卻一再以「病」教誡我。

 

  經論上說,菩薩對眾生是「需衣予衣,需食予食,需飲予飲」師父知道我信心不足,就常幫我建立信心,不惜以他的病痛為試驗,這樣的關懷舉動,是我從未遇過的,驚訝之餘是滿滿的感動及感恩。外相上我是醫者,師父是病人,師父卻一再藉由醫病關係,回過頭來關懷我。

  有一次在園區,師父叫我去扎針,我聽了震驚一下,一直不敢下樓,後來見了師父,我老實告訴師父:「我八年沒為人扎針了!」在師父的鼓勵下,我決定為師父扎五針,我向師父報告完後,他告訴我:「扎針之前要把脈,扎針中間也要把脈,完成也要把脈,才能真正掌握病情,針灸看似易懂、易會,其實是深奧、艱深的,它有深廣的內涵,不只有肉體,而是身心靈都要『達氣』。」過程中我有些忙不過來,師父態度自若,問我做什麼運動有助於病情,最後還請法師一起幫忙。

 

  後來師父開朗地笑著,跟我說了幾則扎針治病的公案,講完之後,師父意味深長說了一句:「把針拿起來!」短短一句話,對我而言是如此鏗鏘有力,有無比的加持。我知道師父要我為他扎針,不是為了他自己,是為了關懷我,提醒我承擔起「傳統文化」的責任。

 

  還有一次,那是園區第一年開學後不久,師父出來散步,我躲在人群當中,沒想到師父看見我就說:「有醫師在啊,那把把脈吧!」師父坐在輪椅上,撩起了袖子讓我把脈,師父說:「西醫使用聽筒很方便,中醫用三根手指頭就能看病,有不可抹滅的內涵!」我單腳跪在地上,內心既是惶恐又是感恩。

 

  師父到園區後,我有機會幫師父看病,他告誡教導我:「藉著把脈、看病去關懷眾生,年紀大的需要『關懷』,小孩需要『關愛』,大家都需要『關心』,連藥草也需要關心。」師父要我透過看病,多跟同修學習。

 

  如今師父雖然走了,但他引導我勇悍地去承擔,去關心眾生,給我許多學習機會。這些都將永遠留在我心裡,我誓言不辜負師父的教誡與拉拔。(福智之聲161期)

 

 

十九、永遠的皈依

 

  九十二年二月我的眼睛開始不舒服,看東西模糊不清,直到六月照了斷層掃瞄才知腦幹上長了一顆瘤,而且已經影響到視神經,初聽這消息,內心有些震撼,但還不致於不能接受;甚至認為廣論讀了這麼多年,也透過行持,淨罪集資這麼久了,換一個身體,來生不見得會不好。

 

  生命本無保障 唯師才是真依怙

 

  發病期間,一直做惡夢,夢境相當詭異,此時我開始懷疑我的來生是否有保障?也體會到三惡趣只在一呼一吸之間,一點都沒錯。幸好有廣論知見的薰習,知道害怕沒有用,只有造更大的善業才有辦法扭轉,因為「業是隨重、近、串習,隨先作而感果」的。此時我寫了一封信給師父,師父請法師轉達我三個教誡:一、相信醫師的專業。二、用心體會哪一種方法對我最好。三、要殷重祈求觀世音菩薩。我如獲至寶,每天無時無刻都在緣唸「南無觀世音菩薩」,當死亡的恐懼湧上心頭,令我手腳發軟時,我發現思惟到生命是無限時,恐懼會隨即降低,接著皈依,內心會漸漸恢復平靜,然後再去幫助別人,內心會產生很強的喜樂。

  

想到來日無多,我每天都找機會做善事、幫助他人,以淨罪集資。SARS期間,有一天我到奇美醫院,,每個人都要戴口罩,剛好有一人沒戴,我看她很尷尬,於是立刻遞給她一個口罩,當時她很感動的向我說聲謝謝,我也很感恩的向她道謝,因為她施捨利他的機會給我;當家人和不認識的親人來看我,我會請他們為我唸「觀世音菩薩」聖號,因為這是師父的教誡,我也可以藉由生病跟他們結善緣;每當早上醒來,看到陽光的時候我就好高興,表示我還活著,我還會再想想自己叫啥名字,表示意識還清楚……接著下來想想該如何令這天過得有意義。

  

直到有一天頭痛難忍,又不斷嘔吐,心想:真正的大考到了嗎?我拼命地唸「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心裡一直呼喊著師父,唸完後,身體似乎輕鬆許多。到了急診室,醫生幫我打止痛藥,不久,病苦不見,身心舒服,想到如清法師開示廣大供養的意義,於是馬上把這種快樂、舒服的感覺供養佛菩薩及一切眾生,希望眾生也能無災無難,無病無惱。住院當晚,我夢見法王和他的隨從告訴我,到時他會來接我,醒來時,內心好高興,因為惡夢不見了,信心大增,又繼續念觀世音菩薩,隔天又夢見,我腳踏一條小船,海浪波濤洶湧,狂浪一直襲捲著我,我一點畏懼的感覺都沒有,心中一直持著六字大明咒,最後海上風平浪靜,五彩繽紛的光芒現在海中,非常漂亮。

 

  出院後,我參加七天的自修營,最後一天求見師父,我問師父:「我還能回得來嗎?」師父說:「不要想能不能回來,重點在皈依。」想起這幾天,淨遠法師講師長的功德時,說:「遇到這麼有功德的師長,不即刻皈依,還等到什麼時候?」也讓我體會到自己過去的驕傲和無明,廣論雖然學了九年,卻從來沒有一念現起真正皈依之心,想到此生已經快結束了,而無限生命又沒有保障,唯有師長才是真正的依怙,我跪著求師父,祈求師父慈悲加持我,只要有師父,無限生命就有保障。接著師父又說:「不要害怕死亡,否則會扭曲。」我雖然不明白會「扭曲」什麼,但我記住了「不要害怕死亡」這句話,臨走時,師父再次叮嚀我要「依教奉行」,把廣論的法好好運用。回家時,內心不自覺的充滿著利益他人無限生命的那種喜悅。

 

  病苦莫加心苦 謹遵師教求加持

 

  自修營回來的路上,心想反正快死了,在死之前我要好好累積資糧,於是報名大悲精舍精七義工,當義工期間我一直祈求佛菩薩,有天心中突然現起「林口長庚」四字,也許是佛菩薩的加持,要我到那裡治療吧?剛好得知先生的表嫂也在林口長庚醫院服務,而且是腦神經外科的護理長,透由她的介紹,醫生幫我做了一連串的檢查,最後決定動手術,抽出腫瘤的積水。手術前三天,我做了一個夢,夢到我二哥,他把我頸椎的二條血管切開,抽出黑色的血塊後,又接回去。我叫他,他不理我,我知道那不是二哥而是佛菩薩,後來我才知道,當時在印度請法的同修,正在為我回向。手術之前,必須做立體定位,頭部釘螺絲,把像頭盔的東西釘在頭上,我一直緣念六字大明咒,內心很平靜,似乎不覺得有苦受,在手術檯上我還跟醫生說:「我從頭到尾都把它當成我的好朋友!」醫生訝異的說:「好朋友?」「頭上的瘤啊!」「喔!原來妳把它當成妳身體的一部分。」手術過程非常的順利。在住院期間,我也學到很多,感覺醫院就像是個大雜院,有一群人相互關心,讓我覺得人生充滿光明,而且也看到各式各樣的病苦,相較之下,自己的苦實在不算什麼。當他們出院時,都告訴我要勇敢一點,事實上我真的並不覺得有什麼病苦,因為我心中有佛菩薩和眾生。

 

  手術後,我再次去見師父,師父給我的教誡是:「不要執著,不要想它一定會好,重點在無限生命是否增上?如果身體壞了,頂多換一個再來,若有病苦,還加上心苦,那是苦上加苦。」師父的教誡,讓我對陶醉在手術順利的感覺,生起警惕之心,所以,我不敢掉以輕心,繼續努力持誦「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努力的祈求皈依,做師所喜,就因為這樣焦慮到睡不著覺,醫生說:「妳到底有沒有吃抗壓力的藥?」別人的焦慮是想雜七雜八的事,我想的卻是師父。

 

  檢驗報告出來了,雖然是良性的瘤,但因為長在腦幹上,所以等同惡性的,醫生希望我電療,因為我這麼年輕,也許電療以後,生活品質會比較好,我開始再度思惟師父的話:「不要執著,不要想它一定會好,重點在無限生命是否增上……」感恩師父一再地提醒我該把握的方向。我知道我將會面對人生的第二大考,它不再那麼簡單,不知道什麼時候病會再復發,腫瘤會再長大,眼睛又會模糊不清,手拿碗將有困難,走路也會有困難,且將頭暈目眩不能自主。但有了無限生命的概念,加上殷重的皈依祈求,以及多緣念眾生的苦,內心篤定多了。

 

  歷經生命大考 利他報師恩

 

  我一直試著把腦幹上的腫瘤當成朋友,感恩它讓我更深刻的思惟業果,感恩它讓我觀察到自己的等流習氣,因為我的思慮很周密,本身又相應大型法會,喜歡面對群眾的感覺,假若我有權勢加上強盛的企圖心及瞋心,將令許多人無處可逃,那造就的惡業一定很可怕;如同腦瘤的位置竟然在中腦,瘤被所有腦組織包在中間,在病理上這是很罕見的病例(星狀細胞神經瘤),我深信這一定是過去世造了傷害眾生的業所感得的果報。想到這裡內心很懺悔,所以常對它說:「對不起,請原諒我!」我也告訴它:「我們一起來學習大乘佛法,歡迎你加入我們的行列」,心中不斷的現起:「生命的意義就是不斷的利他!」因此只要有利他的機會,我一定不放過。過了不久再回診的時候,醫生說腫瘤已經縮小了,先不要電療,以後再說……這更令我真實體會到,佛所說的法都是真實不虛的,照著廣論去做準沒錯。當身體稍好時,我又繼續護持大型法會,例如:精七、八戒、教師營…平常就護持研討班…等法人事業,心想只要能多做一天就算賺一天,因為無常不曉得什麼時候會到。當師父提三界有情護生計畫時,我的眼睛又似乎開始出狀況,無常的警訊又再度現起,時間來不及了,於是我快馬加鞭,見縫插針,把健康的觀念傳出去,心裡只有一種想法,只要是師父提出的理念,我一定要盡力去實踐,當師父的見證人。沒想到身體又漸漸回穩,困擾我十多年的膽結石也居然不見了。今年(九十四年)二月,鳳山寺祈願法會,我在鳳山寺當義工,請假到醫院回診,醫生宣布我的腦瘤不見了。

 

  經過這場生命的大考,我很感恩同修及家人的幫忙,陪我度過低潮的日子,也深感人生就如同演戲一樣,我只是在戲碼當中扮演生病的角色,透由這個角色讓法在內心現起,去體會生命真正的意義,多行利他之事,或許我這條命並不屬於我個人,而是屬於眾人的。我更感恩師父的攝受,否則不會有今天的我。正因為如此,我更要如法依教奉行,去利益眾生,方能報師長的恩於萬一。(福智之聲162期)

 

 

二十、從豆漿中念師恩

 

