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

 

《唐圓澤和尚三生石跡》

唐朝時代,有位名士李源,平日與洛陽慧林寺住持圓澤和尚交情甚篤。一日,圓澤欲至山西峨眉山朝聖,便邀約李源一同前往。圓澤計畫由河南向西,入潼關,經長安,過漢中入川。然李源拒絕從長安走過,原因是他履試不第,曾發誓一生不再踏入京城,主張下江南,沿長江而上進入四川。圓澤聽了默然良久,長嘆一聲後,便依李源計畫前行。

兩人於是從洛陽出發,南下江浙,乘船溯江上瞿堂三峽,相偕上岸走訪天開圖畫寺,此時,見一位懷孕婦人,外著舊衣,內穿紅裙,背著瓦罐到江邊汲水,圓澤見了婦人沉思良久。到了圖畫寺,圓澤對李源說:「我今生有幸,與君相交莫逆,情誼深厚,因不忍離你而去,所以提出走長安,從漢中入川。如今,我的大限已到,只得與君訣別。你剛剛看見的那個孕婦,是我下一生的母親,三天後請你到她家中一訪,我看到你時當以一笑為驗,當晚我投胎的嬰兒就夭折了,會到別處頭胎,十二年後到杭州西山下天竺寺再與君相見吧!」圓澤說完後,便跏趺而坐,口誦佛經,兩個時辰後便坐化了。

三天後,李源依約去尋找圓澤,果然在離寺院不遠的張家,找到三天前出生的嬰兒,那正在呱呱啼哭的嬰孩看到李源時,立即破涕為笑,當晚就夭折了。

十二年後,李源一直記得圓澤「到杭州西山下天竺寺再與君相見吧!」的約定,千里迢迢從洛陽到杭州的靈隱寺下天竺寺,他入寺參拜並祈願觀音菩薩保佑,此行能與故友相見。許願後,獨自到寺後散步,看到遠處山腳下有塊巨石臨溪而立,景色怡人,於是信步走到大石上坐下,望著潺潺溪水,思念著故友圓澤不禁入了神。這時,候在溪的對岸傳來一陣清越的歌聲,抬頭一看,只見一個少年牧童在牛背上唱歌: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山川尋已遍,欲回煙棹上瞿塘。」

這首詩偈說明佛性不變,人在五趣六道裡流轉,是真真實實的。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我們在三生石上走過,都是有情人、有緣人,是賞月吟風的好朋友。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不要以為老病死了,一切都化為烏有,人是死不了的。

死就是再生,生就是赴死,生生死死是二合一的,我們如果對生命有信心,不管五趣流轉、六道輪迴,只要播種功德,總會有美好的來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