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見聞覺知 (23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如何講聽二種殊勝相應法中分三:一、聽聞軌理;二、講說軌理;三、於完結時共作軌理。 初中分三:一、思惟聞法所有勝利;二、於法法師發起承事;三、正聽軌理。  今初

〈聽聞集〉云:
「由聞知諸法,由聞遮諸惡,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湼槃。」

又云:「如入善覆蔽,黑暗障室內,縱然有眾色,具眼亦莫見。如是於此中,生人雖具慧,然未聽聞時,不知善惡法。如具眼有燈,則能見諸色,如是由聽聞,能知善惡法。」

《本生論》亦云:「若由聞法發信意,成妙歡喜獲堅住,啟發智慧無愚癡,用自肉買亦應理。聞除癡暗為明燈,盜等難攜最勝財,是摧愚怨器開示,方便教授最勝友。雖貧不變是愛親,無所損害愁病藥,摧大罪軍最勝軍,亦是譽德最勝藏,遇諸善士為勝禮,於大眾中智者愛。」

又云:「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於其所說諸聞勝利,應當決心發起勝解。


復次應如〈菩薩地〉說,須以五想聽聞正法。謂佛出世極罕難遇,其法亦然,由稀貴故,作珍寶想。時時增長俱生慧故,作眼目想。由其所授智慧眼目能見如所有性,及盡所有性故,作光明想。於究竟時能與湼槃菩提果故,作大勝利想。現在亦能得彼二之因,止觀樂故,作無罪想。作是思惟,即是思惟聽聞勝利。


於法法師發起承事者。

如《地藏經》云:「專信恭敬聽聞法,不應於彼起毀謗。於說法師供養者,謂於師起如佛想。」應視如佛,以獅座等恭敬利養而為供事,斷不尊敬。

應如〈菩薩地〉中所說,而正聽聞。謂應無雜染,不應作意法師五處。

離高舉者,應時聽聞,發起恭敬,發起承事,不應忿恚,隨順正行,不求過失,由此六事而聽聞之。

離輕蔑雜染者,謂極敬重法及法師,及於彼二不生輕蔑。不應作意五處所者,謂戒穿缺、種性下劣、形貌醜陋、文辭鄙惡、所發語句粗不悅耳。便作是念,不從此聞,而棄捨之。

如《本生》中亦云:「處極低劣座,發起調伏德,以具笑目視,如飲甘露雨,起敬專至誠,善淨無垢意,如病聽醫言,起承事聞法。」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次以愛取數數潤發,令彼業習漸有勢力,於當來世惡趣之中感生老死。又由愚無我真實義無明,起欲界攝戒等福行,及上界攝奢摩他等諸不動行,於識熏習妙業習氣,令其堪成欲界善趣及上界天果位之識乃至其受。次以愛取數數潤發,令其業習漸有勢力,於當來世諸善趣中,生起生等。如是十二有支,復於煩惱業苦三道,悉皆攝盡。如龍猛菩薩云:「初八九煩惱,二及十為業,餘七者是苦。」稻稈經說十二有支攝為四因,謂無明種者,於業田中下識種子,潤以愛水,遂於母胎生名色芽。】

 

    這張圖你們可以仔細的看一下。這個概念你們要把他認識得很清楚。這張圖一共分成好幾圈,最裡邊一個小圈,第二圈、第三圈、第四圈,然後呢外面一個閻羅王抱著它,就這樣。那麼在這個最裡邊的核心當中他有三樣東西,哪三樣東西?這個一條豬,一條蛇,然後呢一隻雞,這個雞不一定雞啦,就是飛禽家禽之類。現在這張圖上面這個一共分成功三圈,他最裡邊一圈,一條豬,然後呢這個一條蛇,一隻一個家禽,大家嘴巴咬著那前面的尾巴,他前面咬著它。這個三樣東西表示什麼呢? 這個是生死的核心,換句話說我們整個流轉生死凡夫的核心,這核心是什麼?貪、瞋、痴。 豬代表痴,痴就是對實際上的真實狀態不知道,那個豬就是代表著愚蠢,第一個它是個畜生。那麼為什麼畜生他三樣東西都是畜生用這個來代表呢?因為蛇特別的行 相是瞋相特別厲害,他瞋而又能夠傷人的話,那就毒蛇,專門傷人的。有些雖然有那個瞋相,但是不大會傷人,那個是普通的無毒蛇,看起來,這個很可怕的樣子, 但是呢他實際上的傷人的行為、傷人的心理不強,那就是感得的,但是一定瞋,感得的毒蛇。禽呢?這個淫比較強,反正一般的這個禽類,不管是外面的飛禽、家禽等等這個淫欲之念特強。那麼總共的就是癡,痴是無明。可是那個豬一般來說就是我們的觀察當中,痴相特別重。豬好歡喜洗澡的,他歡喜水,但是呢他不管是髒水、清淨水他弄不清楚,反正有水他又去,嘰哩匡噹就這樣來,不知飢飽,不知髒垢,就這樣的一副樣子,所以貪瞋痴三樣東西,輾轉循環引生,這個生死的核心。 

 

 

由於這個生死的核心,所以然後呢再輪轉生死,這個輪轉生死的過程當中,這個叫中陰,這個中間,所以裡邊那個小圈圈是 中陰,那個中陰你們看,這個兩個半邊,一個半邊暗暗的,一個半邊是光亮的,暗暗的那個半邊那些人都是頭向下的,光亮的那個半邊頭向上的,我們在講四諦當中大家有沒有記得,還記得不記得?說這個善趣的中陰身是光亮的,然後呢是向上的,惡趣的中陰身如黑羺光、如黯黑夜,然後頭向下的,就是這個。那麼然後那個中陰,再下面就輪轉在這個六道當中。那個六道當中最上面的一個就是天趣,那個天趣,天的旁邊是修羅,因為這個天跟修羅互相為鄰,所以這個上面,有的地方畫六趣,有的是畫五趣,那麼再下面就是人道,是天、人,然後呢這個地方是畜生道,他畜生道的真正自己安住的地方是主要的是以大海為主,然後其餘的是跟人間是雜處的,這個畜生道。然後呢那個地方就是餓鬼,最下面就是地獄。這個六道當中每一道的這個右上角都有佛陀在那裡,儘管在六道當中,可是這個佛菩薩都在這個地方接引我們,但是他並不在混在這個地方一起,而是站在那個上角上面,他一直在來啊!非常慈悲的告訴我們,你們趕快要跳出來,你們趕快要努力,就是這個。 

 

 

 

那麼最外面一圈,最外這最外面一圈就一共十二個圖。那個十二個圖我已經寫在黑板上了。第一個圖是個瞎子,那一個瞎子就是無明,第二個是陶工,什麼是陶工?就是做瓷器的那個工人,那個本來是個泥巴,本來也沒有什麼,挖一點泥巴弄一點水嘰哩眶啦堆堆,然後你做成什麼就做成什麼,實際上也不一定陶工,就是以那一個時候佛陀時代的,現在我們何一個人,你捏捏,就像做糖胡蘆的那一個人用一點麥芽糖,捏捏捏捏捏成功一個什麼,捏成功雞、捏成功狗、捏成功喇叭、捏成功什麼,你做什麼就做成功什麼,這樣。實際上呢就是我們的行,由於我們的這個無明的行,你造了什麼業,就造出什麼樣子來,就這樣。然後呢這個時候下面一隻猴子,猴子就是心識,你造了以落下來,這個像猴子一樣,從那個地方跑到那個地方,那個地方,從這個房子跑到那個地方,這個是猴子。猴子下面呢?是名色,名色是大海當中一個小船,這個妙了,小船上面你也迷迷糊糊好像有一些人在那裡,但是他的確已經生命已經存在了,這樣的一個狀態。再下面呢?就是一座空房子,那個空房子有六個窗子,這個就是六入。六入下面的話那就觸,觸是什麼?處就是一個男女在一起在睡在那個地方的狀態。然後呢是什麼?一枝箭射在眼睛裡面,受就是那個一枝箭射在眼睛裡面。那麼下面是愛,愛就是那個酒鬼,酒鬼下面,然後再下面取,取是一隻猴子爬在樹上呢摘那個果子。然後呢再下面,就是個孕婦,懷孕的一個女人到了十月 滿胎的上來就是有,生就是生產的時候。最後呢?老死的話,一個人身上揹了個死屍,就是這個十二個緣起流轉。

 

 

 

