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成佛之道 (1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富麗堂皇的宮殿裡,舉目所見是各國奇珍,伸手所及是稀世名品。王子在書房裏,斜倚著考究非常的巨型書櫃,愁眉不展。他想要的,不是這些世間昔是今非的浮泛知識;他渴望的,是真理、是正法。一想到派出去求法的使者都空手而返,錦衣玉食、歌舞昇平的宮廷生活,只讓苦悶的心情更加低沈。

「誰?誰想聽法?我!我有法寶!誰?誰想聽法?……」宮門外忽然傳來一陣輕快的吟詠聲。王子立刻轉身衝向大門,畢恭畢敬地將這名自稱有法可說的婆羅門請入大殿。
「大師,請上座。」王子抬出高貴的皇室專用座椅。
婆羅門毫不謙讓地一屁股坐下。
「大師,請哀憐我求法若渴的心,請您為我說法!」王子的目光炯炯,毫不掩飾他百分之百的認真及虔誠。
婆羅門一聽,就長噓短嘆起來:「想當年,我為了求法追隨老師,百千辛苦、經年累月,才好不容易學得。怎麼你說聽法就要聽法,未免太沒有道理了。現在的年輕人真是,嘖嘖──」婆羅門邊說邊搖頭。
「無論大師您需要什麼,請儘管吩咐!」王子急了,連忙說:「就連身體和妻子,我也絕不吝惜!」
婆羅門挑了長眉,慢條斯理地開出了條件:「要說法也是可以,就看你夠不夠有誠意──第一,挖個大坑;第二,在坑內燃起熾盛的熊熊大火;第三,尊貴的王子,你要投到火坑來供養我!」

這種殘酷的學費,足以讓勇夫卻步,懦夫喪膽。但王子二話不說,就馬上付諸行動。這個消息立即傳遍全宮,上至國王王后,下至將臣宮女,大眾聲勢浩蕩地聚集在太子宮中。
「兒啊,你是母后的心肝寶貝,也是黎民百姓的希望,你要什麼老師、學問、書籍,母后一定給你,千萬別一時衝動啊!」國王又要安撫哭成淚人的王后,又要看緊王子不讓他翻身跳入火坑,一時之間分身乏術。
「老先生,請憐念我們,求求你,國家城池、諸妃宮女都奉送給您,我也願為您作牛作馬,請不要讓王子投身火坑!」眾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苦勸固執的婆羅門,宮內亂成一團,哭聲震天。

婆羅門好整以暇地看著人群中唯一一張堅定而純真的臉──「這種事那裡是我能逼迫的?隨王子自己的意思吧!」言畢,他乾脆閉上兩眼,冷冷放下最後一句結論:「跳,我就說;不跳,門兒都沒有!」
王子環視大眾,他無言的鎮定,已經充分說明內心的答案。父國王強忍內心的掙扎,派出使者,跑遍閻浮提內大小諸國,宣達這件驚天地、泣鬼神的消息。

七天之後,太子宮中人聲鼎沸。不論男女老幼、貧富貴賤,聚集在火坑旁,異口同音,懇求王子留下來:「我們仰憑王子,像依靠父母一樣,您投火求法,我們該如何是好?別為一個可惡的婆羅門拋棄所有的人,留下來好嗎?」
王子平靜地聽著眾人的勸留,直到人聲銷歸於肅穆的空氣中,他才開口說道:「各位可親的父老們!在生死輪迴之中,我早已經喪身無數。投生為人,為利互殘;投生在天,五衰憂苦;投生地獄,劇苦難喻;投生餓鬼,百毒鑽軀;投生畜生,勞役烹殺。我生生世世白白受了這麼多的生死苦難,從來沒有一次是為法捨身。這一次,我要以此臭穢色身供養法,你們應該要成全我無上的道心啊!日後成佛,我誓施予你們大眾無上大法,使大眾永脫輪迴之苦!」

站在火坑旁,王子泛紅的面頰流淌著汗水:「大師,請為學生說法!如果我命終,怎麼再聽法呢?」
婆羅門一本正經,以威嚴的口氣誦出了諸佛相傳的教法:

  常行於慈心  除去恚害想
  大悲愍眾生  矜傷為雨淚
  修行大喜心  同己所得法
  救護以道意  乃應菩薩行

王子作勢投火,卻立刻被制止--父王拉著他的右手,母后拉著左手,重新將慰留的話說了一遍。然而心意堅決的王子,掙脫兩人的臂膀,奮然跳下火坑。
剎時,天地變色,諸天號哭,灑淚如雨。火坑突然間在眾人的淚雨中,化成一方香潔的蓮塘。正中央金光燦爛的蓮花上,端坐微笑的,正是眾人愛戴的王子。諸天人以清妙的歌聲歡喜讚歎,天空中亦飄著天人撒下的繽紛花雨……。

 

「離苦得樂,斷惡修善,調伏內心斷煩惱,來自戒定慧的次第。

一切清淨慧,皆由禪定生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剛變天女

佛在舍衛國時,波斯匿王的夫人末利,生了一個女兒,名叫金剛。她的面貌醜惡,肌膚粗糙得像駱駝皮,毛髮粗硬得像馬毛。國王一看到這女兒,沒有一點討他歡喜的,便告誡宮女、太監,勤加守護,不讓外人見到公主的醜相。

 

日子一天天過去,公主也漸漸長大,到了當論婚嫁的時候:國王為了給她找個適當的人家而傷腦筋。

 

「愛卿們,公主已經長大,她雖然長得醜,也得給她找個歸宿啊!你們想想看,誰家的兒子較適合呢?或許可以到落魄貴族的長者家去找找看。」國王召集公卿大夫,大臣們商議,替公主找個駙馬爺。

 

於是群臣奉令去尋找,找到一位貧窮長者的兒子,並把他帶回王宮親見國王。

 

「我有一個女兒,長得很醜陋,沒有一個身分相當的人相配。現在找到你,你是最適合的人,我想你不會拒絕吧?」國王如實告訴長者子 ,希望他能接納公主。

 

「草民自當奉受國王的旨意。」長者子聽後沒有被嚇著,反而恭敬地長跪,接受這門親事。

 

 國王把女兒嫁給貧窮的長者子,並給他蓋了七重門閣的宮殿和房舍。

 

「門的鑰匙,你要保管好,出門要鎖好門戶,不要讓外人見到公主的面貌。」國王告誡駙馬爺。

 

國王供給女婿一切食住,使他沒有任何短缺匱乏,又拜他為大臣。這人富貴之後,便常和豪門貴族往來。每次宴會,大家都是夫婦一同來參加,只有這大臣獨自來。大家不免起疑心,並且責怪這大臣,不攜帶妻子一同出席。於是大家紛紛猜測其中的原因。

 

「是不是夫人太漂亮了,不捨得帶她出來亮相?」有人開玩笑說。

 

「我說呢,可能是醜八怪,不敢帶來給我們看。」另一人悄悄地說。

 

「不如我們把他灌醉,偷偷去瞧瞧,就知道真相啦!」有人建議道。

 

於是大家把大臣灌醉,偷了他的鑰匙,並派五個人前去探個究竟。

 

「唉!我到底造了什麼惡業,被丈夫厭惡,幽禁在這不見天日的深宮裡,不能接見外人?」。這時公主正在苦惱自責。

 

「佛現在在世,潤澤饒益眾生,度脫一切苦厄,我何不至心遙禮世尊,唯願世尊慈悲垂愍,到我面前讓我蒙受佛的教訓?」公主一轉念,至誠懇切求佛降臨。

 

佛知曉公主的心意,便到她家,出現在她面前。公主見到佛,心生歡喜,醜惡的面貌自然消去,身體變得端莊嚴正,像天女一般的奇麗風姿。佛為公主說法,公主一聞法便悟道,證到初果須陀洹。

 

公主證了須陀洹果,佛便走了。這時那五個人開門進去,見到公主相貌端正,紛紛責怪大臣為何不帶她出去。他們把門鎖上,回去後把鑰匙放回大臣衣袋。大臣全然不知情,醒來後,宴會也結束,便回家去。

 

「妳是什麼人?」一入家門,見到一位端正奇妙,容貌美麗的婦人,人間少有,於是問道。

 

「我是妳的妻子呀!」公主答道。

 

「你以前非常醜陋,為什麼現在變得這麼漂亮?」大臣不解地問道。

 

公主將先前的事告訴大臣,因為見了佛,所以相貌改變了。大臣趕快入宮稟告國王,國王便命大臣帶公主進宮,國王一見美麗的公主,非常歡喜,即刻下令備車起駕,與夫人、公主及大臣,一同到祇樹給孤獨園禮佛。

 

「世尊,不曉得這女兒宿世種了什麼福德,生長在豪貴富樂之家,又不知道造了什麼惡業,長得一副醜陋的形貌?」國王向佛啟問。

 

「過去,有一個大國,叫波羅奈國,國內有一位大長者,財富無量,全家長久供養一尊長得很醜陋的辟支佛。長者有一個小女兒,天天見辟支佛來,便生惡心輕慢,呵罵他:『面貌醜陋,皮膚粗惡,那麼令人憎惡。』

 

這辟支佛經常來接受他們的供養,在世很久,有一天他想要入涅槃了。於是在長者面前,變現十八種神通。長者見了,倍加歡喜,而小女兒見了辟支佛的神通,立即悔過自責,唯願尊者寬恕她先前的惡心、惡口,辟支佛慈悲接受她的懺悔。

 

