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自如證和尚開示

 

因為供養是以自己要的東西捨給佛菩薩,所以在做廣大供養的時候,例如有一些食物你覺得很好吃的,或者有一些珠寶你覺得很好,你真的會生起貪心,你生起貪心時就很認真的去觀想:以前就是為了這些東西,而在生死輪迴裡面轉,然後造成這種身體的雜染跟污垢,還造成外在的這麼多雜染,現在我願意把最好的東西捨給佛菩薩。這時候你就觀想佛菩薩遍滿在這個十方虛空當中,一一塵中有塵數剎,一一剎中有難思議佛,一一佛處眾會中,有無量無邊的諸佛菩薩,充滿在我們所看得到的、看不到的空間裡面。然後我們觀想:透過供養以後,佛菩薩都很歡喜領受,祂很高興的告訴你:「你真是一個很好的弟子,我很願意帶著你走過未來長遠的生命,協助你轉變這顆雜染的心直到圓滿。」

 

你這樣的觀想,內心真的會很快樂,而且也觀想透過這樣的供養,淨除無量無邊的惡業,然後把這個功德回向:「希望我能夠生生世世跟在宗喀巴大師的足下,長久的學習圓滿教法,一層一層地把我的惡業污垢淨除。」這個供養方法很簡單,可是利益無限,無量無邊。

 

乃至於每一個人,都可以觀想得越豐富、越寬廣、越美妙、越好。透過這樣的觀想供養,還可以淨除無量無邊的業障。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喜:思路決定你的一生

如證和尚

為什麼要多修隨喜?如果我們不懂得隨喜很多工作,就會變成我們的一種負擔,特別是又忙又累,工作超過負荷的時候。如果我們在做的過程中,生不起歡喜心,壓力太大,有一天可能會爆掉。一旦爆掉,你會不敢再去面對,每天你都會像上戰場般恐懼。所以修隨喜非常非常重要,一開始我們就要學習修隨喜。

要怎麼修隨喜?要從我們的認知與見解去做調整與改變。我們大部份都覺得自己很差,實際上,我們必須合理看待自己的狀態--當我覺得自己很差時,我對自己的認知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我們的思路往往有一個問題:對自己做得好的部份,會覺得「這本來就是我應該做的」、「這個沒什麼」;而觀察到自己不好的部份,就覺得自己很差、煩惱很重、習氣改不了。我們有好的部份也有不好的部份,但是我們看到自己所造的善業只有一點點,看到所造的惡業卻像虛空一樣大。一旦有了這種心態,後續會衍生出什麼樣的問題呢?

金貓因緣
有一個金貓因緣的公案是說,有一位國王一次在他的花園裡看到一隻金色的貓他想抓那隻金貓,但貓跳到一個洞裡去了。國王為了找那隻貓,派人去挖那個洞,結果一挖就挖到黃金,而且一直挖一直挖出黃金,總共挖了五十里路的黃金,有人就問佛陀:「為什麼國王的福報那麼大?為什麼可以挖到五十里路的黃金?」
佛陀回答:「因為他過去生時,有人去聽法華經,聽完很高興地向大家轉述,輾轉傳到他耳裡時,他是第五十個人,他聽了法華經非常高興,回家的路上,一路走一路高興,那一天他走了五十里路,這一生感得的果報就是得到五十里路的黃金。」

以前我做了很多很好的事情,幫助了很多人,卻從不覺得自己做了任何的善。比如說我為了聯絡一件事情,聯絡了四天,為的是讓所有相關的人都知道這件事情的狀況。第一遍聯絡完,又有一個人提出意見了,全部的人我都得重新聯絡一遍,就這樣,聯絡了四天才聯絡完一件事情。當別人問我「有沒有做什麼善行」時,我會說:「沒有,累得要死。」可是開始修隨喜以後,我發現心情不一樣了。第一天聯絡完,事情沒有完成,以前的我會想:「我今天什麼都沒有做,因為什麼都沒完成。」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的我會想:「我今天造了很大的善業,因為我打了二十通電話,為的是讓這些人安心、讓師父安心。多好啊!」我發現我的善業好多,俯拾即是。走在路上,看到一個看起愁眉苦臉的同學,就過去陪他說兩句話,多歡喜啊!我又造了一個善業!因為師父教我造善業、教我調伏心續、教我隨喜,我才能擁有這一切。每天我都覺得充滿了希望,每天我都在幫助很多人,雖然很多事情沒辦完,可是我每天都在幫助很多人。

如果你不懂得隨喜,你會覺得每天被事情追著跑,事情沒有做完就會很苦:「我今天什麼善業也沒有造,因為事情沒做完。」明天也是「什麼善業都沒造,因為事情沒做完。」結果你每天都很苦,從初一苦到十五,從年初一苦到年底,因為事情永遠做不完,因為你不懂得隨喜自己的功德。

師父的法人事業就像金色的城堡,你們有沒有看到點點的黃金?還是時時刻刻看到自己的煩惱?如果不懂得隨喜,你看到的可能是一座黑色的古堡,上面有閃電、烏雲,還有兩隻烏鴨飛過,古堡裡關了一個人,關在裡面閉門思過。我們是很會思過的一群,金色的城堡到哪裡去了?金色的城堡是從隨喜來的。你們這幾年幫助了許多人生命成長,多少人因為你們的努力而得到歡樂。這是多麼值得隨喜的事啊!

你們有沒有發現:思路不一樣,我們的生命就不一樣了?一種思路是:哇!到處都是金色的,到處都是美麗的世界;另一種思路是:生命裡好像沒有色彩,整個生命都是黑暗的。你們有沒有發現:
一個人的思路,決定他的一生。

 
廣論P44L3隨喜支.............猶如貧者獲得寶藏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使生命中的每一刻變得有意義-梭巴仁波切開示

 

 

當你回家時,以菩提心而行,懷著這種覺知。這是如何享受生命,如何以有意義的方式過快樂的生活,不被自我所欺之道。

 

一切依發心而定

 

懂得如何過日子極為重要。我們必需知道什麼是修行,什麼不是修行;或者什麼是佛法,什麼不是佛法。了解這一點、擁有這種智慧的利益是不可思議、無窮盡的。

 

我們必需了解,一天二十四小時中,我們所有的行為──行、住、坐、臥、談話、工作──都可以變成證悟的因,解脫的因,來世安樂的因,或是墮入三惡趣的因。一切都依我們的發心而定。

 

僅僅是喝一口水,光是喝水這一個動作,可以變成證悟的因,或解脫的因,或來世安樂的因,或墮入三惡趣的因。

 

因此我們應該這樣思惟:如果我以菩提心的動機喝水──為了利益眾生而欲成就佛果──無論我從杯子裡喝了幾口水,無論我喝了幾杯水,每一口都變成為了一切有情而成佛的因,成為一切有情安樂的因。

 

然而,如果我以執取今生的貪著心喝水,那麼每一口、每一杯水都只變成苦因,難忍的三惡趣苦的因──更不用說人道中各種問題的肇因。

 

如果我們以執取今生的世俗貪著心說話,那麼無論我們說了幾個小時,全都變成投生苦趣的因,苦因。

 

如果我們以執取今生的貪著動機來開車,那麼無論我們開了幾個小時的車,全都變成惡業。但如果我們以良善的動機開車,無疑會變成安樂的因。

 

如果我們以執取今生的貪著心睡覺,無論我們睡了幾個小時,全都變成惡業、惡趣因。

 

當我們寫信或寫書、看報紙或看電視,全都一樣:這些行為是否成為佛法的修行、安樂的因,視發心而定。如果發心是執取今生的貪著心,那麼無論我們做了多少讀書、看電視等行為,全都變成惡業。

 

當我們出去購物時,購物的行為是否成為為其他眾生而證悟的因,或自求解脫輪迴的因,或來世安樂的因,依發心而定。如果是以執取現世的貪著心來購物,那麼購物的一切行為──個、十、十五或幾百、幾兆──全都是惡業;它們不是佛法的修行。

 

當你工作時也一樣:無論你工作了幾小時,如果是以菩提心的發心,為了饒益一切有情而欲求佛果的心來工作,它就成為一切眾生安樂的因。但如果你以貪著今生的心工作,它全變成惡業,三惡趣苦的因。