那麼再外面一圈呢?有一位很恐怖的樣子,這個是什麼人呢?閻羅王,閻羅王就是死主,換句話說,這反正是對不起,你只要在這個裡邊,就跳不出這樣的一個關係,就在這個輾轉當中跳不出這麼一個關係。這個圖的最外面的右上角,那個時候佛陀在那裡,佛陀指的一個月亮,這個月亮佛陀是什麼?就是個覺者,他已經跳出這個生死輪迴,他告訴我們的,指的就是所指的法,這個是你們在輪迴當中熱惱痛苦無比,這個月亮是才是真正的。月亮代表什麼?兩樣東西。第一個呢?清涼不熱惱,第二個是光明非無明,是這一個,這個是十二因緣的。 那麼這個左上角這一張圖上面,這個好像是度母還不知道誰,我不知道,我老師告訴我的,這個都有傳承的,每一個都有他特別傳承的。但是呢現在這個,這個左上角這個圖我既然沒聽說,我不敢肯定,這沒關係,我們大概了解這個圖的真正的大概的意思。

 

 

 

那麼現在呢?又把這一個這個圖的內涵來給大家解釋一下。我想在這個解釋這個圖之前不妨先講個故事,這個故事後面這個書上面也有的,你們現在也不必看那個書,這個故事是這樣一個故事。說佛世的時候有兩個大國,一個大國在菩提加耶,一個大國在南方。那麼這兩個大國,國王都非常好,平常他們彼此之間,經常互相禮尚往來。那麼有一次,這 個南方的那個大國的那個國王,送了一樣東西,送給那個北方菩提加耶那個大王,送的什麼?一副這個刺繡,那個時候刺繡是非常珍貴、非常珍貴,我曉得我們中國古代是以刺繡出名,這副刺繡是不是中國去我倒不知道了,反正是精彩極了,他們印度平常是找不到的,是一個絕對的珍品,看了很歡喜,他就派一個大臣做為最名貴的禮物去送給那個北方那個大王。送了以後那個北方大王一看,這個東西這麼珍貴,怎麼報答他呢?想來想去,想不出什麼報答他的辦法來,他自己又覺得我是一個大國,平常總是,送他的東西,因為我大嘛,總要比他更大一點,今天他送了我這麼好東西,我怎麼回報他?那麼請那個大臣商量,那個大臣當然誰也想不出來,佛陀是一個最了不起的一切智者,我們何不問問佛陀呢?好啊!有人跑得去問佛陀了,佛陀就叫人畫了那麼一張這個​​圖,就畫這個圖。畫了這個圖,然後呢叫他說這個最珍貴,因為他們是信佛的所以非常高興就拿了這張圖,送給那個南方的這個國王。還沒有送去之前,就派一個大臣先去說,說這裡承蒙你送給我們這樣珍貴的禮物,真難得之至,所以我們要想報答你,不曉得如何報答,用了種種的方法,結果找到 一個無比珍貴的東西,現在呢你們好好等待著準備迎接。所以那個南方的國王聽見了這個,平常送嘛就送來,哪有那麼慎重,這樣慎重,可想這個禮物的 ​​重要。那麼後來他這張圖畫好了,然後呢派一個大臣,送的去的除了這個圖以外,還有一個和尚,親自捧了這份圖而去。這個南方那個國王,他沒有接觸過佛法,雖然聽說過,也不了解佛法是什麼,就要來接收。一看那一個大臣,另外呢一個和尚,捧一張圖,他想這個東西一定是珍貴無比,所以他們用最恭敬的方式, 最歡喜的心情去迎接。然後拆開來一看,一張圖,那個圖就是這個莫名其妙的不曉得什麼東西,這什麼?他當時心裡面就有被愚弄之感。那麼,結果很多大臣看見了,這個國王這樣的話,也覺得奇怪,那來來來來,你們來看,這算什麼名堂?大家來看了以後,因為由於國王這個一個表示,大家先入為 主,大家覺得,這是什麼名堂嘛?他事先就說得這麼慎重法,結果跑得來派這個人又怪怪的,他又不知道和尚是什麼,然後呢這張圖又是莫名其妙,他心裡面大家覺得不是味道,好好也沒辦法。然後呢這國王愈想愈氣,愈想愈氣,說我平常很尊重他,結果他這樣,他總處處地方託大,他以為來輕視我,這一下要報復。這平常的人報復也報復了,這個國王往往一個報復,那就大動干戈,這樣這下要跟他打,這樣。於是,他當然要真正打仗也不能輕易,所以召集那些大臣大家商量。說起來兩國是差不多,雖然就實說來,的的確確是菩提加耶對方那個國王比他強一點,正在那商量的時候,那時有一個大臣說,不!我想這個國王一向我們彼此互相親善,從來沒有這種事情發生過,說這件事情,最好先把他弄弄清楚,不妨何不先派個人去問問呢?萬一他有特別意義,那我們這樣的話,豈不顯得太冒昧而且無知。這個種種伐不來,大家想想也有道理,好好,那就返報。派一個大臣跟著來的就問他,說你說這個很珍重,​​但是我們收到這個禮物,看了半天,也看不懂這個什麼一回事情。那麼,然後呢他就跟他解釋,就跟他解釋那個圖上面的那個道理,他說那個,你既然要了解,他不是派一個和尚去嗎?你就去問那個和尚就得了,好,好,好,那就問那個,既然要了解,然後問那個和尚。那個和尚就把那個十二因緣這個流轉的這個內容從頭至尾,詳詳細細的解釋一下。解釋了一下,那個國王越聽越有味道,越聽越有味道,聽完了以後就想,開悟了,大徹大悟了,一點都沒錯,好的國家也不要了,給兒子,就去做和尚去了,這張圖。後面,我們書本上有的,仙道大王,然後弄了個十二因緣,貼在門上面看了以後,開悟了,就是這樣。你可想而知這個圖的真正的意義,而且這個開悟的話那個真是個什麼開悟?那是緣覺,緣這樣的,所以我先把這個因緣給大家說一說。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如此三事,名為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佛子內養五德外修六和

五德者。溫厚。善良。恭慎。節儉。忍讓。

六和者。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

勤學三福三學六度十願。續佛慧命。弘法利生。願共勉之。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諸供事及承事,修行親近善知識。堅固由依教奉行,能令其心正歡喜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一 、以種種柔軟言詞,為說法要令其歡喜。

二 、見在家出家菩薩乘人,常生信敬起教師想。

三 、不求他過失。

四 、不舉人罪。

五 、離粗語慳吝。

六 、當捨於懈怠。

七 、遠離諸憒鬧。

八 、寂靜常知足。

九 、不著名聞利養果報。

十 、常為眾生廣宣正法。

十一、住清淨行,生覺悟心。

十二、以少功用善能利益無量眾生。

十三、發起精進,普護正法。

十四、一切行中,隨順而住。

十五、護持正法,不惜身命。

十六、常勤精進,不求利養。

十七、於四眾中,宣說正法。

十八、善入一切眾生心行。

十九、心意調柔,常懷慈愍。

二十、於一切法,發生勝忍,無執著心。

二一、不貪利養,恭敬尊重,淨意樂心。

二二、求佛種智,於一切時,無忘失心。

二三、於諸眾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

二四、不著世論,於菩提分,生決定心。

二五、種諸善根,無有雜染,清淨之心。

二六、清淨殊勝業,愛樂常修習。

二七、當捨下劣業,應求勝上法。

二八、讀誦、修行、為人演說。

二九、於一勤修禪定菩薩,亦當親近供養承事。

三十、於智慧中當勤修習。

三一、戲論諍論處,多起諸煩惱,智者應遠離。

三二、深信因果。

三三、不貪睡,不貪吃。

三四、心無嫉妒。

三五、供養三寶。

三六、為求無上道,聞法無厭足。

三七、當捨一切,非法之戲論。

三八、不應見人過,自謂最尊勝。

三九、憍恣放逸本,莫輕下劣人。

四十、覺悟生慚愧,要住精進力。

四一、於諸眾生,起於大慈,無損害心。

四二、於諸眾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

四三、所行罪業,慚愧發露。

四四、勤修忍辱行,安住於忍辱。

四五、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ug 19 Wed 2015 15:48
  • 佛教

 

認識佛教

 

    • 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

 

    • 釋迦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內容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

 

    • 知覺名佛菩薩,不覺名凡夫。

 

    • 佛教的修學綱領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並依戒定慧三學,以求達到此目標。

 

