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法師法語

△我們正式學佛前,要先建立一個概念,大家覺得好的事情不  見得是真的   好,大家覺得不好的事情不見得是真的不好。如此,當我們走上菩提道,遇到別人的反對、譏笑、障礙時,我們才不會動搖。

△得到正確認識後,秉持正念去做,千真萬確有效;有效之後,其他相應情況都來了,真正達到不被煩惱所困的狀態,那 就是「法」了。故修行難是難在得不到正確認識,以及得到 了又不肯做,心裡先打退堂鼓。

△學了以後要立志,也就是佛法所說的發菩提心,發了心以後 要認真行持,在行持的過程中「過則勿憚改」。

△通常弟子對老師要謙虛,就算弟子知道,也要恭敬想學,那 就學得好。學佛法也是如此,自己覺得腦筋很好,一自滿、驕傲,那就完了,即佛法上面說的「慢如高山,法水不入。」

△要修行,唯一的機會就是人道,得到這個人身之後,且好好 的保有健康的身體,加上好的腦筋,並有正確的知識,才能去修行。

△學佛過程當中,第一個要重視的是這個暇滿人身,這是無價之寶!孝經一開頭就告訴我們要珍惜人身----「不敢毀傷」,即不敢輕易的弄損它。

△儒家基本思想----仁,主要的就是推己及人,我不要的「壞 」事情不可以推給別人;我希求的「好」事情形,希望能澤 及別人。

△不管學佛法,或者學儒家聖人的心法,都是這樣----我現在做這件事情,不是做給人家看,是做給我自己看。所以四書上說「戒慎恐懼」,人家看不到的地方要「戒慎恐懼」,也     就是你的起心動念。

△凡夫,開口通常沒好話;品德越好,好話越多。而佛,不言則已,一開口沒有一句是戲論。

△在做的過程中,眼前有時會出現一些相對的好效果,但這個好效果對我們而言應該是一種鼓勵,不要被它迷失。然而世間就看不清這一點,所以我們稱這個世間叫「顛倒」。

△我們說要「護持佛法」,其實在整個過程當中就是「受用佛法」,看成護持,是護持你自己,佛法最珍貴、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寓自利於利他」。

△雖然我們會遇見一些困難,但是如果能把它看成是成功的因素,是成就的最重要關鍵,那情況就不太一樣了。以我個人為例我並不是有無比的勇氣,也不比楚霸王強多少倍,而是    真實看清了這一點。

△學佛除了要自己受用外,還要回饋社會。我們是凡夫,自然有煩惱,但學佛後,不要像世間人只想壓倒別人,而要學習容忍、淨化身心,這正是一種精神提升。

△最好的無言之教----是身教。

△成功要靠環境,環境要靠一群同心同願的人一起來推動。

△當我們有了理念並去實踐時,雖非立即就能產生很好的效果,但是我們已經慢慢轉變了!

△佛法的中心是智慧,但必須透過實踐去認識。   

△學了佛法以後,不要在理論上說空話,而要在實踐上努力。

△目前我們迷信科學,堅持眼見為真,卻無能力發現自己的偏 執。這就好比一喻;有人在大海中捕魚,因下網處無魚,結果下結論說大海中無魚。

△我們在生活中實踐所學時,必須把握住一個原則,即所謂的     成就是在自己內心的感受上面,不在外界看得見的成果上面。當我們真的能夠把內心當中的認知,從跟隨無明系統的習性,漸漸以佛法的正知見取代,讓它不斷地增長,才是我們真正的成就。增上生的特點也就在此。

△在家人應該藉著現有的機會,去改善自己的因緣。我們為什麼不要關心小孩?為什麼不要孝順父母?當然要!但是用什 麼方式去關心、去孝順?才是重要的問題。假定世界上每一 個媽媽,不但關心、而且正確的關心孩子,每一個子女,都用正確的方向回饋父母,那麼,天下沒過幾年就太平了。佛法真正的中心也就是這個。

△真正要解決自己的問題,必須幫助大家解決問題,佛就是到    處幫人家的忙,結果妙的是,人家的問題不一定解決,但自己的問題一定解決,佛陀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佛陀要度一切人成佛,度了半天,大多數人還在世間,但要     度人的這個人----佛,自己卻先成了佛。佛的例子,不是給我們一個最大的鼓勵嗎?

