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的總持因緣

一天,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比丘們興起這樣的疑問:「賢者阿難過去生是修持何種德行,今世得以有如此殊勝果報,能將佛陀所宣說的微妙教法,全部憶持不忘,一字也不漏失?」於是眾比丘便前往佛陀的住所,請求世尊開示。慈悲的佛陀於是將阿難尊者過去生的因緣果報娓娓道來。

無數劫前,有位比丘和一沙彌住在一起修行。師父愛徒心切,要求非常嚴格,除了須托缽外,每天還規定弟子精進用功,背誦經典。這位沙彌原本就很喜歡誦經,只是苦於飲食等資具不足,需要外出托缽。托缽若是順利,便有充足的時間用功,若是不順利,回寺時間晚了,便會耽誤功課而見責於師父。

一天,沙彌托缽時間結束得晚,想到今日又無法完成師父所規定的功課,回去必定會被師父呵責一番,於是心裡愈想愈愁苦,不禁落下淚來。這時恰逢一位長者經過,見到這位沙彌邊走邊哭,便上前關心詢問。沙彌回答:「長者,您有所不知,我師父非常關心我的道業,所以規定我要每天誦經。如果誦經足數,師父便很歡喜,如果沒有完成功課,便會加以責備。不過,因為我每天還要外出托缽,所以誦經時間的多寡,就端看托缽順不順利。今日我托缽結束得晚,想到回去無法完成功課,必定會惹師父生氣,所以才忍不住難過掉淚。」

長者聽了之後,很懇切地告訴沙彌:「請您不要再難過了,以後就請您天天到我家來接受我的供養,我很歡喜能供養您飲食,讓您能專心誦經用功。」從此以後,沙彌在長者的供養下,每天都能專心誦學,師父規定的功課再多,也都能如期完成。

佛陀告訴大眾:「故事中的那位比丘,即是定光佛,沙彌即是我,供養飲食的長者就是阿難。阿難由於過去生誠心護持修行人用功辦道,修了大福報,所以今生才能聽聞法音一字不失,獲得如此殊勝的果報。」

又於過去久遠以前,波羅奈城有一位名叫僧薩陀那的長者,家中財寶無數,每日皆有五百辟支佛前來應供。其中,有一位辟支佛所持的缽底部尖小,只要放置桌上,就會即刻傾倒。僧薩陀那長者的女兒看到這個情景,靈光一閃,馬上脫下臂釧,安置在缽的下方,辟支佛的缽便不再傾倒。長者女歡喜踴躍,當下發願:「願以此功德,令我來世,所聞一切世出世間事,皆能憶持不忘。」

世尊告訴大眾:「這位長者之女即是阿難的前身,由於生生世世發廣大願力,供佛及僧,而得此殊勝果報。」諸比丘聽佛宣說阿難的總持因緣,都生大歡喜心,信受奉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