    • 修行就是將我們對宇宙人生錯誤的看法、想法、說法、做法,加以修正。

 

    • 修學的基礎是三福,待人依六和,處事修六度,尊普賢願,歸心淨土。佛之教化能事畢矣。

 

    • 三福︰

 

      • 第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 第二、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 第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 六和︰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

 

    •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 十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迴向。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拜繞坐,精進。威儀: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臥時要像佛陀一樣獅子臥勢而眠。

 

蕅益大師示念佛法門

 

 

()

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深信力行為要耳。

[佛云]: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

[天臺云]:四種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

[雲棲云]:一句阿彌陀佛,該羅八教,圓攝五宗。

 

可惜今人,將念佛看做淺近勾當,謂愚夫愚婦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終日悠悠,淨功莫克。設有巧設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動以參究誰字為向上。殊不知現前一念能念之心,本自離過絕非,不消作意離絕。即現一句所念之佛,亦本自超情離計,何勞說妙談玄。

 

 

()

祇貴信得及,守得穩,直下念去,或晝夜十萬,或五萬三萬,以決定不缺為準。畢此一生,誓無變改。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諸佛便為誑語。一得往生,永無退轉,種種法門,咸得現前。

 

()

[切忌]今日張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尋章摘句;遇宗門人,又思參究問

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缽。此則頭頭不了,帳帳不清。

 

豈知 [念得阿彌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都在裏許。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亦在(ㄌㄧˇ)許。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淨聚戒,亦在裏許。

 

()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

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癡,即大持戒;

真能念佛,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

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

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禪定;

真能念佛,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試自檢點,若身心世界猶未放下,貪瞋癡念猶自現起,是非人我猶自掛懷,間斷夾雜猶未除盡,妄想馳逐猶未永滅,種種他歧猶能惑志,便不為真念佛也。要到一心不亂境界,亦無他術。最初下手,須用數珠,記得分明,刻定課程,決定無缺。久久純熟,不念自念,然後記數亦得,不記亦得。

 

若初心便要說好看話,要不著相,要學圓融自在,總是信不深,行不力。饒汝講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轉語,皆是生死岸邊事,臨命終時,決用不著。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堂吃飯用齋時,先在碗內圓週夾三小口飯吃念著 : 願從今日,盡未來際,斷一切惡。行一切善。誓隨佛學。誓斷煩惱。誓成佛道。誓度眾生。克勵身心,求生淨土。若有見聞者。俱成正覺。

 

印光大師與衛錦洲居士書

 (因鄰火延燒、物屋一空、其妻驚駭病故、遂心神迷悶、如醉如狂)

() 法華經云 :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 天之所以成就人者.有苦有樂.有逆有順.有禍有福.本無一定。唯在當人具通方眼.善體天心.則無苦非樂.無逆非順.無禍非福矣。

 

() 是以君子樂天知命.上不怨天.下不尤人.隨遇而安.無往而不自在逍遙也。

 

() 所以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者現在也、行者優游自得之意、富則周濟貧窮、貴則致君澤民、盡其富貴之分、是之謂素富貴行乎富貴也).

素貧賤行乎貧賤(若家無餘財、身未出仕、則守乎貧賤之節、不敢妄為).

素夷狄行乎夷狄(若盡忠被(ㄔㄢˊ)、貶之遠方、如雲貴兩廣黑龍江等、則心平氣和、不怨君上、不恨讒人、若自己就是彼地人一樣).

素患難行乎患難(或者不但遠貶、且加之以刑、輕則楚打監牢、重則斬首分尸、或至滅門、仍然不怨君上、不恨奸黨、若自己應該如此一樣、人與之患難、尚然如是、何況天降之患難、豈有怨恨者乎、如是之人、則人愛之、天護之、或在此生、或在後世、或者子孫、決定有無窮之福報、以酬其德矣)。

 

() 居士雖有好善之資.未明儒佛至理。以故一遇逆境.便發狂亂耳。

 

() 今諭之曰.世間最博厚高明者.莫過天地日月。而日中則(ㄗㄜˋ) (太陽偏西/天晚).月盈則食。高岸為谷.深谷為陵。滄海變桑田.桑田成滄海。

古今最道高德備者.莫過孔子。而且絕糧於陳.被圍於匡。周遊列國.卒無所遇。只有一子.年才五十.即便死亡。幸有一孫.得綿世系。降此而下.顏淵短命.冉伯牛亦短命。子夏喪明.左丘明亦喪明。

屈原沈江(屈原盡忠被(ㄔㄢˊ)、後以懷王被秦所留、不勝憂憤、而力無能為、五月五日、沈於汨羅江中).子路作醢((ㄏㄞˇ)音海、肉醬也、子路仕衛、衛(ㄎㄨㄞˇ)(ㄍㄨㄟˋ) (太子) 與其子(ㄓㄜˊ)爭國、子路死於其難、遂被敵兵斬作肉醬)。天地日月.猶不能令其常然不變。

大聖大賢.亦不能令其有順無逆。唯其樂天知命.故所遇無不安樂也。而且千百世後.自天子以至庶人.無不景仰。以當時現境論之.似乎非福。以道傳後世論之.則福孰有過於此者。

 

() 人生世間.千思萬算.種種作為。究到極處.不過為養身口.遺子孫而已。然身則粗布亦可遮體.何必綾羅綢緞。口則菜(ㄍㄥ)儘可過飯.何必魚肉海味。子孫則或讀書.或耕田.或為商賈.自可養身.何必富有百萬。

 

() 且古今為子孫謀萬世之富貴者.莫過秦始皇。吞并六國.焚書坑儒.收天下兵器以(ㄓㄨˋ)大鐘.無非欲愚弱其民.不能起事。誰知陳涉一起.群雄(ㄅㄧㄥ)作。一統之後.不上十二三年.便致身死國滅.子孫盡遭屠戮。直同斬草除根.(ㄇㄧˇ)(ㄐㄧㄝˊ) (沒有剩餘) 。是欲令子孫安樂者.反使其速得死亡也。

 

() 漢獻帝時.曹操為丞相.專其威權。凡所作為.無非弱君勢.重己權.欲令自身一死.子便為帝。及至已死.曹丕便篡。而且尸猶未(ㄌㄧㄢˋ)(ㄆㄟ)即移其(ㄅㄧㄣ)妾.納於己宮。死後永墮惡道.歷千四百餘年.至清乾隆間.蘇州有人殺豬出其肺肝.上有曹操二字。鄰有一人見之.生大恐怖.隨即出家.法名佛安。一心念佛.遂得往生西方.事載淨土聖賢錄。夫曹操費盡心機.為子孫謀。雖作皇帝.止得四十五年.國便滅亡。而且日與西蜀東吳互相爭伐.何曾有一日安樂也。

 

()下此若兩晉宋齊梁陳隋.及五代之梁唐晉漢周.皆不久長。就中唯東晉最久.僅一百三年。其他或二三年.或八九年.一二十年.四五十年.即便滅亡。此乃正統。其餘竊據偽國.其數更多.其年更促。推其初心.無非欲遺子孫以富貴尊榮。究其實效.反令子孫遭劫受(ㄌㄨˋ).滅門絕戶也。且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尚不能令子孫世受其福。況區區凡夫.從無量劫來.所作惡業.厚(ㄩˊ)大地.深逾大海。可保家道常興.有福無殃也耶。

 

(十一) 須知世間萬法.悉皆虛假.了無真實。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如水中月.如空中花.如熱時(ㄧㄢˋ).如乾(ㄊㄚˋ)婆城(梵語乾闥婆、此云尋香、乃天帝樂神、其城乃幻現非實、世俗所謂(ㄕㄣˋ)樓海市即此也『(ㄕㄣˋ)樓海市』 : 廣野虛幻(ㄆㄧㄠˇ)緲)。唯自己一念心性.(ㄍㄣˋ)(ㄍㄣˋ) (時間空間延續不斷) .不變不壞。雖不變壞.而常隨緣。隨悟淨緣.則為聲聞.為緣覺.為菩薩.為佛。由功德有淺深.故果位有高下。隨迷染緣.則生天上.生人間.墮修羅.墮畜生.墮餓鬼.墮地獄。由罪福有輕重.故苦樂有短長。

 