大王!當時的小女兒,就是當今的公主。因為毀謗聖賢,而常受醜陋外形的果報,後來懺悔改過,所以還能得到端正的相貌。由於供養辟支佛,因此世世代代生長在富貴之家,今天終於因緣成熟而得到解脫。」佛向國王開示。

 

眾生的形相有美有醜,自有他的因緣果報,人們切不可以輕慢呵罵,一旦出言不遜,就得自受果報。公主見辟支佛相貌醜惡,心生厭惡,犯下惡口業,結果世世代代都長得一副醜陋的相貌,所幸她供養辟支佛,又肯至心懺悔,加上念佛的緣故,終於能獲得解脫,變得端莊美麗的天女容貌。所謂:「相由心生」,美好的面相身形,不能光是塗抹美容,要有覺悟的知見,常存善好的心念,才是最佳的美容之道。

 

 

「依師如實行持,發願、供養、懺悔、淨罪集資、經論聞思,正法久住」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十善業道經

唐于闐三藏法師實叉難陀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爾時,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龍王,汝見此會及大海中,形色種類,各別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自性如幻,智者知已,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龍王,汝觀佛身,從百千億福德所生,諸相莊嚴,光明顯曜,蔽諸大眾,設無量億自在梵王,悉不復現,其有瞻仰如來身者,莫不目眩。汝又觀此諸大菩薩,妙色嚴淨,一切皆由修習善業福德而生。又諸天龍八部眾等大威勢者,亦因善業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眾生,形色麤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種種想念,作身語意諸不善業,是故隨業,各自受報。汝今當應如是修學,亦令眾生了達因果,修習善業。汝當於此,正見不動,勿復墮在斷常見中,於諸福田,歡喜敬養,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養。

 

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業道。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龍王,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何等為十?

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三、永斷一切瞋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恒為非人之所守護。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九、無惡道怖。十、命終生天。是為十。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隨心自在壽命。

 

復次龍王。若離偷盜,即得十種可保信法。何等為十?

一者、資財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不能散滅。二、多人愛念。三、人不欺負。四、十方讚美。五、不憂損害。六、善名流布。七、處眾無畏。八、財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九、常懷施意。十、命終生天。是為十。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證清淨大菩提智。

 

復次龍王。若離邪行,即得四種智所讚法。何等為四?

一、諸根調順。二、永離諠掉。三、世所稱歎。四、妻莫能侵。是為四。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丈夫隱密藏相。

 

復次龍王。若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讚法。何等為八?

一、口常清淨,優缽華香。二、為諸世間之所信伏。三、發言成證,人天敬愛。四、常以愛語,安慰眾生。五、得勝意樂,三業清淨。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勝,無能制伏。是為八。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真實語。

 

復次龍王。若離兩舌,即得五種不可壞法。何等為五?

一、得不壞身,無能害故。二、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三、得不壞信,順本業故。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誑惑故。是為五。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正眷屬,諸魔外道不能沮壞。

 

復次龍王。若離惡口,即得成就八種淨業。何等為八?

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詞美妙。五、言可承領。六、言則信用。七、言無可譏。八、言盡愛樂。是為八。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具足如來梵音聲相。

 

復次龍王。若離綺語,即得成就三種決定。何等為三?

一、定為智人所愛。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三、定於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是為三。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諸所授記,皆不唐捐。

 

復次龍王。若離貪欲,即得成就五種自在。何等為五?

一、三業自在,諸根具足故。二、財物自在,一切怨賊不能奪故。三、福德自在,隨心所欲,物皆備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獻故。五、所獲之物,過本所求百倍殊勝,由於昔時不慳嫉故。是為五。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三界特尊,皆共敬養。

 

復次龍王。若離瞋恚,即得八種喜悅心法。何等為八?

一、無損惱心。二、無瞋恚心。三、無諍訟心。四、柔和質直心。五、得聖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眾生心。七、身相端嚴,眾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為八。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無礙心,觀者無厭。

 

復次龍王。若離邪見,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為十?

一、得真善意樂、真善等侶。二、深信因果,寧殞身命,終不作惡。三、惟歸依佛,非餘天等。四、直心正見,永離一切吉凶疑網。五、常生人天,不更惡道。六、無量福慧,轉轉增勝。七、永離邪道,行於聖道。八、不起身見,捨諸惡業。九、住無礙見。十、不墮諸難。是為十。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速證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爾時,世尊復告龍王言。若有菩薩,依此善業,於修道時,能離殺害,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長壽無夭,不為一切怨賊損害。

離不與取,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最勝無比,悉能備集諸佛法藏。

離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其家直順,母及妻子,無有能以欲心視者。

離虛誑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離眾毀謗,攝持正法,如其誓願,所作必果。

離離間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眷屬和睦,同一志樂,恒無乖諍。

離麤惡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一切眾會,歡喜歸依,言皆信受,無違拒者。

離無義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言不虛設,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斷諸疑惑。

離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一切所有,悉以慧捨,信解堅固,具大威力。

離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速自成就,無礙心智,諸根嚴好,見皆敬愛。

離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恒生正見敬信之家,見佛聞法,供養眾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為大士修菩薩道時,行十善業,以施莊嚴,所獲大利如是。

 

龍王,舉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莊嚴故,能生一切佛法義利,滿足大願。

忍辱莊嚴故,得佛圓音,具眾相好。

精進莊嚴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

定莊嚴故,能生念慧慚愧輕安。

慧莊嚴故,能斷一切分別妄見。

慈莊嚴故,於諸眾生,不起惱害。

悲莊嚴故,愍諸眾生,常不厭捨。

喜莊嚴故,見修善者,心無嫌嫉。

捨莊嚴故,於順違境,無愛恚心。

四攝莊嚴故,常勤攝化一切眾生。

念處莊嚴故,善能修習四念處觀。

正勤莊嚴故,悉能斷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

神足莊嚴故,恒令身心輕安快樂。

五根莊嚴故,深信堅固,精勤匪懈,常無迷忘,寂然調順,斷諸煩惱。

力莊嚴故,眾怨盡滅,無能壞者。

覺支莊嚴故,常善覺悟一切諸法。

正道莊嚴故,得正智慧常現在前。

正(止)莊嚴故,悉能滌除一切結使。

觀莊嚴故,能如實知,諸法自性。

方便莊嚴故,速得成滿,為無為樂。

 

龍王,當知此十善業,乃至能令十力、無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圓滿,是故汝等應勤修學。

 

龍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藥草卉木叢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長。此十善道,亦復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聲聞獨覺菩提、諸菩薩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佛說此經已,娑竭羅龍王及諸大眾、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說十善業道經 經文摘自《乾隆大藏經》第六十七冊、七九五頁。)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視師如佛  事師如佛

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
密勒日巴尊者是西藏人,生於西元1052年,他出生一個富裕的家庭,但七歲時父親生病去世,
親族奪去了他們的財產,使他與母親、妹妹陷入貧窮。母親因為怨恨不平,就讓尊者離家學習咒術,
學成後施咒報復,親族死傷慘重,但依然沒有奪回家產。

後來,教尊者咒術的老師告訴尊者,他從年輕到老都在行咒術,實為大罪惡,今後他想改修利益自他的正法。
老師請尊者領導徒眾,自己先去修學正法;或是尊者先去學,回頭來引導老師。
尊者一聽有正法可學,內心十分好樂,便整裝出門尋找師長。

輾轉打聽後,尊者來到馬爾巴大譯師的座下。

馬爾巴譯師是西藏人,曾多次到印度求法,是印度大行者那洛巴的親傳弟子,學成回到西藏,
翻譯出許多重要經典,一生示現為在家人的形象。

馬爾巴譯師對密勒日巴尊者的態度出乎一般人對師弟(師父與弟子)關係的想像。
他曾多次讓尊者獨自一人背著石頭、木材到山上蓋石屋,尊者蓋到一半,他又改變主意,
讓尊者拆屋、搬運,另外換地點重建,旁人伸出援手,就要重頭再來。如此反反覆覆,
尊者的背因為扛石塊資材,不斷磨破生瘡,但老師始終沒有傳他法,反而多次痛打。
這些手法對普通人是不可思議的,但尊者並沒有怨恨,反而一心聽師長的話去做,希望有機會學到正法。
就如日常老和尚在廣論P31舊版錄音帶17B所說,尊者不會覺得老師不合理,
總想著:「這是我的業障沒有淨除吧!」

經過很多的磨難,老師終於願意傳法給尊者,他告訴眾人,過去讓密勒日巴苦行,
是為了幫他去除過去的罪業,其實第一次見到尊者,就知道尊者是一個有根器的弟子。

在老師身邊長時認真的聞思一段時間後,尊者辭別老師,獨自到山洞修行。
他因為不想浪費難得的暇滿人身,每天精勤修行,只吃一點點糌粑,後來糌粑吃完了,就吃野地的蕁麻,
結果頭髮跟毛孔都變成綠色了。曾有獵人跟他要東西吃,他說自己就是吃這些,
獵人跟他要酥油、要鹽巴煮蕁麻,可是他什麼都沒有。

獵人說,世界上大概找不出比你更悲慘的人了!尊者回答:「我是人群中最殊勝難得的人。
你們雖然生在有佛法的地方,可是連聞法的心思都沒有,忙於犯罪做惡,入地獄為恐不深,
才是最悲慘可憐的人!」

也曾有人問他,為何不學馬爾巴譯師做個在家修行人?他回答:「上師為了利益眾生的緣故,
才娶太太,我沒有這個力量。獅子跳躍的地方,兔子不自量力的跟著跳,一定會摔死的!」