△以佛法看,世間的成敗是顛倒的,但是我並不忽視、也不否認這個成敗。而是我們應該先把成功的本質弄清楚,並將目標放對以後走上去。假定選擇正確後走上去,所得到的結果是「快樂」,這也是我們應該得到的。
△世間任何事只看結果,成敗完全以大家公認的成果來談,佛法之所以可貴,是從成功真實的「因」上來談的,但它並非不講求「果」,正因為講果,所以為了正確的果,必須先找    到正確的因,然後在正確的「因」上面下工夫,如果這個步驟做對了,好的結果一定出現。

△看別人的功德,別人不一定有好處,但自己一定有好處;看別人的過失,別人不一定受害,自己一定受害----各位要從 實踐中體會對自己最有價值的是「觀功念恩」。

△修行最重要的是從自己了解的基礎上面去增上,千萬不要在 意別人,但不在意別人是很難的,因為世間人都是追求名利的。事實上,名聞利養是自他比較出來的,我們盡心盡力從自己內心怎樣去觀察,才是最重要的基本原則。

△不管任何一件事情,正確的動機就是淨戒的根本。

△修行是長期的事情,絕不是 一兩 天、一個七天或一年可以急得來的,乃至於要對佛法有正確的認識,也不是一生的事情     。但反過來說,自己的成功也是由一生、一年、一天、一分    一分、一念一念的積累而來的。

△找不到善知識最大的主因,是自己未具足弟子相,如果我們能夠事事反觀自己,進而淨化自己,自然能夠找到善知識,因為佛菩薩一直在我們面前,只是自己障礙未除,看不見罷了。

△所謂「加持」是佛法的專有名詞,就是你去求佛菩薩,求了以後他會幫助我們。如同去求一個有錢有力的人士,然後很     誠心地依靠他,請他幫助。一個普通的凡夫都能做到這樣,難道聖者不能幫助我們嗎?

△我們學習廣論以後,它告訴我們一件事情:「你要嘛不做,要做就不能斷」。現在我們應該慢慢去嘗試,在起步時最好要有比較好的規劃。學佛固然如此,凡事皆然,必須採取謹慎的態度。

△「困難不應退,皆因修力成」,精神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假定我們侷限在這一生去看,不管有多大力量,終究會淹沒在這整個社會的大洪流當中,一點跡象都沒留下來。但若以無限的生命去看,如果方向把握得住,的確會感覺到生生增上,如同小小的火種會不斷地擴大,乃至於造天造地。