        有一天在為師父準備早餐時,因為時間沒有拿捏好,豆漿還沒完全打好時,陳學長走進餐廳,就說來不及了,趕快在每一個人的碗裡,舀半瓢豆漿就可以了,至少不要讓碗空著。等我把豆漿打好,心想最後再把師父的豆漿放進去,這樣比較不會冷。沒想到還沒有放師父豆漿的時候,師父便走進來了。師父坐好之後,看了看就說:「為什麼每一個人都有豆漿,只有我沒有?」當師父講完這句話時,我內心非常緊張,心都快跳出來了。我和旁邊的師姐馬上站起來要幫師父打豆漿。師父很快地揮揮手,說:「不用了。」事實上後來師父也沒有再多說,也沒有不高興,還是微笑地跟大家閒話家常。

  從這件事情,我學習到自己做事情就是不夠用心,事前也沒有好好地觀察、規劃,所以才會弄得手忙腳亂。因為這件事情,我也好幾天一直都很懊惱,覺得把難得的承事師長的機會搞砸了。可是後來也想到師父的教誡─我們不能永遠停留在懊悔、懺悔上,應努力在這個基礎上繼續改善。我也從這件事看到師父觀待緣起的功德。我們平常遇到類似的狀況,就馬上會比較,為什麼別人有,我卻沒有?或者為什麼別人的比較多,我的比較少?可是師父在這裡教導我們多看待緣起,因緣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應該隨順這個因緣去做(福智之聲179期)

 

二十一、用餐儘量簡單

  民國七十七年,在某法師的引薦下,我們見到了師父。記得初次見面的地點是在高雄的妙音講堂,師父第一次講三十五佛懺;之後還引導我們學廣論,同修們因為得到一位願意引導我們修行的師長,都非常地高興。

  因此,師父再次到高雄時,大家就祈請師父到一家素食餐廳用餐,師父在用餐時說:「以後在家裡用餐就好了!」我們遵從師父的教示,真的在家裡用餐,但是我們請了一位素食烹飪高手,辦了二桌非常豐盛的素菜。用餐後,師父上樓休息,余師姐告訴我,師父希望我們以後的餐點,簡單就好!當時自己不假思索地回答:「那是師父客氣吧!我們當弟子的怎麼可以這樣承事師父呢?」

  休息後,師父下樓跟大家講話,第一句話就說:「以後用餐,儘量簡單就好,如果你們想學法,吃便當、啃饅頭,我都願意陪你們!如果只在餐點上用心,對你們沒有好處,我也增長貪欲心,那以後就不來了!」師父的一席話,猶如當頭棒喝,除了感受到師父一心想以法利益大眾外,對比自己和余師姐的對話,更感受到自己那種「一般世間人情」的想法,和師長的想法差距何其大!

  這件事對我後來待人處世有很大的幫助,在我遇到需做抉擇之時,就會更小心謹慎,甚至多問幾個人再下論斷。因此,錯誤減少許多,而師父那種但為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菩薩行持,更是我一直追隨師父的推動力,至今,想到當年的一切,仍是感動不已。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2009年8月25日,二,上午7:04

憶師恩法會在即,從今天起將陸續寄發日常法師的公案給大家,請幫忙轉寄(先從文教同修,再到各自的眷屬---歡迎轉寄。)並祈求自己能知恩、念恩、報恩!

轉寄之前,請仔細閱讀,用聖者的心續比對自己的生命....

一、兩張紙板的啟示

二、從蟠桃中念師恩

三、師父的慈悲

四、心最營養

五、吹不吹冷氣的背後

六、代人著想

七、簡單的生活、豐富的生命 

八、遇過善誘 學子受益

九、回首來時路 師恩海樣深

十、《師父與侍者》

十一、鹽的故事

十二、善觀緣起利眾生

十三、相約

十四、師恩常在我心

十五、願與師長有共同所緣

十六、一條康莊大道

十七、戒香芬芳

十八、我的心靈醫師

十九、永遠的皈依

二十、從豆漿中念師恩

二十一、用餐儘量簡單

 

一、兩張紙板的啟示

某一天,我收到南部同學供養師父的兩份精美月曆,正方形,邊長 三十公分 ,呈給師父,我們共同打開瞻仰其中莊嚴的佛像。月曆中間夾有一塊硬紙板,以避免月曆折到,我看到紙板沒什麼特別反應,師父卻特別把它留下來,還說以後有用途。我起疑惑問師父:﹁兩塊紙板有什麼用途?﹂師神秘地微笑回答:﹁以後你就知道了。

﹂ 隔幾天,我送飯給師父時,發現師父飯桌上墊的防污垢之紙板已汰舊換新,師父把上次那塊正方形紙板墊在下方,以防餐盤上之污垢沾到桌子上。這種例子,在師父身上屢見不鮮,師父不會輕易丟棄任何東西,都會儘量善加利用其特長。有時候會看見師父桌上放小木盒,或小罐子,我會直覺地想把它們拿到庫房去,或趕快處理掉,但師父都會放幾天,想想如何利用它。

幾天之後,某日,我們早上要到台北學苑,師父要開示受五戒的前行,順便要帶一份文件給總幹事,我把A4大小的文件放在塑膠的資料夾中,再放到背包中,師父叫我等一下,就把另一塊未用的硬紙板抽出來說:「把這塊插在背包中,公文就不會折到了。平常我們看到不順眼的東西就丟掉,一點都不珍惜東西;對人呢?不順自己習性或沒有利用價值的就擺一邊不理。」

反之,師父不管是在處理東西,安裝電話線路,乃至擺一張桌子,或靠椅子,都會停下來細心觀察,做了之後,若在用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又會再改善。師父對東西觀察力敏銳,對自他之內心亦復如是。有一次早上剛起床,我經過師父房間門口要去佛堂供香供水,師父聽到我的腳步聲就把我叫進去,說道:﹁是不是因為晚起,怕被我知道,所以像小偷一樣腳步特別小聲?﹂我點頭承認,心中對師父的智慧觀照力五體投地佩服。(福智之聲113~114期)

 

二、從蟠桃中念師恩

師父在民國九十一年和如證法師及陳學長一起來北加。我在那一次有機會準備師父的餐飲。有一次在當地有機商店看到一種形狀扁的、平平的桃子,我們就買了一些供養師父。師父看到了就很高興地說:「美國也有這樣子的桃子?我已經很久沒看到這樣的桃子了,以前在大陸時才看到過。」師父還說,這桃子叫做蟠桃,也就是傳說中天上王母娘娘過壽時吃的蟠桃。我看到師父笑得很開心,也吃得很開心。

第二天,我們還是準備這種桃子供養師父。可是我觀察到,師父只吃了一小塊,就沒有再吃了。第三天,我們想師父就快要回台灣了,可能在台灣比較沒有機會吃到這種品種的桃子。於是我們又準備了這種桃子。可是師父在第三天,一口都沒有吃,連碰都沒碰。之後師父也沒有再多說什麼。

從這個事件裡,讓我學習到,我們平常做事時,就是認為自己對的、覺得好的,就會一直做,一成不變的。而師父卻會在好的基礎上,再多去觀察,觀待緣起,靈活地運用,而不是永遠一成不變,如此,才能夠打開格局。另外一個就是,我們平常對於自己所喜歡的事情或東西,就會貪著在這上面,會一直這樣去做。然而師父對於自己所喜歡的東西,卻能很快放得掉。(福智之聲179期)

 

三、師父的慈悲

還記得當年和師父住在山上的時候,屋裡有一隻小老鼠,經常跑出來搗蛋,師父不但沒有把小老鼠趕走,還每天餵他一顆果子。起初我覺得很奇怪,怎麼給這麼少?後來才知道是師父慈悲,不忍心看到小老鼠餓死,所以就餵他果子,但是畜牲如果吃太多出家人吃的食物,又會損福報,所以就只餵他一顆果子,這是保護他的業。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就可以看出師父是那麼的細心,那麼的用力。

又有一次,我們要把較大的餐巾紙裁成四塊,師父要我去,拿剪刀來,我心裡想︰「用刀子不是有快又好裁嗎?」所以就不聽師父的交代,自作聰明去拿刀子,交給師父,師父看一看刀子,又對我說︰「是叫你拿剪刀,不是拿刀子。」後來,我才想到,師父哪裡會不清楚剪刀和刀子的用途,他是找機會讓我練習聽聞軌理,而我卻偏偏隨自意樂,聽不進師父的話。舉凡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甚至很微細的地方,師父時時刻刻都在教導我,只是我自己太遲鈍,沒能體會師父的苦心。師父的法實在太多太多了,永遠也學不完,我要猛力祈求師父早日回來,我還要跟隨師父繼續學習,直到成就無上菩提。

 

四、心最營養

在鳳山寺有最多好的藥和健康食品,因為有很多人供養師父,可是師父用來用去還是那些東西,因為別人供養,有他的心意在,師父吃了兩口就送到大寮去了,師父說心最營養,這些東西不是根本,都是業的問題。

師父也收到很多供養,問題是一旦我們有錢,目的是為了想花錢,可是師父有錢,他吃和穿的卻都跟我們一樣,他沒有地方花錢。師父都把錢用在該用的地方,早期像買法人或園區,都是師父自己出錢,所以在僧團中,我們都會把錢供養給師父,就有兩倍的利益,一個是供養上師功徳很大,一個是投資在最好的地方,師父一定會把錢花在最好的地方。

 

五、吹不吹冷氣的背後

十幾年前師父前往印度,我和總幹事陪行,抵達德里時是在深夜,我訂了一部有冷氣的計程車,由於冷氣車的顏色和一般計程車有別,師父一看,皺起了眉頭,我立刻發覺我錯了。

德里的半夜,天氣還算涼爽,所以沒開冷氣,到了第二天早上十點多,溫度漸漸升高,我便要求司機開冷氣,司機說:「現在開始要爬坡,上山開冷氣的話,車子會開不動。」此時師父看了我ㄧ眼,然後說:「你看,浪費錢!」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路程,終於到了山上,此時肚子也餓了,看到一家小館子便進去,師父叫了一碗白水麵,總幹事也跟著叫了一碗,我則叫了一碗辣椒麵,才吃ㄧ口,覺得好辣,簡直不能入口;眼看師父一碗白麵條快吃完了,我只好問總幹事能不能幫忙吃ㄧ點?總幹事說他不敢吃辣,我看著一大碗麵,不知怎麼辦?師父瞄了我ㄧ眼問:「怎麼回事啊?」「太辣了!吃不下。」師父眉頭又是一皺說:「你應該清楚,到底能吃什麼麵條,那麼浪費!」師父吃完就跟總幹事走了,我也只好跟著走。

還有一次,師父也是到印度去拜訪一位仁波切,陪行的還是我和總幹事。那次辦完事,回到德里時,天氣還真是熱啊!室內38℃,室外50℃ 。我們住進YMCA時,師父聽到冷氣房一晚兩百元,沒冷氣的一百元,就決定訂兩間沒冷氣的房間。師父住一間,我和總幹事住一間,後來總幹事中暑發燒,師父趕緊要我幫總幹事安排住進冷氣房。

師父很細心,看到總幹事躺的位置剛好對準風口,立刻說:「你不能睡那張床,睡這張床吧!(房間有兩張床)」師父再看了看,又把水杯放在床頭,讓總幹事伸手就拿得到。一般人做事,通常都是先做了再說,最後發覺不對再修正;但是師父總是能夠在事情還沒發生前,事先就設想得很週延。

