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成佛之道 (1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舍利弗及龍女之公案

【擷取自部分法華經之譬喻品及提婆達多品】

 

舍利弗公案:

爾時舍利弗踊躍歡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顏白佛言r今從世尊聞此法音,心懷勇躍,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從佛聞如是法,見諸菩薩授記作佛,而我等不豫斯事,甚自感傷,失於如來無量知見世尊!我常獨處山林樹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來以小乘法而見濟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說所因成就問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脫然我等不解方便隨宜所說,初聞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證。』世尊!我從昔來,終日竟夜每自剋責,而今從佛聞所未聞未曾有法,斷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隱今日乃知真是佛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J

 

爾時佛告舍利弗:「吾今於天、人、沙門、婆羅門、等大眾中說,我昔曾於二萬億佛所,為無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長夜隨我受學。我以方便引導汝故,生我法中舍利弗!我昔教汝志願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謂已得滅度我今還欲令汝憶念本願所行道故,為諸聲聞說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r舍利弗!汝於未來世,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供養若干千萬億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薩所行之道,當得作佛,號曰華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國名離垢,其各有寶行樹,常有華果。華光如來亦以三乘教化眾生 r舍利弗!彼佛出時,雖非惡世,以本願故,說三乘法。其劫名大寶莊嚴何故生名日大寶莊嚴?其國中以菩薩為大寶故彼諸菩薩,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無能知者若欲行時,寶華承足此諸菩薩,非初發意,皆久殖德本,於無量百千萬億佛所淨修梵行,恒為諸佛之所稱歎常修佛慧,具大神通,善知一切諸法之門,質直無偽,志念堅固。如是菩薩,充滿其國 r舍利弗!華光佛壽十二小劫,除為王子未作佛時其國人民,壽八小劫華光如來過十二小劫,授堅滿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告諸比丘:『是堅滿菩薩當作佛,號曰華足安行、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其佛國土,亦復如是。』「舍利弗!是華光佛滅度之後,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像法住世亦三十二小劫。」

 

龍女公案:

佛告諸比丘 r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妙法華經提婆達多品,淨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墮地獄、餓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處,常聞此經。若生人天中,受勝妙樂,若在佛前,蓮華化生。」於時下方多寶世尊所從菩薩,名曰智積,白多寶佛:「當還本土。」釋迦牟尼佛告智積曰. r善男子!且待須臾此有菩薩,名文殊師利,可與相見,論說妙法,可還本土。」爾時文殊師利,坐千葉蓮華,大如車輪一一俱來菩薩亦坐寶蓮華一一從於大海娑竭羅龍宮自然踊出,住虛空中,詣靈鷲山,從蓮華下,至於佛所,頭面敬禮二世尊足修敬己畢,往智積所,共相慰問,卻坐一面智積菩薩問文殊師利 r仁往龍宮,所化眾生,其數幾何? J文殊師利言其數無量,不可稱計,非口所宣,非心所測,且待須臾,自當有證所言未竟,無數菩薩坐寶蓮華,從海踊出,詣靈鷲山,住在虛空。此諸菩薩,皆是文殊師利之所化度,具菩薩行,皆共論說六波羅蜜本聲聞人,在虛空中說聲聞行,今皆修行大乘空義文殊師利謂智積曰:「於海教化,其事如是。」爾時智積菩薩以偈讚曰:

 

「大智德勇健,化度無量眾,今此諸大會,及我皆己見寅暢實相義,開闡一乘法,廣導諸眾生,令速成菩提。」

 

文殊師利言:「我於海中,唯常宣說妙法華經。」智積問文殊師利言:「此經甚深微妙,諸經中寶,世所希有頗有眾生,勤加精進,修行此經,速得佛不? 文殊師利言有娑竭羅龍王女,年始八歲,智慧利根,善知眾生諸根行業,得陀羅尼,諸佛所說甚深祕藏,悉能受持深入禪定,了達諸法,於剎那頃發菩提心,得不退轉,辯才無礙慈念眾生、猶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廣大,慈悲仁讓,志意和雅,能至菩提智積菩薩我見釋迦如來,於無量劫難行苦行,積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為眾生故,然後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於須臾頃、便成正覺。」言論未訖,時龍王女忽現於前,頭面禮敬,卻住一面,以偈讚曰: 「深遠罪福相,遍照於十方,微妙淨法身,真相三十二,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天人所載仰,龍神咸恭敬,一切眾生類,無不宗奉者又聞成菩提,唯佛當證知,我闡大乘教,度脫苦眾生。」

 

時舍利弗語龍女言:「汝謂不久得無上道,是事難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穢,非是法器,云何能得無上菩提佛道懸曠,經無量劫勤苦積行,真修諸度,然後乃成又女人身猶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釋,三者、魔王,四者、轉輪聖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J爾時龍女有一寶珠,價直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龍女謂智積菩薩、尊者舍利弗言. r我獻寶珠,世尊納受,是事疾不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觀我成佛,復速於此。」當時眾會,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為十方一切眾生演說妙法爾時娑婆世界,菩薩、聲閩、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普為時會人天說法,心大歡喜,悉遙敬禮。無量眾生,聞法解悟,得不退轉無量眾生,得受道記無垢世界,六反震動;娑婆世界,三平眾生住不退地,三千眾生發菩提心而得受記智積菩薩及舍利弗,一切眾會,默然信受。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世怨──曹翰的故事》
 
  明朝萬曆年間,貴州房考官劉錫元,有次路經湖廣,看見天色漸晚,就將船隨處停靠,那天便在船上過夜。正在熟眠之際,忽然夢見一個身材魁梧的人,站在他的面前說:「我是曾在宋朝為將的曹翰…」

 

 
  宋朝大將為何入夢來?且聽夢中人娓娓道來:「我在唐朝時身為商人,偶然路過一間寺院,看見法師講經,突然心生好樂,就發心打齋供僧,隨後也佇足在寺中聽經半日。就是因為此一聽經因緣,生生世世都能夠擔任官職,到了宋朝更當上了將軍,也就是我現在的模樣──曹翰。當年奉太祖之令圍攻江州,誰知久攻不克,那時我心想,江州人真是頑劣,愈想愈氣,一時瞋心大發,竟然下令屠城。也因此造下這個嚴重的殺業,讓我落得生生世世當 豬的果報,受盡無量的痛苦。」

 

 
  「劉大人,明天我就要被宰殺,我們有緣相遇,希望你伸出援手。至於如何認出我呢?今夜你停船之處,就是我要被屠殺的地方,記住!明天一大早,第一隻被宰的那隻豬就是我,請你大發慈悲,把我從屠刀下救出吧!」

 

 
  一聲聲哀悽的求救聲,不斷的在劉錫元的耳中迴響,他猛然從夢中驚醒,夢耶?非耶?自己也不太確定。

 

 
  看看外頭天色將明,如果夢境是真,那隻豬即將被宰殺了,劉錫元心中不自覺地著急起來,快步走出船艙,仔細一瞧,停船地方的前面,果真就是一處屠宰場。

 

 
  過不久,屠夫抬著一隻又大又肥的豬出來,牠恐懼的叫聲驚天動地,劉錫元憶起夢中人所託,急急忙忙向前跟屠夫商量。屠夫看見有人出高價買豬,自己又可省下一 刀,當然歡喜的接受。

 

 
  劉錫元贖回豬隻後,就將牠帶到畜閶門放生堂中。奇妙事情發生了──只要有人高呼「曹翰」,那隻豬就有回應,當時人都引以為鑑。


 
 ■附記:唐朝一商人,因設齋一供,聽經半日,所得功德即世世為官,足證佛法之不可思議。可惜到了宋朝為將,卻因攻城不克,發大瞋心,下令屠城,廣造殺業,而感得生生為豬的果報。《歷史感應統紀》言:「足知福報最易淪墜,世之貪享富貴、誹謗修行者,可以為前車鑑矣。」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的禪意-心中的佛光

 

在自己心情最沮喪消沉的一段日子,偶然看到一則禪宗故事,看後心情豁然開朗,止不住自言一句––原來生活可以如此簡單過。

有一個老和尚在垂暮之年,他想把自己的衣缽傳給一個弟子。

可他的眾多弟子中有三人悟禪極深,老和尚一時難以擇誰為傳人。

一個暮色蒼茫的傍晚,老和尚猜到自己的壽命將止,該到他決定繼承人的時候了。

他叫來三個弟子,吩咐他們出去各買一樣東西,看誰買的東西既便宜又能塞滿禪房。

老和尚給了弟子們各人一枚銅錢後,有兩個單子出去了,可是另外一個弟子卻端坐在老和尚身邊打禪,沒有行動。

不久,有一個弟子回來了。他告訴老和尚,他已買來了幾車的乾草,足可以添滿禪房了。

老和尚聽後,搖頭蹙眉,非常失望。

接著,另一個弟子也回來了。只見他從袖子中取出一支蠟燭,然後把蠟燭點燃。老和尚見狀,口念「阿彌陀佛」,臉上露出了非常滿意的神色。

這時,老和尚把目光盯向了他身旁的弟子。

只見那弟子起身,將銅錢還給老尚,雙手合十說:「師父,我買的東西就來了!」說完他吹熄蠟燭,禪房一片黑暗,那弟子將手指向門外說:「師父請看,弟子買的東西已經來了––」師徒背向門外望去,只見東半邊天上,一輪滿月剎那間從地平線上躍出,冉冉上升。金色的月光照進禪房,禪房裡灑滿光輝,一片通明。

