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災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願你的智慧陪伴著我的成長
《十二因緣的故事》
我們將何去何從,生死之間悲歡離合的命運是誰在主宰,我們生命存在的意義 究竟是什麼?
十二因緣,眾生涉三世及六道輪迴的次第緣起。是佛法說明人生流轉過程的基本公式和緣起始末及其循環無窮的狀態,可視為佛教系統的人生觀。
無明與行二惑業,屬過去世之因,識、名色、六處、觸、受五者屬緣於過去惑業因而受的現在果,是過現一重因果。
愛、取為現在惑,有則是現在業,緣於此惑業現在因而感未來生與老死果,是現未一重因果。此為三世兩重之因果。
四聖締、八正道、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各支的含意
十二因緣又名十二有支,是構成眾生生死流轉的十二種因素。佛陀藉著這十二因緣來解說生死流轉的成因和解脫生死束縛的依據。
(一) 無明 :即蒙昧、愚迷,沒有正覺和智慧光明的意思。是指眾生對因果業報、緣起、四聖諦等真理未能覺知的蒙昧狀態。
(二) 行 :是指由渴愛和煩惱相應的思維而發動的“身”、“口”、“意”業行。有了業行,就自然產生輪轉生死的業力。行亦可分為善、惡和無記三種性質。
(三) 識 :有明瞭、認識和分別的意思,是心對境象認知和執持的功能。
(四) 名色 :是指心識所緣的六境 (色、聲、香、味、觸、法)。“名”即精神作用的法境,而“色”即色、聲、香、味、觸的物質境象。
(五) 六入 :即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與六境合為十二處 ,乃心識憑藉而生起之處,故又名“六入處”。
(六) 觸 :即根(六根)、境(六境)、識(六識)三者和合、接觸而生起的覺知。
(七) 受 :從接觸而生起的感受,可分為“苦受”、“樂受”和不苦不樂的“捨受”。
(八) 愛 :愛乃心對外境生起染著不捨的依戀和執著。
(九) 取 :從愛而生起的行為。愛之越切,執取越強,以致對所愛生起渴求而不辭勞倦的執持和索取。
(十) 有 :即存在、生存之意。有愛取,就會造業;有了業,就引生未來的存在。“有”在此亦指“三有”,即三種存在的狀態 —— 欲界、色界和無色界 [註6]。
(十一)生 :當業的因緣成熟,就會有新的生命出現,故名為生。生亦有活躍、演變、不斷成長和老化的含義。
(十二)老死 :有了“生”,就自然有老、病、死和憂悲苦惱隨 之而來。這是一期生命邁向壞滅的過程。
四諦八正道-出世間的空住
四聖締
┌苦 諦(迷的果,即苦果)┐
│ ├────世間的因果
四 │集 諦(迷的因,即苦因)┘
聖─┤
諦 │滅 諦(悟的果,即樂果)┐
│ ├────出世間的因果
└道 諦(悟的因,即樂因)┘
苦、集、滅、道,約四諦,又名四聖諦或四真諦,諦者,理也。
【苦】大論云:「眾生有三種身苦:老、病、死;
有三種心苦:貪、嗔、痴。」此曰苦諦。
【集】聚也、集結也、招引也,又成也,言造成苦果之原因也。
人因無明,而生出種種慾望與執著,業即聚集為業力,業力集結成業果。
妄想、惡業造成苦果之原因,此為集諦。
【滅】滅者,消除一切苦惱也。要知本來無我,即不起惑、不造業,
輪迴於此絕斷,生死之苦由此解脫,此即滅諦。
【道】即滅苦之道,即由滅苦達至涅槃之道,此為佛家之實踐修行論。
修行之道頗多,三藏大典俱講此道,其主要者為八正道,亦稱八聖道,
即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定,依此八法修行,
即可除苦斷集,而達寧靜清涼之涅槃境界,此為諦道。
四諦:
集→世間苦因
滅→出世樂果
道→出世樂因
四諦法 是屬於 小乘佛法 . 修學 四聖諦 而達到 小乘道果 .
知苦→斷集→滅苦→成道 ( 苦與樂,是相對立的,所以永遠無法消滅苦。)
知道苦→找到苦的原因→消滅苦的來源→成就四諦法道業。
完成四諦法的瞭解,然後再修中乘佛法 ,就是十二因緣法, 無明緣行....一直到 [ 生緣老死] .