後來,尊者依師教誡,殷重的修行,終於成就「即身成佛」的果位。



--------------------------------------------------------------------------------


師父開示:你看那個密勒日巴尊者這個裡邊,就是他那個老師,對他這個樣,他心裡面只有想,
我自己總是業障吧!我總是業障吧!要我們任何一個人,碰見這種情況的話,
一定會覺得這個老師簡直是世界上殘忍,這麼不講理的人。
他卻是一點都沒有,為什麼?我們現在只是看見,我很羨慕我要做到它,這個心理是好的。
但是他為什麼做到?你為什麼做不到?這才是我們真正要重視的。
而你瞭解了佛法以後,那個時候,你才會知道為什麼密勒日巴尊者能做到,為什麼你做不到。
法師曾告訴我們,密勒日巴尊者看起來好像沒有學習道次第的基礎,
實際上,從無限生命來看,他過去生早就依著道次第學上來了,不然今生面對師長嚴厲的要求,
怎麼可能不看師長過失,反而處處委取求全,希求正法?這不就是「視師如佛」的境界嗎?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驢子的故事

有一天某個農夫的一頭驢子,不小心掉進一口枯井裡,農夫絞盡腦汁想辦法救出驢子,但幾個小時過去了,驢子還在井裡痛苦地哀嚎著。

 

最後,這位農夫決定放棄,他想這頭驢子年紀大了,不值得大費周章去把牠救出來,不過無論如何,這口井還是得填起來。

於是農夫便請來左鄰右舍幫忙一起將井中的驢子埋了,以免除牠的痛苦。農夫的鄰居們人手一把鏟子,開始將泥土剷進枯井中。

當這頭驢子瞭解到自己的處境時,剛開始哭得很悽慘。但出人意料的是,一會兒之後這頭驢子就安靜下來了。
農夫好奇地探頭往井底一看,出現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驚:

當剷進井裡的泥土落在驢子的背部時,驢子的反應令人稱奇──牠將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後站到剷進的泥土堆上面!
就這樣,驢子將大家剷倒在牠身上的泥土全數抖落在井底,然後再站上去。很快地,這隻驢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後在眾人驚訝的表情中快步地跑開了!

就如驢子的情況,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時候我們難免會陷入「枯井」裡,會被各式各樣的「泥沙」傾倒在我們身上,而想要從這些「枯井」脫困的秘訣就是:
將「泥沙」抖落掉,然後站到上面去!

事實上,我們在生活中所遭遇的種種困難挫折就是加諸在我們身上的「泥沙」;然而,換個角度看,它們也是一塊塊的墊腳石,只要我們鍥而不捨地將它們抖落掉,然後站上去,那麼即使是掉落到最深的井,我們也能安然地脫困。
本來看似要活埋驢子的舉動,由於驢子處理厄境的態度不同,實際上卻幫助了牠,這也是改變命運的要素之一。

如果我們以肯定、沉著穩重的態度面對困境,助力往往就潛藏在困境中。一切都決定於我們自己,學習放下一切得失,勇往直前邁向理想。
我們應該不斷地建立信心、希望和無條件的愛,這些都是幫助我們從生命中的枯井脫困並找到自己的工具。

請牢記以下五個快樂的小秘訣:

1.不要存有憎恨的念頭。
2.不要讓憂慮沾染你的心。
3.簡單地生活。
4.多關愛。
5.少欲求。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男孩的心願」

某個小鄉村有位婦人生了一個白白胖胖、十分可愛的男嬰,但是男嬰到了周歲時 仍不會爬行,他的父母著急地四處求醫,然而這孩子卻日漸消瘦,到了七歲仍然只能 躺在床上,無法行動。

 

 有一天,小男孩告訴母親:「媽媽,我知道您養育我很辛苦,我也很希望身體趕快好 起來。每天早上聽到鳥叫聲,真想走到庭院看看小鳥在樹梢快樂歌唱的模樣。傍晚聽 到外面很多小孩開心玩耍的歡笑聲,我好羨慕啊!尤其到了晚上,真想在美麗的月色 下散散步。這些對其他小孩都是很容易的事,但是我都沒有辦法做到。」

 

 

 

 母親聽了,心好痛!她告訴孩子:「雖然為了治療你的病而賣掉以前的大房子,不過 我和你爸爸一點也不後悔!只希望你能恢復健康,你一定要努力喔!」小男孩含著淚 說:「我會努力的!」

 

 

 

 但是,小男孩的身體還是愈來愈衰弱。有一天,他忽然呼吸困難,陷入昏迷。朦朧恍 惚中,他好像從床上起身,走進庭院,看到一些花即將凋謝,他領悟到人的生命就像 花朵一樣,終將消逝,這是很自然的事。小男孩感到釋懷,露出微笑。

 

 

 

 忽然,不遠處傳來「叮叮咚咚」清脆的金屬聲音,原來是一個可愛的孩子拿著竹子推 著鐵環在地上滾動,玩得很開心!小男孩看得很入神。沒多久,那個孩子推著鐵環漸 漸走遠,突然回頭向小男孩微微一笑,小男孩覺得很親切,正想跑向前去追那個小孩 時,忽然聽到母親在叫他,就醒了過來。原來當時他已停止呼吸,所以母親非常焦慮 地叫喚他。

 

 

 

 小男孩氣若游絲地說出剛才看見的境界,母親悲傷地說:「孩子,你千萬不要離開我 們啊!」小男孩說:「花兒總有凋謝的時候,但是它的種子落入土中,將來還會長出 美麗的花朵。」

 

 

 

 母親聽了,有所覺悟,忍痛對孩子說:「我們母子都已經很盡心了,也許我們的緣分 就只有這樣,你安心地去吧!」小男孩便帶著微笑,安詳地離開世間。

 

 

 

 生命真的很脆弱,隨時可能生病或發生意外,身體的功能一旦受到破壞,原本毫不費 力的事突然再也做不到了。

 

 

 

 平安健康時,吃得下、睡得著,能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這就是福氣。但是很 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運用健康的身體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整日無所事 事或陷入追求名利地位的煩惱中,實在太可惜了。

 

 

 

 生命的功能要用對地方,才是有價值的人生。我們此生若能盡心發揮良能來利益眾 生,人生歡喜充實不虛度,則在生命的終點就能帶著微笑,安詳自在地邁向來生。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有過不去的事情,只有過不去的心情

 

在一座高山上有兩間廟, 甲廟的和尚們經常吵架,互相敵視,生活痛苦;
乙廟的和尚們,常一團和氣,個個笑容滿面,生活快樂。

甲廟的住持便好奇的前往請教乙廟的小和尚:『你們為什麼能讓廟裡永遠保持愉快的氣氛呢?』

小和尚回答:『因為我們常做錯事。』
甲廟住持正感疑惑時,忽見一位和尚匆匆由外歸來,走進大廳時…不慎滑了一跤,
正在拖地的和尚立刻跑了過去,扶起他說: 『對不起!都是我的錯,把地擦的太濕了!』
 站在大門口的和尚,也跟著跑進來帶著歉意說: 『對不起!都是我的錯,沒有告訴您大廳正在拖地。』
被扶起的和尚則愧疚自責的說: 『都是我的錯,只怪我自己不小心,走路太匆促了!』
前來請教的甲廟住持看到這一幕,心領神會, 他已經知道答案了!

人們往往為了保護自己而與人爭吵或推卸責任,殊不知認錯未必是輸,因為認錯不但能表現出個人修養,反省自己激勵向上,甚至可以化暴戾為祥和。

朋友之間發生衝突,如有一方能先認錯,戰火必然馬上平息一半。
人的一生,總會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家庭中,當子女不肖時,我們必須檢討自己是否未盡教養之責;
公司裡,當屬下績效不佳時,我們必須檢討自己在教導管理方法上是否出了問題;
社會上,當大家責怪環境惡劣時,我們必須檢討自己是否就是那個破壞環境的人。

轉換一下角色,今日的您或許是來日的我, 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也反省自己,
 那麼,處理事情的模式將會是另外一番風貌。

渺小的我們或許並無能力為世局扭轉乾坤, 但若每個生命個體能培養勇於認錯、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態度,相信那股內心的平安與喜樂,將會不斷的擴散。

有一位主管,常常說一句話: 「沒有過不去的事情,只有過不去的心情。」 隨著年紀越長,越懂得這句話的涵意。

對於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我覺得過了就算的原因, 不是想法變得多麼成熟,主要是因為人生太短了。

我知道:放過自己,讓生活過得快樂舒服,不想一直數落著同樣的事情,掉入憂慮煩惱的循環中打轉。

我明白:我們永遠無法改變別人。 因為經歷發生遺憾事情的過去,更加懂得珍惜平安快樂的現在。

 我瞭解:不需要每件事都以指責立場不同的人來當做結論。

我們已經擁有如此美好的現在,就不需要花時間在怨懟往事上。

讓我們把能量放在對的地方, 努力創造更美滿幸福的未來吧!