老和尚警訝得半晌無語。禪房裡一時寂靜非常。

許久,老和尚才問打禪的弟子:「你何以想到此法?」

弟子雙掌合十卑恭著師父,說:「乾草固然能裝滿禪房,但卻使禪房不潔而黑暗,雖價廉而實平庸所為;蠟燭小如手指,不值一文,然燭光能充盈禪房,買燭者非上智而不能為也!」

弟子沉吟片刻,神情肅穆,繼續道:「月光既出,玉宇澄清,月光可謂九天中最無價之物!月光為何物?月明則天明;天明則地明,天明地明則心明;然佛明四宇,佛明我心,可見月光乃我佛也!今我不取一文得到我佛,只因我心中有佛光!」

老和尚聞言,脫下袈裟披在打禪的弟子身上:「你心中的佛光,乃上智中之至聰至慧者也!」

老和尚選到了傳人,我也悟出了生活的禪意––心中的佛光,誠如我們生活中的快樂美滿、幸福溫馨,乃至一切的真、善、美……

原來,只要我們心中裝有快樂、幸福……生活就會像月光毫無保留地普照我們的心裡,從而讓我們遠離煩惱、憂愁、沮喪、消極……。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業果公案-「阿難總持品」

一天,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比丘們興起這樣的疑問:「賢者阿難過去生是修持何種德行,今世得以有如此殊勝果報,能將佛陀所宣說的微妙教法,全部憶持不忘,一字也不漏失?」於是眾比丘便前往佛陀的住所,請求世尊開示。慈悲的佛陀於是將阿難尊者過去生的因緣果報娓娓道來。

無數劫前,有位比丘和一沙彌住在一起修行。師父愛徒心切,要求非常嚴格,除了須托缽外,每天還規定弟子精進用功,背誦經典。這位沙彌原本就很喜歡誦經,只是苦於飲食等資具不足,需要外出托缽。托缽若是順利,便有充足的時間用功,若是不順利,回寺時間晚了,便會耽誤功課而見責於師父。

一天,沙彌托缽時間結束得晚,想到今日又無法完成師父所規定的功課,回去必定會被師父呵責一番,於是心裡愈想愈愁苦,不禁落下淚來。這時恰逢一位長者經過,見到這位沙彌邊走邊哭,便上前關心詢問。沙彌回答:「長者,您有所不知,我師父非常關心我的道業,所以規定我要每天誦經。如果誦經足數,師父便很歡喜,如果沒有完成功課,便會加以責備。不過,因為我每天還要外出托缽,所以誦經時間的多寡,就端看托缽順不順利。今日我托缽結束得晚,想到回去無法完成功課,必定會惹師父生氣,所以才忍不住難過掉淚。」

長者聽了之後,很懇切地告訴沙彌:「請您不要再難過了,以後就請您天天到我家來接受我的供養,我很歡喜能供養您飲食,讓您能專心誦經用功。」從此以後,沙彌在長者的供養下,每天都能專心誦學,師父規定的功課再多,也都能如期完成。

佛陀告訴大眾:「故事中的那位比丘,即是定光佛,沙彌即是我,供養飲食的長者就是阿難。阿難由於過去生誠心護持修行人用功辦道,修了大福報,所以今生才能聽聞法音一字不失,獲得如此殊勝的果報。」諸比丘聽佛宣說阿難的總持因緣,都生大歡喜心,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賢愚經‧卷九》

省思


菩薩行者於護持他人修行中,不僅開闊自己格局,超越自我限制,無形中也成就了菩薩道業。儒家云:「君子有成人之美」,因為有成就他人的心量,同時也成就了自己令人景仰的君子風範。故事中,長者因一念真誠護持沙彌用功,也成就將來聽聞法音一字不失的殊勝功德。俗諺:「量大福就大」,護持他人不計自己得失,這樣的心量就是大。在這廣大的心海中,智慧如日,日光普照能孕育無限生機。無限生機利益了眾生,也利益了自己!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教的小故事

有一次,一個外道對佛陀大聲辱罵,非常無情,然而佛陀始終保持沉默,不加反駁。

事後,弟子忍不住問佛陀:「剛才有人罵您,您為什麼都相應不理,不回一句話呢?」

佛陀這時反問弟子說:「如果有人送禮給你,而你不願接受,那這些禮物要怎麼處理呢?」

弟子回答說:「這時送禮的人就會把禮物帶回去。」

佛說:「對,如果有人罵你,你保持沉默不加反駁,那麼這些罵人的話無疑就由罵人者自行收回,因此有時候沉默仍是最好的抗議。」

佛陀再引述一個「渡河的牧牛人」的故事---

從前在摩揭陀國有兩個牧童,一個愚笨,一個聰明,他們各趕一群牛要渡過恆河。由於數天前下了一場雨,河水暴漲。

愚笨的牧童,不加思索,不勘查河水的深淺,就把牛群趕下河。當牛群走入河中,忽然感覺身體往下沉,小牛一腳踏進河裡,馬上被水淹沒,牛群一陣慌亂,不停的掙扎,不久就全部滅頂了。愚笨的牧童見狀道:「呀!怎麼都沉下去了?嗚!∼我的牛都完了!」最後無一隻倖免於難。

然而聰明的牧童就不同了,他先仔細觀察兩岸地形,找到一處最短與最淺的渡河點,先牽強壯的公牛渡河,一步步沉穩前進而安全抵達彼岸。

接著再牽壯一點的母牛渡河。最後,才保護弱小的小牛,一邊嘴裡安慰著牠們說:「慢慢來,不要慌!小牛,加油呀!∼大家都在等你們呢!」這時候,在岸上的公牛和母牛都發出叫聲,而小牛也勇敢的回應著,小牛聽到爸媽的叫聲,頓時勇氣百倍。聰明的牧童於是安全地把所有的牛隻帶到對岸。

--這就是佛陀所說:人必須要用智慧來指引眾生的迷惑。

又有一次,佛陀帶著弟子出遊,走到一處人多聚集的市場裡,來到賣魚的攤位旁,佛命弟子阿難將魚下面的墊草拿起來聞是什麼味道?阿難說:「這個聞起來好腥臭!∼」

他們後來又走到一家檀香店,佛陀又叫阿難聞著香袋,阿難說:「這個聞起來好香哦。」

這時佛陀就向弟子說:「一個物品如果與魚接觸便有腥臭,如果與檀香接觸便會有香味,人在選擇朋友的時候也是一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交友實在不能不慎重呀。」

又有一次,佛陀對求道者開示因果的道理。

佛陀說:「如果農夫春天不去耕田和播種,任田園荒蕪,而只是天天在神前祈求豐收說--神呀!請賜我豐收發財∼!你想秋天來的時候,他們會豐收嗎?」

求道者說:「不可能,因為不先耕耘播種,則不論如何求神,荒土上是不可能長出豐碩的作物。」

佛陀說:「答得好,再請問你--如果農夫在春天認真耕種、灌溉、施肥、除草,而沒有求神恩賜,將來會不會因此而沒有收穫呢?」

求道者答:「我想他在秋天仍會有收穫的。」

佛陀說:「這就對了,事實上世間一切的人和萬物都無法違背上述因果法則,自己的命運應由自己掌握。」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貓因緣 雜寶藏經 善因福果

隨喜:思路決定你的一生

如證和尚

為什麼要多修隨喜?如果我們不懂得隨喜很多工作就會變成我們

的一種負擔,特別是又忙又累,工作超過負荷的時候,如果我們

在做的過程中生不起歡喜心,壓力太大,有一天可能會爆掉,一

旦爆掉,你會不敢再去面對,每天你都會像上戰場般恐懼。所以

修隨喜非常非常重要,一開始我們就要學習修隨喜。

 

要怎麼修隨喜?要從我們的認知與見解去做調整與改變。我們大

部份都覺得自己很差,實際上,我們必須合理看待自己的狀態--當

我覺得自己很差時,我對自己的認知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我

們的思路往往有一個問題:對自己做得好的部份,會覺得「這本

來就是我應該做的」、「這個沒什麼」;而觀察到自己不好的部

份,就覺得自己很差、煩惱很重、習氣改不了。我們有好的部份

也有不好的部份,但是我們看到自己所造的善業只有一點點,看

到所造的惡業卻像虛空一樣大。一旦有了這種心態,後續會衍生

出什麼樣的問題呢?