後來,我準備出門辦事,臨行前我先到師父的房間報備一下。師父房門虛掩著,我看到畢生難忘的一幕--師父把落地窗打開,赤著腳,沒穿上衣,坐在陽台上,一面搧風,一面熱得直喘氣。我心想:「師父,您又何苦呢?多花一百元住間冷氣房,您就不用這樣辛苦地和熱浪搏鬥;您可在裡面邊看書、寫字或者思考法人的一些方向啊!」我雖這樣想,內心卻很感動,向師父報告完後,走出門外,淚水不知不覺就流下來了。我覺得師父「儉樸」的理念,不是做給人家看的,而是做給自己看的。

我後來有機會聽到師父提及不吹冷氣的原因,一方面是想鍛鍊自己的意志力,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別人,他不想因為自己吹冷氣,使得排出去的熱氣讓別人受苦。師父這種嚴以律己、重視業果的身教,應該是值得我們好好深思的。

早期在湖山精舍的時候,有一天,師父要到松山機場搭飛機,當時載師父前往機場的是一位研討班同學,時近中午,天氣相當熱,但是,他想到師父一向不開冷氣,所以就沒有打開。沒想到師父一上車,就吩咐那位同學開冷氣,這位同學心想:「師父不是一向都不開冷氣嗎?怎麼現在又要開了呢?」

快到機場時,他終於忍不住,提出他的疑問,師父說:「我剛從冷氣辦公室出來,等一下到了機場也是有冷氣,在這中間短短的半小時,烤在車裡頭不吹冷氣,一下冷、一下熱,這是會感冒的,到時不是什麼事都不能做了嗎?」

無論是開冷氣或者是吃東西,什麼時候開、什麼時候不開,師父都是有原則的;吃東西也是一樣,什麼東西可以吃、什麼東西不可吃,師父也會經過思惟抉擇後再下決定,所以通常都不會後悔。

 

六、代人著想

八十六年陪師父至香港,一切安頓妥當已是傍晚,師父問我此地寺院何時用早齋?詢問得知是早上七點。我知道師父向來早起,用餐也甚早,但師父聽了說:「那我們就七點吃,不要打擾人家。」

我定了五點半的鬧鐘,鬧鐘鈴鈴作響,我按了立即起床,看了隔房的師父似乎還無動靜,我又粗手粗腳地拎著臉盆去刷牙洗臉,回到房間後,師父才「卡」一聲打開電燈。我突然驚覺,師父早已起床,但為了怕吵到我,所以一直沒有作聲,等我起床後又怕我難堪,才在我漱洗完畢後打開燈。這讓我想起有個古人,他讓僕人一道參加晚宴,結果僕人醉得東倒西歪,主人把僕人送回家裡安頓好,自己才上床睡,隔天早上還特別晚起。女主人訝異的問丈夫怎麼會破了自己早起的習慣,男主人回答說,因為僕人醉了,所以一定會睡晚,他想僕人起床後看到主人一定會不好意思,所以寧可待在房內不給別人難堪。師父的行誼就如古人敦厚,恆順眾生。

第二天,我不敢再用鬧鐘,五點就醒了過來,也不敢再拿臉盆,免得如敲鑼打鼓似的驚擾師父。刷牙回來,我靜靜坐在床上緣念,五點半鬧鐘不再響,五點三十五分師父來敲我的門,我趕緊應門去,結果一開門師父和我四目相對,笑了起來。

師父的細心、恆順眾生、惜福習勞的工夫,是普通人難以望其項背的。第三天下午,我也忘了師父持午,竟跟師父說:「師父我來泡茶給你喝好不好?」師父愣了一下,我也沒察覺什麼不對,師父想了一下說:「好啊,我們來喝喝茶。」

喝完茶我隨手把茶包給丟了,第二天早上師父問我;「昨天的茶包呢?」我說丟啦,師父說:「隔夜的茶包最好喝。」我忙著解釋:「師父,不是的,隔夜的茶不好!」師父聽了說:「喔,這樣,丟掉就丟掉了。」我恍然察覺自己在辯解,趕緊道歉:「師父,對不起,弟子要丟之前應該先問您的。」(福智之聲160期)

 

七、簡單的生活、豐富的生命      

師父曾在一九九八年住過寒舍。那時候印象很深的是,師父抵達第一件事就是索取北加的地圖。我們都很驚訝,於是趕緊準備很多地圖給師父看。師父問得很清楚,甚麼地方在哪裡、怎麼去等等。讓我感受到師父對於他在哪裡、這是怎樣的環境、整個行程是甚麼、這裡到那裡要怎麼去、彼此的關係是什麼等等,他都非常想要觀察和了解。   

另一件令我難忘的是師父的生活方式。師父想要休息,便回房關上房門。我們幾個人在客廳、廚房打點東西。我想師父需要喝水,便端了一杯水,敲了門進去,看見師父在看書,並一邊在書上作眉批。對比外面忙得不亦樂乎的情景,讓我感覺到師父那種寧靜又好學的心。   

還有,師父希望一切事情都自己來做,不太喜歡靠別人。師父在寒舍時,便告訴我:「不要準備這些東西,你愈準備,愈把我當作是客人,我很不喜歡這個。就像吃飯啊,你最好告訴我東西放在哪裡,早上我可以自己來。」讓我感受到師父雖然用種種善巧方便,讓弟子們有承事親近師長的機會,但是師父其實希望自己做,不希望麻煩別人。   

師父也不喜歡浮華,因為那時候我們為了舉辦法會,便租了一個場地。法會前一天晚上,還有很多人在布置場地。師父一聽到這個消息,便說:「大家都很辛苦了,應該趕快收兵,只要掛兩個布幔就可以了,不需要什麼獎牌啊這些東西,應該愈簡單愈好。」法會當天,還有同修一大早就趕去會場繼續布置。師父看了以後,便說:「你們這樣做,讓我很不安心。這樣的話,我都不敢來了。真的很簡單地放一個檯子、放一個什麼,我這樣就可以了,不需要這樣。」   

從這些點點滴滴,讓我慢慢了解師父的另一個層次,給我很大的啟發。我也應該好好學習過簡樸、實實在在的生活,不要凡事都想要求別人。也希望自己能多豐富自己的生命知識,增長生命的內涵,而不是光在嘴巴上說說而已。 (福智之聲179期)

 

八、遇過善誘 學子受益   

幾年前有位同學,由於違反了常住規矩,因此師父按照寺規給予嚴厲處罰,那位同學傷心地哭泣著。話說師父雖然處罰了他,卻又同時安慰他道:   

「沒關係,犯錯的經驗人人都有,我也是一樣。   

在我讀小學時,學校有書法課程,所以我們都要帶筆墨、硯台到學校。有一天我背著裝有硯台的書包在校園裡,順手將書包在空中揮呀轉呀,忽然一位同學從旁邊經過,只見書包不偏不倚,飛快地撞上了那位同學的額頭,他的額頭就被書包裡頭的硯台給碰破了。當時的我,跟你現在一樣,我們都是無心犯錯。重要的是能改過來就好了。」   

那位同學聽了,心裡頭舒緩了許多。兩個月之後,那同學還沒完全脫離自卑的心境,慈悲的師父,卻已讓他順利地出家了,使得那位同學真實的感受到,就算犯了再大的錯,遭到了再嚴重的處罰,只要肯努力地改,努力地學習向上,絕對不必擔心有走不上去的危險。現在,那位同學已度過四年多的出家時光,一直持續不斷的成長茁壯著。   

聽到了這個故事,我想到在蘇軾所寫的「刑賞忠厚之至論」中的一句話:「有一不善,從而罰之,又從而哀矜懲創之,所以棄其舊而開其新。」師父絕不輕視法制,因此一切必定按規矩來做;但師父的大悲心,又使得他不放棄、不厭惡任何一個人,也不會對任何人貼標籤,因此在處罰的當下,仍是全然的關愛,並在短期內給予最大的機會,希望對方能得到最大的提升。因此,人們都能因為師父而順利快速的進步,這就是大家如此感念師父的原因吧!(福智之聲156-157期)

 

九、回首來時路 師恩海樣深

民國八十三年,師父帶著我和總幹事到美國大覺蓮社,第二天,我和總幹事去超市買東西,回來時走後門,當時雙手拿著東西,就用腳推門,正好一陣風吹來,門上的玻璃竟然就破了。我當時第一個念頭是:糟了!師父您在哪裡?但願師父不要出現!我們做錯事時總希望把自己躲在沒有善知識的地方,善知識的心是不會因此而停止攝受弟子的!   

接著,師父馬上就出現了,開始教誡:「你的心這麼粗,我在這裡住了十幾年,玻璃從未破過,你才來第二天就弄破了……」接下來把我所有的習性細細數落了一番,教誡了約一個多小時,我當時的反應是:「師父,您年紀這麼大了,身體又不好,何必為一塊玻璃花這麼大的力氣?您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啊!」最後我承認錯誤:「師父,弟子錯了,下次不敢了。」師父馬上說:「你還有下次啊?」   

事後回想:師父在乎的不是一塊玻璃,他在乎的是弟子無限生命中習性的改善,他在乎的是如何讓任何一個有情,不斷地往菩提道上成長,他在無量劫中等待弟子機緣成熟,要以最快速、最適當的方法成熟弟子的身心,可是弟子卻很難體會師父的用心。(福智之聲164期)

 

十、《師父與侍者》     

師父教導弟子一向身教重於言教,經常以生命教育,感動弟子,舉一個「師父與侍者在月下念〈六字大明咒〉的公案」:     

有一個弟子發心跟師父學佛,後來當了師父的侍者,當侍者後一直生病,想回家或請假,師父不許,有一天侍者告訴師父,如果不允許他請假,他會跑掉,師父允許他請假兩天,兩天後侍者心情愉快的回來,師父問他:「你回想一下是什麼時候心情變好的?」侍者回答:「大概在七點五十分搭車時。」師父說:「對!就是這個時候,我怕你一去不回來,就跪在宗喀巴大師前,為你祈求上師加持。」侍者聽了好感動。     

還有一天晚上,侍者到師父房間收衣服,要幫師父洗衣服,師父說:「不用,我沒有換衣服。」侍者就去洗澡、洗衣服。黑暗中,隱約看到一個老人在洗衣服,走過去一看,竟是師父在洗衣服,原來是師父看他太痛苦,不忍心讓他洗衣服,讓侍者再次感動不已。

    事後,師父帶著侍者到月光下,對著月亮告訴侍者:「月亮在中國佛教代表空正見,也代表圓滿的境界。修行的過程是痛苦,痛苦是要撐過去,撐過了生命就會改變。」師父在月下教侍者唱〈六字大明咒〉。     

師父這樣關切的帶他一陣子,不久之後,有一晚,師父跟一位法師做了同樣一個夢,夢中的女鬼告訴他們:「那位侍者過去生曾經做過壞事,我本想報仇,現在我不報了,只要為我誦經即可。」師父為女鬼誦經後,侍者的病就好了。就在侍者病情好轉那一天,師父對侍者說:「以前我想辦法留你,就怕你墮入三惡趣,現在如你想走,可以離開,至少不會墮入三惡趣。」

 