 

以菩提心走路

 

以菩提心走路使走路的行為成為極樂、無上成就的因。從你離開家那一刻起,修持正念,使你的心持續緣念于菩提心。

 

思惟:我生命的目的是為了帶領一切有情離苦得樂。然后將之聯貫到你在路上或商店和餐廳里看到的人,車里的人,動物,昆蟲──你走路時從你身邊經過的每個眾生。

 

走路時,強烈的覺知每個眾生、每個人、每隻昆蟲,都是你過去、現在、未來安樂的來源,極為慈悲。或者覺知他們曾經當過你的母親並以四種方式慈悲待你,那是無量的慈悲。以這種覺知來走路,特別感受到你所看到的一切有情的慈悲。你心中作成的定解應該是你希望能帶領每位有情解脫苦,使每位有情獲得安樂;你希望帶領他們成就佛果。

 

當你回家時,以菩提心而行,懷著這種覺知。這是如何享受生命,如何以有意義的方式過快樂的生活,不被自我所欺之道。

 

以空正見走路

 

你也可以觀修空性而走路。以這種方式,走路的行為不會變成輪迴苦的因,特別是難以想像的三惡趣苦的因。以觀修空性的心走路,使走路的行為成為一切輪迴苦的對治,它斬斷了煩惱根,斬斷那無法辨別我是空于自性獨立存在的無明。透過這種觀修,走路的行為變成證得解脫的因。

 

當你在走路的時候,問你自己。為什麼你說:"我在走路?"分析它。你說"我在走路"的唯一理由是身的諸蘊正在做走路的行為,除此之外,沒有別的理由。

 

由於身的諸蘊正在做走路的行為,由心來安立念頭,貼上標簽,"我在走路。"事實上,身體之中有一個自性存在的我出現在你面前,正現出走路的行為。這個我完全是妄念,完全不存在。那個在走路的我只不過是被你自己的心名言假立,那個在走路的我不過是如此。你所相信看起來好像真實的我只不過由心名言假立──完全是妄念,它並不存在,它是空的。

 

道路、房子、天空、樹木、走路的行為都一樣:它們僅僅是由心名言假立的而已。看起來從外在真實存在的事物只是妄念,是要被駁斥的對象。

 

因此,走路時覺知這些妄念──我,行為,對境──並覺知它們是妄念(意指它們從自己方面現起)。那麼,無論你以這種覺知走了幾個小時,全都變成菩提道次第,變成斬斷無明的對治,無明是輪迴的根,一切苦的根。

 

如在夢中般走路

 

另一種走路時簡單的觀修方式是問自己:我是否僅依名言假立而現起呢?在我眼中,它顯現的樣子並不是這樣。走路的行為是否僅依名言假立而現起?道路、天空、車輛、人們、你的貓、你的狗、冰淇淋是否僅依名言假立而現起呢?我所看到的一切,是否僅依名言假立而現起呢?不,在我眼中,他們顯現的樣子都不是這樣。因此,這一切全都像個夢,它是一種幻象。你在夢里走路:道路、樹木、天空、地面、路人、走路本身──一切都在夢中。(實際上,表達這一點正確的方法應該是說,"它像一場夢"但或許對我們的心而言,說"我在作夢"更有效。)

 

為什麼要這樣觀修?當你修習這種覺知時,就沒有執取,沒有貪著,因為你了解一切都是一種幻象、一場夢,並不是真的。事實上,這一切看起來自性真實存在的東西──自性真實存在的我,自性真實存在的走路的行為,自性真實存在的對境,真實的道路,真實的天空,真實的樹木,真實的敵人,真實的朋友──與實相完全相反。這樣思惟使你看出貪著和嗔怒是沒道理的。這立即給心帶來寧靜,心變得客觀、自由,心立即變得寬容而毫無怒意。

 

因此,當你以一切猶如一場夢的覺知走路時,在你心中,你了解一切都不真實,不存在。如果你將這一點聯貫到自性現起的我,行為,對境等等,將使你覺察到他們的體性是空。但如果你歸因于大體上(僅僅是名言假立)的我,大體的行為,天空,道路,樹木等等,那麼觀修的方式是他們並不是自性存在。

 

當你觀修一切如夢時,無論你看到多少事物──人們各式各樣的身形,或成千上萬的現象,美或醜──你知道沒什麼好執著,沒什麼好生氣的,因為沒什麼好執持的。在你心中,你知道他們並不存在。以這種方式看事情幫助你放下。

 

因此,以視一切如一場夢這種觀修方式來走的路,都成為斬斷輪迴根的對治,它變成對治整個輪迴諸苦的良方,包括人際關系的問題,受到他人惡意對待等等。以這種一切如夢的覺知來走路,斬斷輪迴苦的因,業和煩惱。如此,走路可以變成達致究竟安樂,解脫整個輪迴及其肇因的因。

 

以緣起觀走路

 

當你走路時,第四種觀修方式是覺知緣起。如我之前提過的,你在走路是因為諸蘊在走路,因此心名言假立"我在走路。"僅僅是名言假立的我正僅僅名言假立的走著,並僅僅名言假立的看到僅僅名言假立的天空、僅僅名言假立的樹木、僅僅名言假立的人們、僅僅名言假立的俊男美女、僅僅名言假立的醜陋、僅僅名言假立的車、僅僅名言假立的房子等等。走路時對這種微細的緣起保持著覺知。

 

以無常觀走路

 

你也可以在走路時觀修念死無常。每走一步,思惟你的生命正在結束,變得越來越短。特別是如果你走得快,你更能體會生命是如何迅速地結束。無論剩下多久的生命,它正如此快速的結束。每一步你都更接近死亡──如果惡業尚未凈除,那麼每一步你都更靠近難以忍受的三惡趣苦。

 

當你開車的時候,你可以思惟你就像一個被帶去處死的人;每一剎那你都更接近被殺的時刻。如此地練習覺知生命如此迅速地結束,越來越接近死亡及三惡道。

 

這樣修持也有助於你正面臨的問題:人際關系的問題,情緒問題,無論什麼問題。念死無常立即斷除貪著或嗔怒或嫉妒的問題;馬上會有不可思議的平靜。而且它使你下決心即刻起修佛法,不浪擲人生。它鼓舞和啟發你,使每個行為都成為佛法的修行。這是非常有力的禪修。

 

結語

 

如果我們一天二十四小時都以發菩提心做一切事,我們將累積無量的功德。不僅如此,任何一項行為也變成解脫的因,成為每位有情的樂因。透過這種方式,能使你日復一日的生命過得最有意義,最為富足。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今世你娶的人,就是前世你埋葬的人

(好美的故事 雖然不一定真實 卻能安撫人的心靈 與你分享)

書生拿著書在打瞌睡。欣賞他的人說,你瞧,他多用功,睡著了還拿著書。不欣賞他的人說,你瞧,他多懶惰,一拿著書就睡著了。看的人不同了,書生就不是那個書生了。
你愛他的時候,他的缺點都是優點。你不愛他了,他的優點也成了缺點。看的眼光不同了,他就不是他了。
和一個人牽手的時候,就以為會是一生一世的相守。

等到隔著太長的一段心路望回來,才驚訝的發現,

雖然彼此都那麼熟稔的活在彼此的身邊,

卻連互相敘說的欲望都已經沒有。
是的,冷眼旁觀著,彼此都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河川。

而河川,永遠都只會覺得是對方這座橋在走。

 【有一則佛教故事。】

不要錯過前世你埋葬的人

從前有個書生,和未婚妻約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結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卻嫁給了別人。

書生受此打擊, 一病不起。這時,路過一游方僧人,從懷裏摸出一面鏡子叫書生看。書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絲不掛地躺在海灘上。路過一人, 看一眼,搖搖頭, 走了。又路過一人, 將衣服脫下,給女屍蓋上, 走了。再路過一人,過去, 挖個坑, 小心翼翼把屍體掩埋了。

僧人解釋道, 那具海灘上的女屍,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個路過的人,曾給過他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戀,只為還你一個情。但是她最終要報答一生一世的人, 是最後那個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現在的丈夫。書生大悟。

佛曾教我們,“千年修得共枕眠”。就為了這句話,多少人拽著將逝去的愛不肯放手,痛不欲生,多少人守著心底那段曾經不能釋懷,漠然度日。佛說這句話的當年,未曾想到今天的世界會變成這樣誰都不是誰的誰,誰都好難成為誰的誰。看著眾多為愛苦苦執著著的善男信女們,佛心生不安,趕緊的又給我們補了一課。

“正在為逝去的愛在痛裏為難自己的人們,放過自己吧,前世你一件衫的恩,今生他(她)已報,收拾心情,繼續上路吧,不要錯過了前世埋你的人。”

人問佛:誰是前世埋我的人?