 

金貓因緣

有一個金貓因緣的公案是說,有一位國王一次在他的花園裡看到

一隻金色的貓他想抓那隻金貓,但貓跳到一個洞裡去了。國王為

了找那隻貓,派人去挖那個洞,結果一挖就挖到黃金,而且一直

挖一直挖出黃金,總共挖了五十里路的黃金,有人就問佛陀:

「為什麼國王的福報那麼大?為什麼可以挖到五十里路的黃

金?」

 

佛陀回答:「因為他過去生時,有人去聽法華經,聽完很高興地

向大家轉述,輾轉傳到他耳裡時,他是第五十個人,他聽了法華

經非常高興,回家的路上,一路走一路高興,那一天他走了五十

里路,這一生感得的果報就是得到五十里路的黃金。」

 

 

以前我做了很多很好的事情,幫助了很多人,卻從不覺得自己做

了任何的善。比如說我為了聯絡一件事情,聯絡了四天,為的是

讓所有相關的人都知道這件事情的狀況。第一遍聯絡完,又有一

個人提出意見了,全部的人我都得重新聯絡一遍,就這樣,聯絡

了四天才聯絡完一件事情。當別人問我「有沒有做什麼善行」

時,我會說:「沒有,累得要死。」可是開始修隨喜以後,我發

現心情不一樣了。第一天聯絡完,事情沒有完成,以前的我會

想:「我今天什麼都沒有做,因為什麼都沒完成。」但是現在不

一樣了。

 

現在的我會想:「我今天造了很大的善業,因為我打了

二十通電話,為的是讓這些人安心、讓師父安心。多好啊!」我

發現我的善業好多,俯拾即是。走在路上,看到一個看起愁眉苦

臉的同學,就過去陪他說兩句話,多歡喜啊!我又造了一個善

業!因為師父教我造善業、教我調伏心續、教我隨喜,我才能擁

有這一切。每天我都覺得充滿了希望,每天我都在幫助很多人,

雖然很多事情沒辦完,可是我每天都在幫助很多人。

 

如果你不懂得隨喜,你會覺得每天被事情追著跑,事情沒有做完

就會很苦:「我今天什麼善業也沒有造,因為事情沒做完。」明

天也是「什麼善業都沒造,因為事情沒做完。」結果你每天都很

苦,從初一苦到十五,從年初一苦到年底,因為事情永遠做不

完,因為你不懂得隨喜自己的功德。

 

師父的法人事業就像金色的城堡,你們有沒有看到點點的黃金?

還是時時刻刻看到自己的煩惱?如果不懂得隨喜,你看到的可能

是一座黑色的古堡,上面有閃電、烏雲,還有兩隻烏鴨飛過,古

堡裡關了一個人,關在裡面閉門思過。我們是很會思過的一群,

金色的城堡到哪裡去了?金色的城堡是從隨喜來的。你們這幾年

幫助了許多人生命成長,多少人因為你們的努力而得到歡樂。這

是多麼值得隨喜的事啊!

 

你們有沒有發現:思路不一樣,我們的生命就不一樣了?一種思

路是:哇!到處都是金色的,到處都是美麗的世界;另一種思路

是:生命裡好像沒有色彩,整個生命都是黑暗的。你們有沒有發

現:一個人的思路,決定他的一生。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曾經有個老和尚,為了建造寺廟化緣,於是就在他所住的寮房外面,貼了一張告示,希望有人布施,但過了許久卻乏人施捨。


一日,突然有位賣燒餅的小孩,將他所賣燒餅的錢全部放入老和尚的缽裡。因這位小孩每天都經由草茅而過,始終只見老和尚獨自靜坐於茅房之內,無人理會,於是心中油然生起憐憫之心,便將他賣燒餅的所得全數施捨之。


然而,小孩回去後卻被老闆責備、毒打,甚至將其驅逐門外。爾後,小孩因無謀生能力,遂淪為乞丐,日以繼夜,三餐不繼,臉色憔悴,全身污穢,便為人鄙視,常常遭人棒打,更不幸的是得了眼疾,雙目失明,處境甚窘。然當他面臨絕處,走頭無路時,忽而憶起老和尚曾經對他說:「他日你若有困難,可以來找我。」於是就沿路尋問老和尚的寺廟座落。


老和尚似有神通,早已料知小孩的劫數,況且因緣已具足,於是就通知寺內的僧眾準備一間乾淨的客房,並預計好時間大開寺門,迎接這位護法貴賓。可惜當日知客師等了整天,並沒有瞧見什麼大官及貴人蒞臨,眼看天色已晚,老和尚就出來詢問:「本寺的大護法來了嗎?」知客師便回答:「今天不見任何人來,卻只見一位乞丐由本寺門前經過,因恐怕被大官貴人遇到,有所冒失,所以將他趕走。」當時老和尚就急著說:「速將他找回,他就是我們要接待的大護法。」於是師父們就儘速分頭去追這位乞丐,幸而及時追回,就將他帶回佛寺,為他洗淨換衣,並宴請他一頓豐盛的晚餐。不料半夜裡當小孩起來上廁所時,竟不慎掉入糞坑而被淹死了。


隔天老和尚就升堂開示所有弟子:「這小孩原本有三世因果;一世要做乞丐,一世要變瞎子,而這世要被水淹死,但由於他一時的善念,將賣燒餅的錢布施予我興建佛寺,功德甚大,於是將三世的業報一併了結,而不用一世一世的輪迴受苦。所以說,一時為善,福德無量。」

 
欲知前世因 ~ 今生受者是 ~ 欲知來世果 ~ 今生作者是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苦瓜的實相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聖。


師父拿出一個苦瓜,對弟子們說: “隨身帶著這個苦瓜,記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條你們經過的聖河,並且把它帶進你們所朝拜的聖殿,放在聖桌上供養,並朝拜它。

 

 

弟子朝聖走過許多聖河聖殿,並依照師父的教言去做。回來以後,他們把苦瓜交給師父,師父叫他們把苦瓜煮熟,當作晚餐。

 

晚餐的時候,師父吃了一口,然後語重心長地說:奇怪呀!泡過這麼多聖水,進過這麼多聖殿,這苦瓜竟然沒有變甜。”

 

弟子聽了,好幾位立刻開悟了。

 

這真是一個動人的教化,苦瓜的本質是苦的,不會因聖水聖殿而改變;人生是苦的,愛情是苦的,由情愛產生的生命本質也是苦的,這一點即使是修行者也不可能改變,何況是凡夫俗子!

 

我們嘗過感情與生命的大苦的人,並不能告訴別人失戀是該歡喜的事,因為它就是那麼苦,這一個層次是永不會變的。

 

可是不吃苦瓜的人,永遠不會知道苦瓜是苦的。一般人只要有苦的準備,煮熟了這苦瓜,吃它的時候第一口苦,第二三口就不會那麼苦了!

 

對待我們的生命與情愛也是這樣的,時時準備受苦,不是期待苦瓜變甜,而是真正認識那苦的滋味,才是有智慧的態度。

 

    不是期待苦瓜變甜
    而是去真實的體會和了解
    苦瓜本來就苦瓜
    是連根苦的
    這是一個苦瓜的實相、真相
    變甜只是我們虛幻的期待而已
    唯有真正面對事物的真相
    我們才能從中了脫

   

    所有的事情唯有就當下去面對它、解決它
    不期待未來才能真正地解決和處理

   

完滿的人生並不是一輩子沒有吃過苦、沒有失過戀,而是經歷過、體驗過、面對過那苦的滋味、真愛的感覺。才是真正圓滿的人生呀!  

           
 
 所以我們要

知福、惜福、造福、愛福、施福,才能夠享福

不是嗎?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和尚的白粥館2/最能撫慰人心的生活禪語

 

 

我們的前方,我們的終點,一定要放置著希望。
一個接著一個的希望。
就這樣每一次走近都有快樂,
每一次得到便可以尋找下一個希望。

 

和尚們的不如意

 

世間的事,本沒有萬般皆順的,施主有著施主的困惑,和尚也有和尚的煩惱。

每個人都有著他的不如意,天明寺的和尚們當然也不例外。

智恒師父從少年時便志願當一輩子和尚,可他卻是天明寺裡唯一一個還過俗的和尚。那還是三十幾年前的事情了,那時候天明寺被一群外來的人徵用了,而智恒師父則被趕下了山被迫還了俗。有時候智恒師父談起往事,也有神傷。

差不多是同一時期,正是年輕得志的智緣師父坐了牢,手上落下了殘疾,家中也發生了變故。

寺裡的戒言現在養得白白胖胖的,可是早幾年,它也曾經被人關在飯店門口的木籠裡,準備被人吃掉。

寺裡的戒癡,有次從樹上摔下來,躺了好幾個月,醫生還說可能會有後遺症。

我的戒傲師弟,性格開朗,長得也算清秀,但滿口牙齒都生得東倒西歪的,平日也不敢大聲笑。

我們的人生,或多或少都有不如意的時候,可是後來又如何呢?

