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的公案

日期:2009年8月25日,二,上午7:04

 

憶師恩法會在即,從今天起將陸續寄發日常法師的公案給大家,請幫忙轉寄(先從文教同修,再到各自的眷屬---歡迎轉寄。)並祈求自己能知恩、念恩、報恩!

 

轉寄之前,請仔細閱讀,用聖者的心續比對自己的生命....

 

 

一、兩張紙板的啟示

 

某一天,我收到南部同學供養師父的兩份精美月曆,正方形,邊長三十公分,呈給師父,我們共同打開瞻仰其中莊嚴的佛像。月曆中間夾有一塊硬紙板,以避免月曆折到,我看到紙板沒什麼特別反應,師父卻特別把它留下來,還說以後有用途。我起疑惑問師父:﹁兩塊紙板有什麼用途?﹂師神秘地微笑回答:﹁以後你就知道了。﹂

 

隔幾天,我送飯給師父時,發現師父飯桌上墊的防污垢之紙板已汰舊換新,師父把上次那塊正方形紙板墊在下方,以防餐盤上之污垢沾到桌子上。這種例子,在師父身上屢見不鮮,師父不會輕易丟棄任何東西,都會儘量善加利用其特長。有時候會看見師父桌上放小木盒,或小罐子,我會直覺地想把它們拿到庫房去,或趕快處理掉,但師父都會放幾天,想想如何利用它。

 

幾天之後,某日,我們早上要到台北學苑,師父要開示受五戒的前行,順便要帶一份文件給總幹事,我把A4大小的文件放在塑膠的資料夾中,再放到背包中,師父叫我等一下,就把另一塊未用的硬紙板抽出來說:﹁把這塊插在背包中,公文就不會折到了。平常我們看到不順眼的東西就丟掉,一點都不珍惜東西;對人呢?不順自己習性或沒有利用價值的就擺一邊不理。﹂

 

反之,師父不管是在處理東西,安裝電話線路,乃至擺一張桌子,或靠椅子,都會停下來細心觀察,做了之後,若在用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又會再改善。師父對東西觀察力敏銳,對自他之內心亦復如是。有一次早上剛起床,我經過師父房間門口要去佛堂供香供水,師父聽到我的腳步聲就把我叫進去,說道:﹁是不是因為晚起,怕被我知道,所以像小偷一樣腳步特別小聲?﹂我點頭承認,心中對師父的智慧觀照力五體投地佩服。(福智之聲113~114期)

 

 

日期:2009年8月26日,三,上午5:16

 

二、從蟠桃中念師恩

 

師父在民國九十一年和如證法師及陳學長一起來北加。我在那一次有機會準備師父的餐飲。有一次在當地有機商店看到一種形狀扁的、平平的桃子,我們就買了一些供養師父。師父看到了就很高興地說:「美國也有這樣子的桃子?我已經很久沒看到這樣的桃子了,以前在大陸時才看到過。」師父還說,這桃子叫做蟠桃,也就是傳說中天上王母娘娘過壽時吃的蟠桃。我看到師父笑得很開心,也吃得很開心。

 

第二天,我們還是準備這種桃子供養師父。可是我觀察到,師父只吃了一小塊,就沒有再吃了。第三天,我們想師父就快要回台灣了,可能在台灣比較沒有機會吃到這種品種的桃子。於是我們又準備了這種桃子。可是師父在第三天,一口都沒有吃,連碰都沒碰。之後師父也沒有再多說什麼。

 

從這個事件裡,讓我學習到,我們平常做事時,就是認為自己對的、覺得好的,就會一直做,一成不變的。而師父卻會在好的基礎上,再多去觀察,觀待緣起,靈活地運用,而不是永遠一成不變,如此,才能夠打開格局。另外一個就是,我們平常對於自己所喜歡的事情或東西,就會貪著在這上面,會一直這樣去做。然而師父對於自己所喜歡的東西,卻能很快放得掉。(福智之聲179期)

 

 

日期:2009年8月27日,四,上午7:30

 

三、師父的慈悲

 

還記得當年和師父住在山上的時候,屋裡有一隻小老鼠,經常跑出來搗蛋,師父不但沒有把小老鼠趕走,還每天餵他一顆果子。起初我覺得很奇怪,怎麼給這麼少?後來才知道是師父慈悲,不忍心看到小老鼠餓死,所以就餵他果子,但是畜牲如果吃太多出家人吃的食物,又會損福報,所以就只餵他一顆果子,這是保護他的業。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就可以看出師父是那麼的細心,那麼的用力。

 

又有一次,我們要把較大的餐巾紙裁成四塊,師父要我去,拿剪刀來,我心裡想︰「用刀子不是有快又好裁嗎?」所以就不聽師父的交代,自作聰明去拿刀子,交給師父,師父看一看刀子,又對我說︰「是叫你拿剪刀,不是拿刀子。」後來,我才想到,師父哪裡會不清楚剪刀和刀子的用途,他是找機會讓我練習聽聞軌理,而我卻偏偏隨自意樂,聽不進師父的話。舉凡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甚至很微細的地方,師父時時刻刻都在教導我,只是我自己太遲鈍,沒能體會師父的苦心。師父的法實在太多太多了,永遠也學不完,我要猛力祈求師父早日回來,我還要跟隨師父繼續學習,直到成就無上菩提。