十二因緣法的順觀十二因緣(生死流轉門)及逆觀十二因緣(涅槃還滅門)。
八正道
八正道為: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前言】──
「八正道」亦名「八聖道」。所謂「正道」者,可令眾生苦集永盡,達於涅槃寂靜的聖賢境界,故八正道亦稱八聖道。
遠離偏邪,故稱「正」;修之能轉凡愚、成聖智,故稱「聖」;通乎涅槃,故稱「道」。依據八正道修習,可以淨化心靈,遠離偏邪不正,轉邪唸成正念,轉凡愚成聖智,進而達到寂滅、涅槃的境界。
八正道為: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正見】
「正見」:正確的知見、正確的思想觀念。如實了達宇宙人生的真理:明白因緣果報、緣起性空及人人皆有佛性等道理,遠離唯神、唯物等謬見,改正偏執的思 想及迷惑顛倒,即稱為正見。例如世間法中,五戒、十善是正見,具足此正見,人生有了正確的準則與方向,方不致為世間形形色色的五欲之樂所迷惑。出世法中, 當下這念心與菩提心、涅槃心、無為心相應,即是正見。
古德云:「中國難遇,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正見難生。」能夠具足正見,實為難能可貴。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正見,以正見為前導,其餘的正道即能現前,是故 正見列於八正道之首。
【正思惟】
「正思惟」:凡有所思,不離佛法,皆無邪曲,稱為正思惟。一般人的思惟,妄想紛飛,由妄想發動身、語、意,而造作種種業行;若聽聞四聖諦、無常、苦、 空、無我及中道實相等道理,即將過去不正確的思想觀念轉為淨法,今後所思所念,皆離一切惡法、邪執。若能正思惟,如此意業自然清淨。
【正語】
「正語」:正直、清淨的言語,遠離口四過、大妄語、戲論及誹謗正法等口業之過失,即稱正語。具足正語,則口業自淨;口業清淨,凡所言語,無諸過失,必能獲得大眾的信賴與肯定。
【正業】
「正業」:日常生活中,所作所為皆是正當、清淨,乃至梵行清淨,不染三毒;身不造殺生、偷盜、邪淫,口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意不起貪、瞋、痴,一切行止,皆是清淨無邪、自利利他,即謂之正業。具足正業,則身業清淨。
【註釋】
2.大妄語:言不誠實,欺騙他人,名妄語。若於聖道中,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或言自己得道、或受天龍鬼神的供養等語,以誑惑他人,騙取利養,皆名大妄語;其罪業甚重,將感墮入地獄之苦報。
3.戲論:玩笑戲鬧、不合實際之言論,名為戲論。
【正命】
「正命」:「命」指賴以活命的生計,「正命」即是從事正當的職業;就一般而言,凡是不違背法律、道德標準的生計,就是正當的職業。就佛法而言,在家修行,不但應有正當的職業,而且還要從事清淨、不違因果的職業。譬如:從事漁業,是正當的職業,可是從因果上來講,捕魚殺生害命,所以不屬於清淨的職業;又如酒廊、舞廳,即使為合法之營利事業,卻會令人墮落,亦屬於不清淨的職業。若能不違反法律、不違背因果,符合正當與清淨,並且遠離五種邪命,就是正命。
【正精進】
「正精進」:勤修戒、定、慧、六波羅蜜,志趨菩提、涅槃,稱為正精進。修行不但要精進,還要知見正確,假使精進而知見卻不正,就會落入無益的苦行,甚 至偏執於世俗迷信或是外道不究竟之法;本來想成佛,結果不但成不了佛,反而成魔;本來想升天,不但升不了天,反而落入地獄。所以,修行學佛,要有「正精進」,才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正念】
「正念」:心不散亂,意不顛倒,即為正念。正念有事有理;於事上,只起善念不起惡念,唸佛、唸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念一切善法,是正念;於理上,修一切善,不執一切善,由有念歸於無念,無念即是究竟正念。
【正定】
「正定」:心達到寂滅境界,即是正定。寂就是不動,滅就是漏盡煩惱。不僅心寂靜不動,還要了了分明、清清楚楚,就是正定。所以,正定即是寂照之意;寂就是定,照就是慧,寂照一如、定慧等持,當下這念心就是正定,就是菩提、涅槃。
【結語】
八正道的意義,即是指引大眾藉由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等八種正道,通往菩提涅槃,達到寂照一如,證悟無住真心,就是真正的出世,真正的淨土。
十二因緣