佛笑著答道:前世已定,自會遇到。

相愛的人們,當你們擁抱的時候,請珍惜吧。你要知道,也許她(他)就是前世埋你的人。

也許一個靠近你愛著你的人,而你並不愛他(她),但是也許他(她)就是前世掩埋你的人!不要老是去選擇別人,應該嘗試學會讓別人來選擇你。這最有可能才是真正的愛!

前世是誰埋了我?但願是我最愛的人!
前世我又埋了誰?但願是最愛我的人!
前世誰又給了我衣衫?但願是愛我的人!
前世我給了誰衣衫?但願是我愛的人!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修行者能代眾生消業嗎? 聖嚴法師開示

 

是的,有人作如此說,大修行者能代替有緣的眾生受報。比如有人說,虛雲老和尚遭受雲門事件,拷問毒打,遍體鱗傷,幾乎致死,是代全中國人受難。又有說某某大喇嘛或轉世者因害某種痛苦的疾病死亡,是為了替代全人類消業。或者某某大修行者,以種種苦行,如冬天雪中臥,夏天烈日下坐;或用其他的人為方式,來折磨肉體,為了祈求某些人或人類大眾的平安、健康。其實這都是似是而非的見解,不是佛法的正見。  

佛法所講的因果,是眾生共同的,各自造作不同的別業受別報,多人造作相同的共業受共報;造惡業受苦報,造善業受福報。例如眾人都吃飯眾人都能飽,眾人不吃飯眾人皆飢餓;一人吃飯不能使得眾人皆飽,一人不吃飯也與眾人的飢飽無關。所以說,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罪業各人消,正如《地藏經》說︰「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  

大修行者的修行力量,的確能夠影響其他的人。在某地有一大修行人,那地方的大眾都會受到益處;某時出了一大修行人,那一時代的人都會受到幫助,那是大修行者行持力的感應及其言行的感化,使得大眾趨善避惡,使得鬼神調柔護持;但這也是由於當時、當地眾生的福德所感,而有大修行者出現,不是大修行者能代眾生消業。
如果大修行者也發生災難、惡疾,那有兩種可能︰一是聖人示現凡夫相,視同凡夫,受災受難,是為了能接近凡夫大眾,感動凡夫眾生;二是因為大修行者本身的業報所感,最後身的佛及羅漢還要受報,何況是一般凡夫階段的大修行者。有的是因精進修行,使天魔恐懼,或往昔的冤親債主現生於神鬼道中者發愁,唯恐大修行人,出離生死之後,不再受其控制,無法索取所欠的債務,因此而有種種的大魔難、大疾病,紛紛降臨。也有由於大修行力,使得應墮地獄、畜生、餓鬼的罪報,而以人間的災難、疾病來抵償,稱為重罪輕報。所以大修行者的災難、疾病都是好現象,不過不是為了代眾生消業障。  

至於代受果報、代消業障的觀念,是沿襲神教的思想而來。比如,耶穌基督是代世人贖罪而死於十字架上;中國的民間信仰也相信菩薩能夠代眾生消業障,比如,相信藥師佛既號稱「消災延壽」,必能代眾生消業,或認為地藏菩薩入地獄度眾生,也就是為了代眾生消業;更有人為了父母及親人的消災、延壽,而有發願自己吃素、出家,或者減壽、借壽等的信仰,這些觀念和作法雖出自一片好心,但和根本佛法的因果律卻不相應。
我們只能以行善、持戒以及大修持的功德力量迴向眾生,使眾生獲益;就像是用鏡子接受到陽光,折射至黑暗的所在,使得本是黑暗之處,也能得到光明一樣。可是如果是盲者,還是看不到光明的;能見到光明的,還是因為他有眼睛,那便是說本具善根的人,才能得到大修行者的幫忙。所以,佛教對於非理性的苦行以及借壽等的迷信行為,不予贊成。  

有人認為修行人或者是通靈的靈媒,能夠為人消業、治病、趕鬼、驅魔,這在民間信仰的層次,的確受到肯定。但是佛說定業不可轉,該受的果報,必須接受;民間信仰的宗教力量,雖也能夠有若干的功效,但是不能夠解決根本問題。  

用咒術力或修行者的心力,可為他人的業障作一時的阻擋,但是如果阻擋太多,或勉強阻擋,施術者或修行者的本身就會受到反擊而致疾病,甚至死亡;那好像是用三合板去阻擋山洪爆發,必定也將被洪流沖走,這不是代眾生消業,那是他自己造業而受到果報。因他違背因果,雖存心做好事而使人家暫時不受報,事實上卻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絕沒有造了惡業,而能不受惡報的道理;違背自然,即是違背因果。  

不論以咒術的神王之力或修行者的心力助人,必須基於相對的原則,那就是受助者的善根以及心向的轉變,加上修行者的咒力或心力才能產生正面的效果,那叫感應道交;這還是在合理的原則下,所產生的效果,不是代為消業。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位學員

今有居士讀完我翻譯的瑜伽經後

頗有心得

如下:

一、書名:瑜伽經

二、作者:Patanjali  解釋:Sri Swami Satchidananda

三、譯者:大寂法師

三、出版社:大寂靜學會

四、內容摘要:

    Sri Swami Satchidananda在28歲以前過著世俗的生活,他在南印度的小村莊被養育長大,後來研究農業、科學,及在科技與商業的領域工作。漸漸他對這些事感到不滿意,剛開始自行讀書修行,之後找到心靈導師學習完整的瑜伽,並接受出家儀式,生活、工作與修行結合並精通。他不否定任何人、不使任何人皈依他,然而介紹很多領悟的技巧,可以擴展任何人當下的經驗,包括哲學、宗教與最重要的-日常生活。瑜伽經有四卷,分別是禪定品、修習品、成就品、絕對品。每一品都教導我們解脫的方法,專注於身心的細微變化,最終到達開悟。

 五、我的心得:

     會接觸這本書,是因為因緣際會之下認識中文譯者,大寂法師。大寂法師生長在台南的公務員家庭,高中時接觸佛學,讀一經三論,一經指的是阿含經,三論指的是瑜伽師地論、清淨道論、大智度論。他白天上課,晚上讀經論,大一那年,同學們都在玩社團、交異性朋友,他體會在家狹小,猶如牢獄;出家廣大,猶如虛空。加上修學方法上的漸漸習得,增強出家的道心,因此大一升大二那年就出家了,出家後繼續修習,現為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博士班候選人。

     二祖神光問達摩祖師,心不安怎麼辦,達摩要神光把心拿出來,幫他安心。神光找不著心在哪兒,而頓悟。禪宗參話頭,心在哪裡?心在哪裡?當你不斷問自己這個問題時,你會發現,根本沒有一個我的存在,我是由什麼組成的?頭腦可以代表我嗎?臉是我嗎?身體是我嗎?即便把所有的東西都加在一起,頭加身體加臉加心…就是我嗎?也不是。你會發現無我的事實,既是無我,何來我的..,我的孩子、我的家人、我的財富、我的工作、我的房子…