 

 

日期:2009年8月30日,日,下午10:17

 

四、心最營養

 

在鳳山寺有最多好的藥和健康食品,因為有很多人供養師父,可是師父用來用去還是那些東西,因為別人供養,有他的心意在,師父吃了兩口就送到大寮去了,師父說心最營養,這些東西不是根本,都是業的問題。

 

師父也收到很多供養,問題是一旦我們有錢,目的是為了想花錢,可是師父有錢,他吃和穿的卻都跟我們一樣,他沒有地方花錢。師父都把錢用在該用的地方,早期像買法人或園區,都是師父自己出錢,所以在僧團中,我們都會把錢供養給師父,就有兩倍的利益,一個是供養上師功徳很大,一個是投資在最好的地方,師父一定會把錢花在最好的地方。

 

 

五、吹不吹冷氣的背後

 

十幾年前師父前往印度,我和總幹事陪行,抵達德里時是在深夜,我訂了一部有冷氣的計程車,由於冷氣車的顏色和一般計程車有別,師父一看,皺起了眉頭,我立刻發覺我錯了。

 

德里的半夜,天氣還算涼爽,所以沒開冷氣,到了第二天早上十點多,溫度漸漸升高,我便要求司機開冷氣,司機說:「現在開始要爬坡,上山開冷氣的話,車子會開不動。」此時師父看了我ㄧ眼,然後說:「你看,浪費錢!」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路程,終於到了山上,此時肚子也餓了,看到一家小館子便進去,師父叫了一碗白水麵,總幹事也跟著叫了一碗,我則叫了一碗辣椒麵,才吃ㄧ口,覺得好辣,簡直不能入口;眼看師父一碗白麵條快吃完了,我只好問總幹事能不能幫忙吃ㄧ點?總幹事說他不敢吃辣,我看著一大碗麵,不知怎麼辦?師父瞄了我ㄧ眼問:「怎麼回事啊?」「太辣了!吃不下。」師父眉頭又是一皺說:「你應該清楚,到底能吃什麼麵條,那麼浪費!」師父吃完就跟總幹事走了,我也只好跟著走。

 

還有一次,師父也是到印度去拜訪一位仁波切,陪行的還是我和總幹事。那次辦完事,回到德里時,天氣還真是熱啊!室內38℃,室外50℃。我們住進YMCA時,師父聽到冷氣房一晚兩百元,沒冷氣的一百元,就決定訂兩間沒冷氣的房間。師父住一間,我和總幹事住一間,後來總幹事中暑發燒,師父趕緊要我幫總幹事安排住進冷氣房。

 

師父很細心,看到總幹事躺的位置剛好對準風口,立刻說:「你不能睡那張床,睡這張床吧!(房間有兩張床)」師父再看了看,又把水杯放在床頭,讓總幹事伸手就拿得到。一般人做事,通常都是先做了再說,最後發覺不對再修正;但是師父總是能夠在事情還沒發生前,事先就設想得很週延。

 

後來,我準備出門辦事,臨行前我先到師父的房間報備一下。師父房門虛掩著,我看到畢生難忘的一幕--師父把落地窗打開,赤著腳,沒穿上衣,坐在陽台上,一面搧風,一面熱得直喘氣。我心想:「師父,您又何苦呢?多花一百元住間冷氣房,您就不用這樣辛苦地和熱浪搏鬥;您可在裡面邊看書、寫字或者思考法人的一些方向啊!」我雖這樣想,內心卻很感動,向師父報告完後,走出門外,淚水不知不覺就流下來了。我覺得師父「儉樸」的理念,不是做給人家看的,而是做給自己看的。

 

我後來有機會聽到師父提及不吹冷氣的原因,一方面是想鍛鍊自己的意志力,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別人,他不想因為自己吹冷氣,使得排出去的熱氣讓別人受苦。師父這種嚴以律己、重視業果的身教,應該是值得我們好好深思的。

 

早期在湖山精舍的時候,有一天,師父要到松山機場搭飛機,當時載師父前往機場的是一位研討班同學,時近中午,天氣相當熱,但是,他想到師父一向不開冷氣,所以就沒有打開。沒想到師父一上車,就吩咐那位同學開冷氣,這位同學心想:「師父不是一向都不開冷氣嗎?怎麼現在又要開了呢?」

快到機場時,他終於忍不住,提出他的疑問,師父說:「我剛從冷氣辦公室出來,等一下到了機場也是有冷氣,在這中間短短的半小時,烤在車裡頭不吹冷氣,一下冷、一下熱,這是會感冒的,到時不是什麼事都不能做了嗎?」

 

無論是開冷氣或者是吃東西,什麼時候開、什麼時候不開,師父都是有原則的;吃東西也是一樣,什麼東西可以吃、什麼東西不可吃,師父也會經過思惟抉擇後再下決定,所以通常都不會後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