十一、鹽的故事   

「菜是誰煮的?太鹹了!」師父說。   

我先是沉默了幾秒,然後壓抑著心裡的不安,勉強回答:「是弟子煮的。」   

「已經像鹹菜那樣,鹹得發苦了,你不覺得嗎?」   

「可能是到最後水煮乾了,只留下鹽分的關係。」其實是沒有事先嚐過,就送上來了。   

「還有,粥裡的作料不要放那麼多。」   

「弟子沒有多放作料,完全遵照前任法師交代的份量去做。」是師父弄錯了!理既直,所以氣就壯。   

粥變得比較濃,份量比以前多,如果作料沒有多放,那是怎麼回事?」就這樣,師父問一句,我馬上回答一句。   

突然師父說:「如果沒有把握住輕重,本來很單純的事,會變得越扯越遠。我們一來一往,談了那麼久,原本只是很單純的兩件事:菜太鹹,鹽少放一點;作料太多,下次煮粥時少放一些,如此而已。我們卻越談越僵,越偏離主題了。」   

談話嘎然而止,我默默退出門外。   

按照世間經驗,我會把早餐的對話分成兩部份:首先,菜太鹹是我的錯,因為沒嚐過就端出來,而且面對師父的指正還拼命找理由搪塞,是錯上加錯。但是,我一定要再找機會說明煮粥作料原委,以免師父繼續誤會我。   

過了半小時,有事走進師父房間,師父見我出現,就叫我好好想一想:「今天早晨的事,你認識到其中要點了嗎?」師父不憚其煩的說:「原本是極單純的主題:菜太鹹,鹽少放一點;粥太濃太多,作料少放一點。這麼簡單的事,卻因為每個人心中只緣著『我』,於是治絲益棼,始終不能解決問題。結果我固然不好受,你也苦不堪言。」   

他說完這番話,又很慈悲的教示:「還有一點你要注意,我以前遇見過的師長中,有的非常嚴苛,如果你也遇見這種師長,當他見你每一件事都一來一往,振振有辭,總可以找到理由為自己辯護,大概就把你放著不管了!」   

長久以來,我已經習慣於為自己辯解,擅長向對方表達我的立場、想法。可笑的是,如此費盡力氣表白,都是從「我」作出發點,保護「我」,不曾從對方觀點認識問題所在,嘗試跳開「我」的角度,尋找解決之道。   

到了晚上,師父見我態度軟化,所以又第三度開示:「今天發生的事,希望你好好思惟反省。仔細想想,人與人間的相處,這種情形是不是佔了絕大多數?每個人對『境』時,只想到保護自己不受損傷,結果極簡單的事擺在那裡,卻無人在意,因為雙方對『境』都在擴張『我』,所以無謂的紛擾會層出不窮,寶貴人生就平白浪費掉。而世間的紛紛擾擾,乃至殺伐爭鬥,也都是如此產生出來的!」   

接著,師父現出更溫煦慈悲的面容,謙虛地說:「早上看見你振振有辭回話,心中首先現起的是,既然我是你師父,自然要把你鎮住。繼而一想,不對!若不從自己改變起,你我都得不到增長,只會白白浪費寶貴生命,受更多不必受的苦。」最後,師父說:「把這些告訴你,我也不好意思說我在懺悔,但願你能在往後遇『境』時,用心地觀察,我們之所以看不見總別,全是因為一個『我』在作祟的緣故。」   

師父雖然在養病,但他內心真正關注的重點,不僅僅是「菜太鹹、鹽少放」這種簡單直接的結論,而是法的延續增長,在在引導我去認識法。   

「鹽的故事」雖然結束,續集卻仍不斷上演。第二天晚上,師父交代過晚一點再決定買不買的東西,我自作主張又買回來了!當看到師父面有難色時,我很快地從口中冒出不少理由。隔天早晨懷著極度懊惱的心,跑去向師父懺悔。然而師父總以慈悲的態度告訴我:「初初開始學,不是對境馬上能把習氣拿掉,畢竟無始以來的習性,並非嘴巴說了就改得動。現在對境時先學一件事:看見自己緣不到『法』,只是緣著『我』著想!」   

雖然一時做不到,但是在師父的教誨下,我願意一生一生的去做到它(福智之聲173期)

 

十二、善觀緣起利眾生   

九十年七月十二日,團體順利承租到古坑麻園段的台糖地,園區建設終於要展開,師父當天就來灑淨,往後每三、四星期就來園區工地看看,關懷這第一批志工。師父知道我們在苦熬,常給我們加油打氣。師父坐在小佛堂的課桌前對大家開示,有一次問我們:「有沒有問題?」沒人回答,師父又說:「沒有問題沒關係,講心得也可以。」還是沒有人回答,結果隔天法師就來為我們上了一堂提升課。   

園區的興建案共有五家廠商投標,經過篩選剩下兩家,第一家是廣論學員家經營的,規模比較小,造價低;第二家是大公司,信譽好,但造價也高。師父為此特地求了觀音籤,幾次結果都是若要把學校趕快蓋好,價格可以接受、工程品質也不錯,就應該選第二家;但若希望整個團體有增上學習空間,第一家是上上籤。當時我們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後來就明白了,因為考驗不斷湧來。   

一開始工程就不順利,營造廠無法如期施工,甚至工程整個停擺、工地紛擾不安、工人與志工無法配合等等。後來,我們把整個工程承擔下來,並且成立了營造廠,師父命名為「恆誠」,師父說這個營造廠與世間的不一樣,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本著法人的精神,互助誠信。   

工地諸多不順,師父關懷的心越強,屢屢前來園區,園區的校舍和宿舍是師父看著完成的。師父關懷的對象不只是同修,有一次也不知道師父是怎麼知道的,工地主任和我們的監工師兄處不來,師父就坐在小佛堂外面關心那工地主任,師父告訴他,做一件事本來就會困難,但這是件有意義的事,請他辛苦一點好好地做。   

園區動工的隔年(九十一年)四月,我從組長的位子被換了下來,起先心裡著實不好受。我想起八十九年教師營我擔任總護持時,在一片讚嘆聲中,師父對我說:「謝居士,我很在意你的下一生會去哪裡。」我想,這必定有我要學的功課。   

師父總是觀察眾生的緣起給予提升,內心緣的都是眾生的苦樂。有幾次我個人遇到師父,他老人家都是問同一個問題:「你現在這樣做比較實際,還是以前掛著組長名義比較實際?」提醒我一些個人修行上應注意的事;若在眾人面前就會鼓勵我說:「你辛苦了」、「功德無量」、「你的功勞很大」。(福智之聲160期)

 

十三、相約   

記得八十六年剛進僧團,住在東寮房,那是個冬天早晨,師父有時都會拿著手電筒到室外看氣溫。有一次早晨起床,衣服穿的比較單薄,正要出門時,剛好遇到師父看完氣溫回來,師父看著我,摸著我手臂說:「今天早上室外溫度比較低,你要不要回去多加點衣服,否則出去著涼了。」或是每當學習情況不如人,妄自菲薄時,師父都會向身旁的法師述說我的優點,透由法師來鼓勵我,為了不抹殺自己擁有的善根,乃至出坡調皮或隨便時,都會嚴厲的教誡、處罰。   

在這段師父親自點滴教導的過程中,雖然次數並不多,但是在往後成長當中,那時師父所教的一切,尤其是出坡嚴厲的加持,反而出坡這一課,變成是我學習中,進步最突出的一門。由此體會到師父曾經做的一個譬喻:一根斷掉的鋼筋,再從斷掉的地方,用電焊將它接合起來,那接焊好的地方,反而是那一根鋼筋當中,最堅固的一段。所以一直很想得到師父親自的教導,但師父後幾年示現病相,這種機會,也只有身邊的侍者及帶頭的上座、學長們。所以很希望做師父侍者的因緣能早日成熟。   

後來在師父示寂前二個月,因祖父逝世的因緣,能晉見師父,當時跪在師父面前發願:希望以後有因緣,能作您的侍者。那時師父因身體不適,只點頭說很好,就退了出來。沒想到師父這次示現圓寂,一開始很難過,覺得已經沒有有這個機會,但後來轉個角度想,以後師父再來時,還是可以作師父的侍者,只是相約在未來。(福智之聲156-157期)

 

十四、師恩常在我心

我到師父寮房,師父問我房間哪裡不一樣?我左看右看,就是看不出來,經師父點了一下,方才知道師父把房間的阿彌陀佛像,換成了觀世音菩薩。約有一年的時間,每隔一、二天就會得到一次這樣的教授,雖然有點苦受,但卻很高興,師父就是這樣的指引我,直接去除我的習性,讓我心的敏銳度不斷的增長。我以前有口吃,只要有陌生人,我就會臉紅,也不敢講話。到南普陀時師父告訴我:「你要學習超越自己,學佛的目的,不是為了要得到別人的掌聲及喝采,不是要得到別人的肯定,而是為了要超越自己。」於是要我利用上廣論或開示的時候,面對大家提問題。所以,每次師父一講完,我就很勇敢的站起來說:「師父,我有問題!」其實當時我是害怕得紅著臉,且不停的發抖,而師父通常都是回答說:「你這個問題,問得很好,等會兒回到寮房我再答覆你。」透過常師父不斷的給我機會及鼓勵,如今,我終於能夠自在的面對大眾,且講說流暢。   

在南普陀一年後,我由於年輕,漸漸無法安住,動了想要離開的念頭,常師父告訴我:「你可以選擇現在離開,去外邊上班,你也可以忍耐煩惱留下來。想一想十年後、二十年後,留下來的你,和離開的你,做一個比較,看看有什麼差別?」聽完我很震驚,這是我沒想過的問題,所以,雖然苦,我還是留下來了。如今還真的很慶幸當年聽話,留了下來。   

師恩浩瀚,點滴在心頭,憶起去南普陀那天,是個嚴寒的冬天,清晨五點多,常師父拿出了兩件棉製的短褂,要我選一件,我不好意思選,師父說:「那就這一件好了!」於是師父拿起了短褂幫我穿上,那種感覺就像父親一樣,多年來那件短褂就一直陪著我,度過不少冬日,每次穿上它,就恍如常師父就在我身旁。感覺好溫暖、好踏實。而他的言教,也將長存我心,成為我修行的指標。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佛之第一步──斷器三過--日常法師


  吾人學佛,首須建立正確知見,而知見之建立,又必須透過聽聞。 然若未能把握正確聽聞要領,則於聽聞往往事倍功半, 甚至換來種種過失障礙,阻斷修行之路。所以正確的聽聞之法, 不可不知。《菩提道次第廣論》是一部清淨圓
滿的論著, 裡面便提出「聽聞軌理」一科,作為入道前行。今謹選述「 聽聞軌理」之「斷器三過」部份,願有助於學人,得到聞法勝益。

 


  「聽聞軌理」中,先提出兩項前行,作為聽法前之準備:一者, 思惟聞法的殊勝利益,將自己不喜聽法之心去除,代之以一心渴仰, 好樂求法之情;二者,於說法師及所說之法,生起恭敬心。 有此前行,自然推動我們,至誠前往聽法。然而,正聽時, 尚須斷除三種聞法過失,否則不僅得不到聞法利益, 反而會產生諸多過患。
 