     當你頓悟無我,無我所(我的),便不再那麼沉溺於世間的這一切,反而走向出世間的那條路,也就是解脫的路,不再染著於生死輪迴中,此乃邁向平靜喜悅的生活。

     因緣俱足而生,因緣俱散則滅,這是構成我及世間一切的原則,我這個人也是因緣俱足才有的,先是我父母的結合,有了受精卵,在子宮中安全成長,

成功分娩產下我,嬰幼兒時期依賴父母的呵護照顧,求學階段依賴父母與學校師長同學的教導啟蒙,因緣俱足與配偶結婚、因緣俱足在此工作…再再都是眾因緣合和而成。既是因緣生,必然因緣滅,有生必有滅,故無須生則喜,滅則悲,寂滅為樂,大寂靜為佛陀大涅槃之意。凡所有證得涅槃之阿羅漢必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做,自知不受後有。

     禪修,非常重要,是讓身、息、心安定的方法。每日早晨與晚上睡前,禪修半小時至一小時,像是洗滌心靈一樣,每日洗澡洗去身上的污垢,靜坐禪修則是心靈的沐浴,洗去心靈的塵埃雜染,讓心更透亮清澈,如此觀照一切,如實知如實見,僅是知道、知道、知道,不黏附上去,不加諸自己太多的評斷。

     當禪坐的功夫穩定後,日常生活,行住坐臥,動中定,亦能漸漸穩固。這樣就算每日與眾多人接觸,日理萬機,都能如實知如實見,心靈透徹,決斷力更好,情緒管理也更好。身邊的人會感受的到,例如我的先生就說我禪修後,情緒起伏比過去平穩了50%,振幅減緩了。我自己則是深深感受禪修對身體健康的益處,例如我子宮頸的癌細胞在三個月內就消失了。禪修方法的習得,非常簡單,再此我深深感謝本書的中文譯者,大寂法師。這也是因緣俱足才成就的,西方人,不論宗教信仰,有股學習禪修的熱潮。希望身邊的家人、朋友、同事,都有機會可以學習及善用禪修方法,這樣我們身處的環境將一片祥和。

六、問題討論:

     坊間流行身體spa,做完精油spa後,會非常舒暢,這是有形的部份。心靈spa呢?您透過哪些方式來為自己的心靈做spa?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位學員

請研讀大家辛苦做出的<所修一切善為利他而迴向發願

100224-2  大寂法師      所修一切善為利他而迴向發願

 

禪修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禪修完後,我希望大家都成為慈眉善目的人,走出去大家都很讚嘆你:「你很慈悲、很柔軟。」禪修散發出來的,一方面是專注,二方面是慈悲,修行修得「一心」又「慈悲」,是最圓滿、最完備的修行。智者大師講《釋禪波羅蜜》時,詮釋菩薩修禪定跟其他人有什麼差別?差別在「發心」,菩薩發菩提心,發四弘誓願而修禪定,其他人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或為了其他原因而修禪定。<所修一切善為利他而迴向發願>,這篇偈頌摘自《入菩薩行論》,爾後你們走在菩薩道上,所修的一切善,包括禪定這件善事,你都是為了利他而起修的,並以利他為目標而迴向發願。

 

如是諸作為  作積一切善  願除眾有情  一切諸痛苦

今天你所做的一切事情,修行累積出來的一切善業,是希望除去所有眾生的痛苦,不是只有除去自己的痛苦。今天你所修的行,禪定所得到的成就,是希望除去所有眾生所受的若。

 

直至諸為情  疾病痊癒前  願為醫與藥  並作看護士

一直到眾生的病還沒好之前,我都希望成為他的醫與藥,也就是說我個人的身、口、意,全身上下都希望成為對方的醫與藥。如果我可以幫助他醫好他的病,我就幫助他,如果我可以成為他的藥,我就成為他的藥。並且做看護士,在旁邊照顧他、鼓勵他,或者讓他生起信心,甚至沒有講一句話,只是陪在他旁邊。在黑暗的生命裡,點燃一盞明燈,我願意這樣做,做他的看護士。

 

100303-2

願降飲食雨  解除饑渴難  饑饉劫難時  願己成飲食

希望自己可以降飲食雨,有一些很貧困的人沒得吃,我希望自己修行修到後來有那種能力,可以布施給他們,他們需要吃什麼,我就給他們,解除他們的飢餓與口渴的災難。如果有天災、人禍、搶劫,把很多飲食搶光了,我甚至希望自己成為眾生的飲食。有時候如果你有充分的飲食,願降飲食雨;如果沒有飲食的時候,別人還是需要怎麼辦?把自己的身體布施出去,我就是飲食,我自己成為飲食給眾生們,這種情況已經到了捨身為眾生的境界。當然現在做不到,先發願自己成為以後的大菩薩,這種大菩薩在捨身的時候不會苦,那時候已空性具足,根本沒有苦。

 

於貧困有情  願成無盡藏  願現諸資具  百貨呈彼前

貧困的人需要很多東西,我就是那無盡的寶藏,他需要什麼,我都可以給。不僅是飲食,任何東西我都可以施捨給他,我將所有他需要的東西,馬上拿出來呈在他面前,任何一種物品都可以。

這就是大菩薩,這不僅於出世間法通達,還要於世俗法通達。你在世間,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至少你的衣食無缺,錢財具足,才有辦法做這種事,這是大菩薩,我們修行修到最後要成為利益眾生的菩薩。

 

100310-2

為利有情故  不吝盡施捨  身體與受用  三世一切善

為了利益有情的原故,不吝嗇,完全可以把自己所有的東西施捨出去,所施捨的東西,包括身體,身體受用的一切物品,都可以施捨出去,甚至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之中,我本來可以享受的一切善,所有這些善法全部通通給眾生,我不用得到這些善法沒關係。

 

盡捨無憂苦  吾心成涅槃  死時一切捨  施眾最殊勝

你已經捨去所有的物品,不會再有任何痛苦,這時候你的心就跟住在涅槃的心是無二無別的。為什麼要捨?捨有什麼好處?現在雖然還沒斷除一切煩惱,可是當你捨去一些東西的時候,沒有擁有任何東西的時候,此時跟涅槃的心是差不多的。你現在不捨,死後一切的東西還是要捨,所以為什麼要等到死後才捨呢?!現在有人需要,為什麼不給他呢?!布施給眾生是最殊勝的,《入菩薩行論》跟一般經論不太一樣,一般的經論會以佛為最殊勝,以供養佛為最殊勝,原始佛教還是這種想法,會認為供養佛或供養阿羅漢最殊勝,可是《入菩薩行論》很不一樣,它認為供養眾生比供養佛更殊勝,因為所有的佛都是來自眾生,眾生才可以成佛,佛已經是佛,佛來自眾生。

 

100317-2

我已將此身  隨順施有情  任眾心所欲  恆常殺罵打

我已經將身體很隨緣隨順的施給一切的眾生,他們要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他們甚至常常打我、罵我、殺我,我都將自己布施給他們。真正徹底的菩薩,是他們想要罵我,就讓他罵個夠,對方因為罵我而高興就讓他罵,如果打我而能高興就讓他打,如果殺我而能滿足就讓他殺。比如虛雲老和尚的例子,他被紅衛兵打,就思惟這是自己往昔所造的惡業,因此他就甘心受。還有一些出家祖師會遇到一些違緣,任憑它產生在他身上,都可以欣然接受。一樣的道理,今天你遇到任何修行逆境的時候,也是應學習「任眾心所欲,恆常殺罵打」,都沒關係。

 

吾身雖被戲  或為譏損因  然身暨施已  珍惜復何為

我的身體雖然被嘻戲、被嘲笑、被玩弄,損我、譏我,照一般想法,會覺得怎麼可以被嘲笑呢?!寂天菩薩告訴我們,身體既然已經布施給眾生了,為什麼還在珍惜身體!?身體被人家譏損、毀謗,為什麼還在意、還想保護自己?!已經布施出去了,人家愛毀謗就毀謗,這是很崇高的菩薩境界,徹底將身體布施出去,這個身體就是無我了,全部布施出去。如德雷沙修女,徹底的奉獻她一輩子給病人,有幾個人願意照顧麻瘋病人?!