(十二) 若不知佛法之人.則無可如何。汝既崇信佛法.何不由此逆境.看破世相。捨迷染緣.隨悟淨緣。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從茲永出六道之輪迴.高證四聖之果位。豈不是因此小禍.常享大福耶。而乃昧昧不了.如醉如狂。倘若焦思過度.或致喪身失命.則長劫難出輪迴矣。而且弱妾孤子.何以自立。本欲自利利他.反成自害害他(他謂妾與子也)。何愚癡一至於此也。

 

(十三) 經云.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恐遭惡果.預先斷除惡因。由是罪障消滅.功德圓滿.直至成佛而後已。眾生常作惡因.欲免惡果。譬如當日避影.徒勞奔馳。每見無知愚人.稍作微善.即望大福。一遇逆境.便謂作善獲殃.無有因果。從茲退悔初心.反謗佛法。豈知報通三世.轉變由心之奧旨乎。

 

(十四) 報通三世者.現生作善作惡.現生獲福獲殃.謂之現報。今生作善作惡.來生獲福獲殃.謂之生報。今生作善作惡.第三生.或第四生.或十百千萬生.或至無量無邊劫後.方受福受殃者.謂之後報。後報則遲早不定。凡所作業.決無不報者。

 

(十五) 轉變由心者.譬如有人所作惡業.當永墮地獄.長劫受苦。其人後來生大慚愧.發大菩提心.改惡修善.誦經念佛.自行化他.求生西方。由是之故.現生或被人輕賤.或稍得病苦.或略受貧窮.與彼一切不如意事。先所作永墮地獄長劫受苦之業.即便消滅。尚復能了生脫死.超凡入聖。金剛經所謂若有人受持此經.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即轉變由心之義也。

 

(十六) 世人稍遇災殃.不是怨天.便是尤人.絕無有作償債想.生悔罪心者。須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ㄌㄤˊ)(ㄧㄡˋ)則不能得嘉榖 (害禾曲的雜草)。種(ㄐㄧㄥ)(ㄐㄧˊ)則勿望收稻粱 (困難) 。作惡獲福者.宿世之栽培深也。若不作惡.則福更大矣。譬如富家子弟.吃喝(ㄆㄧㄠˊ)賭.揮金如土.而不即凍(ㄋㄟˇ)者.以其金多也。倘日日如是.縱有百萬之富.不幾年即便家敗人亡.掃地而盡矣。作善遇殃者.宿世之罪業深也。若不作善.則殃更大矣。譬如犯重罪人.未及行刑.復立小功。以功小故.未能全赦.改重為輕。倘能日日立功.以功多且大故.罪盡赦免.又復封侯拜相.世襲爵位.與國同休。

 

(十七) 大丈夫生於世間.當具超格知見。豈可使身外之物.累壞自身。譬如金珠滿屋.強盜來搶.只宜捨之速逃.豈可守財待死。良以金珠雖貴.若比身命.猶然輕賤。既不能兩全.只可捨金珠而全身命耳。且汝財物已燒.空憂何益。惟宜隨緣度日.竭力念佛.求生西方。則盡未來際.永離眾苦.但受諸樂。如是則由此火災.成無上道。當感恩報德之不暇.何怨恨迷悶之若是耶。

 

(十八) 祈以予言詳審忖度.當即釋然解脫.如撥雲霧以見天日。從茲即災殃翻為善導.轉熱惱直下清涼矣。倘猶執迷不悟.勢必發顛發狂。則本心已喪.邪魔附體。縱令千佛出世.亦不能奈汝何矣。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對境 內心反觀自己,不要去責備人家,佛法是內明,是淨化自己內心。

行解相應,心口一如,以行門發願,盡未來際,遵修觀經 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大願王。

 

三福者: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六和敬者: 

一者見和同解, 

二者戒和同修,

三者身和同住,

四者口和無諍,

五者意和同悅,

六者利和同均。

 

三學者:

戒學,定學,慧學。

六度者: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十願者:

一者禮敬諸佛,

二者稱贊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

六者請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

八者常隨佛學,

九者恆順眾生,

十者普皆迴向。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無常


很多人害怕提到死亡,不想聽到死亡這個詞,只要想到死亡就很傷心、恐懼,這就是內心對死亡沒有把握,害怕面對的緣故。

死亡是無法逃避的,不管我們談不談論它,它都正在一步一步地朝我們每個人逼近,無論是誰,當死亡來臨的時候,想逃也逃不掉,想躲也沒地方躲。

既然知道這是個不可逃避的事實,我們還不如在生前就多瞭解死亡,並且學習如何面對死亡,如果生前為死亡做好了準備,那麼當死亡到來的時刻,我們就不會驚慌失措,並且有足夠的心理準備順利地渡過中陰階段,進入更好的後世。

如果我們總是固執地想像死亡是遙遠未來的事情或者只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情,那麼,當死亡到來的那一天就只能像一頭被牽進屠宰場的牛羊一樣束手無策地悲慘死去,並毫無自主地追隨業力漂泊于中陰後世,無休止地在輪迴中飽受痛苦了。

 


對一個修行佛法的人來說,對死亡的恐懼並不是消極地怕死,而是擔心為保障順利渡過臨終、進入更好的後世所必須做的準備工作還沒有做好,因此,通過長時間觀修“生命無常”來督促自己精進地修持佛法,積極地為臨終和後世做好準備。

 


觀修生命無常的好處

 


常念生命無常的好處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如果常觀生命無常,瞭解到一切生命終將死亡,我們便會渴望對生命有更深層的瞭解並會想辦法盡最大可能地發揮生命的積極意義。

在佛法的修行中,無論是小乘、大乘、密乘的修行成就都以常念生命無常作為動力,它是進入菩提道次第修行的入門基礎。

《大涅槃經》中說,在一切野獸的足印中,以大象的足跡為最大;在一切佛法的體悟中,以體悟生死無常為第一!


2、除了觀修空性外,觀修生命無常是對治煩惱最有力的工具。


3、修任何法門之前觀修生命無常,可以督促我們好好地修持這個法;在修任何法的過程中觀修生命無常,可以鼓勵我們持續清靜地修下去;在即將成就之際觀修生命無常,可以成為我們最後獲取成就的動力。


4、由於平時認真觀修生命無常,早已做好了死亡的準備,所以當死亡來臨時不會感到突然、不會恐懼或有所遺憾,能夠平靜甚至快樂地面對。

 


不觀修生命無常的過失

 


不觀修生命無常的過失也非常多,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我們之所以明日複明日地拖延修法,不停地忙於世間瑣事,就是因為心相續裏沒有仔細思維自己一定會死而且死亡是突然發生的。由於觀修生命無常不夠,我們內心生不起迫切的出離心,因此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消耗在追求今世俗務的成就上而無心修法;由於內心沒有真實的出離心,就算修了一點點佛法,目的也是希望今生就可以得到做善業的利益,而沒有考慮過要為徹底解脫輪回痛苦作一點努力。一個多少萬劫中累積了無量善業福報才換來的寶貴人身就在這種無明的懈怠中白白浪費了。


2、有些人雖然偶爾也作一點表面的修行,但由於觀修生命無常不夠,使他們的修行停留在表面上、口頭上,內心卻摻雜著世間八法。比如,有些修行人一輩子忙著慈善事業等等,只做一些人 天的善行,把寶貴的生命都只花在修善業上,自己認為是在利益眾生,做善行當然是好事,但是人天的善行,最終的結果自己的未來世仍是在六道中生死輪迴。(修行人應該以栽培出世間的般若智慧資糧為正行,栽培世間的福德資糧為助行,才有究竟離苦得樂的希望。)


3、由於觀修生命無常不夠,使我們缺少修行的恒心和毅力,一碰到困難挫折就想放棄修行,當煩惱習氣出來就退失道心。


4、由於觀修生命無常不夠,我們仍然會對世間貪戀不捨,保護親友、打擊怨敵,不停地做惡業,違背誓言。


5、由於觀修生命無常不夠導致懈怠度日,並且增長了惡業,當死亡來臨的時刻必定會後悔莫及。

 


觀修生命無常的方法

 


在經論中常見的有從理上觀修的方法和想像自己瀕臨死亡的方法。從理上觀修生命無常的方法。


首先,確定死亡是必然的,每個生命必定會死。

 


1、從古到今從來沒有人逃過了死亡。

 


一切有為法都是無常的。由四大合成的一切萬物都在成、住、壞、滅的無常變遷之中,沒有任何一個事物是永恆不變的。

春夏秋冬逐漸交替,時間在前世與後世間不停地流逝……。

我們的生命就像屠宰場裏待宰的牛羊,註定無處可逃,當因緣和合的時候,恐懼、掙扎、哭得死去活來都沒有用,每個人只能獨自前往中陰和後世……。

古今中外的一切前人沒有一個逃脫了死亡,他們全部都離開了人間,即使是偉大的佛陀、各宗傳承的祖師們,他們都示現了圓寂,我們熟悉的祖輩、父輩、鄉鄰、朋友和仇人也都相續不斷地離開了人間,不知現在去了哪里?