聽聞時,會有何過失呢?《廣論》以三種器具作喻說明。第一種, 為倒置之器具,其口朝下,水永遠無法入內。第二種,器具正放, 但內藏污垢,水雖入內,卻被染污。第三種,器具正放,而且潔淨, 然底部穿漏,水雖入內,卻瀉漏殆盡。此三種器具, 皆因自身過失而不成作用,縱使費盡氣力,欲灌以甘露法水, 亦是枉然。
 
  今以此三喻,對照我們的聽法狀態,便可知過失何在:第一種狀態: 人雖坐於說法會場,但心不在焉,非散亂便昏沉,對於殊勝妙法, 經耳而過,未入於心,等同覆蓋之器,滴水不進。第二種狀態: 心中存「邪執」,或「等起心」(動機)有過失,法雖入耳, 但被己心所染污,甘露變污水。  「邪執」即錯誤執著,例如心執欲參禪,則不喜其餘, 遇說法師未述參禪法,心即不以為然,以排斥心聽法, 便會扭曲法義。正確的「等起心」,(指聽法時) 是為了想瞭解佛法,為了求脫苦,求無上菩提等之心理, 一旦聽法者等起心有所偏差,即無法與所聽之法相順。 如法師諄諄教示:「某人啊!你應如何如何……。」 自己心裡就現起:「法師,我尚是凡夫啊!」乃至於「你講得好聽, 自己做到了嗎?」等等,以此等動機去聽, 則不能將正確法義接收進去,陷在那種不正確、不善的想法中, 清淨妙法即被染污,變成穢水矣!所以一個聽法者, 正確的等起心非常重要。  除了上述兩種外,尚有第三種狀態:聽進去了,但記不住, 或不想去記,如同破漏之器,甘露法雨倒進去,隨即流失殆盡, 則雖聞法,終難生起應有之大益。
 
  聞法者若有上述三種過失,將有何後果呢?《廣論》中說:「 由忘念等之所失壞,擇其聞法全無大益,故需離彼等。」 意即以此三種狀態聞法,是不能得大利益的。既無大益, 是否有小好處呢?有的!佛法之殊勝,實不可思議, 即使因聞法過失而造謗法業,死後墮落地獄,當業報盡時, 仍是賴佛法之力而回升人間,接觸佛法,由此入道;此即佛法之美! 但我們學佛者,誰願聽聞佛法後,先下地獄再升人天而入道? 何況回升人天後入道,仍需透過此關。因此必須除掉三種聞法過失。
 
  如何對治呢?《廣論》說:「此三對治,經說三語,謂善諦聽聞, 意思念之。」大乘經典中,有人啟發問題,佛總說:「善哉!善哉! 」接著又說:「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我們切莫將此數語視作場面話、開場白,實有深刻內涵在。 此善諦聽聞之語,若能如實做到,則能斷除聞法過失。  聽法時,應當如《瑜伽師地論》所述:「專注、屬耳、意善敬住, 以一切心,思惟聽聞。」即精神貫注,用耳傾聽,心意敬善, 聽懂了牢記心頭,照著去行持。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指出:「 專事聽法如渴飲,一心入於意語中。」貫注精神聽法時, 其狀態正如口乾舌燥,奇渴無比,此時見一壺水於此, 恨不得立即入口。果能如此,隨法師所講之處,即能把握, 內涵了解,心亦與之相應。能如此,方為如理之聽法, 聽法自然歡喜,且悲喜交集:悲聞法太晚,至今日始得以聞法, 喜開始聞法,至今日終得以聞法。
  
以上所述,乍聞之下,似無深理, 卻是正確學佛者入道前不可或缺的一步, 否則但屬泛泛地一些口耳之學而已,《廣論》不即引入法義, 而先聽聞之法,詳細敘述,此正《廣論》的殊勝所在; 不僅最圓滿的中觀正見廣為抉擇,而且現前下手處亦不遺漏, 如此次第井然,一步一步開出修學階梯,實為難得一見的寶典。 有志學習增上者,不妨詳細觀閱,並尋找具傳承之善知識, 誠心依止,在其指導下,步步進昇,則菩提大道可望矣!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2115  

方便及智慧與成佛之關係

光是發心而不作修行,絕不可能成佛,這就好比肚子餓但不買菜、做飯及進食便不可能得飽之道理。修行又必須正確地去修。若修不得法,便如在牛角上擠牛奶般,絕無效用。故此,我們並不是隨意地修便能成佛,而必須謹慎選擇正確的成佛之道。

在佛教歷史上有許多邪說。有些人認為凡是分別念,不論其善惡,皆為生死之因,只有無分別住才是成佛之道。這些人說:“佈施及持戒等,是為了愚夫愚婦而教的,它們並非成佛之道。正如黑狗咬人也痛,白狗咬人也一樣痛的道理,不論善念或惡念,均只會障礙成佛。我們不必佈施及持戒,只需入於無善無惡之無分別念中,便可成佛!”這純屬一派胡言。

如果成佛不需佈施及持戒等,佛陀前生以身喂虎等善行,豈不等同白做?佛陀之眾多有關佈施及持戒之開示,乃至三藏中之整套律藏,豈不等於白說?佛教有許多宗派及見解,譬如說大乘有中觀應成派、中觀自續派及唯識派等,各持不同的見。對這些不同之見解,我們必須尊重,因為它們都是佛陀的教法。可是,有些人根本分不出權說、實說、世俗義、勝義、了義及不了義之教法,他們只取佛經中之某幾句,便斷章取義地宣揚顛倒因果之見解,這是十分愚昧的,而且更會危害許多人。

我們固然應尊重別的宗派,但切莫墮入顛倒因果的邪見,否則等同自斷慧命,萬劫不復。認為不必看經、不必禮佛及不必持戒,單單修無分別念便能成佛,正是一種很可怕、很顛倒的見解,大家必須謹慎對待。

成佛之正確方法,主要乃上述之六度法門。這六法門之最終目的,是為了令我們積聚圓滿的功德與智慧,以成佛境。佈施、持戒、安忍、精進及禪定五者,所積聚的主要乃福德資糧,般若乃積聚智慧資糧的方法。前五度又稱為“方便法門”,後一稱為“智慧法門”。

這二法門乃成佛之必需品,猶如鳥之雙翅,若缺其一便飛不起來。技術性一點來說的話,我們知道佛陀有法身、報身及應化身三身,後二身乃佛之色身,而智慧及福德二者,分別是成就佛之法身及色身之資糧。

總括來說,成佛必須方便及智慧俱全,否則不能達成目的。

 

廣論p249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誦般若經法會

如清法師(2002/06/01

各位同修、各位居士大德,大家早安

非常隨喜大家今天利用假期來法人參加般若經的誦經法會。平常大家在家也會誦經,但比起大家一起誦,鞭策及業的力量會更強大。所以廣論上說在殊勝的大法會中,很多道次的覺受容易生起,比自己一個人獨自思惟,有更殊勝的一面。所以歡迎大家多幾次來參加誦經。以前聽說有一些人連續誦的,這二天形同閉關,放下一切俗務,專心的在佛堂,一口氣把它圓滿。有些居士這樣作,內心感到非常的歡喜。非常隨喜,讚歎。

 

誦經的意樂:師父在很多教誡中非常重視發心和意樂的安立,或動機。也就是我們作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時,看一下我們作這件事的所求是什麼?雖然我們今天很多人在這裏誦經,但因為意樂不同。所造的業就有很大的差別。

 

 

舉例:今天有四個同修一起誦般若經,有一個人誦經的時候,想的是麼樣可以利益有情,怎麼樣自己可以快速成佛,他誦經就成為成就他希願處的助緣,我們相信很多人希望達成。另一種人希望我自己早日解脫,趕快脫離痛苦的輪回,這個功德可能成就他變成阿羅漢,成為小乘的聖者。等而下之,可能有人就想,我這輩子生活太苦,命不好,聽說天上的生活很好,受用是很美的,那我下輩子要到天上當人,生活眷屬很好,他誦經的功德就達成他的想法。你誦經之前在想什麼?誦經的時候在想什麼?誦經之後在想什麼?功德就去那裏。所以各位同修去思量你的動機是上士的動機呢?還是第二種中士的?還是第三種下士的動機?你的希求是什麼?你現在來誦經是非常有功德的,這功德去哪里呢?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上面三種都還不錯,等而下之,可能有人就想我的孩子有沒有聰明智慧,用功讀書,希望他不要常常打電動。我先生呢,希望他公司不被裁員,希望他大富大貴,房子換大一點,車子也很中古,換一輛大的Volvo。好久沒逛街買衣服,哪里哪里百貨公司在打折,去買些衣服。如果你誦經想到那裏去了,希求現世安樂,這些功德也會令你現世安樂,可是與你道次第,與學習成佛,了無相干。甚至因為你先生高升,要調到大陸去,你不放心,也要跟去,廣論就斷掉了。學佛有二十難:富貴學佛難。希求現世安樂的心,希望今天在佛堂不要現起。希求現世安樂的心,在現世感覺很不錯,但在無限生命當中是很不好的,流轉生死,無有出期,而且數數高下,裏面的恩怨,富貴是沒完沒了的。因此各位,現在清靜你的意樂,發一個“能夠饒益所有有情,能夠讓正法久住的”希求一切智智的大菩提心,這也是廣論教授所說的,在“說法軌理”說到。

 

 

誦經與說法軌理有什麼關係呢?誦經也是說法的一種。自己把佛陀的說法講一遍給自己聽,讓自己領納在內心。還有很多的龍天護法,他們很喜歡佛經,尤其喜歡聽般若經,所以,他們都會來到我們的邊。另外還有許多冤親債主,他們看到我們在集聚資糧,他們也希望能夠分一點,所以,一定要認真的回向給他們。希望周遭的龍天護法護持我們,讓我們誦經法會,非常的順利。

 

 

誦經之前,我們也要像廣論一樣,去思惟說法的勝利。說法的勝利,就是誦經的勝利。廣論教我們作一件事要思惟它的勝利過患。說法有哪些勝利呢?廣論裏面講有二十項。(P21)廣論上說,如果我們不去貪求利養、恭敬、名聲,不是為了這些雜染的事情來說法的話,它的勝利就很大。相反的,如果我們為了這些而來的話,它的過患也很大。大家能夠抉擇分辨嗎?所以我們來誦經,不是為了跟人家比,你看我很厲害哦,我可誦五柱香,六柱香都不起身一直誦下去,你們誦一下子就不行了。不是去跟人家比,不是為了表現自己很厲害,而是真正希望自他都能受益。

 

如果是這樣清靜的意樂來誦經的話,它有二十項的勝利:裏面可以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我們可以獲得六種等流果,第一是我們的念力會增強。第二是勝慧,勝出世間的聞慧,聽法的能力會增強。去聽師父開示就容易聽得懂。第三是成就覺慧,我們去思惟法義以後,就容易融會貫通。(思所成慧)第四是成就堅固,堅固就是勇進、勇猛。我們學法的勇悍心就會很強,不會說聽到學法或開示就沒有力氣,勇悍心會生起。成就堅固在新譯集學論,譯為“成就勝解”,舊譯為“成就勇進”。

 (一)    六種等流果

(1)成就念:正念成就,對所聽聞的文句義理,不會忘失。平常我們記憶力差,易忘記,或心不在焉,是因為“失念“。“正念”是心住在不放逸不失念,不散亂,不昏沉,不與煩惱相應,而與佛法相應。