有時候我們等的不是事情 機會 或者是誰 或許 我們等的是 … 時間 等時間 讓自己成長改變 ~ 幸福滿溢傳遞愛

 

生命不是用來尋找答案,也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它是用來快樂的過生活。「沒有過不去的事情,只有過不去的心情。」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非虛無《拈花微笑的故事》

 
一位老婦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生氣,有一天他去找高僧談 禪論道,
高僧聽了她的講述,把她領到一間禪房裏,落鎖而去。
 
婦人氣得破口大罵,罵了許久,高僧也不理會。
婦人又開始哀求,高僧還是置若罔聞。
婦人終於沉默了,高僧來到門外,問她:「你還生氣嗎?」
婦人說:「我只為我自己生氣,我怎麼會來到這個鬼地方受這份罪?」
 
「連自己都不肯原諒的人,怎麼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過了一會兒,高僧又問:「還生氣嗎?」
婦人說:「不生氣了。」
「為什麼?」
「氣也沒辦法啊!」
高僧又離開了。
 
當高僧第三次來到門前時。婦人告訴他:「我不生氣了,因為不值得氣。」高僧笑道:「你還知道值不值得,看來心中還有氣根。」
 
當高僧的身影迎著夕陽立在門外時,婦人問道:「大師,什麼是氣?」高僧將手中的茶水傾灑於地,婦人視之良久,頓悟,叩謝而去。
 
生命就像高僧手中的那杯茶水一樣,轉瞬間就和泥土化為一體,
 
光陰如此短暫,生活中一些無聊小事,又哪裡值得花費時間去生氣呢?
生活中的瑣事,無非是為爭高低、,論強弱,可爭來爭去,終難分輸贏。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毛獅王寧死不殺僧

 

獵人舉箭要射殺金毛獅子,應聲倒地的剎那,金毛獅子看到他是出家人。其他的獅子想要撲過去殺了獵人,金毛獅子說:「不行!」

出自【賢愚因緣經】堅誓師子品

曾經,森林中有隻金毛獅王名叫茶迦羅毗(漢語:堅誓),金色的身體,光彩明亮耀眼,牠只吃野果和青草,不傷害生靈。

那時,有個獵人跑到深山裡看到金毛獅王,想說:「如果可以把這隻金毛獅王殺了,剝下它的皮帶回去進貢國王,可讓自己擺脫貧困該有多好」。獵人剃去頭髮穿著袈裟假扮出家人,裡面佩帶著弓箭,見到金毛獅王就舉毒箭要射殺。金毛獅王猛然驚覺,想奔過去反撲獵人,但在那一剎那,金毛獅王看見獵人穿著袈裟,便想到:剃髮染衣之人是出家人,是解脫之因,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聖人的表徵,若傷害他,就是對三世聖賢們起了惡心。如此想著,害心就平息了。但獵人毒箭射過去,金毛獅王應聲倒地,其他金毛獅王的眷屬想馬上撲過去,金毛獅子說:「不行!他是剃髮染衣之人,不久當得解脫。」旁邊的獅子便沒有撲過去,箭又射過來,金毛獅王就死了。金毛獅子死後,獵人將皮剝下來,進貢給國王說:「我獵得一隻金毛獅子。」國王那時候看了覺得不對,拿了一些錢給獵人,請獵人先走。

 那時,有個獵人跑到深山裡看到金毛獅王,想說:「如果可以把這隻金毛獅王殺了,剝下它的皮帶回去進貢國王,可讓自己擺脫貧困該有多好」。獵人剃去頭髮穿著袈裟假扮出家人,裡面佩帶著弓箭,見到金毛獅王就舉毒箭要射殺。金毛獅王猛然驚覺,想奔過去反撲獵人,但在那一剎那,金毛獅王看見獵人穿著袈裟,便想到:剃髮染衣之人是出家人,是解脫之因,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聖人的表徵,若傷害他,就是對三世聖賢們起了惡心。如此想著,害心就平息了。但獵人毒箭射過去,金毛獅王應聲倒地,其他金毛獅王的眷屬想馬上撲過去,金毛獅子說:「不行!他是剃髮染衣之人,不久當得解脫。」旁邊的獅子便沒有撲過去,箭又射過來,金毛獅王就死了。金毛獅子死後,獵人將皮剝下來,進貢給國王說:「我獵得一隻金毛獅子。」國王那時候看了覺得不對,拿了一些錢給獵人,請獵人先走。

這故事要告訴我們:

信為欲依。精進力量來源在於「勝解」,在於對業果的深忍信。想看看,金毛獅王(堅誓)能夠感得十萬億劫轉輪聖王的業,是在多久以內造的?有沒有可能在幾分鐘以內造的?幾枝箭射下來,唰!唰!唰!射下來的剎那間要做一個抉擇:要不要攻過去?他選擇不攻。所以,我們造的業,有可能在很短時間以內,抉擇一個很重的業,而這個業,一感就是幾萬劫的生命,影響了無量生。

 為什麼這個業可感得長遠劫數的果?為什麼?因為所對的是殊勝田,而且在生命最危急的時候,發很強猛的心去面對。那他依憑的是什麼,才能夠在那個剎那做出我寧願捨棄我的生命,也不能殺這個出家人的抉擇?依憑的是對業果的勝解:我相信我造的這個業,一定可以感得殊勝的結果,就這一念!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只要執著一根草就再輪回生死<<<<<<<

 

故事一 金碧峰禪

 

若人欲拿金碧峰, 除非鐵鍊鎖虛空⋯

 

鐵鍊若能鎖虛空 , 再來拿我金碧峰

 

金碧峰禪師自從證悟以後,能夠放下對其他諸緣的貪愛,唯獨對一個吃飯用的玉缽愛不釋手,每次要入定之前,

 

一定要先仔細地把玉缽收好,然後才安心地進入禪定的境界。

 

 

有一次,閻羅王因為他的世壽已終,應該把業報還清,便差幾個小鬼要來捉拿禪師。

 

但金碧峰預知時至,想和閻羅王開個玩笑,就進入甚深禪定的境界裡,心想,看你閻羅王有什麽辦法。

 

幾個小鬼左等右等,等了一天又一天,都捉拿不到金碧峰;眼看沒有辦法向閻羅王交差,

 

就去請教土地公,請他幫忙想個計謀,使金碧峰禪師出定。

 

土地公想想,說道:「這位金碧峰禪師最喜歡他的玉缽,假如你們能夠想辦法拿到他的玉缽,他心裡掛念,就會出定了。」

 

 

小鬼們一聽,就趕快找到禪師的玉缽,拚命地搖動它;禪師一聽到他的玉缽被搖得砰砰地響,心一急,趕快出定來搶救,

 

小鬼見他出定,就拍手笑道:「好啦!現在請你跟我們去見閻羅王吧!」

 

金碧峰禪師一聽,了知一時的貪愛幾乎毀了他千古慧命,立刻把玉缽打碎,再次入定,並且留下一首偈曰:

 

「若人欲拿金碧峰,除非鐵鍊鎖虛空;

 

 虛空若能鎖得住,再來拿我金碧峰。」

 

當下進入了無住涅盤的境界。

 

 

金碧峰禪師能和業力挑戰,能和閻羅王開玩笑,他是自以為有「自受用三昧」,在自受用三昧裡,他能滅除時空、人生、生死等一切對待,才不受後有,假如對缽起了愛憎,這是在境界上生起了涉境心,生死就會現前,小鬼就可捉拿,所幸金碧峰禪功深厚,立刻進入自受用三昧,安住在自性無住之內,真心和虛空融為一體,所以他能自豪說「虛空若能鎖得住,再來拿我金碧峰。」

 

 

金碧峰後悔不該因心念貪愛玉缽而出定,但當下也急中生慧立即將玉缽摜碎,貪念滅絕旋即入定,跳脫無常糾纏,因此留下這首偈。

 

佛陀證道時,昭示眾生最大的障礙就是「我執」,金碧峰禪師的故事也可印證心滅罪亡的法理。

 

廣欽老和尚駐世時,也曾開示弟子:「世界上連任何一根草,都不能想要擁有」只要有一點執著就需再輪回生死。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慈悲喜捨的布施法

 

維摩詰居士生病的那段時間,佛陀想派幾位弟子去探病,但是,很多人都不敢去,因為維摩詰居士辯才無礙,許多小乘行者都不敢去探望他。

 

那時,有位在家居士善慧,他很發心也很虔誠。有一天,他正好去聽法,佛陀就希望他能自告奮勇去探病,因為他既年輕又有智慧。

 

但是善慧也不敢去,佛陀問他為什麼?他回答:「因為維摩詰居士言詞犀利嚴正,所以我對他很敬畏。有一次我家設宴供養沙門、婆羅門及外道行者,又布施給貧窮殘疾、乞丐等,以七天的時間展開布施會。當時,維摩詰居士從我家門前經過,告訴我:『這樣不是真正的布施。』」

 

善慧問道:「怎樣才是真正的布施?」

 

維摩詰居士說:「應該要法施,只有財施還不夠。」

 

善慧又問:「如何才能達到法施?」

 

維摩詰居士說:「要以菩提心起慈心,以救眾生起大悲心,以持正法起喜心, 以攝智慧起捨心 。」「以菩提心起慈心」,菩提心就是道,我們要發心於道,以道心起慈心。慈就是予樂,常常給人快樂,不起分別的付出,使眾生快樂也就是發菩提心。

 

其次,是「以救眾生起大悲心」,既發菩提心,就會想如何才能救度眾生,這一念就是大悲心。只要眾生身心有苦,我就要設法去救助;看到眾生苦而生起悲心,這就是「以救眾生起大悲心」。

 

「以持正法起大喜心」,要使眾生快樂,不只是要給予物質或使其心安穩,還要使用正確的方法,給他們正確的觀念和思想,這才是永遠的布施。不只我們應發大悲心,令眾生快樂,還要啟發眾生,保持這分大悲心,讓他們知道投入、布施,才能得大歡喜。