現在智恒師父已經重新當了和尚,也不用擔心還俗的事情。

而智緣師父常常給施主們講故事,開解人生,在鎮上很受尊重。

戒言每天在寺裡跑來跑去,在每個施主身上蹭來蹭去,哄來很多零食。

戒癡也沒有什麼後遺症,動作比以前更加敏捷了。

戒傲養成了抿著嘴笑的習慣,不認識他的施主們提起戒傲的時候,常常會說這個和尚長得很清秀,笑得很含蓄。

樹木有枯也有榮,人生有悲亦有喜。

很多人都在這一年經歷著不如意,很多人在一生的低谷,但只有我們堅持著,才會等到不如意過去的那一天。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能驅鬼的戒嗔

每個人小時候都喜歡聽故事,戒嗔也不例外。那一年戒嗔剛上小學,有幾個從小玩大的玩伴,都成了同學,其中有一個叫木頭,還有一個叫石娃,這兩個名字從小就一直這麼叫著,所以上學了也沒有改口。至於他們填寫在作業本上的是什麼名字,戒嗔反倒忘記了。

我們幾家住得不算太遠,所以經常串來串去的,那時候最常去石娃家裡玩。石娃家裡幾代同堂,人很多,他家裡和我們最熟悉的是他的姨媽。現在想起來,石娃的姨媽當時年紀也不大,也就是十七、八歲這個樣子,但對當時的我們來說,她已經很老了。

石娃的姨媽很擅長講故事,她喜歡在晚上講,還要求聽眾要夠多,不達到五個人以上,她是決計不開始說的,有時候人手不夠,逼急了還把一個從小很耳背的同學也拉過來當聽眾。

石娃的姨媽喜歡說鬼故事,講到精采的時候,她會故意把燈調得很暗,聲音壓得極低極細,如果有風吹過來的時候,她便配合地叫一聲,嚇得我們連聲尖叫。

每到這時候我們每個人臉上都會帶著一種恐懼的神情,包括那位很耳背的同學。有一段時間,戒嗔也想不通,為什麼很耳背的同學也怕成那樣?照理說,石娃的姨媽聲音那麼小,他應該是聽不清故事內容的,後來我想通了,那位同學不是被故事嚇的,是被我們臉上的神情嚇的。

經常聽鬼故事的人會有後遺症,那就是整天覺得故事中的鬼會在現實中出現,睡覺之前,都要非常猶豫地看看床底下有沒有異常,在漫漫夜路中行走的時候,也會突然覺得身後有絲絲涼意,勇敢地轉過頭去,結果是什麼都沒有,但是心裡的恐懼依然不減。

最慘的路程是從石娃家聽完故事回家的那段路程,故事情節還浮現在腦子中,耳邊依然有石娃阿姨的叫聲回蕩,加上那段回家的路上,是沒有燈的,光亮只來自天空中星星點點與遠處住家裡的燈火。

還好和我們同走那段夜路的還有另一個人,就是木頭,木頭家比戒嗔家裡還遠,木頭會稍微繞一點從我家門路過,至少我不用單獨走夜路。木頭的膽子比我大,在路上,他會很有經驗地說:你不要在每一棵樹後面都躲一會兒,鬼會藏在樹後面的,於是戒嗔便只能在木頭身後躲來躲去了。

雖然很害怕,但是這條路卻是非常安全的,行走了很多次從沒有出現過異常情況,甚至連人也沒有見過。

就這樣,戒嗔也從容起來了。但是有一天,和木頭回家的時候,忽然遠遠地看到遠處路邊飄過來一個白影,那白影往田邊飄過去,然後就不動了。我緊張得全身冷汗直冒,小聲地對木頭說:有鬼,快跑吧。

木頭轉過頭,看臉色也很害怕。木頭顫聲說:石娃的姨媽說,見到鬼一定要鎮靜,鬼也是怕人的,如果你逃跑,那麼鬼就會追你,如果你攻擊它,它便會走。

其實這個方法,戒嗔也從石娃姨媽那裡聽過,但是這時候卻沒有膽子去攻擊鬼了。

木頭說:這樣吧,我數一二三,然後我們一起叫,如果鬼追我們,我們就逃。

微微點頭,木頭開始數數,等到三的時候,我和木頭,一起發出尖利的叫聲,眼神一直盯著鬼的方向,那鬼「呼」的一聲便消失了。

和木頭相互看著,這次我們已經確定,剛才在我們面前的一定是一個鬼,如果是人,怎麼可能瞬間便消失了呢?木頭大喊一聲,發足奔跑起來。戒嗔跟在後面跑,心裡又緊張又興奮,既害怕那個鬼組織一幫小朋友進行集體的反撲,也覺得自豪,因為我們戰勝了一隻鬼。

那天很開心,一路尖叫著回家了。

第二天,上學的時候,和木頭還忍不住開心的討論,是不是要把我們偉大的戰績告訴同學,卻有一個同學很神秘地告訴我們,住在東邊的黃大叔正在用自己種的西瓜懸賞找兩個孩子。問他什麼緣故,同學說,黃大叔昨天晚上往西瓜田裡倒夜香,被突然出現的兩聲尖叫嚇得摔倒在田裡,最可氣的是,往田裡倒的肥料,差不多一半沾在衣服上帶了回去。

和木頭面面相覷,木頭沒有表情地拉著戒嗔離開,一起躲到教室後面,笑了很久。

就這樣時間過去了十幾年,那天,忽然在淼鎮上見到了辦事經過的木頭,兩人站在路邊聊了很久,聊起往事,聊著今日,木頭忽然提起那天晚上的事情。木頭說,第二天真的很想把戒嗔交給黃大叔換半個西瓜的,但是考慮了很久,還是決定不用戒嗔換西瓜了,因為他怕戒嗔被抓走後供出他來。

兩人一起大笑。

有時在一個清晨,我們一覺醒來的時候,回憶起一些曾經發生的事,會笑著說:原來我曾經如此幼稚。

可是在做傻事那一天,又會怎麼樣呢?我們絲毫不會察覺出自己的錯誤。

假如明天來臨,或許我們才會明白,今天的我們也在犯著錯誤,今天的我們正在毫無知覺地說著錯話、做著錯事,今天的我們和昨天一樣很傻。

 

戒嗔的智慧小語
  .有時候,在沒有光的時候,我們更會睜大眼睛去看這個世界。
  .每個人都是井底之蛙,而大多數人只知道別人是。
  .抱著喜悅的心情看待做得不好的事情,我們的嘴角自然可以翹起來。
  .我們用泥土扔別人的時候,自己的手也會髒。
  .只要心靜如水,在喧囂的都市中一樣可以尋覓清淨。
  .我們都應該學會在泥濘中看到美景,在絕望中找到希望。
  .有時候成功並不是下次成功的墊腳石,而是它的羈絆。
  .若用心去做一塊泥巴,一樣可以做一塊精采的泥巴。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昧水懺

 

 三昧水懺的起源,是唐朝的悟達國師,遇迦諾迦尊者,教他以三昧水洗滌人面瘡而消除累世冤業的懺法。

 

在唐朝懿宗皇帝時,有一位知玄悟達國師,在他年少還未被封為國師時,曾參訪叢林,掛單在一間不知名的寺裏,正巧另一位僧人也掛單在該寺,但那位僧人得了很重的病,通身長滿了瘡,發出很難聞的臭氣,所以都沒有人想要和他來往,國師住在他的隔壁,很同情他的病苦,常常照應他,一點都沒有討厭躲避的感覺。

 

不久那位病僧的病也好了,為了道業各奔前程,在臨別的時候,那位僧人為了感激知玄和尚的德風道義,就對他說:「你以後如有難臨身,請你不妨到西蜀彭州九隴山來找我,我會設法解救你的災難。記住山上左邊兩棵大松樹連在一起,那就是我居住地方的標誌。」說完便離去了。

 

後來知玄和尚因為德行高深,唐懿宗十分崇敬,就封他為悟達國師,還賜他沉香莊飾的寶座,悟達國師坐上寶座之後卻生起一念傲慢心,心想現在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於是從這時候開始,膝蓋上便生出一個人面瘡來,長得和人面一模一樣,每次還要用飲食餵他,也能像人一樣開口吃東西,悟達國師當時痛苦難忍,遍請各地的名醫,但是每位名醫都無法醫治。

 

國師這時突然記起過去,同住的那位病僧臨別所說的話,於是便前往西蜀彭州九隴山去尋找。一日,天色已晚,忽然看見了兩棵並立的松樹,再往前一看是一座金碧輝煌的殿堂與那僧人,兩人相見甚歡,國師便把所患的怪疾告訴他,僧人便加以安慰,告訴國師不要擔心,只要用清泉水洗一洗即可。

 

次日清早僧人就令一個孩童引領國師到巖下清泉的溪旁清洗,國師剛要捧水洗人面瘡時,人面瘡竟然大聲呼喊:「不可以洗啊!您知識廣博、見解深遠,但不知是否曾讀過西漢書上,袁盎與晁錯傳呢?」國師回答說:「曾經讀過。」人面瘡就說:「往昔的袁盎就是您,而晁錯就是我,當時晁錯被腰斬時,心懷怨恨,因此我累世都在尋求報復的機會,可是您十世以來,都是身為持戒嚴謹的高僧,冥冥中戒神在旁守護,使我沒有機會報復,而今您受到恩寵,動了一念名利心,無形中德行已經虧損,因為這個緣故,我才能接近您的身邊來報仇。現在蒙聖人迦諾迦尊者出面來調解,賜我三昧法水(此三昧水是迦諾迦尊者三昧力的加持而成三昧法水),讓我得解脫,今後我不再與您為難作對了。」

 

悟達國師蒙受聖人的救護,洗除多生的宿冤,因此寫成懺本,早晚恭敬禮誦,來報答大聖的恩德,並命名為慈悲三昧水懺,就是取尊者以三昧水洗人面瘡,解開兩家累世冤業的緣故。

 

今日大眾在禮拜懺悔時,藉由祖師大德身行、言教的提示,應當發起真誠的清淨心,以三昧法水洗去我們累劫的塵垢。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印禪師心中全是佛,所以看任何眾生皆是佛,而蘇東坡心中全盡是污穢不淨,把六根清淨的佛印禪師,竟然看成牛糞。」
 