(2)成就勝慧:是“聞所成慧”,勝出世間的智慧,由聽聞佛法而來,稱為勝慧“。

(3)成就覺慧:是“思所成慧“,聽聞佛法以後,不斷思惟觀察,而有所體悟,是覺慧。

(4)成就堅固:成就勝解,經過“思所成慧“體會出來的法義,是殊勝的理解,不會為邪知邪見所動搖,稱為堅固。

(5)成就智慧:廣論的這個智慧是指“資糧道“”加行道“的智慧。成佛五道十地,五個階段,其中二個階段的智慧,我們就種下很好的因。

(6)隨順證達出世間慧:這是“見道“和”修道“的無漏智慧。我們現在還沒有那麼清靜,我們會得到它隨順的因,無漏智慧的因。加行道的資糧圓滿後,就能見道,得根本智,再依根本智,圓滿修道位上的後得智。這個”修所成慧“能達到出世間的解脫,所以稱為出世間慧”。

 

這六個叫做等流果。在我們等流相續裏面,我們會種下這些很好的種子,等到以後我們聽到佛陀的開示,菩薩的開示,師父的開示,我們很容易現起來,就容易產生法的覺受。另外它有四種分離果。分離果是把不好的東西分開來,棄舍掉。

 (二)    四種分離果

(7)     貪欲微劣:貪欲會減少,對世間的貪欲減少。

(8)              嗔恚微劣:嗔恚會減少,不會常常生氣,所以誦經有這樣的好處。

(9)     愚癡微劣:愚癡會減少,因為般若經是開智慧的。

(10)  魔羅於彼不能得便:魔、非人不容易來干擾你。為什麼?因為你有好的勝法,在你的內心裏面,這些會發出光明,會把黑暗去除。

你會得到9個增上果,你增上環境會很好。

 (三)    九個增上果

(11)  諸佛世尊而為護念:諸佛世尊會常常眷顧你,護念你,保你。佛陀他是沒有私心的,他會眷顧所有的眾生啊。那為什麼會特別眷顧你,為什麼會有差別呢?差別不在佛陀,佛陀對所有的眾生都一樣的,非常的希望大家能離苦得樂,差別在眾生自己。如果你常常這樣的祈求,常常這樣緣念勝法,那你就容易得到加持。用一個比喻來講,好的收音機可以接收到很多頻道,差的收音機就接收到比較少,電波隨時都在空中,可是我們不能拿一個西瓜來接收這些電波,它沒有接收電波的能力。佛陀對我們的加持都有,我們自己的接收力的問題,我們是一個西瓜還是差的收音機,還是高性能,高強度的收音機,是我們自己的問題。所以如果我們常常誦念大乘經典,尤其是大乘教裏面最精華的般若經的話,那我們就慢慢讓我們接收愈來愈強,就容易收到佛陀、三寶、師長的加持。

 (12)  諸非人等於彼守護:有些非人會在我們邊守護,有一些守護神,他很喜歡那些經典,他所以成為守護神,是造了一些善業,所以他知道這是最好的,良善的,會在你的身邊保護你,你就不會受到其他的干擾。

 

(13)  諸天於彼助發威德:天人有個缺點,他們不能讀經典,必須借著我們的眼看,口讀經典,他們可以聽得到,尤其是特別有緣的眾生可以聽得到。所以學法是人身最好。天人往生時,希望生到學習正法的人道,他們的希願處。相反的,我們發現很多人喜歡上天,比如基督教,天主教,但福報用完,下來當一隻豬,多划不來。

 

(14)  諸怨敵等不能得便:有外道來壞佛法時,天帝釋念般若經,外道就轉彎了,會轉化這些業。這是業感的。當我們的業變好了,這些不好的業就感不了果。那章節提到魔軍來攻擊,來打擾,這時天帝釋也一樣誦般若經,結果那些魔軍就轉彎了。這些不是故事,是真實的。這是增上環境,不只這些,還有

 

(15)  其諸親愛終不破離:我們的親愛終不破離,誰是我們的親愛呢?我們的法友,我們的師長,我們的同行,這些我們不會跟它分離,因為我們的法不斷增長,自然會跟師長、法友在一起。

 

(16)  言教威重:我們講話比較有人聽。你有沒有發現,我們言教都不威重,因為以前綺語講太多了。我們反省我們在世間大多數都是綺語,那家面店好吃?那個地方東西比較便宜,社會上發生什麼事情。都是在談這些有的,沒有的,五四三,難怪感得什麼果呢?人家不會聽我們的話,如果我們誦念般若經,這是法語,這是最有內涵的話,我們自己講不出那麼有內涵的話,我們就念,以後我們講話就會變得很有內涵。我們業改變的時候,人家就會聽我們的,講話有內涵,斷除四種惡語業:妄語、兩舌、綺語、惡口。一般人吵架就會惡口,因為他不聽你的話,就罵。他為什麼不聽你的話?因為你造的語業不好。現在希望他來聽你的話,結果你又造了一個不好的語業,永遠在惡性循環當中,感得他更不聽你的話的果。因為你現在正在種因。如何改變惡性循環呢?我們要講一些有內涵的話,法語,諦實語,誦經非常好,這裏面的話都非常有內涵,那你的業就改變了。

 

(17)  當得無所怖畏:你會慢慢的不會害怕一些事情,沒有怖畏,不會東怕西怕。你誦經是為利益一切有情,是一種大慈悲心,大慈悲心的因,感得的果,你就不會害怕。相反的,你對人嗔恨的心,謀略的心,害人的心,你會感得的是什麼呢?你自己也會害怕,你會發現有些壞人,有些風吹草動,有人發現我了,是不是員警來了,一天到晚提心吊膽。如果我們常常慈心的幫助別人,比較光明,白天不作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這是業果的道理,誦經得無畏。

 

(18)  得多喜悅:你會常常歡喜,誦經是一件歡喜的事情,尤其是對法,有了覺受之後,更容易產生歡喜的心。

 

(19)  智者稱讚:智者如師父,會稱讚這個學員非常的好,常常在誦經,或作些與法相應的事情。學長也非常看重你,法師也非常看重。如證法師說:你今天去臺北,去西松國小,中小學教師,非常忙,但臺北學苑今天誦經,你九點到九點半務必抽一段時間來跟他們談談,臺北學苑大家很喜歡誦經,很用心,法師也應該要用心。

 

(20)  最後一個,異熟果,“其行法施是所堪念”,我們誦的經,我們比較記得。比如師父說到:經中佛告阿難,般若經要保存好,如果你其他的經典忘記的話,罪小小,如果你般若經忘記的話,這個罪很大,因為般若經非常重要。你就記得哦,這一段我有誦過。比如說,什麼狀況是魔業,兩不和合,易被魔煽惑,你誦過會在內心相續結合。所以要常常誦念,我們要發起清靜的意樂,為了利自他,包括同行、龍天護法,跟我們有緣的冤親債主,為了自他都能成佛,將今天誦經的清淨的功德,當作安樂的資具,成佛的資糧,這是我們今天應該策發的。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功念恩」

    觀功念恩一定要天天做,觀功念恩的作業廢止著,一定會看到一個團體的裂開。

     最好的是把師長看成佛,他是不是佛,沒關係,我要成佛是真的!

     觀功念恩要特別謹慎!就像逆水行舟!稍稍一鬆懈,無始劫以來的習性就把修出來的觀功念恩沖刷掉。

     對境時,反觀我這個心念,是看對方的功,念他的恩,還是起了惡心!

    每個人都依著自己的習性和觀念,去看待事物,去衡準他人,因而產生了恩恩怨怨。

     觀家兄弟有三個,觀過對我們絕對有害;觀光無所好壞,還是浪費生命;對我們真正有用的應該是觀功!

     看別人的功,別人不一定有好處,自己一定有好處;看別人的過,別人不一定受害,自己一定受害。

     務必在我們的周圍,不斷地練習觸境逢缘,儘量想辦法去看人家的功德。

     每天用一點功,不做的話,一個團隊是很難和合的,把一個團隊合起來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   就算每一個人都很笨,合起來也是很厲害;就算每一個人都很聰明,因為四分五裂,最後都下惡道!

 從自己的角度,看別人就是不順眼,如果代別人想想,心情就會大大的放鬆、放寬。

 對我們的眼睛來說呢,到底是缺乏美?還是缺少發現呢?應該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佛法本來就是「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沒有一樣東西不是心畫的,也就是自己的業所造的!

 觀功念恩的作業一定要堅持,每天抽一點時間,對同行善知識作觀功念恩,能遮止非常可怕的結果。******

△ 「善人是我師,惡人是我資」,好的話他教你,壞的話正好把師長教的道理拿來用,增長功德。

△  由於觀過念怨,心裡就隨順著煩惱而走,完全控制不了,觀功念恩就容易控制得住。

△  君子遇到任何事情先反求諸己,檢點自己的過失,不會把箭頭射向他人,揭看別人的過失。

△  「看別人的錯」是痛苦的根本,「看自己的錯則」可以從痛苦中救出自己,進而幫助他人。

△  要達到彼此互相尊重,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觀功念恩。  

△  知道觀過念怨太可怕了,所以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反觀自己,趕快懺悔啊。  

△  從「過」去看會讓內心起瞋,失去人身,從好處去看令心歡喜,至少還可得人身。

△   以看待自己的心來看待對方,自他之間找到最恰當的位置,人類的社會可以維持最平和的狀態。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2115  

做師所喜

對輪迴的厭患:出離心

為一切有情離苦得樂:菩提心

證悟空性的正見:空正見

《聽聞集》云﹕「由聞知諸法,由聞遮諸惡,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成佛要反覆學習,破除障礙我執、無明。

佛法內學,我自己內淨心意。我們最大的毛病,學了法是專門當照妖鏡看別人,看所有的人都是妖怪。就是沒看見自己我慢心是越學越大。如果這個地方你能夠轉化過來,法馬上受用。

這菜不配你味口 ; 心裡想不配味口了, 人家說了你一句話, 心裡就嘀嘀咕咕. 反過來你看人家就覺得他不行. 聽聞了佛法又在這是非上轉, 一點用場都沒有. 心裡沒有淨, 在煩惱上轉。

長時修習真苦!今天叫你多做一點, 你受不了, 不願意;叫你少吃一點, 你受不了, 不願意;叫你委屈一點, 你不願意. 現在什麼樣的苦事都我來擔, 什麼樣的好事, 都送給人家, 受盡種種的委屈都我來。

當我不安的時候,師父是我的個靠山; 當我亂的時候, 師父瞪著眼睛看著我, 我自然就收攝起來了。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功念恩~代人著想~心勤修隨喜~~

ㄧ、「觀」家三兄弟,不同人生觀:

(一)觀過念怨:處處不滿,責怪他人。
(二)觀光念閒:冷眼旁觀,漠不關心。
(三)觀功念恩:體諒他人,心常隨喜。


二、為何要觀功念恩?


(一)觀功念恩的好處:

 

(1)認識真相:不會偏向惡的一面看,而使真相扭曲。
(2)心常愉快:常看好處,就不會抱怨,心情常能愉快。
(3)使我向善:常常看功德,容易生起效法之心,人會越來越善良。
(4)人緣改善:常肯定別人的功德,自然人家願意接受你的建議。


(二)觀過念怨的壞處:

 

(1)扭曲真相:看惡的一面,扭曲真相,不見善法,越看越壞。
(2)自我傷害:容易生起不平之心,憤怒煩惱,自我傷害。
(3)日趨下墮:常看過失,心生不滿,覺得造善吃虧,故而越趨墮落。
(4)加深怨懟:以對立之心責過勸善,無濟於事,徒增彼此怨懟。


三、如何觀功念恩?