有幾個神學士願意不在城市佈道,而是好好住在山裡面,看到那些貧困的原住民而為原住民說法,有幾個人願意呢?!很少。我們會發現德雷沙修女或山上的隱士,這種修法精神可佩。如果大家在城市中,人多嘴雜,則要用這種方式來思惟,這是菩薩道,不要遇見事情就倒掉,一定要做到人家再怎麼毀謗你也沒關係,全憑他怎麼講,等他三、五年,看看事情會怎麼樣,所以任何事情都要修忍辱波羅蜜。

請想一件事情,現在你眼前的這個人傷害你,他為什麼來傷害你,想一想過去,過去世的時候,你先傷害對方,所以這輩子變成人家無端無故來傷害你。但真的是無端無故嗎?不是的,是上輩子你就已經跟他結了恩怨,上輩子你先對人家不好,你先傷害人家,所以現在換對方來傷害你。若你回嘴或打罵回去,會因為你打罵回去就因此而停止爭端嗎?不會的,對方會用更嚴厲的手段回報你,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停止」。別人傷害你,種種傷害到你這裡就好了,上輩子的恩怨到這輩子截止,不要再延續,當下此時、此地結束。若不結束,只會延續到未來,下輩子再繼續。

每當人有傷害你的時候,請使用「忍辱三部曲」──即現在、過去、未來。請回想一下,以前是你先傷害人家,所以這輩子人家傷害你是理所當然的,沒有什麼好抱怨,是可以忍耐的,因為你理解了。當你了解了,就不會打回去或罵回去。你會打罵回去,是因為你不了解過去你先傷害人家,所以請你要用這種方式來思維,當你用這個方式思維之後,就比較可以放寬心情,對於別人無理取鬧也可以放寬心情。這是告訴大家怎樣來思維,我們必須回到過去來想這件事情。

接下來講現在世,現在怎麼修忍辱呢?當別人此時此刻正在罵你、傷你的時候,此時此刻該怎麼想?剛剛講過去,如今要講現在當對方傷害你時,無非兩種情況,一個是用武器傷你,一個用嘴巴來傷害你,武器可能是刀、槍、棍或棒子等。假設現在是用武器傷害你,你要如何來思考才能夠不對他生氣,才可以忍耐?否則對方傷害了你,以一般人的想法,肯定就是馬上傷害回去,如何來思考呢?

首先你要思考讓你痛的,不是那個人,而是那個人手上的刀、槍或棍子,是手上的武器,所以首先該恨的是那個武器。第二個該恨的是那個人的心,是心驅使那個人來傷害你,問題是在那個人的心,所以你該痛恨的,有二種:一個是那個人的心,一個是武器,都與人無關。所以那個人不是你要痛恨的,要痛恨的是那個武器與驅使身體打你、罵你的那顆心,心與武器才是你該痛恨的。

你痛恨那顆心,心又在那裡?不是心臟,是他的心念,那心念又在那裡?找不到的,自己的心念都找不到了,你往內找,找不到,別人的心在哪裡?也找不到,所以你痛恨別人的心念,你會發現心念根本是無形無體的東西,所以找到後來是一場空。另外應痛恨的是那個武器,武器是死的東西,痛恨它也沒有用,所以你發現痛恨武器與痛恨那個心都沒有用,此時你就能夠忍辱了。因為你會發現你痛恨的東西都很荒謬,痛恨等於沒痛恨,這時候你就會放下恨對方了。

剛剛講肢體上的傷害,再來是言語上的傷害,如果別人用三字經罵你,你受不了,也想要回嘴,這時候你想一想,對方的話有傷害到你嗎?好像沒有。對方講粗話的時候,你的身體各部位有沒有受傷?驗傷也驗不出來。你會說心受傷了,請你把心拿出來看看,到底哪裡受傷?不是心臟,心臟不會受傷,是你的內心深處。可是什麼是內心深處?內心深處有固定位置嗎?它到底位在體內哪個部位?你去找找看,能不能找得到。

結果你會發現還是找不到,既然心是無形無體的東西,找不到一個固定位置,那麼對方講一句話,怎麼會傷到你呢?所以你覺得你受傷的事實,乃虛假不實在的。我們整個人無非就是身體與心靈這兩個部分所組成,你說你受傷了,請問哪裡受傷?你說你受傷了,所以要反擊,請問別人講話傷你的時候,哪裡受傷?從頭到腳,肉體上沒有受傷。心,請檢查看看,也沒有受傷呀! 那到底哪裡受傷了呢?通通沒有,這樣分析起來,你全身上下,從外面到裡面,都沒受傷,那應該痛恨對方嗎?不應該,因為你根本沒有受傷,既然沒受傷,為什麼要恨對方!?為什麼要因別人的一句話,你受不了就要反擊呢?!就不需要了。

接下來講未來世,如何在未來世可以繼續修忍辱、不傷害別人。當別人傷害你的時候,你要想,你今天不還手,你就沒有造惡業,別人傷害你,別人造惡業。造惡業,要不要得到果報?要,會獲得什麼樣的果報?他現在傷害你,來世下地獄,所以,當別人傷害你的時候,你要同情他、可憐他,可憐他下輩了就要入地獄了。所以,你這時候應該這麼想,我害對方下地獄,表面上別人傷害你,實際上我傷害到對方,因為我害對方下地獄,這樣的思考,心情是很慈悲的,此時的心靈是非常高尚的。

100324-2

無害彼立業  令身盡為之  願緣遇我者  無有無義時

我們對眾生從來沒有想要害他的念頭,身口意業從來沒有想要傷害眾生。眾生愚癡,我們不能跟著愚癡;眾生在害人,我們不可以反報回去,我們一定要好好做到,讓我們全身不去害人。願任何遇到我的人,他從來沒有無意義的時候,只要遇到我,就有法的意義,就能利益他人。

 

任誰緣我者  生瞋或生信  願此恆成為  成辦諸事因

任何人碰到我之後,有的討厭我、瞋恨我;有的人歡喜心、很信受我講的話。不管今天你碰到的人,對你瞋恨,還是產生信心,你要怎麼樣?要「願此恆成為,成辦諸事因」,不管他瞋恨、還是對我淨信,我希望他的任何情緒,只要因此而獲益就好了。

順便附帶一件事情讓你們練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在家裡跟家人不和之時,吵嘴、鬥嘴,有爭執。在朋友之間也容易有意見衝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有人在背後毀謗、譏損我們,這時候怎麼辦呢?有五大要點:1.自其同者而視之, 2.自性清淨心, 3.布施心,4.忍辱心,5.空性智慧。

1、自其同者視之:這是莊子《南華經》裡面的一句話,說:「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而視之,萬物皆一也。」任何事情發生意見不同時候,如果你可以從相異點,從不同角度看他們,那麼即使身體裡面肝臟跟膽這麼接近的器官,你從差異點去看它們,它們的距離也會像古代楚國興越國那麼遙遠。本來是很近的,從相異點來看,會把它拉得很遠。如果從相同點來看,萬物皆一也,所有萬物都一樣,美國與台灣差了半個地球,看似遙遠,若你從同樣觀點來看,它們同在地球上,就是這麼簡單,常常自其同者而視之,很多事情都解決了。

2、自性清淨心:大家永遠用如來藏、用佛性來看世界,則世界充滿諸上善人,五濁惡世成為極樂淨土。不要用阿賴耶識看世界,用阿賴耶識看世界的時候,染淨參半,你所看見的世界是污濁的五濁惡世。

3、布施心:「我已將此身,隨順施有情,任眾心所欲,恆常殺罵打。」我已經將身體隨順布施有情,隨便眾生想要打我、罵我、殺我。「吾身雖被戲,或為譏損因,然身既施已,珍惜復何為。」我的身體雖然被嘻戲,甚至被譏笑譏損,你既然已經把身體布施出去了,為何還會憤恨不平呢!?這時候你要想我還珍惜這個身體做什麼!?珍惜榮譽感做什麼!?就算人家罵我、打我、殺我,我已經都布施給人家了,隨便人家都沒關係,這時候就無我了。