 
宋朝的大學士蘇東坡,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因為人耿直,以致仕途並不順利。

  當他被貶到江北瓜州時,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高僧佛印禪師相處得很好,經常談經論道,那已成為他公餘寂寞心靈最佳的安頓處。

  有一天,東坡居士的靈感來了,隨即寫了一首自許為不朽的五言詩偈: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他再三吟詠,感到非常得意,認為這首頗具修持工夫的創作,如果讓佛印禪師看到,一定會讚不絕口,於是趕緊派書僮送過江,專程送給佛印禪師去欣賞印證。誰知禪師看後,不禁莞爾而笑,略一沉吟,只批了兩個字,便交給書僮原封帶回。

  蘇東坡在期待中接回「佳音」,總以為禪師會讚歎一番,急忙打開一看,只見禪師歪歪斜斜地寫了「放屁」兩個大字。

  「豈有此理!」蘇東坡拍著桌,鬍子氣得都翹起來了:「好,去找佛印理論!」

  蘇東坡忍不住這一招,隨即叫書僮趕忙再備船過江,要親自到金山寺去找佛印禪師興師問罪。

  船才靠了岸,便發現佛印禪師已站在江邊含笑相迎了。

  東坡一見佛印禪師,便怒氣沖沖地吼道:「佛印!我們一向相處得很好,縱然我的文字不夠水準,你是一個有修養的出家人,怎可隨便惡口罵人?」

  「什麼?」禪師若無其事地問:「我罵你什麼?」

  蘇東坡一聽,臉都漲得通紅,已氣得說不出話來,只顫抖著手,指著「放屁」兩個字,讓佛印自己去看。

  禪師不禁哈哈大笑:「我的大學士!你不是自誇『八風吹不動』嗎?怎麼一個屁就把你打過江來了呢」?

  蘇東坡到此才恍然大悟,深覺慚愧不已,自嘆修行不如佛印遠矣!

 

省思
修行應有行有解,
若只是一昧在文字上玩味,
則永遠只是口頭禪而已。


  看完這一則佛門膾炙人口的掌故,大家一定覺得很有趣。

  但是,究竟何謂「八風」呢?

  所謂八風,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遭遇到的八種境界的風:稱、譏、毀、譽、利、衰、苦、樂。

  這八種風,對我們精神世界的震撼力,比不久前在南島大發雌威的俞賓颱風,各有千秋!因為這些無形的風,對我們的身心領域,損害得太大了!我們必須要加以了解:

一、稱:每逢人家「稱讚」我們的時候,總不免感到滿懷的歡喜。
二、譏:每當人家「責罵」我們的時候,總令我們感到無限羞辱。
三、毀:一旦知道有人「說我壞話」就忍受不了,甚至心存報復。
四、譽:當人家「褒獎」我們,認為是一種榮譽,不覺沾沾自喜。
五、利:當我們的事業成功「順利通達」,自然令我們感到滿足。
六、衰:當我們的「事業衰敗」,難免不使我們感到萬分的頹喪。
七、苦:當種種煩惱逼迫我們身心難以承受,深感人生為一大苦。
八、樂:當我們的身心非常適意,總認為那是人生最快樂的享受。

  這八種順逆外境的旋風,時時在我們週遭循環不停地吹著,吹得我們一輩子為它團團轉,永無寧日!

  如今我們既然發心來學佛,必須建立正確的信念,放下世間一切毀譽、成敗、苦樂、幸與不幸、……種種的是非觀念;運用我們無上的智慧,一心觀照緣起性空的諦理,不再為虛妄的外境所迷惑,真正達到「八風吹不動」的境界,才能做一個世出世間、頂天立地的人!

  很多的時候,我們需要給自己的生命留下一點空隙,就像兩車之間的安全距離,一點緩衝的餘地,可以隨時調整自己,進退有據。

  生活的空間,須藉清理挪減而留出;
  心靈的空間,則經思考開悟而擴展。
  打橋牌時要把我們手中所握有的這副牌,不論好壞,都要把它打到淋漓盡致;人生亦然。
  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事,而是我們處理它的方法和態度,
  假如我們轉身面向陽光,就不可能陷身在陰影裡。
  當我們拿花送給別人時,首先聞到花香的是我們自己;
  當我們抓起泥巴想拋向別人時,首先弄髒的也是我們自己的手。
  一句溫暖的話,就像往別人的身上灑香水,自己也會沾到兩三滴。
  因此,要時時心存好意、口說好話、身行好事,惜緣種福。
  光明使我們看見許多東西;也使我們看不見許多東西
  假如沒有黑夜,我們便看不到天上閃亮的星辰。

  因此,即便是曾經一度使我們難以承受的痛苦磨難,也不會是完全沒有價值;它可以使我們的意志更堅定,思想人格更成熟。

  因此,當困難與挫折來時,應平靜面對,樂觀處理,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磨擦。

  有些話語秤起來不重,但稍一不慎,便會重重地壓到別人心上;
  同時,也要訓練自己,不要輕易被別人的話扎傷。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宋代文人蘇東坡,才華洋溢,堪稱文壇上的奇葩,
他有一個相知甚篤的方外之交「佛印禪師」,
平時二人在佛學、文學上總不忘相互切磋,
但每次老是讓佛印禪師佔盡上風,
蘇東坡心裡總覺不是滋味,
所以百般用心,想讓佛印下不了台。

一天,兩人相對坐禪,
蘇東坡一時心血來潮,問佛印禪師:
「你看我現在禪坐的姿勢像什麼?」
佛印禪師說:
「像一尊佛。」
蘇東坡聽了之後滿懷得意。
此時,佛印禪師反問蘇東坡:
「那你看我的坐姿像個甚麼?」
蘇東坡毫不考慮地回答:
「你看起來像一堆牛糞!」
佛印禪師微微一笑,雙手合十說聲:
「阿彌陀佛!」

蘇東坡回家後,很得意地向妹妹炫耀,說:
「今天總算佔了佛印禪師的上風。」
蘇小妹聽完原委,卻不以為然地說:
「哥哥!你今天輸得最慘!因為佛印禪師心中全是佛,所以看任何眾生皆是佛,而你心中全盡是污穢不淨,把六根清淨的佛印禪師,竟然看成牛糞,這不是輸得很慘嗎?」
蘇東坡手拈一拈鬍子,黯然地同意蘇小妹的看法。

事隔多時,蘇東坡修禪定日漸有了功夫,
一次出定後,喜孜孜地寫了一首詩:詩云: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立刻差書童過江,送給佛印禪師,讓他評一評自己的禪定功夫如何?
佛印禪師看過後,莞然一笑,
順手拈來一枝紅筆,即在蘇東坡的詩上寫了兩個斗大的字:
「放屁」
再交給書童帶回。

蘇東坡本料想佛印會給他諸多的讚美,
怎之一看回信中竟是斗大的兩個紅字「放屁」,
不由得火冒三丈,破口大罵:
「佛印實在欺人太甚,不讚美也就罷了,何必罵人呢?我非立刻過江與他理論不可!」
誰知佛印禪師早已大門深鎖,出遊去了,
只在門板上貼了一付對聯,上面寫著:
「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蘇東坡看後深覺慚愧不已,自嘆修行不如佛印遠矣!

《地藏經》云「南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古人常說「三天不讀聖賢書,面目全非」。

一、稱:每逢人家「當面稱讚」我們的時
    候,總不免感到滿懷的歡喜!
二、譏:每當人家「當面責罵」我們的時
    候,總令我們感到無限的羞辱。
三、毀:有些人總愛「背後說人家的壞話
    」,一旦讓我們知道了,總感到
    忍受不了,甚至心存報復。
四、譽:當人家「背後褒獎」我們,認為
    是一種榮譽,而不覺沾沾自喜。
五、利:當我們事業成功,「順利通達」
    的感受,自然令我們感到滿足。
六、衰:當我們事業衰敗,所有的打擊,
    難免不使我們感到萬分的頹喪。
七、苦:當種種的煩惱逼迫得我們的身心
    難以承受,深感人生確為一大苦
    聚。
八、樂:當我們的身心獲得非常適意時,
    總認為那是人生快樂的享受。

四正勤:「未生善令速生,已生善令增長;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滅除。」

《心地觀經》云:「若人觀知實相空,能滅一切諸重罪,猶如大風吹猛火,能燒無量諸草木。」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問佛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顔?
佛曰:那只是曇花的一現,用來矇蔽世俗的眼
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
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既遺憾,
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
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
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
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
別問是劫是緣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百喻經的故事: 水多不飲

 

過去有人。癡無智慧。極渴須水。見熱時焰謂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頭河。既至河所對視不飲。傍人語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飲。愚人答言。君可飲盡。我當飲之。此水極多俱不可盡。是故不飲。爾時眾人聞其此語。皆大嗤笑。

譬如外道僻取其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致使將來無得道分流轉生死。若彼愚人見水不飲為時所笑。亦復如是。

 

 