△世間人所謂的成功,實際上是「魚餌」。魚餌讓你覺得很好吃,最後卻是要你的命。


△一群理念相同的人結合起來會形成一股不可思議的新力量,那時要把握住一個原則,不是與別人作對,而是要進一步提昇自己,幫助別人。

△佛看每一個人都是他過去的父母,未來的佛子。   

△佛成佛以後,最感謝的就是眾生,因為沒有眾生,沒有機會讓他成佛。

△初進入佛門是需要信心,但如果只停在這個階段,弄得不好會變成迷信。因為解決問題需要真正的智慧。

△接觸佛法後,宿生善根得到薰發,而能與佛法相應的是第一 等人。

△能夠懂得感念他人之恩,結果受用的是自己。

△世出世間一切的好東西,都是從佛法而來。

△教育是人類升沈的樞紐。

△儒家的仁是推己及人,佛法的的悲是捨己為人。

△對法要具有大希求心,如果沒有的話就會這個也放不下;那個也放不下。

△好的不容易學;壞的倒很容易學。

△那怕用一個不好的字也會在心中留下一個惡劣的種子。

△真正的目標不在把事情做好,而是在做事的過程中提升自己。

△不是在業已感果的果上去改,而是感果的境上去改。

△正因為困難才更要去做。

△所謂「隱惡揚善」,以佛法來說,自己的惡要發露,別人的惡要遮蓋。

△境無好壞,一樣是業感。

△末法的時候,苾芻大多沒有戒只求多聞。戒和多聞,不瞭解的話是兩件事情,瞭解的話是一件事情。要想真正把戒學好,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而正確的認識要透過多聞,反過來,多聞以後不去持戒也沒有用。
△如果說:「現在是末法了,算了、算了....」這種話完全說錯了。正因為末法,所以我們更要努力,只要努力就向上了   。如果不依法行持,正法的時候也有末法,反過來,末法的 時候,如果行持認真的話,正法就住世了。

△初學時就想要把正見立刻把握住是很困難的,但如果覺得把 握不住正見就不去學、不去做,那就永遠沒有機會了。例如,小時候絕對不可能先弄清楚奶、飯是什麼再去吃,如果這樣是沒辦法長大的。

△初學最重要的是先要認識自己有病,然後就肯信賴、依靠善知識,這是學進去必然的條件。這個法則,不僅是佛法,世 間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樣,如果樣樣事情都要等到弄清楚再去做的話,沒有一樣事情做得通。

△大乘佛法的師長講說的時候,能夠使聽聞的人產生無量知解,因為他對各方面的問題都認識得質正量圓。有了這麼圓滿的認識,照著去修行的時候,一定次第不誤,眼前得到什麼樣的利益,將來得到什麼樣的果位,其間因果絲毫不差、次第一點不亂,這才是真正的善知識。

△佛法告訴我們要這樣做,可是無始以來的習慣覺得不一定要    這樣做,理論上說要照著佛法,實際上卻隨著習氣轉,而且習氣會找出好多種理由來教我們應該這樣去做,這是我們的致命傷。

△佛告訴我們,這件事可以做,那件事不可以做,我們也照著佛所說的去講給別人聽,甚至倒背如流,理論講一堆,實際去做時,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大家捫心自問,我們是照著佛所說去做?還是照著自己的習慣去做?我們是持戒還是破戒?

△業的真正樞要在那裡?就在我們的心念。如果心情輕輕鬆鬆 、浮浮泛泛的話,不會有太大的力量;如果心力強盛的話力量就大,而且越強盛力量越大。造任何善果,如果能以強大的心力去做的話,功德就很大、很不可思議。

△學好一件事之前,必須先做好一件事----丟棄惡習慣,如果 我們的習慣、我們的想法,不能拋棄的話,永遠學不會。

△真正要想學最好的東西,那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必須經過自己的努力。不但要有好的老師,告訴我們最好的方法;而且還要自己有強盛的意志力,跟隨好老師逐一去克服難關。
   

△要怎麼才曉得老師是好是不好呢?要怎樣才可以遇到好老師 呢?這牽涉到兩方面,以世間來說,運氣;以佛法來說,業 。造了什麼業,就感得什麼果;造了和好老師相應的業,就感得好老師攝受的果。因為業是我們自己造的,所以歸根究  柢還是在我們自己。
△我們無始以來只知道有我、有自己的習氣。要學怫,最重要的是把它徹底破壞,如果不能破壞,佛法根本無法學習;自己真正的能力根本無法發揮。

△學習一樣東西,下腳的第一步是怎樣放棄自己的見解,聽從善知識的指導,然後一步步上去。在走的路程中,因為腦海中已經有了每一步該遵循的理念,所以在實踐過程當中所獲     得的經驗,得以不斷的成長,同時,先前所學習的理念,也     隨著越來越清楚和堅固。

△法是佛母,諸佛沒有一個例外,都是從佛法,聽聞佛法,照 著佛法行持,從法出生的,所以我們對於法,要無比的恭敬 。講法的人或有高下,法卻是諸佛的教誡,要辨別清楚。法有大小、顯密、性相的差別,應機的不同,圓滿一樣,每一     個各有它特別的適應性,千萬不要妄加是非。