正如某位大德所說的:“住處家園親友等,往昔長時相處眾,如今不知在何處,此景一切成無常。”我們現在的生命像鮮花一樣開放,但是一定有一天會像鮮花一樣凋謝。

百年之後,我們眼前的每一個人都必定要離開這個熟悉的人間……。


由此可以確定,總有一天自己也必須獨自一人離開這個人間。


2、生命在不斷流逝,我們沒有辦法任意延長壽命。


人天導師佛陀說,有生必有死,人壽如閃電、如白駒過隙一樣一瞬即逝。我們的壽命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像落日下的影子一樣,刹那不停地越來越逼近死亡;就像陡坡上流下來的瀑布一樣,正在分分秒秒地邁向死亡;就像步入刑場的囚犯,每向前邁進一步就離死亡靠近一步;就像電池一樣在不知不覺中消耗,直到最後完全報廢。觀察自己慢慢地從小長大,由年輕到現在體力日漸衰弱,由此可以確定自己離開人間的這一天正在一天天、一分分、一秒秒地逼近。


3、今生只有短暫的幾十年,而後世的轉生卻無窮無盡。


如果為了獲得今生短短幾十年的福樂而犧牲無窮無盡的未來世的福樂,顯然是不明智的。

而短短的一生中,能用於修行的時間又非常少。一生中,前幾十年不懂得要修行;中間幾十年忙於生計;最後幾十年已經老了。

能修行的日子中又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三分之一的時間忙於吃飯、聊天等瑣事中,剩下的能用來修行的時間所剩無幾了。

 


通過以上三方面的思維,清楚地認識到:“此生短暫,我很快就要離開人間了!”,並且生起“我必須抓緊時間趕快修行!”的堅定決心。

 


其次,確定死亡是突然發生的。


1、人的壽命是不定的。


2、生緣很少,死緣眾多。


3、生命脆弱易折損。

 


知道自己會死還不足以警策我們抓緊時間趕快修行,還要常常想到“我將會在什麼時候死、死於什麼地方以及怎麼死都是說不定的啊!”

 


死亡從來不分大小、貧富、貴賤、美醜等的次序,也從來不會提前通知我們,它總是在我們毫無心理準備的時候突然發生。

當我們呼出一口氣而再不能吸氣的時候,就死了,就這麼簡單!

我們無法確定自己什麼時候會死以及在什麼地方死,也不知道會以哪一種方式死以及死於什麼原因。

許多環境可能致人於死地,比如食物中毒、落物、閃電、重擊、疾病、地震、車禍等等,甚至連我們的食物、衣服、親友等等都有可能隨時會要了我們的命。

誰知道今天晚上或者就在下一刻,你坐的車會不會出事?你住的房子會不會倒塌?你處的地方會不會地震?

也許眼前這餐飯就是你今生最後一餐飯;這次出外旅行你就有可能客死他鄉;

也有可能今天晚上睡下去你就再也醒不來,再次睜開眼睛時,已經是下一世的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這真的是說不準的。

儘管每個人都很不喜歡聽到這樣的話題,可事實就是這樣!

 


儘管我們越來越老,越來越靠近死亡,可是我們一直都在計畫著:

“我還有很多事情要辦”、“等我把某某事情辦好了就去修行”。我們為明天準備了許多吃的、穿的、用的,最後吃不完、穿不完、用不完就死了,死亡總是不等我們把全部的事情辦完就突然來臨了!要記住,死亡是突然來臨的!

從來沒有人承諾過我們:年長者必先死、年輕者定後死。

龍樹菩薩說:“此生多害風吹動,猶如水泡速消逝,呼吸之間而入眠,不死醒來誠稀有!”

很多人有修行的打算,可是總有辦不完的世間瑣事,結果在準備修法之前死去。幾乎每個人從年青的時候就開始為自己的養老做準備,可是不一定每個人都能活到年老,卻每個人必定會死!

 


有句俗話說:是明天先來還是後世先來,不知道!很有可能今天晚上我們就突然離開人間。

我們常常聽到身邊的人在喊:“這裏死了一個人啊!”“那裏也死了一個人啊!”有幾歲的孩子、有一、二十歲的年青人、也有三、四十歲的中年人……。昨天還很快樂的年輕朋友今天早上突然死去了,連回憶美好往事的時間都沒有;生活得正春風得意的中年人可能在跟朋友海闊天空調侃的時候突然死去,留下躊躇滿志的等待實現的計畫……,這都是閻王在警告我們:

“下一個就輪到你了,你準備好了沒有?”

 


時常提醒自己這樣思維,觀修時間長了自然會生起“我不能再拖延時間,必須完全捨棄世俗雜念,專心一意地立即開始修行!”的堅定決心。 

                                                        

再次,確定死亡時,只有生前的善業和止觀禪修的智慧對我們有幫助。

 


1、死亡時親友幫不上一點忙。

當死亡來臨的時候,再多的親友也無法挽回我們的生命,再親密的愛人也沒有辦法陪我們去死,他們只會在旁邊哭泣,不但幫不了自己,反而因為自己對他們的牽掛和放不下而加劇了臨終的痛苦。


2、財富、權勢也幫不上一點忙。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我們的,很快我們就要離開這個人間了。

當死亡來臨的時候,一位國王留下他的王國和一位乞丐留下他討飯的碗沒有什麼不同。

我們生前千辛萬苦才積攢起來的錢財、美食、華衣、權勢、地位等,雖然滿足了我們活著時的貪心和虛榮心,死亡的時候卻帶不走一絲一毫,然而為了獲得這些受用卻造下了許多惡業。

當心識離開身體時,我們的意生身就像被風吹起的羽毛,漫無目標地遊蕩在陌生恐怖的中陰世界裏,生前所造善惡業的果報很快就會追逐而來,如影隨形地跟隨我們進入中陰和後世……。

無論我活著時別人給我多少讚歎,我的財富有多少,我的房子有多麼莊嚴,我的地位有多麼高,可是當死亡的這一天,我和世間的乞丐死的方式是一模一樣的,只有我自己內心修持過的佛法與所造的善業可以幫助我。在死亡面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很多人說:“現在我先享受,等死的時候再放下,那時候,反正這一切都用不著了,比較容易放下。”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

因為能不能放下並不取決於外在,而是內心貪著的習氣。

從無始以來,我們貪執的習氣非常嚴重,不經過長時間的努力修行是很難放下的,等到死亡的那一天就算有人在旁邊引導我們也是放不下的。


3、我們這個珍愛一生的身體最後會像垃圾一樣被親人們處理掉。


活著的時候我們依賴很多的親戚朋友才能快樂,依賴很多人的讚歎才覺得有意義。活得好的時候很多人想和你在一起,與你說話,跟你玩,好像很需要你、離不開你,你也覺得自己很重要,離開了你就會有許多事情辦不成;可是當你病得半死不活的時候,需要你的人慢慢不見了:

“這個人很髒、很臭、很難照顧……”,他們對你心生厭煩;當你死亡的時候,誰也不需要你了:“這裏死了一個人,快走!”。

很快地,我們這個珍愛了一輩子的身體會被我們的最親愛的人像垃圾一樣處理掉,他們很快就把你忘了。你並不是真的很重要,沒有誰真的離不開你。

同樣是你,只是裏面有沒有氣的問題,有氣的時候認為自己是活的,很重要,沒有氣的時候誰也不需要你,要趕快離開你。

 


如某位大德所說:“一年四季日日夜夜,一切的一切都在變化和死亡之中。

今世的無常像秋天的雲霧般散去;親密無間的朋友像集市的顧客一樣各自離去;

死亡將像下午的陰影一樣降臨;來世像一張撒開的漁網;

今世的顯現如同一場春夢,妙欲和財富像一桌幻化的喜宴,就像水面的漣漪一樣毫無意義。

父母、親友救不了你,你只能獨自一人前往陰間……。”

 


既然我們必死無疑,而且只能帶著生前的業力孤身前往,難道就只能這樣眼睜睜地、傻傻地等死嗎?