4、忍辱心:也許你說我沒辦法做到布施心,那麼你就修忍辱或忍耐。重點是忍辱三部曲,過去、未來及現在。這之前說明過了。

5、空性智慧:當被一個人傷害的時候,他人打你罵你時,當你快要生氣的時候,記得《金剛經》所講的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切法都是夢幻,人家用不同觀點罵你,或是對你有不同看法,這些都是幻化的,不要當真。《入菩薩行論》有一句話講得非常透徹,當別人罵你、毀你、謗你的時候,你有什麼好難過?!雖然有部分人毀謗你,還是有部分人稱讚你,既然如此,有什麼好難過的!?反過來又講,當別人稱讚你的時候,你有什麼好高興的!?人家稱讚你,只是部分的人稱讚你,還是有部分的人討厭你、毀謗你,有什麼好高興的!?所以被毀謗的時候不用難過,被稱讚的時候不用高興,從空性智慧來看,一切法皆如夢如幻,都是虛假、了不可得。

 

100331-2

願諸譏謗我  或餘傷害我  或諷刺我者  皆具菩提緣

希望所有毀謗我,譏笑我的那些人,或者用其他各種手段傷害我的人,還是說種種話諷刺我的人,希望他們都因為傷害我,諷刺我,而讓他們皆具有菩提緣,走向佛道。希望他們都可以因為傷害我而走向佛道。

 

願為依怙者  路人之引導  並作渡者舟  船筏和橋梁

希望我成為眾生的依怙者,足以讓眾生依靠,希望我行菩薩道,成為眾生足以依怙的人,而且成為他們的引導,就好像眾生茫茫然走在路上,我為他們引導,並希望為他們做渡者舟。譬如說他們需要從生死此岸度到涅槃的彼岸,我希望當一艘船,載著他們到彼岸。甚至成為一座橋,或船筏都可以。只要能夠載著眾生到彼岸,做甚麼卑下的事我都願意。各位聽聞經教,修學禪定,希望未來不會變成高傲,相反的,應成為卑下的,願做眾生的馬牛,眾生需要甚麼就滿足他。

 

100407-2

求島化成島 欲燈化為燈 覓床化作床 凡需僕從者 願我成彼僕

如果眾生想要求一座島,我就化成一座島給他。眾生想要燈,我就化為燈給他。眾生如果找床睡,我就化作一張床給他睡。

總之,凡是眾生須要我們當他的馬牛、奴隸、僕從,希望我成為他的僕人,我就盡全力幫忙。你會問,怎麼可能,對方要一座島,我哪裡有能力給他一座島?這裡無非要傳遞一個訊息,盡你最大的可能性,滿足對方的需求,把你的自我放到最低,把眾生的須求、眾生任何一種困難,當作很重要的事情,去重視它,盡力去滿足眾生的需求。這就是做一個菩薩道行者,不僅不能夠自傲,而且還願意當馬牛、當奴隸,把自己壓到最低姿態。我慢,是證四果阿羅漢的時候,才能斷除,五上分結其中一項就是慢,所以我慢是很難斷。透過以上的修持,成為斷我慢很大的善巧方便。

 

願成如意寶 妙瓶與明咒 靈藥如意樹 滿願如意樹

希望眾生想要什麼,我都可以滿足他,像妙瓶,是密宗裡面的東西。妙瓶很奇妙,你要什麼,伸手進去拿,就能變現出那樣的東西。咒語就是指持咒持到非常如意,要什麼有什麼,要害人還能害人,要做什麼,能做什麼。當然,持咒害人是造惡業、不允許的行為。

靈藥很像仙丹,能夠治百病。如意樹就是結了很多果實,各種各樣的果實,滿足眾生的需求,眾生想要什麼,在這如意樹,都可以拿到。滿願如意牛,你當一頭滿足眾生願望的牛,你做牛做馬去滿足眾生,很不簡單,我再次向大家說明,今天大家在這邊修學《釋禪波羅蜜》,並修習禪定,開發智慧,無非希望大家最終可以利益眾生,降伏自己的我傲慢,而不是越修越不可一世。修成無我慢時,反而襯托出高深莫測的境界。

 

100421-2

願為四大種  虛空般恆常  為無量眾生  多種必需品

希望自己成為地、水、火、風這四大種。ㄧ切的物質、一切的色法,無非由地、水、火、風以不同成份而組成的。我希望自己直接成為地、水、火、風來為眾生服務,他需要甚麼成分,我就這樣子組成給他。我也希望自己像虛空一樣的無常,從無始以來,虛空它一直存在,虛空一直在這邊,從來沒增減,我也希望像虛空一樣恆常,來利益眾生,永不變心。願自己成為無量眾生的必需品,眾生需要很多東西,我就成為這些東西,供給眾生,把自己的姿態放得最低。有居士ㄧ直要降伏自己的驕慢心,我把這段講給他聽,他以為要禮敬諸佛,不,這不是重點。焦點在眾生,不在諸佛,你要成為眾生的馬牛、奴隸,以此降伏我慢。

 

直至盡虛空  一切有情界  皆証涅槃果  願為生存因

我一直幫助眾生,幫助三千大千世界、整個法界所有眾生,幫助到盡虛空的有情都成佛的時候。我希望永遠成為他們生存的原因,就跟地藏王菩薩一樣。不是只有地藏王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所有的菩薩都是這樣的,只差沒有專用這句話。所有的菩薩都是要幫助眾生,直到眾生成佛為止,菩薩幫助眾生是這樣子的幫助。你現在跟一位菩薩有緣,他不是只幫你這一世,他幫你到未來世,ㄧ直關心你,幫助你到成佛,這是菩薩。同樣道理,師徒之間也是這樣子,我們不是利益團體,師徒間心心相印,大家默默認同佛法,一條心往前走,彼此為了推動佛法而努力。這篇<所修一切善為利他而迴向發願>已經為大家解釋圓滿,希望大家好好如實的修,沒辦法完全做到,就盡己之力、隨份隨力去做。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在提升營中,上師清楚的釐清發心是世、出世間業趣向性的分水嶺,希望護持法人事業時,再忙也別忘了發心。若失去初發心,一定要找出“我是在哪一個見解上滑落的?找到這個問題,切掉。“

今天,見到這份資料,和上師的教誡不謀而合,希望與大家分享,也期盼大家都受用。
上師稱大家是“我尊敬的菩提道上的勇士“,聽到這個稱呼,自己非常感動,多麼希望所有的“勇士“們都能知道:大家在上師心中是何等地位、何等重要。

 

那最初的心還在嗎?

有個老魔鬼看到人間的生活過得太幸福了,他說:「我們要去擾亂一下,要不然魔鬼就不存在了。」
  

他先派了一個小魔鬼去擾亂一個農夫。因為他看到那農夫每天辛勤地工作,可是所得卻少得可憐,但他還是那麼快樂,非常知足。

 

    小魔鬼就開始想,要怎樣才能把農夫變壞呢?他就把農夫的田地變得很硬,讓農夫知難而退。
那農夫敲半天,做得好辛苦,但他只是休息一下,還是繼續敲,沒有一點抱怨。小魔鬼看到計策失敗,只好摸摸鼻子回去了。

 

  老魔鬼又派了第二個去。第二個小魔鬼想,既然讓他更加辛苦也沒有用,那就拿走他所擁有的東西吧!
那小魔鬼就把他午餐的麵包跟水偷走,他想,農夫做得那麼辛苦,又累又餓,卻連麵包跟水都不見了,這下子他一定會暴跳如雷!