△我們學佛,目前這一段,為什麼要集資淨罪,就是要在學習 的過程中,鍛鍊我們的意志、鍛鍊我們的認識、使得我們的淨信心不斷的增強,一直到堅固不移。

△真正修行的時候,一定要實際的行持,如果自己不努力去行 持,所學理論就不能兌現;不能兌現,我們的信心就不會增     強;信心不會增強,成佛這條路就走不上去。

△修學佛法兩個必要條件,第一個正知見,第二個精進行。以 為聽懂了,覺得一點都沒錯,可是得到正知見了嗎?遇沒有!那是人家告訴你的。當思相應慧生起的時候,就有了正知     見。有了正知見,如果不精進,仍在原地踏步,還是沒有用。所以真正要求無上菩提的人,一定要勇悍。

△聽聞以後,真正要做的是照著去修習,如果聽完了而不修行 ,或者覺得聽了很多就是修行的話,這就犯了個大毛病----多積異類文辭。

△現在我們最難克服的是摧我慢。「我慢」倒不一定是說處處地方,覺得我對、你不對,而是以「我」為主的這種心理。 這個「我慢」相障礙著我們,我慢、我見、我愛、我痴處處     保護著「我」,這些無非都在痴相當中,所以真正修學佛法     ,一定要徹底掃除我慢。

△我們修學佛法的時候,除了要有完整的理論、具足條件的善知識,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對善知識有絕對的信心,也就是「 淨信心」,如果這個條件不具足,學佛不可能學得好,菩提     道不可能走得上去。
  

△平常我們的心如生牛皮,剛強得不得了,真正善知識如理跟你說得話,你起一念忿恨心,就要多世墮落在地獄中或者生到畜生當中,所以佛菩薩不在世間,不是佛菩薩不慈悲,不     肯來,因為他一來的話,非把你送下地獄不可。

△任何事非得實際去做才能產生問題,才會看見問題,而惟有    在那個時候,才可以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對症下藥並解決 問題,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所以「失敗」是絕對需要!   

△失敗是成功的原因,這句話絕不是一個口號,因為從失敗中 可以增強自己的能力,能力增強以後,信心也增長了,這個 不斷增長的信心就是淨信心。如此繼續往前走,困難依然存在,每一步都有每一步的困難,但因為能力和信心的增長,卻走得一步比一步堅穩踏實,能夠恰如其份的跨上去。

△法財是你內心相應的,強盜拿不走,小偷偷不走。

△看到大家空下來沒什麼事情說閒話,我心裡面真是代大家覺 得可惜,我年輕的時候不曉得用功,現在年紀大了,實在來 不及了,恨不得現在一天有九十六小時整天的看書我還嫌少,大家居然把這麼寶貴的時間,拿來聊天,無價的暇滿人生就這麼浪費掉了,說閒話還造罪,好可惜呀!

△要對治無始的習氣,其整個內容可以含攝為「戒」,拿佛陀制定的戒律,不時反觀自己,在師友的互動中發現自己的癥結所在,並在師友的規勸勉勵中改正自己的習氣。

△師友在修行路上是不可或缺的助伴,如孔子所說:「友直、友諒、友多聞。」諍友能夠幫助我們認清自己,克服業習氣的束縛。如果不揚棄業習氣而談修行,那真是傷害自己、欺     騙別人。

△當我們覺得自己在做不可能的事的時候,要堅信只要如理如法地做,一切都將成為可能。若能這樣想,我們就充滿了希望。

△諸位要記得,任遇何境總歸反省自己、淨化自己,且要不停地保持這種祈求和希望,這就是最實在的淨罪集資。屆時,善知識一定會現起。

△研讀一本書,要先了解此書的時代背景、作者的特點。之所以不厭其詳地向各位解說,是因為擔心諸位讀了本書後(射 藝中之禪),將佛教最圓滿的傳統教證二量,建立的次第予以忽視。

△假設有這種錯誤的觀念,那我們種下去的是末法的因,值此正法寢滅時,怎可再造末法之因?佛法衰頹時,空談理論而 未付實踐,理論是戲論;昧於理論而盲目實踐,實踐也是戲     論!因為兩者都得不到結果!