不是這樣的,我們生前修持十善業的習氣和出離心、菩提心以及對三寶的信心、止觀禪修的智慧等殊勝的福慧也會延續到未來世,並且直接影響中陰的顯現和下一世的去處,這些殊勝的福慧能有效地幫助我們的心識安祥度過中陰階段,進入更好的後世(比如往生清淨佛國或者生到天上或者再次轉生為人繼續修行等等)。

 


我們的生命已經浪費得差不多了,可是還沒有為恐懼而未知的後世做過一點點準備,趁現在還活著時真的要好好想一想了:

“此刻我馬上就要到閻王的門口了,財物名聲都幫不上我的忙了,我再沒有時間考慮世間這些永遠辦不完的瑣事了! 

從現在起,我再也不要虛度人生、把修行停留在口頭上或思惟中了,我再也不能明日復明日地拖延修持佛法了,現在我就要開始投入實際的修行,為死亡做準備了!

”通過這三種思惟,生起“害怕死亡也沒有用,必須立即努力修持佛法!”的堅定決心。以上壽命無常的觀修非常重要。過去的成就者說:

一天不觀修無常,這一天就浪費了。或者說拖延修法的過患:“若獲暇滿身時未修法,恍恍惚惚度日人壽盡;死亡不定死主驟然至;

死後漂於輪回墮惡趣;劇烈痛苦逼迫自身心;縱然心生後悔亦太遲;無解脫時長久住輪回。”


已生幻軀終有死亡時,
人身壽終如陡山瀑流,
死亡因緣不離優與劣,
故即當下修習三摩地。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靜一下
 坐一下
 像一株草
 站立於晨光中
 如一朵花
 靜立月下
 寧靜就在你內心深處

 汲藉著雲影天光 風聲樹葉
 闌珊 星光之鑰
 打開那屬於你的寶藏
 你便是那擁有寧靜寶藏的主人

 我的祝福
 就寫在綠葉上
 寄給了遠方的你
 當憶念的風吹起
 請傾聽

五部大論是《現觀莊嚴論》《入中論》《釋量論》《俱舍論》《戒律本經》。

「五部大論」為核心的教法學制。

五部大論是指:因明學《釋量論》、般若學《現觀莊嚴論》、中觀學《入中論》、《俱舍論》、戒律學《戒律本論》。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寶法王:真的不忍心告訴你
 
真的不忍心告訴你,這個世界只是一個夢。
※你一輩子執著的子女,只是你的一個緣。
※你一輩子放不下的家庭,只是你生命裡的一個驛站。
※你所追逐的感情和名利只是一個自我意識的幻影。
夢醒時分,空空如也。滿世界都是你的,整個世界又都是空的。
 
大寶法王——噶瑪巴千諾
這個世界只是一個夢,你會相信嗎?也許年老的人或者面臨死亡那一刻的人才會相信。

※很不忍心告訴你,這個世界只是一個夢;
※很不忍心告訴你,這個世界不真實;
※很不忍心告訴你,這個人生很無常;
※很不忍心告訴你,這個家庭是因緣暫聚。
 
當你一生默默無聞、幾十年如一日、無怨無悔地為整個家庭付出的時候,為了兒女操碎心的時候,為了不孝子氣得神經衰弱、日夜失眠的時候。
 
我很想告訴你,這個世界是假的,不必太執著。可是你不相信,你的認識範圍也達不到使你相信和解脫煩惱的程度。
 
所以,我不說了,也不勸你了,在岸邊看著你在苦海裡掙扎和沉浮。也許,在你心裡認為我很無情,其實你所有的痛苦,我都有感受,只是無能為力,只有選擇默然觀看的態度。
我想大多數人都沒有福報聽聞到佛法,也沒有智慧領悟到空性,就在這個不真實的世界裡演繹她們的一生,喜怒哀樂、生離死別、愛恨情仇,我何必去多言呢。她有她的執著,她有她的認識,她有她的夢想和追求,她有她的世界和幸福的概念。
 
※真的不忍心告訴她,這個世界只是一個夢。
※你一輩子執著的子女,只是你的一個緣;
※你一輩子放不下的家庭,只是你生命裡的一個驛站;
※你所追逐的感情和名利只是一個自我意識的幻影。
 
夢醒時分空空如也,滿世界都是你,而整個世界又都是空的。
 
夢醒了就會殘酷地面對六道輪回,沒有幾人能當下承擔和相信,寧願選擇繼續在夢裡迷茫。
 
如果,有一天你知道自己快要死了,此時回頭再看這一生,感悟是什麼?
 
或許,這次你真的相信佛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人生就像一場電影,有跌宕起伏,有風平浪靜,有陽光燦爛,有暴風驟雨......而讓我們的心也生起了愛恨喜怒,隨境而生,隨境而滅。最後傻傻地發現,我們當了一輩子的演員,隨劇情而表演,從來沒有做過真正的我。
如果,這一刻你終於明白了什麼才是真正的我,那麼你還會那麼執著?
 
※一定要自己的孩子考得最好、學得最好;
※一定要自己幹得最好、業績要最棒;
※一定要自己住得比人高檔、穿得比人漂亮、吃得比人豐富、出行也比人奢侈;
※別人傷了你,一定要以牙還牙.....
 
終於明白那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執著它們一生,它們就這麼折磨你一生,你一生的追求不外如是,什麼也帶不走,卻累了苦了自己一輩子。甚至你最愛的人,你也不能帶著他們走。
 
唯有隨緣,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今天愛你、疼你、恨你、傷你、怨你、折磨你的人和境,該來的讓它們來,該去的就讓它們去。不去執著、不去牽掛,心靜下來,你才知道你還是你,你沒有被它們牽著走,這樣你才做回了一個真正的你。
 
這樣的人生會無憾,這樣的人生才無悔。
 
甚至到了最後一刻,死亡對你來說也是一種境界,隨緣而去,放心而去。
 
可是,你真的能明白嗎?明白了能放下嗎?或者等你明白的時候是否已經太遲了呢?
 
我唯有默默地祈禱。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門護身法(出門經):

 

出門經、出門經、

出門遇見觀世音、

四大金剛來帶路、

八大金剛護我身、

晨也光、夜也光、

天上帶來避邪光、

前面佛、後面佛、

南無阿彌陀佛。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如行雲流水,歲月似落花飛絮,以「行雲流水」為人生的過客,生命的旅者,隨喜隨憂,隨行隨悟!

 

無常的曙光

無常是生命的真相

      佛陀時代,有一位婦女名叫喬達彌,她摯愛的兒子在出生幾天後就離開人世,痛失愛子的她十分悲傷,抱著兒子的屍體,到處找尋讓兒子復活的方法。

其中,有人告訴喬達彌,有一位智者佛陀,或許有治療死亡的方法。於是她來到佛陀的住處,向佛陀訴說她心中的悲痛,

佛陀告訴喬達彌:「只要妳能用從來沒有死過人的人家的火,點燃香,帶來見我,我便能幫助妳。」

喬達彌心想:只是點個香,這很容易啊!就喜出望外地趕緊拿著香到城中,挨家挨戶的去尋找從來沒有死過人的人家的火。

然而,每一家都告訴她:「我很願意幫助妳,為妳點燃香。但很抱歉!我家有死過人。」

經過了一番地找尋,喬達彌終於了解「死亡是人生必經之路,無常是世間的真理」,而停止悲傷,

出家修行,終而契入不生不滅的涅槃。

 

       其實,不用等到死亡,無常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意外是無常、生病是無常,觀察生命中來來去去的人、事、物,就會發現,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無非不是無常,而當我們執著一件事物時,會習慣性的誤以為這事物是常》。

《生病時以為病不會好而意志消沉,歡樂時以為是常,而於歡樂消失時感到空虛寂寞,因為不知無常,而使生命充滿痛苦》。



善用無常 改變人生

  《世間有人聽到無常,心中常常會閃過一絲的淒涼,好像一切事物終歸變壞,一切努力都是枉然,覺得死後一切都無,生命沒有價值,於是生活沒有重心,日子一天過一天,漫無目標》。

《還有些人,當聽到無常,心想:既然凡事無常,歡樂稍縱即逝,何不趕快及時行樂?於是天天放縱自己於財、色、名、食、睡五欲中,藉虛妄的歡樂,填補自己心中的空虛及不安,然而當歡樂過後,反帶給自己更加地空虛寂寞與不安》。