 

「施比受更有福、更快樂。」能引導大家以正確清淨的心念去付出,就會得到永遠的快樂,這就是「正法」;也就是使其不致思想偏差,而能知足快樂。

 

什麼是苦?什麼是樂?不是沒錢的人就一定苦;也不是地位高、財產多就會快樂,苦樂是依據人們的思想、觀念而定,若能安貧樂道,則時時知足也很快樂,這就是正法。

 

所以要「以持正法起大喜心」,有了正確的觀念,內心常常充滿喜悅,不只自己快樂,還能影響別人,讓別人也歡喜付出,同享快樂。

 

「以攝智慧起大捨心」,有智慧的人,能不斷地捨,捨得沒有煩惱,而且很快樂;為了攝受眾生培養智慧,必須有「大捨心」。以上就是維摩詰居士告訴善慧關於「法施」的方法。

 

這可以證明有道心的人即得安樂,不論走到哪裡都是道場。每個環境都有不順心的地方,但常常抱著處處是道場的心,即能以心轉境。

 

在工作中,如能專一心志則沒有煩惱,完成工作就會很有成就感。道心即道場,道心即是菩提心;這分菩提心讓我們沒有煩惱,常常樂在其中。

 

所謂「慈、悲、喜、捨」;「慈」即慈善工作;「悲」即是救病苦的眾生;「喜」即是文化,扭轉我們的觀念;「捨」即是教育。

 

日常生活都離不開「慈、悲、喜、捨」,身體力行,這就是福慧雙修,可以得到法喜、快樂、幸福。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天,釋加牟尼佛坐在王捨城的竹林精舍裏,出去托砵的弟子們陸陸續續地回到精舍,一個個威儀具足,神態安詳。

弟子們靜靜地走到水池旁邊,洗去沾在腳踝上的塵土,然後端端正正地坐在坐具上,等待佛陀的開示。

 佛陀結金剛座,慈祥地說:「 世界上有四種馬:第一種是良馬,主人為它配上馬鞍,套上轡頭,它能日行千里,快速如流星。尤其可貴的是,當主人一揚起鞭子,它一見到鞭影,便知 道主人的心意,遲速緩急,前進後退,都能夠揣度得恰到好處,不差毫釐。這是能夠明察秋毫的第一等良馬。

 第二種是好馬,當主人的鞭子抽過來的時候,它看到鞭影,不能馬上警覺。但是等鞭子掃到了馬尾的毛端時。它也能知道主人的意思,奔馳飛躍,也算得上是反應靈敏、矯健善走的好馬。

 第三種是庸馬,不管主人多少次揚起鞭子,它見到鞭影。不但毫無反應,甚至皮鞭如雨點地抽打在皮毛上,它都無動於衷,反映遲鈍。等到主人動了怒氣,鞭棍交加打在它的肉軀上,它才能開始察覺,順著主人的命令奔跑,這是後知後覺的庸馬。

 第四種是駑馬,主人揚鞭之時,它視若未睹;鞭棍抽打在皮肉上,它仍毫無知覺;直至主人盛怒之極,雙腿夾緊馬 鞍兩側的鐵錐,霎時痛刺骨髓.皮肉潰爛,它才如夢方醒,放足狂奔。這是愚劣無知,冥頑不化的駑馬。 」

 佛陀說到這裏,突然停頓下來,眼光柔和地掃視著眾弟子。看到弟子們聚精會神的樣子,心裏非常滿意,繼續用莊嚴而平和的聲音說:「 弟子們!這四種馬好比四種不同根器的眾生。

 第一種人聽聞世間有無常變異的現象,生命有殞落生滅的情境,便能悚然警惕,奮起精進,努力創造嶄新的生命。好比第一等良馬,看到鞭影就知道向前奔跑,不必等到死亡的鞭子抽打在身上,而喪身失命後悔莫及。

 第二種人看到世間的花開花落,月圓月缺.看到生命的起起落落,無常侵逼,也能及時鞭策自己,不敢懈怠。好比第二等好馬。鞭子才打在皮毛上,便知道放足馳騁。

 第三種人看到自己的親族好友經歷死亡的煎熬,肉身壞滅,看到顛沛困頓的人生,目睹骨肉離別的痛苦,才開始憂怖驚懼,善待生命。好比第三等庸馬,非要受到鞭杖的切膚之痛,才能幡然省悟。

  第四種人當自己病魔侵身,四大離散。如風前殘燭的時候,才悔恨當初沒有及時努力,在世上空走了一回。好比第四等駑馬,受到徹骨徹髓的劇痛,才知道奔跑。然而。一切都為時過晚了。」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令相貌好看而且有財有福,身世高貴的傳世秘方*

古時候有一句諺語說:「有心無相,相逐心生;有相無心,相隨心滅。」這句話說明:一個人的相貌是會隨著他的心念善惡而改變的。縱使他現在已經有了兇惡的面相,可是他卻經常起慈悲心,那凶相不久便會轉化為吉相。

女人為什麼有貧富貴賤和美醜?先來看佛經裡一個典故:


勝鬘夫人是舍衛國波斯匿王之女,也是逾闍國的王妃。勝鬘夫人地位尊貴,但面貌不太好看,她心裡常因此生起疑惑。

有一次,當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祇園精舍的時候,她來到佛前頂禮佛陀之後,很恭敬地向佛陀提出幾個問題:

世尊!

 一、為什麼有些女人面貌醜陋,體態粗劣,望之可怖,而且窮苦卑賤?

 二、為什麼有些女人面貌醜陋,體態粗劣,望之可怖,但是大富大貴?

 三、為什麼有些女人長的美麗出眾,卻很貧苦,出身卑賤? 四、為什麼有些女人長的美麗端莊,清秀可敬,有財有福,身世高貴?

佛陀開示說:


「勝鬘!女人面容醜陋,體態粗劣,望之可怖,而且貧苦卑賤,是由於過去世性情暴躁,容易發怒,有人稍微說她不是,就心懷怨恨,氣憤憎惡;同時她也不供養父母,及幫助有需要的人;又生性善妒,看見別人得到財物、榮譽、尊重、敬仰、禮遇、崇拜,就生妒忌,因忌生怒。

勝鬘!女人面貌醜陋,體態粗劣,望之可怖,但卻大富大貴,是由於過去世性情暴躁,有人說她不是,她就生氣、怨恨、憤怒、憎惡,可是她卻孝敬父母,常佈施有需要的人;且又沒有妒忌之心,看見別人得到財富、榮譽、尊重、敬仰、禮遇、崇拜,她能隨喜讚歎。


勝鬘!女人面目姣好,美麗動人,但很貧苦,身世卑賤是由於過去世性情溫柔,有人講她壞話,也不生氣,又能忍讓,可是她不恭敬父母,對有需要的人不肯作任何佈施,又生性善妒,看見別人得到財富、榮譽、尊重、敬仰、禮遇、崇拜,她就生妒忌,常自傲慢。

勝鬘!女人長的端莊美麗、清秀,品行高潔,多財富且福德高貴,是由於過去世性情溫柔,又能忍讓,人說她非,毫不計較,亦不生氣,她又能廣行善事,對別人不生嫉妒之心,言行謙遜有禮,而且對他人之好,時常隨喜讚歎。

勝鬘啊!這就是婦女們貧富貴賤和美醜的緣故了。」

勝鬘夫人聽了世尊的開示,很慚愧而又歡喜的說道:「世尊!我聽了你的開示,完全明白自己長得醜陋而身世尊貴的原因,好比從黑暗中得到光明,從荒野中發現了康莊大道,這道理實在太奇妙了。

我從今天起,縱然有人說我壞話,也不生氣,對別人更不生妒嫉之心,常隨喜讚歎他人之善,並要對有需要的人多加佈施。

歸我統制的婦女很多,我也要教她們如是學,如是行。」

聽完了佛陀的回答,勝鬘夫人的心靈已經得到光明;聰明的您是不是已經把握到兼具美麗與富貴的要訣了呢?首先培養溫柔的性情、謙虛忍讓、不計較、不忌妒,並且能夠隨喜讚美別人,廣行佈施,恭敬、供養父母。如是因、如是果,佛陀的真理讓您永遠離貧窮、醜陋與卑賤。

1、 微笑

有人說,微笑是綻開在臉上最美的一朵花。所謂:「拳頭不打笑臉人」,微笑的表情總是楚楚動人,令人愉悅,使人感覺親切。最主要的是,微笑不僅給人的外在美感,還在於微笑的表情所傳遞的資訊,是一種怡人和美好的感情。微笑總是給人帶來歡樂和幸福,帶來精神上的滿足。

常把笑意帶在臉上,把善意傳達給所有人,創造出更大的價值,這可是最方便又有效的美容妙方。

 2、多讚美

好話,誰都愛聽,而且不僅僅是人。佛在《楞嚴經》上早已說過:「宇宙萬物皆能聞覺知」,而科學家從對水的實驗中就發現,水的結晶是如何隨著外在的聲音而改變它的形狀。江本勝博士依據水會受物體振動而起變化的原理進行試驗。當他播放莫札特與貝多芬的名曲時,在顯微鏡下,他看到水的結晶隨著優美的旋律不斷產生美妙的變化。

對水說好聽的言語,水結晶成漂亮的圖案;對水惡言惡語時,水結晶混亂無章。這個震撼人心的結果也反應了人的精神對物質的影響。我們還進一步看到,善念能夠讓物質變得美好,而惡念則令物質變得醜陋。做父母的可能就會明白,若是自己對孩子多些鼓勵與讚美,孩子會更加聰明漂亮。對別人多讚美,口出善言美語,自己聽得多了也自然更加美麗。

3、 多忍辱,不生氣

多忍辱,少生氣的人臉色自然好看。《佛說罪福報應經》記載:「為人醜陋,喜嗔恚故。」說明長得醜陋的人,是由於前世喜歡生氣怨恨之故。「為人端正,顏色潔白,輝容第一。手體柔軟,人見姿容,無不歡喜,視之無厭。從忍辱中來。」說明長得端正白淨,容光煥發,身手柔軟,人見人愛,令人觀看不厭的人,是修忍辱的結果。

4、感恩

懂得感恩的人最美。感恩自己所獲得的一切,感恩一花一草、一人一物。對所有一切常懷一顆感激的心,內心就時時綻放朵朵迷人的花兒。滿心芬芳的人,怎麼會不洋溢著如花一般的美麗呢?