 

    農夫又渴又餓地到樹下休息,想不到麵包跟水都不見了!「不曉得是哪個可憐的人比我更需要那塊麵包跟水?
如果這些東西就能讓他得溫飽的話,那就好了。」又失敗了,小魔鬼又棄甲而逃。

 

 

 

      老魔鬼覺得奇怪,難道沒有任何辦法能使這農夫變壞?就在這時第三個小魔鬼出來了。
他對老魔鬼講:「我有辦法,一定能把他變壞。」

 

    小魔鬼先去跟農夫做朋友,農夫很高興地和他作了朋友。因為魔鬼有預知的能力,他就告訴農夫,明年會有乾旱,教農夫把稻種在濕地上,農夫便照做。結果第二年別人沒有收成,只有農夫的收成滿坑滿谷,他就因此而富裕起來了。 

 

  小魔鬼又每年都對農夫說當年適合種什麼,三年下來,這農夫就變得非常富有。
 
他又教農夫把米拿去釀酒販賣,賺取更多的錢。慢慢地,農夫開始不工作了,靠著經濟販賣的方式,就能獲得大量金錢。

 

 

 

      有一天,老魔鬼來了,小魔鬼就告訴老魔鬼說:「您看!我現在要展現我的成果。這農夫現在已經有豬的血液了。」只見農夫辦了個晚宴,所有富有的人都來參加;喝最好的酒,吃最精美的餐點,還有好多的僕人侍候。他們非常浪費地吃喝,衣裳零亂,醉得不省人事,開始變得像豬一樣癡肥愚蠢。 

 

   「您還會看到他身上有著狼的血液。」小魔鬼又說。這時,一個僕人端著葡萄酒出來,不小心跌了一跤。
農夫就開始罵他:「你做事這麼不小心!」「唉!主人,我們到現在都沒有吃飯,餓得渾身無力。」
「事情沒有做完,你們怎麼可以吃飯!」

 

    老魔鬼見了,高興地對小魔鬼說:「唉!你太了不起!你是怎麼辦到的?」
小魔鬼說:「我只不過是讓他擁有比他需要的更多而已,這樣就可以引發他人性中的貪婪。」 

 

 

 

       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 

 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

  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

 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

 

*** 這篇文章分享給每一個在為夢想努力奮鬥的你,提醒我們在努力追求夢想的同時,

千萬不要忘了最初的本心。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甜的茶會導致口黏或口發酸、唾液多。

菊花不僅看起來賞心悅目,採摘下來後還可製成保健茶。菊花茶有清熱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對口乾、火旺、目澀,或由風、寒、濕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疾病均有一定療效。

產於浙江的杭白菊和產於黃山之巔的貢菊被採摘下來,經過蒸氣殺青之後曬乾,便可備用。

還有產於安徽亳州的亳菊、滁州的滁菊、產於四川中江的川菊和產於浙江德清的德菊都有很高的藥效

《本草綱目》中對菊花茶的藥效有詳細的記載:性甘、味寒,具有散風熱、平肝明目之功效。

《神農本草經》認為,白菊花茶能「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皮膚死肌、惡風濕痺,久服利氣,輕身耐勞延年。」

泡飲菊花茶時,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每次放上四五粒,再用沸水沖泡即可。

若是飲用的人多,可用透明的茶壺,每次放一小把,衝入沸水泡2—3分鐘,再把茶水倒入數個玻璃杯中即可。

如果加少許蜂蜜,口感會更好。


不過,味苦的野菊花最好不要飲用。

有過敏體質的人如果想喝菊花茶,應先泡一兩朵試試,如果沒問題再多泡,但也不應過量飲用。

此外,由於菊花性涼,體虛、脾虛、胃寒病者,容易腹瀉者不要喝。

一般情況下,菊花茶最適合頭昏、目赤腫痛、嗓子疼、肝火旺以及血壓高的人喝。

 
喝菊花茶時,人們往往還喜歡加上幾顆冰糖以增加口感。

雖然菊花茶加冰糖是可以的,但是對於患有糖尿病或血糖偏高的人,最好別加糖,應單喝菊花。

此外,還有一些脾虛的人也不宜加糖,因為過甜的茶會導致口黏或口發酸、唾液多。

所以,對自己體質不瞭解的人喝菊花茶還是別加冰糖為好。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號:TG283-08  佛陀的啟示(8)

主題:佛說無常經(5)

    當我們面臨死亡,陷入昏迷了,這時,閻羅王、黑白無常、死神,一個一個都來了。我們中國人對於死神模樣的表現,如果看過電視,應該都會知道。我們臺灣的習俗,或中國的習俗,對於呈現死神的樣子,各式各樣都有,如:閻羅王的樣子或黑白無常的樣子。

    至於外國呈現死神的樣子,可以從外國片去瞭解。比如說,布萊德彼特演的「第六感生死緣」,也是有演到死神,劇中,他就扮演死神的角色,也蠻有趣的,蠻有意義的,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親知咸棄捨,任彼繩牽去。

    當我們已經進入死前的昏昧,這時候,世間的一切,你統統要捨棄,一件也沒辦法帶走;親朋好友,你也都必須棄捨,就算他們希望你不要走,你也無可奈何地要離開他們。

閻羅王或死神來的時候,祂就用繩子或鐵鍊來牽你的魂,勾你的魄。由於往昔惡業過重,這個時候,你根本無計可施,毫無抗拒之力。

有關此點,大家要這樣瞭解:活在這個世間,如果想要提重的東西,你必須是一個有力量的人。但是,若要抗拒閻羅王,你肉體的孔武有力,是沒有用的。要怎麼樣才有用呢?要有善業。祇有造善業,才會有抗拒閻羅王把你牽到地獄道的力量。

 

將至琰魔王,隨業而受報;

    死神就是這樣子,把亡者牽引往死城去,交給琰魔王。到了地府之後,亡者就隨業受報,看看是要下十八層地獄、無間地獄?還是要投生到畜生道?還是要投胎到餓鬼道?表面上,好像三惡道任你選,其實不是任你選,而是隨業受報,也就是依著你的業,去投胎受報。

    如果亡者是造善業,琰魔王根本勾引不到,因為亡者直接就往善趣,往光明處走了,例如天道。天人的地方,是充滿光明的,阿彌陀佛也是光明的。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的時候,祂身上有無量的明光,很亮。

各位現在無妨先輸入這種 information,先有這種知識,什麼知識呢?在死亡的過程中,如果看到黑暗來臨,你的眼前,全部是黑暗。這時,你要小心了,因為惡業現前。如果你在死亡過程中,看到白光出現,或者是很亮的光,不一定是白色,也許是黃色、還是什麼色,總之,是亮光,很明亮的光。那就恭喜你了,你今天所造的善業,功不唐捐,沒有白白浪費;你今天造的善業,在臨死時看到了,可以去享善福了。

這邊,我想提醒大家,在往生前,在這一大段年輕的歲月中,諸位一定要好好用功,要好好用功啊。

 

勝因生善道,惡業墮泥犁。

    這句話,是要告訴我們什麼呢?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間未到。如果我們造了殊勝的善業,就是種植善因,當然就會往生善道;如果造了很惡的業,就是種植惡因,當然就要墮泥犁。這裡所稱的泥犁,就是指地獄或地獄道。

 

明眼無過慧,黑闇不過癡;

    我們今天是一個明眼人,是一個眼睛沒有瞎掉的人,可是,真正的明眼是什麼呢?有智慧。如果沒有智慧,眼睛再怎麼明亮,所看的東西,還是如走馬看花,還是會看錯人,還是會看錯事情。

    那真正的黑闇呢?沒有超過愚癡的。不要以為把電燈關掉,這個屋裏面一片黑漆漆的,就叫黑闇。其實,這還不夠黑闇,真正的黑闇是愚癡。因為愚癡,使得我們看到任何東西,都搞錯方向,只是讓我們不斷的造惡業而已;因為愚癡,使得我們不曉得要怎麼做事,不曉得怎麼過生活,只是讓我們不斷的種植三惡道的因而已。所以說,「黑闇不過癡」。

 

病不越怨家,大怖無過死。

生病的苦,不會超過遇到怨家的苦。不要以為,生病是很痛苦的事情,是很緊張的事,其實,這種緊張,這種痛苦,絕對沒有超過你遇到怨家的那種痛苦。遇到怨家才可憐,每天來向你討債。所謂的討債,不一定是錢的債,也可能是情債。

你看,有些人家的小孩子很好教,都沒有人在旁教導,他自己就會讀得好好的;有些人家的小孩子,雖然很努力教,可是再怎麼教,就是讀不好,就是留級,就是考不及格。這怎麼講呢?這個,真的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就是遇到怨家。你遇到向自己討債的人,那就沒辦法,這個也是一種病,很痛苦的。

     另外,真正的大怖畏,沒有超過死亡的。如果我們無懼死亡,很多場合、很多事情,我們都不會緊張,頂多是一死而已。我們今天會怕,會擔心的,是什麼呢?怕死。在某些場合,因為怕表現不好,所以很緊張。這種怕表現不好,其背後隱藏的深層意義是什麼?死了!完蛋了!我這樣子表現不好就完蛋了,就死了。你說,那是什麼?怕死。