△我們想要達成理想,除了自己要確立目標、願意實踐以外,還得同願善友的切磋琢磨、良好環境的薰習保護,三者缺一 不可。
   

△眼前的快樂是虛幻的,內心深處的茫然會感得以後更多更深的痛苦!實際上,所有的苦樂都源自內心,而我們所有身口意的造作都是為了找尋苦樂問題,解決苦樂問題,如何透過 心靈的鍛鍊去感受苦樂?去解決苦樂?就是整個佛法的內涵 而最究竟圓滿解決苦樂問題的是佛。

△如果一個人修學佛法學得非常好,或依靠自己的善知識,或 依靠本尊,這樣魔就沒辦法來傷害他。就好像諸位今天學皈依,這裡面包括依靠善知識、依靠本尊。如果自己真正有了很堅強的信心,有一點力量,能夠一心一意專注,魔是沒辦法傷害你,當我們在學皈依的時候,遇見任何困難,如果能夠至心皈依、供養、祈求,那非人就不會來干擾你,所祈求的願望都能夠獲得。

△無始以來習氣的力量非常強大,就像我們坐在火車上,根本不覺得火車在動,住在地球上,絕對看不見地球在轉,雖然看不見事情的真相,但我們坐在火車上卻跟著火車動,住在地球上,卻跟著地球轉,我們隨著業流走而無可奈何,這就     是當你想去努力皈依的時候,卻提不起來的原因,所以不以強大力量去思惟的話,不可能策動我們去受皈依戒。

△現在世間很多地方,很流行學「定」,原因是:學定對身體有絕大的好處、對事業有很大的幫忙,所以他們就努力的去學,相似的定就會出現。

△同樣的,學「皈依」也是一樣,數數思惟它的殊勝,然後就會生起皈依的心,反過來「皈依」生不起,「戒」做不好。

《日常師父的晨起緣念》記得早晨起床後就是「皈依」,至懇切地念三遍,假如家裡 有佛堂,跪在佛前,否則,坐著連念三聲,而後,心中思惟發願:暇滿人身難得,我得到了,難道就這樣為世間的虛名假利而空忙而沈淪痛苦嗎?今天有幸遇見佛法,認識世間的安樂都是無常,都是虛幻,我千萬別再為他欺誑,我要一心效學佛法。學習廣論的同學還要加上一個願:努力學習殊勝圓滿的宗大師教法,並且隨分隨力弘揚,祈求佛菩薩加持我 們!早晨如此皈依,那麼一整天都有一個行事的準則,不再     茫茫然無所適從,甚至於造了惡業都不知道!

△佛沒有不救我們的,但我們伸出去的手,不是向佛求救,而是隨順自己的業習氣在伸。心眼兒看出去的東西,都是忙這習性,這是我們的致命傷。

△我在理論上,也想淨罪集資,可是習性當中,都是世間的名利去衡準的。稍微遇見一點兒事,不知不覺,世間的名利都 出來了,只想貪圖勝利,而不是用無比的忍耐去做。

△佛法是根本解決痛苦問題,人的根本深層內在重心在哪裡?如果這個找不到的話,痛苦無法避免。所有的快樂,永遠都是騙我們,這快樂是魚餌啊!我們以為是快樂,吞下去。吞 一條....綁一條....最可惜的是世間人,根本不懂,也不知道。