5、心念的力量

一個人的外貌與他的內心思想密不可分。相由心生,外貌多數是內心思想的外在顯現。一個人起嗔恨心,那他肯定面目可憎,叫人厭惡。若一個人起慈悲心、柔軟心,他的外貌肯定和善,叫人心生歡喜。有位西方的心理學家說:「你的心態是什麼樣子,你的生活就會變成什麼樣子,你的命運就會成為什麼樣子。」

希望成為美麗的人,用美麗的心念來看待世間,你不但發現一切變得美麗,連自己的外在也會越來越討人歡心!

6、多接近“美人”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接近“美人”,自然也會受到他們的美麗哲學的影響,自己遲早都會變成“同道中人”。“美人”不單是指擁有美麗的外表而已,而更重要的是指心靈美麗的人。常與“美人”接觸,無形中也讓自己的心靈多接觸一份美麗,自然美亦由心生。

 

“常把笑意帶在臉上,把善意傳達給所有人,是最方便又有效又省錢的美容妙方”。

“多讚美.不生氣.感恩-您將會發現世界多美好”。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佛祖~你為什麼不幫我】

 南山上有一座神廟,裡頭供奉著一尊佛祖。

傳說這尊佛祖非常靈驗,只要信徒心誠意正的許願,佛祖都會大發慈悲,幫信徒圓他的夢。

有一個信徒聽說了這件事,他為了表現出虔誠的心,在佛祖誕辰時,親自揹著雞、豬、魚三樣牲禮,一步一步地爬上南山,準備在佛祖的生日時,向佛祖許願。

他爬過一山又一山,當汗流浹背時,他怕失了恭敬的心,說什麼也不肯放下牲禮,稍作休息;當身疲力竭時,他怕誤了生辰的時,說什麼也不肯慢下腳步,稍作停留。

歷盡千心萬苦,虔誠的信徒終於到了神廟。

他恭敬的將牲禮擺上供桌,噗通一聲跪在地上,雙手合十誠敬的向佛祖禱告說:「靈驗的佛祖啊!我已經考了十年功名,卻都一直無法如願。你的法力無邊,請你看在我這麼虔誠的份上,讓我今年金榜題名吧!」

信徒虔誠的禱告完之後,收拾起牲禮準備打道回府。
他才走出廟口,就看見一個乞丐伸手向他乞討說:「大方的施主呀!我已經餓了三天三夜了,請你可憐可憐我,給我一點祭拜的牲禮充充饑吧!」

信徒看乞丐髒兮兮的模樣,露出嫌惡的表情揮揮手,說:「走!走!瞧你又破又爛,別弄髒我的牲禮,我的牲禮還要帶回家給妻子兒女吃呢!那裡有你的份!」

乞丐不斷地磕頭乞求,說:「大方的施主呀!我就快餓死了,只要給我一點點牲禮就夠了呀!請你救救我啊!」

信徒怕乞丐來搶他的牲禮,趕緊扛起牲禮,頭也不回的跑下山去。

乞丐餓的全身無力,裹著身上僅有的破毛毯,縮著身子蹲在廟旁。

夜,漸漸深了,天氣也愈來愈冷了,乞丐用破毛毯把自己直打哆嗦的身體緊緊裹住。

不知從那裡突然冒出一隻全身都是膿瘡的癩痢狗,一瘸一瘸地跑到乞丐身邊,叼著毛毯一角,蓋住滿是膿瘡的身子,緊緊偎在乞丐身旁取暖。

小狗身上的膿瘡破了,膿沾髒了乞丐的毛毯,把毛毯弄的又臭又黏。

乞丐生氣的踹了小狗一下,說:「滾!滾!瞧你滿身又膿又瘡,別弄髒了我的毛毯,這裡可沒有你窩身的地方。」

小狗挨不起痛,淚眼汪汪的慢慢跑開,當天晚上就凍死在神廟的大門邊。

第二天,乞丐雖然有毛毯覆身沒有凍死,但也因為缺少食物而餓死了。

半年後,虔誠的信徒進京赴考又落榜了。

他氣沖沖的跑上南山,向佛祖抱怨說:「說什麼你的法力無邊,根本都是騙人的,如果你真的靈驗,為什麼連一個簡單的考試都沒有辦法幫我,還讓我名落孫山?」

佛祖拿出榜單,問信徒:「為什麼我要幫你?」

信徒回答:「我虔誠的扛著牲禮上山,為了趕在你的誕辰之前來到廟裡,一刻也不敢休息,光是這份誠意,你就應該幫我。」

佛祖叫乞丐的靈魂出來,乞丐的靈魂向信徒大聲哀嚎,說:「我只請你給我一點牲禮,讓我填飽肚子,你都不肯,連這一點施捨之心都沒有,佛祖為什麼要幫助你?不過佛祖呀!你也真是殘忍,寧可眼睜睜的看我餓死,也不肯賜一點東西給我吃,難道你沒有一點憐憫之心嗎?」

佛祖又叫小狗的靈魂出來,小狗的靈魂向乞丐大聲吠叫,說:「我只求你讓我窩在毛毯旁,給我一點毛毯的溫暖,對你來說根本沒有任何損失,你都不肯了,信徒為什麼要施捨你?佛祖又為什麼要憐憫你?」

最後,佛祖指著信徒說,讓你金榜題名;再指著乞丐說,讓你豐衣足食,對我來說都是舉手之勞。

但是,你們連自己能力所及,可以輕易幫助別人的,都不肯付出,你們又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動這舉手之勞呢?

佛祖說完,順手把信徒的榜單拋到深谷中,信徒再也與功名無緣。

寓言喻語:
有個朋友告訴我,現在的人真是太小氣了,連一個微笑都捨不得送人,難怪會愁眉苦臉,讓人覺得面目可憎。

這段話,讓我起了念,也促成了這篇故事。

我們總是容易把所有心思,放在我們期待「得到」的地方,腦海中無時無刻盤算著,我們做這些事,可以得到什麼利益?可以享受什麼成果?

卻很少把心思,投入可以「喜捨」的部分,想想我們這麼做,別人會不會方便一點?能不能輕鬆一些?

但是,假使我們都不願意給別人什麼,又有什麼資格要求別人必須給我們呢?在我們有能力的時候,不肯伸出援手,那麼在我們需要的時候,又有什麼資格要求別人要伸出援手呢?

人跟人之間,或是人跟其他生命的對待相處,都會有回報。如果不是直接回應,也會有因果循環,結果終究會落在自己身上,做最後的承擔。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

 

《唐圓澤和尚三生石跡》

唐朝時代,有位名士李源,平日與洛陽慧林寺住持圓澤和尚交情甚篤。一日,圓澤欲至山西峨眉山朝聖,便邀約李源一同前往。圓澤計畫由河南向西,入潼關,經長安,過漢中入川。然李源拒絕從長安走過,原因是他履試不第,曾發誓一生不再踏入京城,主張下江南,沿長江而上進入四川。圓澤聽了默然良久,長嘆一聲後,便依李源計畫前行。

兩人於是從洛陽出發,南下江浙,乘船溯江上瞿堂三峽,相偕上岸走訪天開圖畫寺,此時,見一位懷孕婦人,外著舊衣,內穿紅裙,背著瓦罐到江邊汲水,圓澤見了婦人沉思良久。到了圖畫寺,圓澤對李源說:「我今生有幸,與君相交莫逆,情誼深厚,因不忍離你而去,所以提出走長安,從漢中入川。如今,我的大限已到,只得與君訣別。你剛剛看見的那個孕婦,是我下一生的母親,三天後請你到她家中一訪,我看到你時當以一笑為驗,當晚我投胎的嬰兒就夭折了,會到別處頭胎,十二年後到杭州西山下天竺寺再與君相見吧!」圓澤說完後,便跏趺而坐,口誦佛經,兩個時辰後便坐化了。

三天後,李源依約去尋找圓澤,果然在離寺院不遠的張家,找到三天前出生的嬰兒,那正在呱呱啼哭的嬰孩看到李源時,立即破涕為笑,當晚就夭折了。

十二年後,李源一直記得圓澤「到杭州西山下天竺寺再與君相見吧!」的約定,千里迢迢從洛陽到杭州的靈隱寺下天竺寺,他入寺參拜並祈願觀音菩薩保佑,此行能與故友相見。許願後,獨自到寺後散步,看到遠處山腳下有塊巨石臨溪而立,景色怡人,於是信步走到大石上坐下,望著潺潺溪水,思念著故友圓澤不禁入了神。這時,候在溪的對岸傳來一陣清越的歌聲,抬頭一看,只見一個少年牧童在牛背上唱歌: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山川尋已遍,欲回煙棹上瞿塘。」

這首詩偈說明佛性不變,人在五趣六道裡流轉,是真真實實的。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我們在三生石上走過,都是有情人、有緣人,是賞月吟風的好朋友。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不要以為老病死了,一切都化為烏有,人是死不了的。

死就是再生,生就是赴死,生生死死是二合一的,我們如果對生命有信心,不管五趣流轉、六道輪迴,只要播種功德,總會有美好的來生。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富有嗎,想遠離貧窮嗎?