從前有位出外遠行的人,恰好遇到炎夏季節、天氣正熱得難當的時候,整天的在路上走。有一次他熱得口渴難受,急需找些水來解渴。他在炎熱的烈日下舉目四望,果然看到遠遠的前面,有一個像是閃爍著微波的水池,便匆匆忙忙的趕了過去,可是到了那個地方,卻什麼也沒有,原來是日光輻射所幻現的陽燄。他口渴得甚為難當,東尋西找,終於被他發現到一條河流,那河水悠悠地向前流,澄碧清涼,但他坐在河堤旁,卻只是呆坐著驚訝的看看澄清的河水,形態異常。

 

過路的人見他如此,便佇足好奇的問道:「你為什麼驚訝的看著河流呢?」

 

 

  「我原十分口渴,好不容易找到了這條清涼的河流。」他古怪的告訴人家:「但我沒有想到,河裡竟有那麼多水,我驚訝的不敢喝了。」

 

  「那是什麼意思?」路人不理解,祇是疑惑的望看他再問:「口渴見水,何以不敢喝?」

 

  「妳不明白嗎?河水那麼多,我怎麼能完全把它喝光呢?既然喝不光這條河的水,我又怎敢隨便的喝?」這個遠行的人這樣古怪的解釋,然後望著那個過路的人,很不耐煩的問道:「你能喝光這河裡的水嗎?」

 

  過路的人,經他一番說明,也不禁啞然失笑起來。

 

  我們眾生自無始以來六道輪迴,已經受無量無邊的苦報。好不容易才遇到佛法--能解脫生死的方法。卻又覺得佛法無邊,何時才能修得完、修得成功呢?所以不肯用功修行、研究佛法。

 

或有人說:「我是凡夫,怎麼有資格學聖人呢?聖人的地位太高了,我想都不敢想,那敢學習?」只知貶低自己,卻尚失了向上奮發的精神。或有人說:「聖人還不是跟我們平凡的人一樣嗎?我如果學習,將來不也和聖人一樣?」雖然,彼既丈夫我亦爾,但到底還是個凡夫,就是立志立刻學習聖人吧,若說話太隨便,也未免犯了自高自大的毛病。不管是自卑或自尊,都是心理不平衡的現象,特別是自卑感重的人,對現實人生的損失最重。

 

  於是佛說:有些外道雖極希望修習聖道法門,解脫生死苦惱,但真的接觸了佛法,卻又覺得佛法無邊,心想,自己是個庸俗的凡夫,又怎能將崇高深廣的佛法學習完全呢?別人勸他慢慢學習,他便執物的說:「我既不能一時完整的持戒、修定,為什麼還要接近佛法呢?」這就是自卑感引伸的自尊,使他不能接近聖道,造成人生的墮落,沉淪生死苦海,這與遠行的人,見河水過多,不敢飲用,有什麼不同呢?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虎子成真

    
    西天竺國,有第四祖師,名優婆笈多,很早就蒙佛授記。福德威力,最為稀有,說法度眾,不可計藪。他在摩透露國,大醍醐山,那多度寺,普行教化。那山有右室,容積深廣,每有一人得度,就投入一個小籌碼,直到後來,籌碼堆了滿室,就連畜生也受了感化,能夠超凡成聖呢!
    相傳,在那多度室附近,有一隻母老虎,生下很多小虎子,因為無力覓食,餓得快要死了。笈多祖師,用大悲力,給予法食。他的五百弟子未得道,都覺得很詫異,私相議論:「為什麼要對這些餓得快要死的畜生說法呢?」祖師告訴他們:「我是為他們種下解脫的因緣種子啊!」
    祖師用慈悲音對虎子說:「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道,是最安樂處。你們對我所說的話,要生深信心,你們現處在畜主道,應當生厭離捨棄的心。」
    這些虎子,聽了祖師的教誨,起了深深誠信敬仰的心,無有貪戀,即刻命終,分別投生到摩透露人家中。到了七歲,都仰承祖師法化,出家修行,沒多久都證得了羅漢果,運起了神通力廣採種種香華,供養圍繞在笈多身側。
    而原先那未得道的五百弟子,在七年之內,卻沒有什麼進步。他們凡夫俗眼,不能知悉本末來由,想道:這些幼童,以何殊勝因緣,而成聖果?這些同學,年紀這樣小,為什麼領悟得這樣快?速得神通,功德罕有,便求祖師開示。
    笈多回答說:「這些小孩子,就是那七年前為母虎所生的小虎子,他們在濱臨餓死之際,聽聞佛法,因此得到超度。」
    這五百弟子,聽了話後,十分羞愧,幾至無地容身。而慚愧心一發,本性光明,立刻顯現,一下子斷了煩惱根,都成了阿羅漢。
    「為道日損」,修行是多麼不容易又須痛切能捨的事啊!虎子如不能捨下身愛的貪戀,如何能超脫呢!五百弟子如不能捨下老修行的我慢,那有後來的慚愧和精進呢?能海大師目書座右銘說:「厚福受享,德性墮落;名譽光榮,我慢加等;養生優厚,病難更多;順境安適,般若無緣。」這當是每一個修行人的座右銘啊!

 

                                               ~共勉之~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智慧做善行(福氣包) 會變大 』

在快樂的天國裡有好多快樂的小天使,有一天,一位小天使(甲)跑去找上帝說:「上帝呀,上帝,我想到人間去玩一玩,你讓我去好不好?」上帝說:「到人間去,你的法力會消失呦!」小天使說:「沒關係,只要上帝把我生在富豪人家就好了!」於是上帝答應了他,臨走前還給了他一大包的禮物,並且囑咐他說:「這些禮物你要珍惜著用呦!」小天使快樂的答應著就投胎去了!

 另一位小天使(乙)看到甲快樂的下凡,也吵著要去,於是上帝也給了他一大包的禮物,乙也開開心心的下凡去了。

 天使甲誕生在一個億萬富豪的家庭,由於家中只有他一個孩子,父母對他百般寵愛,從小不愁吃穿,行動都有僕人跟在身邊,不管是他做什麼,爸媽都依著他,即使作出頂撞父母的行為,爸媽也都不責怪他,於是養成對任何人都很粗魯的個性,不僅對傭人大聲喝斥,對父母請來教導他的老師也非常沒禮貌,老師要教他改掉壞習慣的時候就會聽到他回嘴說:「你不過是我爸爸花錢請來的,有什麼了不起,我才不聽呢!」

只見他每天罵人、打人,亂丟垃圾(什麼東西都是隨手亂丟,反正有傭人跟在身邊收拾)、偏食、糟蹋糧食(只要有一點不合口味,就整盤倒掉!),看來他只有一個優點:腦筋很好,老師教過的學識全都記得住。

 乙天使投胎到一家貧窮的農戶,他是老大,下面有許多弟妹,自從他懂事開始,就要幫忙做家事、照顧弟妹,每天把屋子整理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並且還要下廚煮飯並且送到田裡給辛苦工作的爸媽吃;每天在去田裡的路上會經過私塾,聽到裡面朗朗讀書聲,非常羨慕,好想讀書,但是因為家中貧窮沒有錢讓他去上私塾,只能偷偷的站在外面聽,他很用心的背著聽到內容,鄰居知道了,由於他平日一直是一個又懂事又有禮貌的孩子,就把孩子讀過不用的書冊送給他,他就非常認真的自修著。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兩個人都長大了,也都考取了秀才,並且經由縣府舉薦成為舉人進京趕考,終於考完了,聰明的你們猜猜看誰會考取呢?

 哇!是乙考取了呢!而甲因為受不了打擊,氣得生了一場大病就死了;乙卻因為在當縣令的時候勤政愛民,很得皇上的賞識,於是步步高升,最後當了很大的官,活到很老才死掉。

 甲回到天上,很不開心的去找上帝,說:「上帝,你偏心,一定是你送給他特別的禮物,他才會過得這麼好;像我這麼優秀的人才會死的這麼慘!」上帝說:「沒有啊!我送給你們兩個的是一模一樣的『福氣包』呀!只是因為你從小不孝順父母、不尊敬師長、對人沒禮貌、又亂丟垃圾、浪費資源、糟蹋糧食……,你的這些行為把福氣包裡的福氣一點一點的漏光了;而乙他從小孝順、尊敬長輩、待人有禮貌、照顧弟妹、愛惜食物……,這些好習慣讓他的福氣包不僅沒有漏掉,反而變得更大,所以他才能活得長壽,並且當上大官啊!」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倒好一杯水

在一間古樸的寺廟中,住著一位很有修行的老和尚和一群認真修學的和尚以及小沙彌,老和尚總是以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舉止,做為修行的準則,並透由身教來教導這群學生。

有一天,老和尚要一位小和尚去倒一杯水,小和尚趕緊倒滿了一杯水,恭恭敬敬的端到師父面前,師父看了看杯子,說:「你平常不觀察師父喝水的嗎?我平常喝水,只倒三分之一杯就夠了,你卻倒了滿滿的一杯,剩下的喝不完,冷了之後不是很浪費嗎?」

小和尚答道:「是,師父。」心裡想:「我怎麼那麼不用心呢?都沒有好好觀察師父的習慣,下一次我一定要好好用心觀察。」

又有一次,老和尚又要小和尚去倒水,小和尚這次很機警,很快的將杯子清洗乾淨,杯子只盛了三分之一的水,恭敬的放在桌子上。老和尚看見了便說:「杯子外面的水沒有擦乾淨,放在桌上就會有水印,桌子不就會被弄濕、弄髒了嗎?」「是,師父。」小和尚連忙回答。老和尚接著說:「不要只會說『是』,卻不會做。」