(一)找功德(觀察人家的善功德):

 

努力去發現別人的功德、優點,並生起隨喜、效學的心。

以「沙堆中揀金粉」的態度,去「找」人家的功德;

不要用「雞蛋裡挑骨頭」的心情,去「看」別人的過失。


(1)看到付出:有人為大眾付出,我看到了,讚嘆他!
(2)看到背後的辛苦:從各種事物,推想背後流血流汗者的辛勞,禮敬他!


(二)學念恩(感念他人對我的恩):受人涓滴之恩,皆當常存湧泉以報之心。


(1)看到付出:有人為我付出,我受用了,謝謝他!
(2)看到背後辛勞:從我得到的種種便利,去體會背後為我而做的辛勞,感恩他!

 

四、如何轉過為功,化怨成恩?


(一)何為「觀過心」?


看事情時,我們常有「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的習氣。

對於討厭之人,喜歡看反面,挑毛病、批評,以高標準框人,瞪大眼睛看人過失,卻不曾自我反省檢點。


(二)轉化的方法:


(1)看杯面不看杯底:不要看不好的一面,多多回憶其他好的一面。
(2)論心不論事:不要只看他所做事的不圓滿,多多看他的用心處。
(3)降低標準。
(4)將心比心:用「假使我是他」的心情,去揣摩他這麼做的理由。
(5)謝謝他教我:面對別人不好的行為時,謝謝他示現負面的角度來提醒我,避免犯下同樣的錯。


(三)轉化的公式: 雖然……(不好的一面),但是……(好的一面)。


五、釋疑:觀功念恩會不會變成是非不分?


觀功念恩絕非是非不分,對於人家的錯,應該清楚分明,不同的是不要被情緒所淹沒,因為憤恨不平,失去平靜、理性的思考與判斷。


(一)自己觀功念恩,是否會被人欺負?
觀功念恩是幫助自己有正面的心情去面對、處理事情,較能理性且客觀地去應對,並非是非不分或一味地忍氣吞聲。


(二)若自己觀功念恩,對方仍無改變,怎麼辦?
重在自己改變,自己當下散發出正面的力量,必對周遭環境有一分正面的影響,別人的改變或許不明顯,但長期堅持,終能以德化人。


六、實踐錦鑲:常敗將軍,不要停...戰勝三界的煩惱...


(一)身(身行好事)

 

1.微笑:面對任何人,多多微笑。微笑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自己心頭的冰塊溶化。

2.從生活中去找你可以行善的機會,不要輕易放棄他,就像撿到寶石一樣。


(二)口(口說好話)

說讚歎、感恩的話,使行善的人更樂於行善。


(三)意(心想好意)

常常觀察人的善言善行,找人家的好處,心生隨喜。

 


七、結語:思惟功德,莫觀過失

 

1. 對我們的眼睛來說呢!到底是缺少美?還是缺少發現呢?

應該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2. 看別人的功,別人不一定有好處,但自己一定有好處;

 看別人的過,別人不一定受害,自己一定受害。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師父的公案

日期:2009年8月25日,二,上午7:04

 

憶師恩法會在即,從今天起將陸續寄發日常法師的公案給大家,請幫忙轉寄(先從文教同修,再到各自的眷屬---歡迎轉寄。)並祈求自己能知恩、念恩、報恩!

 

轉寄之前,請仔細閱讀,用聖者的心續比對自己的生命....

 

 

一、兩張紙板的啟示

 

某一天,我收到南部同學供養師父的兩份精美月曆,正方形,邊長三十公分,呈給師父,我們共同打開瞻仰其中莊嚴的佛像。月曆中間夾有一塊硬紙板,以避免月曆折到,我看到紙板沒什麼特別反應,師父卻特別把它留下來,還說以後有用途。我起疑惑問師父:﹁兩塊紙板有什麼用途?﹂師神秘地微笑回答:﹁以後你就知道了。﹂

 

隔幾天,我送飯給師父時,發現師父飯桌上墊的防污垢之紙板已汰舊換新,師父把上次那塊正方形紙板墊在下方,以防餐盤上之污垢沾到桌子上。這種例子,在師父身上屢見不鮮,師父不會輕易丟棄任何東西,都會儘量善加利用其特長。有時候會看見師父桌上放小木盒,或小罐子,我會直覺地想把它們拿到庫房去,或趕快處理掉,但師父都會放幾天,想想如何利用它。

 

幾天之後,某日,我們早上要到台北學苑,師父要開示受五戒的前行,順便要帶一份文件給總幹事,我把A4大小的文件放在塑膠的資料夾中,再放到背包中,師父叫我等一下,就把另一塊未用的硬紙板抽出來說:﹁把這塊插在背包中,公文就不會折到了。平常我們看到不順眼的東西就丟掉,一點都不珍惜東西;對人呢?不順自己習性或沒有利用價值的就擺一邊不理。﹂

 

反之,師父不管是在處理東西,安裝電話線路,乃至擺一張桌子,或靠椅子,都會停下來細心觀察,做了之後,若在用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又會再改善。師父對東西觀察力敏銳,對自他之內心亦復如是。有一次早上剛起床,我經過師父房間門口要去佛堂供香供水,師父聽到我的腳步聲就把我叫進去,說道:﹁是不是因為晚起,怕被我知道,所以像小偷一樣腳步特別小聲?﹂我點頭承認,心中對師父的智慧觀照力五體投地佩服。(福智之聲113~114期)

 

 

日期:2009年8月26日,三,上午5:16

 

二、從蟠桃中念師恩

 

師父在民國九十一年和如證法師及陳學長一起來北加。我在那一次有機會準備師父的餐飲。有一次在當地有機商店看到一種形狀扁的、平平的桃子,我們就買了一些供養師父。師父看到了就很高興地說:「美國也有這樣子的桃子?我已經很久沒看到這樣的桃子了,以前在大陸時才看到過。」師父還說,這桃子叫做蟠桃,也就是傳說中天上王母娘娘過壽時吃的蟠桃。我看到師父笑得很開心,也吃得很開心。

 

第二天,我們還是準備這種桃子供養師父。可是我觀察到,師父只吃了一小塊,就沒有再吃了。第三天,我們想師父就快要回台灣了,可能在台灣比較沒有機會吃到這種品種的桃子。於是我們又準備了這種桃子。可是師父在第三天,一口都沒有吃,連碰都沒碰。之後師父也沒有再多說什麼。

 

從這個事件裡,讓我學習到,我們平常做事時,就是認為自己對的、覺得好的,就會一直做,一成不變的。而師父卻會在好的基礎上,再多去觀察,觀待緣起,靈活地運用,而不是永遠一成不變,如此,才能夠打開格局。另外一個就是,我們平常對於自己所喜歡的事情或東西,就會貪著在這上面,會一直這樣去做。然而師父對於自己所喜歡的東西,卻能很快放得掉。(福智之聲179期)

 

 

日期:2009年8月27日,四,上午7:30

 

三、師父的慈悲

 

還記得當年和師父住在山上的時候,屋裡有一隻小老鼠,經常跑出來搗蛋,師父不但沒有把小老鼠趕走,還每天餵他一顆果子。起初我覺得很奇怪,怎麼給這麼少?後來才知道是師父慈悲,不忍心看到小老鼠餓死,所以就餵他果子,但是畜牲如果吃太多出家人吃的食物,又會損福報,所以就只餵他一顆果子,這是保護他的業。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就可以看出師父是那麼的細心,那麼的用力。

 

又有一次,我們要把較大的餐巾紙裁成四塊,師父要我去,拿剪刀來,我心裡想︰「用刀子不是有快又好裁嗎?」所以就不聽師父的交代,自作聰明去拿刀子,交給師父,師父看一看刀子,又對我說︰「是叫你拿剪刀,不是拿刀子。」後來,我才想到,師父哪裡會不清楚剪刀和刀子的用途,他是找機會讓我練習聽聞軌理,而我卻偏偏隨自意樂,聽不進師父的話。舉凡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甚至很微細的地方,師父時時刻刻都在教導我,只是我自己太遲鈍,沒能體會師父的苦心。師父的法實在太多太多了,永遠也學不完,我要猛力祈求師父早日回來,我還要跟隨師父繼續學習,直到成就無上菩提。

 

 

日期:2009年8月30日,日,下午10:17

 

四、心最營養

 

在鳳山寺有最多好的藥和健康食品,因為有很多人供養師父,可是師父用來用去還是那些東西,因為別人供養,有他的心意在,師父吃了兩口就送到大寮去了,師父說心最營養,這些東西不是根本,都是業的問題。

 

師父也收到很多供養,問題是一旦我們有錢,目的是為了想花錢,可是師父有錢,他吃和穿的卻都跟我們一樣,他沒有地方花錢。師父都把錢用在該用的地方,早期像買法人或園區,都是師父自己出錢,所以在僧團中,我們都會把錢供養給師父,就有兩倍的利益,一個是供養上師功徳很大,一個是投資在最好的地方,師父一定會把錢花在最好的地方。

 

 

五、吹不吹冷氣的背後

 

十幾年前師父前往印度,我和總幹事陪行,抵達德里時是在深夜,我訂了一部有冷氣的計程車,由於冷氣車的顏色和一般計程車有別,師父一看,皺起了眉頭,我立刻發覺我錯了。

 

德里的半夜,天氣還算涼爽,所以沒開冷氣,到了第二天早上十點多,溫度漸漸升高,我便要求司機開冷氣,司機說:「現在開始要爬坡,上山開冷氣的話,車子會開不動。」此時師父看了我ㄧ眼,然後說:「你看,浪費錢!」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路程,終於到了山上,此時肚子也餓了,看到一家小館子便進去,師父叫了一碗白水麵,總幹事也跟著叫了一碗,我則叫了一碗辣椒麵,才吃ㄧ口,覺得好辣,簡直不能入口;眼看師父一碗白麵條快吃完了,我只好問總幹事能不能幫忙吃ㄧ點?總幹事說他不敢吃辣,我看著一大碗麵,不知怎麼辦?師父瞄了我ㄧ眼問:「怎麼回事啊?」「太辣了!吃不下。」師父眉頭又是一皺說:「你應該清楚,到底能吃什麼麵條,那麼浪費!」師父吃完就跟總幹事走了,我也只好跟著走。

 

還有一次,師父也是到印度去拜訪一位仁波切,陪行的還是我和總幹事。那次辦完事,回到德里時,天氣還真是熱啊!室內38℃,室外50℃。我們住進YMCA時,師父聽到冷氣房一晚兩百元,沒冷氣的一百元,就決定訂兩間沒冷氣的房間。師父住一間,我和總幹事住一間,後來總幹事中暑發燒,師父趕緊要我幫總幹事安排住進冷氣房。

 

師父很細心,看到總幹事躺的位置剛好對準風口,立刻說:「你不能睡那張床,睡這張床吧!(房間有兩張床)」師父再看了看,又把水杯放在床頭,讓總幹事伸手就拿得到。一般人做事,通常都是先做了再說,最後發覺不對再修正;但是師父總是能夠在事情還沒發生前,事先就設想得很週延。

