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生命教育
耕耘心中福田,種下好的種籽,期待好的結果!
觀功念恩、積極行善、樂於分享!
只要每人都願意改變一點點,這世界就會因此而改變!
藉由[觀功念恩]:讓我們可以看到別人的好、處處感恩!
藉由[積極行善]:讓我們一起「說好話、做好事、做好人」!
藉由[樂於分享]:表達自己的想法、聽聽別人的看法、堅定自己的信念,一同達成目標!
建立『愛、快樂、學習心』的目標!
尋求有相同理念的朋友,從改變自己開始!!
韓愈:「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傳道:教導為人處事、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導善的一面。
授業:傳授知識與技能。
解惑:幫助他人思考人生的難題!
觀 功 念 恩:
要觀想他人的功德
一般我們都只是看到他人的過錯
就算他人對我們有恩,只要他一犯錯或者不如我們的意
我們就會憎恨非常、心裡發牢瘙。而忘卻了他對我們的好
例如:父母親養育我們,何其辛苦。但是,最常起衝突的也是跟他們
如果,在起衝突時。你可以先靜下來,想他的好、恩情。相對的你會比較冷靜、緩和,甚至於和顏悅色。
衝突自然不見。
一、 為何要「觀功念恩」?!
經營快樂的人生,首要課題是創造和諧的人際關係。人際和諧不在於互動對象的表現,而在於自己如何在「沙堆中撿金粉」,去「找」到人家的功德,在於自己如何在享受他人付出的同時,不視為理所當然,能以善感的心體察涓滴之恩、銘感於心,如此自然能夠以善意回應人家、以善意與人互動,生活中自然時時處處充滿喜悅。
二、「觀功念恩」難嗎?!
生活中所享用的每一個物品,莫不來自他人的辛勤付出;生活中所完成的每一件事,莫不來自他人的共襄盛舉;生命中所感受的每一分喜悅,莫不來自他人的真情關愛;生命中所開展的每一分成長,莫不來自他人的切磋琢磨。在一天的每個剎那,在一生的每個情境,我們都在領受他人恩德。只因為我們困在自我當中,一味要求、指責他人,以致他人的恩德舉目盡是,我們卻視而不見。握緊「觀功念恩」的Key,就能開啟和諧人際關係的康莊大道!
三、自我體驗
在一天生活中,張大眼睛,搜尋週遭的人,補捉他人正在為大眾、為我付出辛勞的特寫鏡頭;在一天生活中,擴大思惟,搜尋週遭的事物,補捉他人曾經為大眾、為我付出辛勞的漏網鏡頭;在一天生活中,打開心眼,搜尋週遭的人事物,補捉他人對大眾、對我付出的背後用心;在一天生活中,擴大思維,搜尋人我互動的軌跡,補捉他人帶給我的喜悅與成長。
四、心靈交流
當我們開始實踐「觀功念恩」,我們會發現懂得「觀功念恩」的日子,人我之間不再怨懟、不再對立、不再仇恨。懂得「觀功念恩」的日子,人我之間充滿互信、充滿互助、充滿互愛。我們會發現懂得「觀功念恩」的家庭,更加幸福。懂得「觀功念恩」的親師生關係,更加和諧。我們會發現懂得「觀功念恩」的我,不再苦悶、不再悲觀。懂得「觀功念恩」的我,充滿喜悅、充滿朝氣。我們會發現奇妙的慈悲與智慧的心靈活水,就從「觀功念恩」的念頭中不斷湧現出來。
-
觀功念恩
(一)「觀」家三兄弟,不同人生觀:
觀過念怨:處處不滿,責怪他人。
觀光念閒:冷眼旁觀,漠不關心。
觀功念恩:代人著想,心常隨喜。
(二)如何觀功?
努力去發現別人的功德、優點,並生起隨喜、效學的心。
(三)如何念恩?
1.容易體會的重大恩德:從對方的出發點來看,如:父母恩、師長恩
2.透由觀察才能見到的恩:從互助的角度來看,如:團體恩、朋友恩
3.在逆境中見到對我有幫助的恩:從生命成長的層面來看,如:面對生活或生命的困境及不喜歡、討厭的人
-
小明的一天
今天早晨我起了個大早,媽媽就叫我到隔壁的燒餅店買燒餅油條回來當早餐,因為人很多,老闆就叫我要排隊。買完了之後在回家途中,我看到一位好心的伯伯,他站在一個乞丐的前面,掏出一些錢給那一位可憐的乞丐,只見那位乞丐感激的直說:「謝謝!」回到家之後用完早餐,爸爸就帶我去上學了。在學校每一節上課我都專心聽,下課和同學討論功課、玩遊戲,掃地時間發生了一件討厭的事情,心裡很不舒服。噹!噹!噹!放學的鐘聲響了,一天充實的學校生活結束了。我就走路到爸爸的公司等爸爸一起回家,過馬路時,看到一位老婆婆,走路不太方便,我就扶她過馬路。不一會兒,走到了爸爸公司門前,我就站在樓梯旁等;有一位公司的叔叔拿了一串鞭炮出來放,並叫我要把耳朵摀起來。放完了鞭炮,叔叔叫我要等爸爸就到公司裏面等,並且拿了椅子讓我坐。爸爸下班後就載我回家了,這就是我充實的一天。
-
轉過為功、化怨成恩
小明說出這一天在學校遇到的討厭事情:「我去上廁所時,正好有同學在打掃,滿地都是水,有位同學還把我的鞋子弄濕了,讓我感覺很不舒服……」讓我們運用觀功念恩來幫小明轉變心情吧!
1.轉過為功:雖然這位同學在打掃時很不小心,把我的鞋子弄濕了,讓我感覺很不舒服,
但是他很認真在打掃,可能是時間很短,心很急,沒注意到我,才把我的鞋子弄濕,他一定不是故意的,如果是我,也可能如此,說不定還更糟糕呢!
2.化怨成恩(從生命成長的層面來念恩):面對鞋子被弄濕這種讓人不舒服的事情,是一個讓我學習忍耐及代人著想的機會,並且提醒我,以後輪到我打掃廁所時,要注意地板,不能太潮濕,避免犯相同的錯誤(弄濕他人鞋子)。所以,我要感恩他,他幫助我學習,就像我的老師。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