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2115  

方便及智慧與成佛之關係

光是發心而不作修行,絕不可能成佛,這就好比肚子餓但不買菜、做飯及進食便不可能得飽之道理。修行又必須正確地去修。若修不得法,便如在牛角上擠牛奶般,絕無效用。故此,我們並不是隨意地修便能成佛,而必須謹慎選擇正確的成佛之道。

在佛教歷史上有許多邪說。有些人認為凡是分別念,不論其善惡,皆為生死之因,只有無分別住才是成佛之道。這些人說:“佈施及持戒等,是為了愚夫愚婦而教的,它們並非成佛之道。正如黑狗咬人也痛,白狗咬人也一樣痛的道理,不論善念或惡念,均只會障礙成佛。我們不必佈施及持戒,只需入於無善無惡之無分別念中,便可成佛!”這純屬一派胡言。

如果成佛不需佈施及持戒等,佛陀前生以身喂虎等善行,豈不等同白做?佛陀之眾多有關佈施及持戒之開示,乃至三藏中之整套律藏,豈不等於白說?佛教有許多宗派及見解,譬如說大乘有中觀應成派、中觀自續派及唯識派等,各持不同的見。對這些不同之見解,我們必須尊重,因為它們都是佛陀的教法。可是,有些人根本分不出權說、實說、世俗義、勝義、了義及不了義之教法,他們只取佛經中之某幾句,便斷章取義地宣揚顛倒因果之見解,這是十分愚昧的,而且更會危害許多人。

我們固然應尊重別的宗派,但切莫墮入顛倒因果的邪見,否則等同自斷慧命,萬劫不復。認為不必看經、不必禮佛及不必持戒,單單修無分別念便能成佛,正是一種很可怕、很顛倒的見解,大家必須謹慎對待。

成佛之正確方法,主要乃上述之六度法門。這六法門之最終目的,是為了令我們積聚圓滿的功德與智慧,以成佛境。佈施、持戒、安忍、精進及禪定五者,所積聚的主要乃福德資糧,般若乃積聚智慧資糧的方法。前五度又稱為“方便法門”,後一稱為“智慧法門”。

這二法門乃成佛之必需品,猶如鳥之雙翅,若缺其一便飛不起來。技術性一點來說的話,我們知道佛陀有法身、報身及應化身三身,後二身乃佛之色身,而智慧及福德二者,分別是成就佛之法身及色身之資糧。

總括來說,成佛必須方便及智慧俱全,否則不能達成目的。

 

廣論p24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