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廣論」p16~L1 錄音帶 9B
修學佛法要正確的聽聞,聽聞很重要,你能夠跟從善知識如理聽聞,第一件事,聽到了正確的方法以後,接著要「隨轉」,要跟著它轉。
平常我們這個心如生牛皮,剛強的不得了,人家告訴你時,心裡總是想:「告訴我這樣,你自己呢??」這樣一點用都沒有。那麼怎樣才能夠轉呢?為什麼我們轉不過來?我們聽了這個,覺得很有道理、非常歡喜,書本一合又還到書本上去了,聽完了以後還在那裡頭,沒轉過來。到底怎麼轉呢?非常重要的,這個轉就叫「思惟」。
除此之外,我們的整個生活還必須要配合,那時你才能夠轉,才可以照著去修,否則我們談不到修!實際上這三個次第就是聞、思、修,而隨轉真正的關鍵就在思惟,等到你思惟觀察了,你就轉過來了,平常我們所以轉不過來的原因就在這裡。
關於這一點,講到後面業那一部份會特別說明,業從那裡造起?業的行相是什麼?我們講了半天都不知道,實際上主要的關鍵就在我們思惟心所上頭,你能夠這樣做的話,少力—不要花多少氣力,即脫生死城。
師父開示:老比丘的公案
在佛世,在雜寶藏經上面有一個老比丘,他是老年以後出家,修學佛法,年紀大了比較困難,年輕的時候就容易,為什麼?真正修行要拿出全部精神,不是說老了什麼都沒有了。平常我們世間都說等退休了,那時候修學佛法來不及,年輕的時候全部精神放下去都不一定,等到你年老了還有希望嗎?但是這個老比丘真是,他年輕的時候沒有好好的有機會,有善根,到了晚年才進入佛門當中。但是他雖然晚進去,這個意志倒是好樂之心非常強。跑到佛門當中,佛世的時候那個僧團也是各式各樣的人都有,有很多人固然看見老年出家,很憐憫他同情他,但是就有年輕人,常常看見這個傢伙老朽了,怎麼樣都不行,總歡喜開他玩笑。
可是這老比丘本身卻是非常認真非常恭敬,非常虔誠,他一點不會說像我們普通世間往往倚老賣老,這是非常壞的大毛病,他沒有。他也沒有普通人年紀大了以後,有很多老的習慣,他總覺得修學佛法了,世間的用不上,全部精神像年輕人一樣,跟著他去學。但是儘管你心理有這樣的準備,體力不行,他處處地方總不如人家。年輕人常常開他玩笑,他總歸逆來順受,人家雖然故意開他玩笑,他還誠誠心心的聽人家去做。有一次年輕的比丘在一起,年輕人看見這個老傢伙來,給他開開玩笑,經常歡喜這樣。本來幾個年輕人在開玩笑,看見這個老比丘來了以後,大家故意裝的很莊嚴的在那裡講法,這個老比丘過去了,看見他們聽法好歡喜的過去。過去了以後,他很恭敬仔細,很羨慕這些年輕人講法。這些年輕人都是調皮搗蛋的,看見來了說你那個老上座來!來!這個上座有幾種,僧年也是個上座,換句話說年紀大或者戒臘上座,或者智慧上座,就是說他年紀雖然輕,出家雖然晚,但是他智慧很高,或者開悟了,這叫智慧上座。
因為人家開他玩笑,所以他出家雖然晚,年紀大了,說你這個老上座來!來!歡迎!然後坐在這裡,就給他講法,他聽得歡喜、高興!那些年輕人肚子裡都在笑,這個老傢伙老上當。然後有一位年輕人就說來!告訴你!讓你証得四果,佛告訴我們法要證果的!他好高興,好歡喜。你坐在那個角落裡邊,然後這個老比丘就非常恭敬的坐在這個角落裡邊,有一個年輕人拿了一個鞭子,就是我們現在禪堂裡面,用的那個香板給他頭上面叭一下,好,這個加持你,使你得須陀洹果─初果。
這完全是開玩笑,但是這老年人卻是至誠恭敬的、一心一意的聽他們,結果一棒下去,他真的開悟了,證了個初果。他歡喜,年輕人覺得開他玩笑而高興,這個老比丘因為開悟了,非常恭敬,非常歡喜的,高興的下座感謝他們,結果大家一般的歡喜,但是內心完全不一樣。你不要急,這只是初果還有二果,好!好!跑到這個角落裡面,然後那個年輕人是後面笑得笑壞了,覺得這個老傢伙就這麼糊塗會上那個當,這麼高興。這老比丘心裡面真歡喜,證了果怎麼不歡喜?把生死了脫了,見到這個道相,一心恭敬從這個角落跑到那裡去。然後另外換了一個人,拿著香板頭上又吭一下說加持你,給你二果。
就這樣,如此這般四個角上面敲了四下,證了四果羅漢,你們去看看,真實故事。這個說明什麼?很重要,很重要!他心裡上面已經自己成熟了。佛法這裡處處告訴我們,內學,內學,你學了法,自己內淨心意。我們現在真正最大的毛病,學了法是專門當照妖鏡看別人,看所有的人都是妖怪。除了這個以外,自己我慢心是越學越大,那個大得不得了,跑到任何地方,看看他不對,只有一個地方沒看見,應該看的地方就是沒看見,大家就是這個,就是錯的準備,真正的問題在這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