  《這些人,都只是知道片面的無常,或是對無常有所誤解,既然無常是生命的真相,對無常沒有正確的認識,就不會對生命有正確的了解;如此,必然存在許多現實與理想的衝突;而現實與理想的落差,就是生命苦的根源》。

《所以正確地認識無常,是圓滿生命的開始》。



  《什麼是無常?常是永恆不變,無常就是凡事都會改變,眾生的心念有生住異滅,人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壞空。
世間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成,而心念在變,因緣在變,所以週遭事物也一直在變》。

《在這變的當中,消極的人選擇逃避、放逸;而積極的人,卻在這無常幻化的境界中,藉著無常的道理,運用因緣法,積極地創造、建立善的緣起,改變自己的生命,並利用這短暫的生命自利利他,覺悟有情、啟發大眾的善根,使大眾遠離虛妄與痛苦,乃至契悟這念常住不滅的真心》。



生滅身中有不生滅性

  過去佛在世時,有一位國王名叫波斯匿,聽到佛說,人的生滅身中有不生滅性,心中十分疑惑,
所以請佛開示,

佛就問:「大王,你現在多大歲數了?」波斯匿王回答:「六十二歲了。」

佛再問:「大王,你從出生至今,見過幾次恆河水?」

王言:「見過兩次。我三歲時,母親帶我去拜耆婆天時看過一次,最近又看了一次。」

佛又問:「大王,你三歲看恆河的心,和六十二歲看恆河的心是一個?還是兩個?」

波斯匿王回答道:「我這念能見的心,當然是一個,從來沒有改變過。」

佛陀就告訴波斯匿王:「會變的色身,並不是真正的自己;這個不會隨年紀改變的,才是你的真心,才是真正的自己。」



  《念頭會來來去去,人也會漸漸衰老,外在環境一直在改變,但是我們能知的這念心,從來沒有變過,白天存在、晚上存在,生病時存在、老了還是存在,所以在這生滅身中有不生不滅性》。

《如果我們能在生滅無常的境界中,體會到這念不隨因緣變化、不生不滅的心,就是我們的常住真心、我們的真生命,也就真正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如此生命就是無窮盡的,人生就有無盡的希望》。



於無常中見生命的希望


  《無常,是生命的真理,是一個事實,但是對無常的認知不同,人生的方向就有所不同。
無常並非沒有希望,也不是結束後什麼都沒有,無常反而是我們創造圓滿、光明人生最好的方便》。

《愚者於無常中意志消沉、懈怠放逸、放浪形骸,生活沒有目標;智者於無常中運用無常,改變目前的困境、創造更好的生命,甚至在無常的變化中,觀心返照,照見自己這念不生不滅的常住真心,依著此心而行,做自己真正的主人翁,創造出美好的人生、光明的未來》。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中國一位教授寫的,非常值得思考。
分享《易經》智慧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為什麼今天的年輕人容易英年早逝?
為什麼很多年輕人一出名就死了?
為什麼有些官員一升官就得重病?
為什麼有的人家裡剛蓋完房子,人就出車禍去世了?
為什麼?
就是四個字~“ 德不配位” 。
 
我們所有的財富、智慧,我們的一切,老祖宗用一個字來代表叫
厚德才能承載萬物。
這就是清華大學的校訓—“ 厚德載物” 。
厚,深厚的意思;
按照自然規律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人做事
載就是承載;
就是我們說的福報
 
相反是那句話叫德不配位。
就是我們的待遇,就是我們的德行不配我們的福報
打個比方說,這有一張桌子,它能承受十斤重的份量,您非得給它放上15 斤、
20 斤、50 斤的重量,那我們看這個桌子怎麼樣?它就開始發抖,它就開始變形了,出現
崩潰之前的先兆。
所以我們要明白古訓“ 厚德載物” 。
金錢、權力、名望都是自己的福報,都是壓自己的物啊,您能承載的了嗎?
靠什麼承載,靠符合萬物規律的德行。
 
比如有當父母的,當爺爺奶奶的,你要經常把珍惜福報這句話跟自己的孩子講,
對他非常有好處。
福報,福報就是我們的享受。譬如我吃得好,我穿得好,我能有一萬的不穿一千的,
能吃十萬的我不吃兩萬的,這些都叫福報。
中國人講惜食,珍惜的惜,食物的食。
惜食、惜衣,就是我們穿的衣服,你要珍惜它,人貴惜福。
你得積攢自己的福報。
 
有人說:老師,你講的我不相信。
那就四個字送給你,“ 以身試法” 。
過去有一句話:“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這個道太重要了。生死還是存亡?
有的商人,以非法的手段,去要那些你命裡頭裝不下的東西,你這不是惹禍嗎?
因此坐牢判刑的例子還少嗎?
他的德行跟他的待遇、福報不相稱。
 
我用便宜的手機、穿便宜的布鞋,普通的衣物……
我為什麼要這樣?因為我認為我沒有那麼厚的德行,所以我用這些很簡樸的東西,
我心裡很踏實。
若你沒有德行,而要享受的太大,要奔馳、寶馬、豪華別墅,頓頓飯都是上千
上萬……
就是消耗自己的福報,折自己的福,您真敢吃,真敢用啊?
 
現在人們瘋狂的追名逐利,為了出名不惜一切代價,為了掙錢不惜一切手段。
我們現在天天看這個奔馳車好,那個大別墅好,看人家當官當這麼大……
心想,我一定要把這個錢掙到手。大家都是在這樣想,完全不懂得道德。結果會如何呢?
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現在的學生、孩子也是那樣。
他不管自己是什麼身分,就是要最好的。
你現在一分錢不賺,你就要最好的,誰教的?
電視教的,社會在教,家長也在教,老師也在教;攀比,家長都鼓勵~媽媽明
天給你買個更好的壓倒他。
你看看,完全錯誤。
孩子不知道,享福太多了會怎麼樣?
我們老祖宗講的,這會折你的福報。
 
我們老年人過去講“ 折福折壽” ,是有道理的。
大家不要忘了,壽命和福報都是能量,人本身就是個能量體。
 
我們不會愛孩子,現在對孩子的那種愛完全是違背常理知識的。
你越愛,他生病越多,越容易出災禍,越容易夭折。
年輕人為什麼年紀輕輕的去世的那麼多?
三十多歲,突發疾病為什麼那麼多?
因為他的福報、能量快速消耗了。
 
所以吃的簡樸、用的簡樸,真有好處。
明白了這個道理,才知道厚德載物,你才敢消受。
 
你看著領導坐好車,就想把他拉下來。
你看那些企業家那麼有錢,就想我要把這個錢拿過來。
你就不知道想想,人家有什麼樣的德行和福報,他才能坐在這個位置上,
才能坐的安穩。
 
再說一句《周易》裡的話: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
你看著人家發財,你看著人家出名,你看人家當教授,當領導…… 你心裡不平,
但你有沒有想過人家的祖上有多大的德行。你有沒有?
 
一日一禪
喜歡付出,福報就越來越多;
喜歡感恩,順利就越來越多;
喜歡助人,貴人就越來越多;
喜歡抱怨,煩惱就越來越多;
喜歡知足,快樂就越來越多;
喜歡逃避,失敗就越來越多;
喜歡分享,朋友就越來越多;
喜歡生氣,疾病就越來越多;
喜歡佔便宜,貧窮就越來越多;
喜歡布施財,富貴就越來越多。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個孩子對一個問題一直想不通:為什麼他的同桌的同學想考第一名就考上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卻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後他問道:「媽媽我是不是比別人笨?我覺得我和他一樣聽老師的話,一樣認真地做作業,可是,為什麼我總是比他落後?」

 

媽媽聽了兒子的話,感覺到兒子開始有自尊心了,而這種自尊心正在被學校的排名傷害著。

 

她望著兒子,沒有回答,因為她不知道該怎樣回答。又一次考試後,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學還是第一名。回家後,兒子又問了同樣的問題。

 

她真想說,人的智力確實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腦子就是比一般的人靈活。然而這樣的回答,難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嗎?她慶幸自己沒說出口。

 

應該怎樣回答兒子的問題呢?有幾次,她真想重覆那幾句被上萬個父母重覆了上萬次的話「你太貪玩了, 你在學習上還不夠勤奮, 和別人比起來還不夠努力。」 以此來搪塞兒子。

 