小和尚聽了師父所說的話之後,微笑的想說:「師父說得太好了,我怎麼都不會做呢?真是太笨了,連倒一杯水都不會,下一次我一定用乾布將杯子擦乾後再拿過去。」

有一天,老和尚正在處理一些事務,桌上放滿了資料,師父又要小和尚去倒一杯水,於是小和尚謹慎的把杯子外圍擦乾,然後恭敬的放在桌上。這時師父又說:「你沒有看到有很多資料放在桌上嗎?萬一水倒了,資料就全濕了!」小和尚心想,我怎麼這麼笨呢?很慚愧的說:「下一次我一定會觀察仔細!」

過了幾天,老和尚因為喉嚨乾燥而咳了幾下,小和尚很快的端來一杯水,心想平常為了要保持水的溫度,所以杯蓋都蓋起來,現在師父一定需要馬上喝水,所以杯子應該不用蓋。這次,小和尚經過仔細思維觀察,於是便開口問:「師父,蓋子要不要打開呢?」

師父說道:「你難道不會想一想嗎?這麼簡單的事還要問嗎?為什麼不會自己動腦筋去判斷呢?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無法去判斷、決定,將來如何學習更深的道理?」小和尚恭敬的回答:「是,師父。」退下之後,小和尚暗自反省:「我怎麼這麼笨呢?直接打開不就好了嗎?還需要問。我小心翼翼的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無法去判斷抉擇,將來對於更深的真理,我有辦法去思維、抉擇嗎?我怎麼這麼笨呢?」其實小和尚的表現,師父都看在心裡,十分讚許。

小和尚就這樣不斷的反省,並且將這些生活上的小細節一條條的紀錄下來,每天時時提醒自己,假如連這一點點小事都做不好,將來怎能做大事呢?我不能成為只會說、不會做的人啊!我做事如此不細心,將來能有什麼作為呢?師父說得太有道理了,師父知道我很笨,需要不斷的提醒,還反反覆覆不厭其煩的叮嚀我,師父真的太慈悲了。我一定要更用心去學才是。

小和尚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喜悅,感恩師父願意如此苦口婆心的叮嚀與教導。最後,這位小和尚成為一位很有修為的法師,他以自己生命的成長經驗來告訴很多人,他們的生命因此而得到成長。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過千生萬世

【禪意人生】美女~僧人~腐屍~菩薩

她是誰? 醒過來 !

境由心造, 相由心生 "

!小和尚:施主~妳離我越近,我離佛越遠

女施主:小和尚~我就是佛祖的化身

禪堂中死一般的寂靜,寂靜得似乎空無一人,只有守關的老禪師心中清楚,參加這次閉關的四十名法師今天已經到了最後一關——破生死關;生死觀亦稱情欲關,情欲不斷,生死難了。但願這些法師今天能不出意外,順利過關。

 

 就在守關老禪師擔憂默禱中,門外傳來了陣陣爭吵聲,是禪堂外護關的師父與一名女子在爭吵,老禪師輕輕打開房門想勸阻爭吵,可就在這時,那名女子猛地推開了房門,突然一步闖進了禪堂,守關法師再想攔時已經遲了,

隨著門響四十位破關的法師幾乎同時睜開了眼睛,他們被眼前的這位女子驚呆了,一位亭亭玉立的美麗少女,是那樣的秀美、端莊、俏麗、輕盈,她的目光掃遍了每一位端坐的禪師,並報以淡雅溫柔的一笑,那攝人神魂的一瞥,那動人心魄的一笑,足以讓每一個見到她的人終生難忘。

 

守關的老禪師恭敬地合掌相問:
 “請問女施主進我禪堂,不知有何貴幹?”

     “阿彌陀佛!得知眾位法師在此閉關,我特來供養每位法師僧鞋一雙,請老禪師慈悲,滿我心願。”

      “既然如此,請施主將僧鞋留下,待出關之後老納替施主分發便是。

      ”少女輕輕一搖頭,含笑答道:“我發願將每雙僧鞋親自為法師們穿上,請禪師慈悲,這樣既滿了我的心願,也滿了諸位法師的難言之願。

     ” 此時禪堂中四十位法師一聽少女要親自為自己穿上僧鞋,無不怦然心動,個個面露欣喜之色。

     老禪師無奈地歎息一聲,合掌應道:“既是如此,施主請便。

     ”少女輕移蓮步,依次為每一位法師躬身穿鞋,那姣美的笑臉,那柔軟的雙手,那阿娜的身姿,那沁人的幽香,使每個法師無不暗暗自慨:“能與此女相伴一日,死也足矣!”
  

     當少女為最後一位法師穿好僧鞋,準備離開禪堂時,才發現禪堂的門已經被鎖死了,少女來到老禪師面前問道:“師父將小女子鎖在禪堂內,不知有何打算?我怎麼出去啊?”
  

      老禪師面沉似水,冷冷說道:“你今天還打算出去嗎?”
 

     “是啊,僧鞋已經發完了,我也該回家了。”
 

     “寧攪千江水,莫動道人心!你今天攪擾了我禪堂內四十位法師的道心,你還打算活著走出禪堂嗎?”
 

       少女驚慌地問道:“我是來佈施僧鞋的,法師們見色動心,難道是我的錯嗎?快把門打開放我出去。”
  

       “放你出去很簡單,但你得把一樣東西留下。”
  

       “請問法師你想要把我的什麼東西留下?”
  

       “你的命!” 老法師斬釘截鐵地說。
  

       少女淚眼流情、楚楚動人地跪倒在老禪師面前委屈地問道: “為什麼要我的命?”


 

  老禪師:“因為你今天種了一個惡因,在你面前只有兩條路:

一,你將四十世輪迴女身,分別嫁給這四十位因你而動心的法師,他們也將輪回在六道,不論他們投生在那一道中,你都得隨業而嫁。

第二,就是你今天死在這裏,斷了這四十世輪迴之因。”

  少女驚恐地睜大了美麗的雙眼,任由委屈的淚水流下面頰,“我再沒有別的選擇了嗎?”

 “是的!兩條路由你自己選。”老禪師堅決地回答道。

  少女緩緩地對老禪師說道:“麻煩您給我找一條絲絛,我寧可把命留下,也不願再輪迴四十世女身。”

  聽到少女的話,禪堂裏的四十位元法師全部驚呆了,看到剛才還是嫵媚動人的少女如今卻是神色凝重地手持絲絛,慢慢地走向門前去結束自己美麗而寶貴生命,無不為之惋惜。

  少女自盡了,就吊死在禪堂門前的橫樑上,那曾經是春情勃動的生命,如今已火滅煙飛,那曾經豔如花蕊的臉龐,如今已蒼白冷漠,但仍不失她的美麗。


 

  三天以後,少女的屍身開始散發出腐臭,蒼白美麗的面頰也變了顏色,可老禪師就像什麼也沒發生過一樣,每天護守著禪堂內這四十位閉關的師父們。


 

  隨著時間一天天的推移,少女的屍身一天天也在發生著變化,原本婀娜苗條的身軀,現在已經腐爛的臃腫不堪,那曾經令人心動的面孔如今變成淡綠色,不斷滲出的腐液,散發著令人作嘔的惡臭,閉關的師父們已經無法忍受了,想要請老禪師打開門窗換換空氣,並把這具女屍移出去,可老禪師仍然像無事人一樣,繼續無言地守候在禪堂內。

第七天,四十位閉關的師父們,面對著這具奇臭無比又令人恐怖的女屍再也忍無可忍的時侯,女屍身上的一塊腐肉脫落了,裙子和褲子也同時脫落了,這時大家才看清,腐肉脫落的地方露出了駭人的白骨,上面爬滿了蠕動的腐蛆。大家再也控制不住了,幾乎是同時作嘔起來。老禪師緩緩地從蒲團上起來,面對大家冷冷地說道:“大家想要出禪堂嗎?”

  “對!”四十個人同聲回答。

  “那好,誰能回答上我的問題,就可以出去了,想回答的請舉手。”四十個師父同時舉手,老禪師回手一指身邊的女屍問道: “她是誰?” 四十個閉關的師父全愣住了,啞口無言。

  老禪師站在女屍面前大聲問道:“告訴我,她是誰?是那個令你們神魂顛倒想入非非的少女嗎?”

  “不是!”回答整齊!

  “現在你還打算和她廝守終生嗎?”

  “不!”異口同聲!

  “這個世界上還有讓你們值得動心的女人嗎?”

  “沒有了!”斬釘截鐵! 老禪師大手一揮:“好,出關!”

  女屍身上蒙著一塊黃布,被四十個出關的師父們抬出來了,師父們沒有散去,因為他們心中還有一個結:“她是誰?”

老禪師神情莊重地帶領著大家向停放在地上的女屍頂禮三拜後,對大家說:“你們不是想要知道她究竟是誰嗎?我走以後,你們自己看吧。”說完老禪師轉身走回了自己的寮房。

 


  當大家緊張地掀起蓋在女屍身上的黃布時,全部驚呆了,這哪里是他們抬出來的腐爛女屍啊?

