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卷第七十七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復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識,應發如大地心,
荷負重任無疲倦故;應發如金剛心,志願堅固不可壞故;應
發如鐵圍山心,一切諸苦無能動故;應發如給侍心,所有教
令皆隨順故;應發如弟子心,所有訓誨無違逆故;應發如僮
僕心,不厭一切諸作務故;應發如養母心,受諸勤苦不告勞
故;應發如傭作心,隨所受教無違逆故;應發如除糞人心,
離憍慢故;應發如已熟稼心,能低下故;應發如良馬心,離
惡性故;應發如大車心,能運重故;應發如調順象心,恒伏
從故;應發如須彌山心,不傾動故;應發如良犬心,不害主
故;應發如旃荼羅心,離憍慢故;應發如犗牛心,無威怒
故;應發如舟船心,往來不倦故;應發如橋梁心,濟渡忘疲
故;應發如孝子心,承順顏色故;應發如王子心,遵行教命
故。」
廣論第117頁第7行
正明思總之理:業決定理、業增長廣大、所未造不會遇、已造業不失壞
甚麼是業? 思、思已業
兩個業是對,也是錯 …如理取捨;壞的馬上停止,好的趕快努力
…重點是起心動念!
如華嚴經說,若要親近善知識,應具備九種心
廣論(P30):
1.如孝子心:應捨棄自已的意念,追隨善知識意念而行
2.如金剛心:諸魔羅及惡友,亦不能將你與善知識分離
3.如大地心:為奉行善知識,如擔負重責,也不為苦
4.如輪圍山心:受盡一切苦惱,也應堅守穩住自的的信念,不為外力所動
5.如世間僕使心:受一切穢業(欺侮,屈辱),心中的意念也不會猶豫不決,馬上去做
6.如除穢人心:除去一切驕慢自大,心中謙卑。(心中謙卑,,如山之谷地,能留住好的德性,而別人好的德性,也能容納)
7.如乘心:對於善知識,雖如重擔,亦有勇氣持守住
8.如犬心:對於善知識,有一顆忠誠的心,雖受他人責罵,亦無怨忿
9.如船心:對於善知識,雖如船載人來來去去,也不感厭煩
以「世間僕使心」--雖受行一切穢業,意無漸疑而正行辦;如「除穢人心」--盡斷一切慢及過慢;如「大地心」--荷負尊重事業擔,今後莫 覺如擔,當為莊嚴,以此來策勵自己。
以華嚴九心,於日常生活中一切時處歷事練心,增長福德智慧二資糧,感得佛菩薩親自示現的善知識來攝受我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日常師父開示:佛、世尊,他親口說了最圓滿的善巧方法,假定你聽了不照著去做,那就像病人把藥揹在身上,不照著醫生所開的方子去服藥,病是治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