當前人生,三界統苦,千苦萬苦,總在生死;佛陀出世,即為此大事示現人間,若生死了,則一切苦了。欲了生死,必須洞明生死根源,欲明根源,須進觀人生三際(世),即過去生從何來?將來死往何去?這個問題是全世界所有宗教學術所欲探究,而未能窮盡的千古秘密,唯獨佛法能徹底說明,而且能徹底解決之。
《增一阿含經》記載,佛陀因為思惟十二因緣的真理而開悟證果,而後因為悲憫眾生「不解十二因緣法,流轉生死,無有出期,皆悉迷惑,不識行本,於今世至後世,從後世至今世,永在五惱之中,求出甚難」,故以方便宣說此甚深難解之法,令眾生共趨於正覺解脫。這段話說明:唯有認識十二因緣法,才能瞭解生命流轉的實相,進而永除諸暗,離苦得樂。
《中阿含經》卷十〈習相應品〉說,瞭解十二因緣流轉帶給生命的諸多苦惱,便能有信;習信,便有正思惟;習正思惟,便有正念正智;習正念正智,便有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慾、解脫;習解脫,便得涅槃。這段話可說是道盡了「十二因緣」法的價值所在。
佛法不離因緣法,佛說生死苦果、因緣有十二,名稱為十二因緣,今列表如下,並加以說明。
十二因緣:
無明(無始煩惱)
行 (善惡之業)
現在苦果
識 (本識攬渧)
名色(識煖胚團)
六入(扶塵具形)
觸 (根攝境界)
受 (苦樂捨感)
現在因緣
愛 (因受生著)
取 (因執追求)
有 (業牽後有)
未來苦果
生 (倒識投胎)
老死(生後苦死)
十二因緣有生滅二種觀法:
一、順觀十二因緣(生死流轉門)或『生觀者』
一、無明緣行 二、行緣識 三、識緣名色 四、名色緣六入
五、六入緣觸 六、觸緣受 七、受緣愛 八、愛緣取
九、取緣有 十、有緣生 十一、生緣老死
科判表
┌無明──────┬─惑迷
┌過去二因 ┤ │
│ └行────┐ │
│ ┌識──┐ ↓ │
│ │名色─┤ │ │
│ ┌五果┤六入─┤ │ ↑
│ │ │觸──┤ ├──→─業染
三世十二因果─┤現在┤ └受──┤ ↑ ↑
│ │ ┌愛─→↓→↑→─┤
│ └三因┤取─→↓→↑→─┘
│ └有─→↓→┘
│ ┌生──┤
└未來二果 ┤ ├──────苦報
└死──┘
十二因緣與三世因果的關係
偈曰:「無明愛取三煩惱(惑),行有二支屬業道(業),從識至受並生死,七支同名一苦道(苦)。」此即說明十二因緣與惑業苦及三世因果之關係。
十
二 因 緣 與 三 世 因 果 |
過去世
|
二因
|
無明
|
惑
|
行
|
業
|
|||
現在世
|
五果
|
識
|
苦
|
|
名色
|
||||
六入
|
||||
觸
|
||||
受
|
||||
三因
|
愛
|
惑
|
||
取
|
||||
有
|
業
|
|||
未來世
|
二果
|
生
|
苦
|
|
老死
|
二、逆觀十二因緣(涅槃(聖道)還滅門)或『滅觀者』
追根究底,無明是生死流轉的根源,所以要了生死,即須破除無明。無明若滅,其後相續而起之因緣亦隨之而滅。所謂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滅。此乃行者欲逆生死流、得證解脫聖道所修,故稱十二因緣聖道還滅門,屬於聖者的境界。
一、無明滅則行滅 二、行滅則識滅 三、識滅則名色滅
四、名色滅則六入滅 五、六入滅則觸滅 六、觸滅則受滅
七、受滅則愛滅 八、愛滅則取滅 九、取滅則有滅
十、有滅則生滅 十一、生滅則老死滅
科判表
┌無明(貪瞋痴等煩惱)────(惑)
│行(造作諸業)───────(業)
│識(業識投胎)───────(苦)
│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苦)
┌現在十支┤六入(長成眼等六根人形)──(苦)
│ │觸(出胎與外境接觸)────(苦)
│ │受(與外境接觸生苦樂感受)─(苦)
│ │愛(對境生愛慾)──────(惑)
二世十二因緣─┤ │取(追求造作)───────(惑)
│ └有(成業因能招未來果報)──(業)
│ ┌生(再受未來五蘊身)────(苦)
└末來二支┤
└老死(未來之身又漸老而死)─(苦)
【十二因緣的意義】
三、識─業識。
八、愛─因受生著,即是貪愛。
如以上所說,十二因緣包括過去因緣(無明與行二支),現在苦果(識、名色、六入、觸、受等五支),現在因緣(愛、取、有等三支),未來苦果(生、老死等二支)。雙重因果,生死相續的一種。
十二因緣,雖然只說三世,其實包括千世萬世,這如何而說呢?因為過去因緣,更從過去果來,故上溯過去則無始;而未來苦果,更生未來惑業,故下推未來則無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