△現代人以「文」作什麼?「爭名利!」我這文章寫得好,地位爬得高,與孔夫子所教我們的根本意趣,完全相反。

△我們既然學習圓滿教證二量,曉得「教」是絕對重要。學得 成?學不成?就看我們學了以後,是不是拿了「教」去反省 自己?還是學了「教」以後去看別人「你不對」。

△《佛說浴像功德經》上面特別告訴我們:供養佛的色身舍利 及供養佛的法身舍利,這兩樣都是無邊的功德。不管佛在世或佛沒後,特別是佛涅槃以後,尤其是有無限的意義,對我們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所謂「法身舍利」就是佛的教法,我們從理論的認識,實際的行持,自己修持到推廣,這是最好的供養。另外遇有「色身舍利」,譬如說我們供養的佛像、七支供養,以及浴佛,屬於色身供養。「法身供養」將來得到的是智慧資糧,「色身供養」得到的是福德資糧,這二 樣互相交叉增上的。如鋼筋與混凝土,分開來二者都不圓滿     ,合起來才產生意義。浴佛從事相上是供養福報的色身供養,但是實際我們意樂瞭解以後,為了自己能夠修學佛法,幫 助一切眾生解決痛苦,這樣一來的話,則是法身供養,二者互相交叉產生,因此我們的意樂是非常重要的。心要清淨,以最誠敬的心情修學佛法,幫助一切人;以最好的東西來供 養世尊。用這樣的心情去浴佛。

△一般的香料做成香湯以後,把聖像請在中央,每個人去舀一 勺水,以很至誠恭敬的心去供養佛;一方面供養佛,一方面藉著這個水清洗我們煩惱塵垢,這才是最重要的。浴佛完了以後,最後舀一點,滴在手掌上面,通常稱為吉祥水,我們觀想這是佛的加持,這吉祥水是甘露。形式上是淨化身上的塵垢,實際上更重要的是,依靠佛法來淨除心上的塵垢。

△學世間的東西,都要找最好的老師、好學校、好環境。現在走這麼高深、難走的佛法,就不要好老師?好環境?當然要。所以必須要放掉眼前,我認為的概念、方式,這才能真正走得上去。

△透過佛法,心靈的能力是無限的,但世人發揮利用它,是非常有限!佛法的心靈無限是什麼?要充分發揮心靈的能力,德行是絕對重要的,能力來輔助德行。

△造業是一生一生積累的,積了無始到了今天,我們怎麼可能 一口氣把它拿乾淨。同樣的,做功德也是一分一分做。假定     拿世間的法來說,經無始時間積累的惡業,要淨化它,還是無始時間。那實在是天文數字,很可怕。佛法的真正珍貴在此,前面積的無始罪業,如果努力的話,短短的幾生當中,就可以解決。所以短短的幾生,比之於無始的話,比出來的數字....不能比的,我們要了解這一點。
△作觀功念恩的時候,不一定要整天地看。只要想著主要的一 件事。如對我的家人,我能不能去觀功念恩。我對社會上的人,能不能觀功念恩。對其他的朋友,我能不能觀功念恩。透過此,我能不能察覺到,我現在造的是什麼業。就是我眼前一時還沒有辦法改過來,至少有一點,當我去觀察它時,這心情和以前不太一樣。以前做完了事情,覺得理所當然。現在做完了,自己心裡覺得我有點不對。這不對的心,就是好現象。造的惡業,從現在開始,就漸漸地減輕了。假定我 能追悔,能皈依的話,很快地慢慢地就能消失了。

△我們念皈依,學皈依,依照廣論所謂的次第,需要依靠善知識,依靠善知識後,要思惟暇滿,思惟暇滿後,要思惟暇滿 的體性如何,暇滿義大及暇滿難得,暇滿義大難得很容易消 失,便念死無常,無常的三種因相,九個細則,三個決定等     ,死後怕墮入三惡道苦,所以需要皈依,不但怕三惡道苦,還要曉得三寶有救護我們的力量,這樣的思惟,就產皈依 二因,由於二因的推動,就會生起皈依。廣論這樣說,略論 釋的馬車教授也是這樣說,我們的腦筋也是這樣想。

△皈依的心,我拿一個譬喻來說明,就像是人被毒蛇咬到,必 須趕快找專門治蛇毒的藥來急救一樣,你們就用這種心去揣摩,好像自己得了必死之症,曉得有這麼一個人可以救護,你就會很急切的求肋。

△我們學習佛法,第一個要學的是皈依,就是說,信得過理論後要真正的實踐,那時候誇進的第一步是皈依,跨進去以後 ,為什麼要學?因為要解決痛苦,而解決痛苦的真正方法是皈依!全心全意的皈投依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