 

原來是寺院裏的一尊觀世音菩薩聖像,大家恭敬地把觀音菩薩聖像安頓好後,才想起應該問問老禪師是怎麼知道的?

 

大家發瘋般地跑到老禪師的寮房時,才發現老禪師已經圓寂坐化了。

 

  心靈慧語:


這就是禪,它給我們留下的是啟示,而不是遺憾。

讓我們破除世間的一切假像,用一個平靜自在的心情,

走完我們寶貴的一生,珍惜我們的一生,奉獻我們的一生。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夫人 】~~

古代的社會,達官貴人,富商巨賈,幾乎家裡都有三妻四妾。

話說有一位大富翁,家財萬貫,並有妻妾四人。

第一個夫人,年老色衰,平時最不得富翁的注意;

二夫人雖然不再年輕,但還稍具姿色,偶爾也受富翁的眷顧;

三夫人聰明能幹,擅長理家,很受富翁倚重;

四夫人年輕貌美,平時最受富翁寵愛,吃好穿好,百般照顧。

 

有一天富翁得了重病即將死去,他驚覺一旦死去,黃泉路上寂寞,希望平時最愛的四夫人陪著一起死。

富翁表明心意後,四夫人一聽,大驚失色,說:「雖然平時受你百般寵

愛,但死了有何恩愛可言呢?我還不想死,你就找三夫人吧!」

 

富翁看到四夫人不願意,只好改找三夫人。

三夫人聞言,說:「我還年輕,你死了,我還可以改嫁。」

三夫人也不肯同死,富翁只得再找二夫人,二夫人聽了富翁要求

緩緩說道:「這個家平時都是我在打理,怎麼能陪你去死呢?

不過看在夫妻一場的份上,你死了以後,我會送你到山頭。

 

眼看自己平時深愛的三位夫人,都不願意陪著他死,富翁心想,

平時對大夫人那麼冷淡,她一定也不肯陪我同死,不過還是抱著

姑且一試的心理。那裡知道,大夫人得知富翁即將死去的消息,

即刻說:「女人嫁雞隨雞,陪你一同去死,這是應該的。」

 

這個故事寓意深遠,

此中所說的四位夫人,分別代表著:

一、「四夫人」指我們的「身體」。

我們平時對自己的身體百般照顧,吃好的、穿好的還要化妝、保養等,然而一旦無常到來,身體不會跟著我們同去。

 

二、「三夫人」指我們的「財富」。

儘管我們擁有萬貫家財,一旦死去,一文錢也帶不走

一切都是別人的,就如同三夫人還會改嫁一樣。

 

三、「二夫人」指我們的「親友」。

平時感情再好的親友,一旦面臨死別,頂多也只是送我們到山頭,之後就各自過生活了。

 

四、「大夫人」指我們的「心識」。

所謂「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平時我們造了什麼業,都會在 八識田中留下種子 ,生生世世跟隨我們流轉,就如同「大夫人」心甘情願的陪著一起去死。

 

這個故事說明,人生在世,鍾愛的不一定是永遠的,不愛的反而是自己的。

所以人要有遠見,要看得到未來,因為生命是三世的,我們要為自己的今生、來世,培養各種福德因緣,如此生命才會愈來愈美好。

 

 

路上行走為無常,故當如理如法行;

 


所住之處為無常,故當意念為淨土;

 


飲食受用無常故,當以禪定為食物;

 


床上睡眠無常故,迷亂修為光明夢;

 


財物珍寶無常故,應依聖者之七財;

 


親友近鄰無常故,當於靜處修出離;

 


名譽地位無常故,應恆處於低劣位;

 


言談話語無常故,當勤唸咒與誦經;

 


信心出離心無常,故應堅定立誓言;

 


思惟分別念無常,應具賢善之人格;

 


驗相證悟無常故,當至法界之盡地。

 


學人當如是而修。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偷的禪故事

 

(一)一輪明月

從前,有個老禪師,一個人在山上修行。一天晚上,他從外面回來,赫然發現有個小偷正潛入屋內偷東西。這老禪師知道,屋裏沒啥東西好偷,這小偷將“一無所獲”,所以就脫下外袍,站在門口等著。

倉皇中,小偷看到門外的老禪師,嚇了一跳。當他想逃走時,只見老禪師將手上的外袍披在他身上,輕輕說道:“沒有什麼東西好送給你,這件袍子,你就披著吧!山上夜裏天氣很涼,你自己一路要小心哦……”

小偷不知所措地離去時,老禪師望了天上皎潔、明亮的月亮,感慨地說道:「唉!真想把一輪明月也一起送給他。」這句話,那小偷聽到了,但,他頭也不回、加快腳步地逃走了。 

隔天清晨,天亮了,老禪師打開門,驚然發現,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袍,已經摺疊整齊,恭敬地放在門口。老禪師愉快地說:終於把‘一輪明月’送給他了!

 

(二)護賊度賊

 

有一天晚上,殘夢禪師正在方丈室讀書時,突然聽到牆壁上有聲響,猜想可能是個小賊,於是就叫侍者道:「拿些錢給那鑿牆的朋友吧!」

侍者走到鄰室,大聲地說道:「喂!不要把牆壁弄壞,給你些錢就是了!」小偷一聽,嚇得轉身就逃走了。

殘夢禪師以責備的語氣對侍者說道:「你怎麼可以大聲吼叫?一定是你的聲音太大,把他嚇著了,可憐錢也沒有拿到就跑走;這麼冷的天氣,可能還沒有吃過晚飯,你趕快追上去把錢拿給他。」

弟子無法,只得奉師命,在寒冷的深夜裡,到處尋找不知躲在哪個角落裡的小偷。

又有一位名叫安養禪尼的,一天夜半睡覺時,小偷潛進來偷竊,把他唯一的一條棉被偷走了,安養沒有辦法,只好以紙張蓋在身上取暖。

小偷在驚慌之間,被負責巡寮的弟子撞見了,倉惶的將偷到手的棉被遺留在地下。徒弟們撿到這床師父的棉被,趕緊送回師父房間,只見安養禪尼身上蓋著紙張,縮著身子直打哆嗦,看到被送回的棉被說道:「哎呀!這條棉被不是被小偷偷走了嗎?怎麼又送回來呢?既然是小偷拿去了,就是他的東西,趕快!拿去還給他。」

弟子無奈,在師父百般催促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逃得很遠的小偷找到,表明師父的意思,堅持把棉被還給他。小偷受了感動,特地跑回寺院向安養禪尼懺悔,並因而皈依,從此改邪歸正。

有人說,禪者都是鐵石心腸,他們獨特異行,不太關心人間苦難。但看殘夢禪師和安養比丘尼,他們的慈悲,推己及人的愛心,豈是一般人可比?其實,真正禪悟的人,像佛陀割肉餵鷹,捨身餵虎,大仁大勇,大智大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只因是禪悟之人。

 

(三)《聖嚴說禪》野狐禪

 

問:百丈懷海禪師說法時,常有一位老人去聽法,有一天百丈問老人是誰,老人說他以前也是修行人,曾有人問他:「大修行者也會落於因果嗎?」他答說:「不落因果。」結果竟因這句話而以野狐之身輪迴生死五百次。現在這位野狐化身的老人就請百丈為他說法,老人問百丈:「大修行者也會落於因果嗎?」百丈回答:「不昧因果。」老人聽了這句話就從畜生道解脫了。一字之差或一個觀念的錯誤,會讓人誤入歧途,難以翻身,實在可怕。請師父開示。

答:我們常聽到有人談禪、有人教禪、有人引證禪境,但也聽到他們相互批評是野狐禪。只要我們真正瞭解野狐禪的公案,也許就清楚誰是野狐禪誰不是了。

如果不用功,也沒有親自的、確實的體驗,卻走捷徑、抄近路、取便宜而沾沾自喜,認為自己已經得到禪的悟境或禪的心要,都可能跟野狐禪分不了家。也就是說,如果不講究先付出才有收穫的因果,就是野狐禪。

因果可以用兩種方式來說,一種是邪因得邪果,正因得正果。如果是邪因,因為因地不正,果地一定也會遭殃。比如說,要斷除我執才能真正悟入禪境,如果心有企圖,跟貪欲、名利或憤怒、怨恨、驕傲、嫉妒等心念相應而努力修行,雖然修的是禪法,但因因地不正,即使也講因果,亦是野狐禪。如果為求神通、為求感應、為求神祕經驗、為求現生的福利而修禪法,也是野狐禪。 

另一種因果的說法是無因而求果或是不相信有因果,這也是野狐禪。所謂無因而求果,是有人認為禪是頓悟的法門,最好不要修行戒定慧,也不要修六度法門,乃至人間的倫理道德也可以擱在一旁,希望用禪的觀念和方法頓悟成佛。這些人也許會有一些心理上的反應和精神上的體驗,卻也是野狐禪的一種。

不相信有因果,就跟百丈所見到的那位老人一樣:自己還是凡夫,就否定有因果的現象和法則,即使再怎麼修行,還是落入畜生道而不得解脫。這在禪宗如此,在一般人亦是如此。人應該走正道,不要投機取巧而走旁門偏道,否則即使獲得一時的僥倖,但落入魔境而不自知,苦頭在後,長久不能翻身。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