 

後來,我準備出門辦事,臨行前我先到師父的房間報備一下。師父房門虛掩著,我看到畢生難忘的一幕--師父把落地窗打開,赤著腳,沒穿上衣,坐在陽台上,一面搧風,一面熱得直喘氣。我心想:「師父,您又何苦呢?多花一百元住間冷氣房,您就不用這樣辛苦地和熱浪搏鬥;您可在裡面邊看書、寫字或者思考法人的一些方向啊!」我雖這樣想,內心卻很感動,向師父報告完後,走出門外,淚水不知不覺就流下來了。我覺得師父「儉樸」的理念,不是做給人家看的,而是做給自己看的。

 

我後來有機會聽到師父提及不吹冷氣的原因,一方面是想鍛鍊自己的意志力,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別人,他不想因為自己吹冷氣,使得排出去的熱氣讓別人受苦。師父這種嚴以律己、重視業果的身教,應該是值得我們好好深思的。

 

早期在湖山精舍的時候,有一天,師父要到松山機場搭飛機,當時載師父前往機場的是一位研討班同學,時近中午,天氣相當熱,但是,他想到師父一向不開冷氣,所以就沒有打開。沒想到師父一上車,就吩咐那位同學開冷氣,這位同學心想:「師父不是一向都不開冷氣嗎?怎麼現在又要開了呢?」

快到機場時,他終於忍不住,提出他的疑問,師父說:「我剛從冷氣辦公室出來,等一下到了機場也是有冷氣,在這中間短短的半小時,烤在車裡頭不吹冷氣,一下冷、一下熱,這是會感冒的,到時不是什麼事都不能做了嗎?」

 

無論是開冷氣或者是吃東西,什麼時候開、什麼時候不開,師父都是有原則的;吃東西也是一樣,什麼東西可以吃、什麼東西不可吃,師父也會經過思惟抉擇後再下決定,所以通常都不會後悔。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複製 -DSC02132  

善友的重要-師父講的師法友

 

*命好*─就是小的時候,碰到了好人,沒有碰到壞人。

 

王胖子是我的好友,我認識他是因為我教他的兒子彈鋼琴。

 

 有一天,琴練好了,我要離開的時候,聞到一陣菜香, 忍不住向廚房張望,發現王胖子滿頭大汗地在燒菜, 他看到我的饞相,留我待下來吃午飯。 他告訴我他是台中市一家四星級大飯店的主廚。

 

 我太太知道王胖子是大飯店的主廚以後, 立刻下令要我用一切方法和王胖子建立友誼。


王胖子知道我們夫婦好吃的弱點。

 

就壓迫我陪他打網球,他這個胖子燒飯技術一流,打網球卻不入流, 沒有什麼人會想陪他打網球的, 我為了想吃他燒的菜只好經常陪他打,他也沒有使我失望, 經常做幾道菜,邀我們兩口子帶唯一的女兒去吃飯。

 

王胖子是個大好人,他告訴我他還有一個兼職, 在彰化的少年輔育院教那裡的一些孩子燒飯。


王胖子收入奇高。這是公開的秘密,他去那裡兼職, 其實是等於做義工,很多過去有前科的孩子們, 離開輔育院以後都找到了餐飲業的工作,其中王胖子有很大的功勞。

 

有一天,打完網球以後,王胖子告訴我, 他在輔育院發現了一個孩子,頗有音樂天才, 他說我應該進去以義工身分指導他。

 

這個孩子叫做趙松村,他的確有音樂天分, 他完全無師自通地會彈鋼琴和吹長笛。 我的任務只是糾正他的一些錯誤而已。

 

我說他有音樂天分,是指他的音感特別好,只要有人唱一首歌, 他立刻就能在鋼琴上彈出來,右手彈的是主旋律,左手彈的是伴奏, 伴奏通常是他自己隨性編的。

 

這種學生,真是打了燈籠都找不到。

 

趙松村和我學了一陣子音樂以後,開始告訴我他的身世, 他的父親在他小時候就中了風。成了植物人。可是一直活著, 住在一家醫院裡,他從小靠他母親帶他長大, 因為他們的家在非常偏遠的鄉下,沒有什麼工作可找, 母親只好打零工來掙生活費。

 

在他念國一的時候,好幾次沒有錢繳學費,常常赤腳上學, 書錢也交不起,都是 老師們幫他解決的。

 

他本來也不喜歡念書。這種念書生涯,使他感到厭倦, 決定一走了之,到台北去打天下,當時他才只是國中二年級的學生。

 

他在一家營造商那裡找到了一份苦工的工作,雖然累, 收入卻使得他感到好快活,他還寄錢去給他媽媽。

 

沒有想到的是他媽媽出了一次車禍,他趕回去的時候, 他母親已經斷了氣,他從他媽媽的遺物中, 拿了一條十字架項鍊作為紀念。也從此變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

 

他雖然有一個阿姨,阿姨家境也不好,無法照顧他, 因此他回到了台北。

 

趙松村慢慢地感到做建築工人太苦了,雖然薪水不錯。

 

可是成天在大太陽下流汗,幾乎沒有一分鐘不是身子臭臭的, 他羨慕那些在KTV裡服務的孩子們,他們可以穿襯衫, 有的還打領結,又不要曬太陽。

 

雖然薪水不高,至少好像有點社會地位,所以他就設法改行, 做了一名KTV的服務生。

 

當初在做工人的時候,他從來沒有交過壞朋友,現在不同了, 他交了一大堆壞朋友。

 

究竟他犯了什麼錯,我不便說。我只能說, 他犯的錯全是他的那些壞朋友教出來。

 

 

他非常關心他爸爸,他說他過去過一陣子就會去看看他爸爸, 現在不行了。

 

我找了一個週末,去桃園那家醫院看了他爸爸,也回來告訴他, 他爸爸仍是老樣子,他可以放心。

 

趙松村又告訴我,他有一個小弟弟,他離開家的時候,小弟弟四歲, 他回去替媽媽下葬的時候,小弟弟被好心的人送走了, 當時小弟弟只有五歲,他的小弟弟叫做趙松川, 現在在台中一家國小念五年級,他又求我去看看他這唯一的小弟弟。

 

 他一再地告訴我,他弟弟命比他好。

 

我們做老師的人,很容易進入國小,我找到了小弟弟趙松川的導師, 他說趙松川正在從操場裡走回來,在一大堆蹦蹦跳跳的小鬼中間, 他指出了趙松川。

 

趙松川顯然是個快樂而又胡鬧的小男孩,他一身大汗,一面擦汗, 一面和他的同學打鬧。

 

 
當我告訴了趙松村,他一直有點憂鬱感,很少露出快樂的笑容, 尤其吹長笛的時候,總是將一首歌吹得如泣如訴。 而現在看到的弟弟趙松川,卻是如此一個快樂的孩子。

 

導師告訴我,趙松川一向快樂,人緣也好。 我問他是不是被一個好家庭領養了。

 

導師的回答令我吃了一驚,他說他五歲就進了一所孤兒院, 一直住在孤兒院裡。

 

我的好奇心使我當天晚上就去了這所孤兒院, 孤兒院的院長是一位年輕的牧師,他帶我參觀了孤兒院, 也告訴我他們瞭解趙松川的哥哥現在被關了。

 

他們發現趙松川根本不記得有這麼一個哥哥, 他們打算暫時不告訴他,等他大了以後才告訴他。

 

孤兒院並不是經費非常充裕的地方。可是孩子們快樂卻是很明顯, 我常常發現孩子要我抱他,他們好像認為陌生人都是好人。

 

牧師告訴我,當天晚上有一個晚禱,孩子們都要參加的, 我應邀而往,晚禱很短,結束的時候,大家一起唱(你愛不愛我?)

 

我從來沒有聽過這首歌,可是一學就會了。!

 

這首歌的第一段是獨唱。由趙松川唱的,原來他和他大哥一樣, 極有音樂天才。

 

晚禱完了以後,我正要離開,趙松川跑過來,要我彎下身來親親他。 牧師告訴我,這是他的習慣,喜歡叫陌生人親親他。

 

 
我將我的所見所聞一五一十告訴了趙松村,他聽了以後, 告訴我他去看過他的弟弟,第一次見面,是一個星期天, 他的弟弟穿了白襯衫,白長褲,打了一個紅領結。 站在教堂的唱詩班裡,當時他就不敢去認他弟弟了。

 

 

第二次,他又悄悄地去造訪孤兒院,這次發現,他弟弟在打電腦, 他發現他弟弟不但會用電腦,還會英文,而他呢?

 

他一輩子沒有碰過電腦,英文單字本來就沒有記得幾個, 現在是一個也記不得了。

 

當他開始交上壞朋友以後,他就沒有再去看他的弟弟, 他知道弟弟並不認識他。

 

他雖然覺得和那些朋友一起出去玩,是一件很爽的事, 可是他不希望他弟弟知道有這麼一個哥哥。

 

 

在我們開始練琴以前,趙松村又說了,「李 老師,我不是說過嗎?! 我弟弟命比我好。如果我小時侯就進入了孤兒院。 今天我就不會在這裡了。」

 

聖誕節到了,今年,輔育院請孤兒院的孩子們來共同舉辦聯歡晚會, 我和王胖子也參加了,各種的表演過後,壓軸是大合唱( 你愛不愛我?),在台上。

 

首先由輔育院的趙松村演奏長笛, 這次他沒有將這首歌吹成傷感的調子,接著是獨唱, 而獨唱的居然是他的弟弟趙松川,

 

在場只有我、王胖子和哥哥趙松村知道他們是兄弟,獨唱完了, 大家一起站起來合唱。

 

我注意到趙松村在弟弟獨唱的時候,眼淚已經流出來了。

大家合唱的時候,他沒有唱,一直在擦眼淚。合唱完了以後, 弟弟趙松川又跑到他哥哥那裡。

 

他天真爛漫地說:「大哥哥,你的長笛吹得好好聽,應該親親我。」

 

趙松村彎下身來親親他, 他忽然從他頸子上拿下了那個媽媽留給他的十字架項鍊, 掛在他弟弟的身上,他弟弟被這個動作愣住了, 可是仍然大方地謝謝他的哥哥,走下台來。

 

這次,我和王胖子再也忍不住了。

 

在回家的路上,王胖子對我說:「我終於懂得什麼叫『命好』了,『 命好』就是小的時候,只碰到了好人,沒有碰到壞人,我小的時候,

 

沒有錢念一般高中。而要去念高職,也無法念大學, 可是我一直沒有碰到壞人,如果我小的時候就碰到壞人, 我一定也會學壞的。」


我說:「王胖子,你說的有道理,可是命仍然可以改的, 如果我們這些好人多和他們做朋友,他們就不會變壞人了。」


王胖子同意我的說法,他說看起來,趙松村的命已經改過來了。 雖然外面很冷,我們仍然感到溫暖。



***************************

 

我覺得不只是小時候碰到好人是命好

 

縱使長大了在社會上複雜的人際關係裡

 

如果能遇到真心相待心意相通的朋友也是命好

 

感謝這一路上遇見的朋友讓我成為一個好命的人


真的 好高興能夠遇見你


也謝謝你的真心相待…..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