 

想看下面的故事

 

窮人問佛:我為什麼窮?

 

佛:你沒有學會給予

 

窮人:我一無所有如何給予?

 

佛:一個人即使一無所有也可以給予別人七種東西

 

顏施:即微笑處事,和顏悅色,讓人心生歡喜

 

言施:鼓勵讚美安慰的話,給人信心

 

心施:敞開心扉對人和藹,就是待人以誠不虛假

 

眼施:善意眼光給予別人,就是尊重別人

 

身施:以行動幫助別人,當歡喜志工

 

座施:謙讓座位,謙虛禮讓

 

房施:有容人之心,寬恕包容分享

 

願增上智慧~共成無上菩提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象護比丘

從前,摩竭陀國中有一位長者,在他孩子出生當天,家中也誕生了一頭金象。父母十分歡喜,請來相師為孩子起名。相師仔細察看這個男孩後說:

「這孩子面貌端正,一臉福德之相。他出生那天可有什麼徵兆出現?」

長者馬上就想到金象,對相師說:「他出生那天,我家同時生了一頭金光閃閃的大象。」

相師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吉利的現象,就替孩子取名為象護。 

 

象護和金象一同長大,成了一對好朋友,同進同出,互不分離。而且金象很聽象護的話,如果象護不想帶金象出去玩,金象便會待在家裡,不走一步。有趣的是,這頭金象排出的大便、小便都是金燦燦的黃金。

 

有一天,象護和鄰居家的孩子一起玩耍,他們突然談起自己家中稀奇古怪的事。

有人說:「我家的房屋、床、櫃、桌椅都是用七寶做成的。」

還有人說:「我家的房屋及園林全都是用各種奇珍異寶堆砌的。」

又有人說:「我家的倉庫有難以計數的寶物。」

大家互相比較,真是五花八門,什麼都有。

這時,象護也插嘴說:「我家有一頭金光閃閃的大象,牠的大便、小便都是金子。」

眾多孩子裡,國王的兒子阿闍世也在其中。他聽到象護這番話,心中起了貪念,暗中決定:「將來我當了國王,一定要把這頭金象奪過來。佔為己有。」

 

時間過得真快,沒多久,阿闍世當上了國王。他一即位,便想到金象,於是,他召見象護,要象護帶著金象,一起到王宮拜見國王。象護的父親聽了,心中十分不安,對兒子說:

「這個阿闍世王,貪婪成性,兇殘暴虐。他今天召見你,一定是貪圖你的金象!」

 象護對父親說:「我這頭金象,沒有人能奪得走。」

 

於是,父子兩人一起騎著金象晉見國王。國王看見金象,非常高興,傳令與象護父子一同用餐。吃完飯後,國王對象護說:

「我很喜歡你的金象,能不能讓他在宮中留幾天,陪我解解悶?」說這話的時候,國王心想:「金象是象護心愛的寶物,一定不肯把牠留下來。」沒想到象護卻爽快的答應了,把金象留在宮中後,就和父親一起走出王宮。

 

來到城門口,象護父子一看:「那不是金象嗎?」原來金象趁大家不注意時,陷入泥土之中,從地下鑽過王宮,逃出宮門。他們看見金象,欣喜萬分,但象護隨即想到:「國王發現金象失蹤,一定會加害於我。如今佛祖在世,我不如去投靠佛祖,出家修行學道。」他把這一想法告訴父母,父母也同意了。

 

於是,象護辭別父母,騎著金象,前往拜見世尊。佛陀為他傳授比丘戒,說四諦法要,象護心領神會,不久就成為羅漢。他常與其他比丘在林間樹下進行修道,金象總是靜靜侍在象護旁邊,一動也不動。

 

過不了多久,舍衛國中的百姓聽說有這樣一頭金象,紛紛跑來觀看,吵得比丘修道的場所不得安寧。佛陀對象護說:

該是讓金象離你而去的時候了。」

象護對佛陀說:「世尊,我曾多次放逐金象,但牠一直不肯離開我。」

佛陀告訴象護:「你可以對牠說:『你我今生緣分已盡,我已不需要你了。』這樣重複說三遍,金象自然會消失的。」

 

象護遵從佛陀的教導,把這番話對著金象說了三遍,果然金象沒入地中,從此永遠離開象護。比丘們看到這樣的情況,詢問世尊:

「象護比丘為甚麼有如此鴻福,獲得如此善報?」

佛陀告訴阿難及眾比丘:「百姓只要在三寶福田中種下一點點善種,就能得到無限之果。」並說了以下一段因緣故事:

 

很久以前,當迦葉佛教化完畢升天,他的靈骨被迎奉到全國各地,百姓紛紛建塔修廊,供養他的靈骨。當時,在一座塔裡供養著菩薩的舍利,旁邊供有一座菩薩下凡時乘坐的金象。這頭金象因長年風吹雨淋,身上的金漆已經斑駁,象頭的木料遠出現幾個洞。

 

有一天,一個信佛的人到塔前燒香,看到損壞的大象,心中十分悲傷。他自言自語的說:「這是菩薩乘坐的象,怎麼可以任它損壞呢?我應該盡力維護它。」說完就取泥補修大象。大象看到世間有這樣一個好心的人,暗暗發誓:「將來我要使這個人大富大貴,並讓一頭金象隨時跟著他、保護他。」

 

佛陀講到這裡,微微一笑說:「當年那個修補大象的人,就是今天的象護。」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喇嘛與小老鼠 ~~現代心靈寓言

 

在別人面前,你可以裝、可以騙、可以假,

 唯有你自己知道,你是什麼就是什麼 ……

 

一則好看的現代心靈寓言,反映我們的立身價值觀。

在遙遠的西藏雪域高原上,住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喇嘛。有一天,老喇嘛救起了一隻小老鼠,從此小老鼠就陪伴在老喇嘛的身邊,但他卻日漸感到不安與憂愁 ……。

原來,小老鼠一直對老喇嘛的家貓感到很懼怕,因此他希望老喇嘛能夠把他變得比貓還強壯,這樣他就不會再害怕貓了。老喇嘛沉思之後,決定幫小老鼠達成心願,於是,小老鼠就搖身一變成為一隻漂亮的大灰狗。可是沒想到,這隻小老鼠變成的大灰狗,一瞥見那隻家貓,卻還是被嚇壞了,趕緊躲回老喇嘛的房裡。

於是,小老鼠希望老喇嘛能夠再把他變成更兇猛威武的動物,他說,「這樣一定可以解決我所有問題的。」老喇嘛了解小老鼠的恐懼,所以就把他變成一隻雄健的金色老虎。這隻小老鼠變成的金色老虎開始在房裡閒逛漫步,很滿意自己的威武能夠嚇壞所有人,直到他又看見那隻家貓 …… ,又趕緊逃回老喇嘛身邊去。

老喇嘛最後終於明白了小老鼠內心深深的恐懼,這位智者因此告訴小老鼠,一個人的外表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心」,他的內心深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那就是真正的他,那些花花綠綠的外表與掩飾,或許騙得了人,但卻騙不了自己的內心 ……。

本書以現代心靈寓言方式呈現,提供現代人一個輕鬆閱讀、深刻反思的機會。這個故事想要提醒大家,在追求名利富貴的這一路上,荷包飽飽的了、地位愈爬愈高了、外在光鮮亮麗了 ……,但我們的內在相對富足了嗎?我們可曾靜下心來,往自己的內心去探求,試著更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打開內心的百寶箱,你是否看見了自己的自信、淡定、坦率、平靜、寬容、謙和、柔軟……


*****************************       

你可以穿得很高級、可以裝得很高級;你可以因為別人不重視你生氣、或是因為別人在乎你就以為高人一等……

 

 

你是什麼就是什麼!
不管到了什麼樣的年紀,我們都很難放棄對外表的一些執著吧。


我一直要到遇見了一個很特別很特別的人,從他身上,我才真正的懂了「外表之於一個人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去年,我買了新房子,本來是想委託我的小學同學幫我做室內設計,但是因為一些因素,他推薦了他口中比他更厲害的大師級設計師哥哥給我,他說大哥一直都做大飯店呢,不是有點交情,是不接住家設計的。


第一次約了見大設計師時,我真是被他嚇一跳!──
一件黑T恤、牛仔褲,這還沒關係,最嚇人的是他就拖著一雙那種頂多二十塊的拖鞋、滿嘴檳榔的出現在我面前。
講台語,偶爾還穿插說兩句黑話、俗話,很「台客」的樣子。
他的外表給我的感覺比較像工匠,不像設計師。


我沒有不喜歡他,只是……這個人真的可以知道我要的房子的感覺嗎?他會懂我要的品味嗎?


我很客氣的跟我同學說:「大哥不認識我,他會知道我要的是什麼嗎?」


同學拍胸脯保證沒問題。我只好硬著頭皮耐心等設計大哥的設計草圖……


看了設計圖,我稍稍放心了。這個人好像還真的可以抓到我要的感覺呢!