所以,隱藏在背後的,是那種對死亡的恐懼。如果我們今天可以看破生死,那麼,恐懼什麼呢?我們會怕什麼呢?全部都不緊張了,全部都沒壓力了,頂多事情沒辦法做到完美而已。

我們追求完美的過程中,有時候,會緊緊張張的。這個時候應該想,頂多沒有那麼完美而已,也不會怎麼樣。反正,死亡都不怕了,還有什麼好怕;人生大不了一死而已,不完美就不完美嘛。這個時候,你的心,就寬了,就不會歇斯底里、緊緊張張了。這多好啊!大家一定要克服對死亡的恐懼。如果我們可以克服對死亡的恐懼,那麼,對於很多事情,我們也都能克服恐懼的。

 

有生皆必死,造罪苦切身;

    「有生皆必死」,你今天被生下來,就是走向死亡,一定是的。在這個過程中,很怕的是什麼呢?我們這一輩子造作太多罪業,這些罪報會不會報呢?有一天會報的。一想到日後接受業報的痛苦,就讓我們感同身受,似乎造罪的業報已完全逼切著我們,因此,我們就會很痛苦。

 

當勤策三業,恒修於福智。

    我們要精進策發自己的三業,哪三業呢?「身、口、意」三業。身體的動作要善,嘴巴講的話要善,意念想的要善。白話一點,這叫什麼呢?身體的善是什麼?做好事;嘴巴的善叫什麼?說好話;意念的善是什麼呢?存好心。所以,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這三件事情,就是造善業。這三業,要不斷的精進。

    真正的善,最大的善,就是修行。講得更徹底一點,最大的善,即努力修禪定。如果菩薩修六波羅蜜,但是欠缺禪定,結果會怎麼樣呢?如果欠缺禪定,那麼,布施、持戒、忍辱三個,將無法增上;如果有禪定力,布施、持戒、忍辱這三個,它都會昇華。如果欠缺禪定波羅蜜,那麼,般若波羅蜜就不具足,也就是沒辦法具備般若智慧。因為沒有正定的慧,還是狂慧,它可能是風中燭。所以,禪定是一個很重要的要件,如果我們具足禪定,很多事情就會圓滿。

    當然,要勤策三業,也要恒修於福智。我們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之後,也要漸漸、持續的來培養福德,培養智慧。福德與智慧這兩個,要雙修並進。如果只有智慧,心靈層次的感受,也許還不錯,但因為沒有福德,可能會很貧窮,可能會過得很苦。反之,如果只有福德,沒智慧,可能變成什麼呢?變成紈褲子弟。雖然有金錢,但沒有生活的智慧,因而容易變成很浪費的人。所以,福智要並行,福智要雙修。

   

眷屬皆捨去,財貨任他將;

    當我們死亡的時候,很多的眷屬,都要捨去。這個時候,我們一輩子攢下來的存款,可以保留嗎?沒辦法!這時候,別人會把它給分光了。也就是任憑法律,或是任憑下面的眷屬,在那兒爭財產,爭得你死我活的。這個時候,亡者內心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你看,累積了一輩子的東西,最終也不是我們的。

 

但持自善根,險道充糧食。

這個意思,剛剛講過的,大家還記得嗎?當我們面對閻羅王、黑白無常的時候,我們拿什麼跟祂談判?善業!只有善業,是可以跟祂談判的,至於其他的,可就沒辦法了。

這邊的意思,就是:平常就要造很多善業,培養自己的善根。到時走入險惡的地獄時,我們就有很多善業可以拿出來用,甚至可以拿來跟閻羅王談判。就好像遭逢無人跡的險處,我們就可以把這種善業糧食,拿出來填飽肚子,因而不會餓死。很重要,千萬不要小看善業。

    剛才說過,真正的善,是要有禪定。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五分法身中,有一個禪定,在那邊作為媒介。如果具足禪定,那麼,這五分法身整體會提升,很重要。

 

譬如路傍樹,暫息非久停;

    譬如有一個旅行的人,走著走著,走到很累,看到一棵大樹,大樹下面有樹蔭,想要休息一下,不然累死了,快要中暑了,因此,他就到樹蔭那邊去休息一下。但是,他心知肚明,這只是休息,不會停在這邊太久,還會繼續走的。同樣的,在這個人生道路上,我們也知道,死亡只是暫時休息一下,其實,它是要邁向更長遠的生命之途,它是這個樣子的。

 

車馬及妻兒,不久皆如是。

    如同我們在樹蔭下,暫時停留、休息一樣。同樣的,這一輩子你擁有了車子、妻子、兒子、房子、財產,這些都祇是暫時的,都是暫時在那邊而已,它不是永遠的。大家一定要記得:它都是暫時存在而已,沒辦法永恒的;祇是讓你暫時休息,或者暫時享用一下而已,沒辦法永恒的。

 

譬如群宿鳥,夜聚旦隨飛;

    你看,小鳥大都是夜晚睡覺。牠們在夜晚的時候,聚在一起,在那邊休息;到了太陽升起的時候,大家又各奔東西,找尋自己的食物去了。鳥兒牠們,即使是晚上在一起,也是短暫在一起而已,明早又得各奔前程。鳥兒如此,我們人呢?何嘗不是如此!我們就像一隻野生的鳥,如果不去尋找食物,還等誰給我們食物呢?真所謂: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

 

死去別親知,乖離亦如是。

死亡的時候,所有的親人都要告別了,這個時候,我們不得不要遠離親人。所以,前面經文用這個譬喻:夜晚的時候,鳥兒棲息在樹上,只是暫時聚在一起而已,因為白天來臨時,又得分散了。我們人也是。活著的時候,你和親人暫時處在一起;死的時候,不也各奔前程而去。

所以,你看出家人,是不是單獨一個人?是。在家居士好像有家人、有親戚朋友,對不對?錯!為什麼錯呢?出家人跟在家人都一樣。怎麼講呢?我們來到這個世間,一個人呱呱落地,沒有人陪我們來;死亡的時候,也是一個人走,也沒有人陪我們走,是我們自己一個人走。出家、在家,無二無別,都是一個人自己來去。

也許你會說,中間過程不一樣啊!在中間過程,我有親屬,有家人,有人陪伴。你真的覺得,有那麼多人陪伴你嗎?在大部分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意見吧!都有各自的想法吧!你應該會經常感覺到沒有人支持你吧!你的家人不可能都永遠認同你吧,很多時候,他們也會不認同的。那個時候,你也是孤獨的,不是嗎?

 

唯有佛菩提,是真歸仗處;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皈依處呢?佛菩提。或者說,往成佛這一條路走,直到證得佛的果位,只有這一條路,才是真正可以皈依,可以依賴的,才是我們依賴得住的。否則,都是充滿了不安定。因為整個世間都是不穩定的,都是不安定的,怎麼可以依賴它呢?依賴它,就是不穩定。

    我再講一次,我們依賴的所緣境,如果不穩定,我們的心就會不穩定,我們未來的生活、生命,就會不穩定。我們依賴的所緣境,如果穩定,我們的心也會變穩定,展開的生活與生命,也就會穩定。那麼,什麼是真正的穩定處?佛菩提!成佛的道路!成佛,是真正穩定的,這是佛陀跟我們講的。

 

依經我略說,智者善應思。

    依著經教,佛陀他約略說了這個道理,有智慧的人,應該要好好思考這裏面的法義。

以上,已經把整部《無常經》講完,已經把整部經文的大要,講解完畢。當然,其中有一些非偈頌的文字,沒有講解到,那是因為,這些文字不是核心思想,祇要是該講的核心思想,都已經講完了。

    大家應該知道,《無常經》的義趣,無非是告訴我們:大自然無常;人、有情無常;人之中,有轉輪聖王,有普通的老百姓,是無常;人之上,有天人,是無常;人之下,有三惡道,是無常;大地山河,有情,悉皆無常。沒有一個是常的,既然沒有一個是常,那我們還在執著什麼?還在意什麼?我們還一直在追什麼?沒辦法放下嗎?要放下。

   

希望大家獲得非常多的法義!阿彌陀佛!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