之後,一次、二次的溝通討論,我漸漸覺得他的拖鞋不再那麼礙眼了,甚至變成他這個人的風格。


有一次我還在心裡納悶的想:「這個人怎麼可以把一雙二十塊的拖鞋穿得這麼帥呀?」


我想他一定時常感受到別人對他不多修飾的外表的質疑吧,像我這種人還不會當場表現出來,只是在內心小小疑慮一下,
相處過後,也就知道他是怎麼回事了。其他令人難堪的場面一定是有過的吧?


有一次,我真的見識了……


那天他以設計師的身分陪我這個業主去挑家具,我當時挺著大肚子,跟著他一家一家店的看,我要的是有點小高級的東西,所以去的店都有點門面,有些店員對他的詢問根本睬都不睬,我有點生悶氣,覺得他連累我,一路都不太說話,看得有點意興闌珊。
後來,碰到一個從我們一進門就有點不想站起來招呼的店員……


設計大哥問東問西的,店員愛理不理的,我真是氣結!可是設計大哥一點都沒被影響,還是照看他想看的家具。
聽到店員很不客氣的對他說:「我看你不像是要來買家具的!」我真是差點沒跳起來打人!
卻只見設計大哥不慍不火的回說:「是呀!我們是來買家具的,這個是我們老闆娘,她要裝潢新房子……」
我被他尊稱作老闆娘,覺得有點好笑!就靜靜的看他想變出什麼把戲……


後來他們兩個說開了,店員說他是老闆的弟弟,因為怕很多同行偽裝成客人來打探軍情,所以才那樣說。
我偷偷翻了翻白眼!鬼扯!明明是狗眼看人低!


設計大哥很四海的表示他可以理解。
接下來這個自稱是老闆弟弟的店員開始游說我們買一組很貴很貴、聽說那個沙發布是有得到什麼美國認證的沙發,大有來頭的。
他為了取信我們,還很鄭重的去拿出證書來……密密麻麻的一堆英文字、外加一個閃閃發亮的鋼印!老闆弟弟很得意的樣子!


設計大哥推著老花眼鏡看了一下!我也很好奇的湊上前去看--真是的!那哪是什麼證書呀?根本就是只寫了一些很基本的沙發資料而已!


這個惡劣的店員肯定還是以為設計大哥是個大老粗,大字不認得幾個,隨便拿張紙出來要唬弄人。
哈哈!這下糗大了吧!我等著新仇舊恨一起算!


「嗯……這個好像不是什麼證書喔?你拿錯了吧?」設計大哥就這麼一句話?沒生氣?沒拍桌子?沒糗他幾句洩恨?


店員一聽,卻像猛被熱鍋子燙了一下,跳起來,慌慌張張的邊走邊說:「我……我大概拿錯了。我……我再去裡面找找……」


我看店員那副抱頭鼠竄的樣子,狂笑到跌坐在椅子上。


設計大哥還問我:「什麼事那麼好笑呀……」


我笑到流眼淚,一直笑一直笑。


那天,後來我請設計大哥一起去一家只招待會員的高級餐廳吃晚飯。


他還是穿那一雙二十塊的拖鞋,我從頭到尾笑著吃完那頓飯……


最近我看到了一本很有趣的小書《大喇嘛與小老鼠》。
講的就是一隻小老鼠因為怕貓而要求大喇嘛將他變成貓、灰狗、老虎的故事……


這其實是一個古老的泰國傳說,討論的依舊是一個人的心跟外表的關係。


我想起了去年學的那一課--


你可以穿得很高級、可以裝得很高級;


你可以因為別人不重視你生氣、或是因為別人在乎你就以為高人一等……


其實,你是什麼跟這些都無關。


你是什麼就是什麼。

 

佛在靈山莫遠求 , 靈山只在汝心頭

 

身體的病痛,讓我們懂得慈悲;

心中的煩惱,讓我們學習智慧。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隻茶杯,如果已經裝滿了茶,它就沒有機會容納更多。如果我們手執一片綠葉而不放,往往就會忽略掉綠葉背後的大樹或者森林。同樣的情形也會發生在一個只顧低頭看自己腳下那一寸土的人身上,他會因此而遺落頭頂上面廣袤的天宇中密密的繁星、明月以及整個的藍天。這或許發生在我們的生命中的某些時段,也許今天,也許明天,也許已經成為過去……

 
人生寶貴而生命有限。當我們追求生命的無限時往往把希望寄託於無常變滅的財富、名望、功名、美貌和享受中,而這些身外之物一旦變化或者消失,我們就可能陷入極度的懮慮和恐慌之中……
 
 
曾經有一位長者臨遠行前把自己的三個兒子叫到跟前,分給他們每人一杯水,對他們說「我此去將會有三年之久,回來時看你們誰能把這杯水保存得最好,我就把家業托付給誰。」
 
老大想父親把這杯水交給我們,這杯水一定有某種神奇的力量,如果我把它喝了,我就會具有類似的力量了,於是老大就把水給喝了,每天幻想著神奇的力量出現。
 
老二想父親一定是搞什麼玄虛,讓我們三年保存一杯水,說不定這杯水蘊藏著什麼秘密,於是老二就把這杯水密封起來,放在供桌上,每日香花水果供養還日日禮拜,每天等待著秘密的打開。
 
老三想一杯水喝了就不會是同一杯水了,儲存起來一定會變質了,隨便倒掉而又違背了父親的意思,最後他終於明白了怎麼回事,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把這杯水倒在自家的水井裡,每天做父親在家時交給他們兄弟所做的事情——用水井裡的水澆田。
 
三年後老父親遠行歸來,三個兒子分呈自己的見解,老父親聽完後哈哈大笑,把兒子們領到水井旁,對他們說「一杯水就是一杯水,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而要想把這一杯水保存得鮮活而有用,那只有把它放在長流不斷的水中纔行啊」自然老三成為父親的繼承者。
 
我們的生命固然有限,但是如果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在無限時空與奉獻眾生中,生命也會變成無限。捨得的本意是只要捨去,就能有新的收穫。捨去有限,我們會得到無限。相反如果我們把自己擁有的物件或才能,緊緊攥在手心裡,捨不得鬆開,那我們所執著的這份擁有,將使我們失去更多。轉生命的有限為無限,不過一念間耳。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幾個小故事


不堪一比

有許多人來找禪師訴苦,都認為自己是世間最苦的人。

禪師說:「請你們把自己認為最痛苦的事情寫在紙條上。」大家立即照辦。

禪師接著說:「現在請將手中的紙條與別人交換。」眾人在交換閱讀過別人的痛苦後,紛紛發出驚叫,急忙要回了自己的痛苦。

誠實之花

一位禪師為挑選自己的衣缽傳人,發給眾多的門徒每人一包花籽,宣佈誰種出的花兒 最美麗,就傳位給誰。

比花的時候到了,眾人各自捧著盛開鮮花的花盆,來接受禪師的挑選。

只有一位弟子捧著空花盆,神情坦然地站在一旁。

誰也沒有料到,禪師最後選定的衣缽傳人竟然就是這位弟子,原因是他的花盆裝滿了 誠實之花。

原來禪師發給大家的花籽全部都煮過,根本就不可能發芽。

把線畫長

一位武林高手在一次比武中,因找不到對方的破綻,被對手擊敗,他就去求教一位禪 師。

禪師在地上劃了一條長線,要求在不能擦掉這條線的情況下,令這條線變短。

武林高手百思不得其解。

禪師在原來那條線的旁邊,又劃了一道更長的線,兩相比較,原先那條線看起來確實 變得短了很多。

禪師解釋道:「打敗對手,不在於攻擊對方的弱點,只要你自己變強,對方便如原先那條線一樣,也就在無形中變得較弱了。」

捂緊枕頭

一位著名學者背地製造了許多流言,中傷一位具備非凡智慧的禪師。

學者一日自悟,深感內疚,到禪師處負荊請罪,表示要盡力將流言予以澄清,還禪師 一個清白。

禪師聽後拿出一個鵝毛枕頭,說道:

「別的你都不用做了,只請您將這枕頭在大街上打開,讓毛隨風飄散,然後將鵝毛一 根不少地幫我撿回來。」

學者面露難色:「這我可能做不到,因為鵝毛那麼輕,一陣風來,就不知飄到哪里去 了。」

禪師微笑道:「您說得很對。其實流言如這鵝毛一樣,一旦四處飄散,又怎能收得回 來呢?

不如我們今後儘量捂緊枕頭,千萬別輕易打開它吧。」

倒空杯子

一天,一位學者專程到一位禪師那請益,禪師只是以茶相待,並不說禪。

他將茶水注入學者的杯子,杯滿後,還在繼續注入。

學者看著杯子的茶水不斷地溢出杯外,實在忍不住了,說道:「已經溢出來了,請不 要再倒了!」

「你就像現在這只杯子一樣,」

禪師答道:「裝滿了你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你不把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對你說 禪呢?」

永遠不滿

禪師取出一個罐子,讓他裝滿石頭。

裝滿石頭後禪師問:「還能裝嗎?」

青年回答:「不能。」

禪師抓起一捧沙子灌進了石頭縫中,最後居然裝進去了一大堆沙子。
「還能裝嗎?」禪師又問。

青年回答:「這回真的不能再裝了。」

禪師提起水壺往罐子灌水,又裝進去了很多水。

青年因此頓悟,在自己的事業上通過創新,很快取得了較好的發展。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