然而,像她兒子這樣腦袋不夠聰明,在班上成績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時活得還不夠辛苦嗎?所以她沒有那麼做,她想為兒子的問題找到一個完美的答案。兒子小學畢業了,雖然他比過去更加努力,但依然沒有趕上他的同學,不過與過去相比,他的成績一直在進步。

 

為了對兒子的進步表示讚賞,她帶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這次旅行中,這位母親回答了兒子的問題。

 

現在這位兒子再也不擔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沒有人追問他小學時成績排第幾名,因為他已經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大學。

 

放寒假回來時,母校請他給同學及家長們做一段演說。其中他講小時候的一段經歷:「我和母親坐在沙灘上,她指著前面對我說:『你看那些在海邊爭食的鳥兒,當海浪打來的時候,小麻雀總能迅速地起飛,牠們拍打兩三下翅膀就升入天空;而海鷗總顯得非常笨拙,牠們從沙灘飛入天空總要很長時間,然而,真正能飛越大海橫過大洋的還是海鷗。』」

 

這場演說使很多母親流下了眼淚,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親。這位母親從不說一些令孩子洩氣的話,在找不到適當的答案前寧可沉默,以自身之受去支持孩子的一步步成長,孩子在這樣寬容的環境下,最後交出優秀的成績。

 

教育,是對生命個體的尊重和喚醒, 是對人的內在潛能的開發和拓展,讓孩子健康地生長,需要 一種平和的心境, 一種智慧的胸襟, 一種獨特的魅力,這一切必須以寬容為基礎!

 

※ 日常師父開示:今後,諸位善學廣論後,會發現廣論也明白的告訴我們:不是佛不救我們,是我們內心的障礙沒有去除,使佛沒辦法救我們,外支已成,內支不具呀!

 

佛法把世間的真相說得淋漓盡致,特別是人對境時的起心動念,會有不可思議的感受!

 

※ 即使被煩惱冤家壓在下面了,我也在下面咬牙,要跟煩惱鬥。我不是時時戰勝的,我自己很清楚,我一直在敗。人家說常勝將軍,我自己覺得我是常敗將軍。普通一般人敗了一次就完了,像那樣就不行。我敗,敗了以後我還再打,又敗,敗了再打,又敗,再打,所以叫做常敗,真正了不起的就是這個「常」字。你能夠這樣倒下去再打,倒下去再打,你就成功了。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來世不動產」

今生因來生果,值的細細思維喔,請慢慢深深思維

我們的下一生想要怎樣的不動產呢?想住哪一種「房子」裡呢?

  

劇情簡介

男子 ( 高橋克實 飾 ) 在醫院病床上剛掛掉,就突然出現在一片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眼前只有一棟建築,上面寫著「 不動產 」。

 

屋裏的主人說這裡是選擇 轉生 之地, 電腦裏詳細紀錄了這一世的「善行」、「惡行」、「不做為」的屬性跟次數 ,依據功德加減值計算出分數,用來選擇靈魂的住宅不動產,即轉世的「載體」,人類、牧牛、龍蝦、熊貓、小狗 ......

 最後在三寸不爛之舌的建議下,男子選擇了一出生就藏土七年、只鳴七天的「蟬」~~~~~~~。

心得 :

(1) 轉換了佛家六道輪迴的概念,用「房地產」的方式來表現創意,非常高超的想法,動心起念、善善惡惡在電腦 ( 孽鏡台 ) 前面全都 數位化、 條列的清清楚楚,誰也跑不掉。

(2)而且難得的是,用了很趣味性的方法來展示「人生功德值」的作用,ex: 分數 不夠不能轉世當熊貓,因為它是面臨絕種的稀缺搶手動物。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逆境菩薩誰是誰的「逆境菩薩」?

某大公司招聘職業經理人,應徵者雲集,其中不乏高學歷、工作經驗豐富的人。

最後,老闆將親自面試最後的六名應徵者。可是當面試開始時,主考官卻發現考場上
多了一個人,就問道:「有不是參加面試的人嗎?」
坐在最後面的一個男子站起來:「先生,我在第一輪就被淘汰了,但我想參加一下面
試。」

所有的人都笑了,就連站在門口為客人倒茶水的老頭也忍不禁笑。

主考官不以為然的問:「你連考試第一關都過不了,又有什麼必要參加這次面試
呢?」

這個男子說:「因為我掌握了別人沒有的財富,我本人就是一大財富。」

大家又一次哈哈大笑了,認為該男子或許是頭腦有毛病,或許是狂妄自大。

該男子繼續說:「我雖然學歷不算太高,也沒擔任過重要職務,可是我卻有著十年的
工作經驗,曾在十二家公司任過職……

主考官插話:「雖然你的學歷和職稱都不高,但是工作十年倒是不錯。不過你換了十
二家公司,這可不是一種令人欣賞的行為。」

男子說:「先生,我沒有主動要換工作,是那十二家公司先後倒閉了。」

大家又是一陣大笑。一個考生說:「你真是一個道地的失敗者!」

男子笑了笑:「不,這不是我的失敗,而是那些公司的失敗。這些失敗積累成我自己
的財富。」

這時,倒茶老頭走上前,給主考官添茶水。

男子繼續說:「我很瞭解那十二家公司,我與同事努力想挽救,雖然沒有成功,但我
知道錯誤與失敗的每一個細節,並從中學到了許多東西,這是別人所學不到的。很多
人只是追求成功,而我,更有經驗避免錯誤與失敗!……

男子停頓了一下,又接著說:「我知道,成功的經驗大部分相似,容易模仿,而失敗
的原因卻各有各的不同。用十年學習成功經驗,不如用同樣的時間經歷錯誤與失
敗,所學的東西反而更多、更深刻。我認為,別人的成功經歷很難成為我們的財
富,而恰恰是別人的失敗過程卻是我們不可多得的財富!」

該男子說完,做出轉身出門的樣子,又突然回過頭:「這十年經歷的十二家公司,培
養鍛煉了我對人、對事、對未來的敏銳洞察力,舉個小例子吧——真正的主考官不是
您,而是這位倒茶的老伯……

在場所有的人都感到驚訝,目光轉向老頭。

老頭在驚訝之際,很快恢復了平靜,笑了笑:「很好!你被錄取了,因為我想知
你是如何知道這一切的?」

啟示:

相信誰不也願意從事十二家公司,而公司都相繼倒閉。更多的時候,我們埋怨我們倒
楣,卻沒有換個角度想想: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從這個故事,我們也能得出一個結論:錯誤和失敗並不是100%的,錯誤和失敗多
了,只要懂得去總結整理,就是一筆財富,因為可以讓我們學會去避免同樣的錯誤與
失敗。另一方面,我們也明白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這名男子能從倒茶老頭的神情、氣質、舉止等看出他是這家公司的老闆,說明他是一
觀察力很強的人。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樣的洞察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練成
的,這需要長期的積累,需要在每一個細節的觀察中不斷的訓練和提升。

向逆境乾杯,跟敵人致敬,打擊你最深的人,一定是你的敵人?錯了,他可能是你最
親密的朋友、親人。
打擊你最深的人,一定是負面的?錯了,他可能造就一個更堅強的你。

原諒敵人往往比原諒朋友容易。因為,我們從來不會對敵人付出感情,但是對朋
友、親人,我們也許付出了最真摯的情感;付出了,就希望得到回報,得不到回
報,反而被出賣、背叛,在情感上就會有著被欺騙的傷痛和悲哀。

原諒敵人,那是一種風度和器量的表現;我們之所以可以原諒敵人,那是因為覺得自
己在他之上,有權力去赦免他,甚至可憐他、原諒他,就是不想跟他一般見識。

但是,我們對朋友卻是小器的很,在內心始終無法真正的原諒他。

人生中有許多不可思議的地方,看似弔詭,其實透著玄機,例如說,越是親密的
人,往往互相傷害;愈是自己的親人,反而傷你最深,那些看輕你的人、傷害你的
人,可能是你的父母、丈夫、妻子、情人、兄弟、姐妹,甚至是你最好的朋友、同
事。

雖然如此,這些人都可能是你人生中的「逆境菩薩」,也是你人生中的「逆增上
緣」,因為,有了他們的「激勵」,你才有向上的勇氣及能量。

人生到底是上升,或者下墜,完全取決於你如何看待人生,倘若在遭受打擊時,仍能
體會到生命的美好之處,當你細細品味痛苦的滋味,慢慢咀嚼失意帳惘之時,你就永
遠都不會忘記這種「刻苦銘心」的感受。

此時若能化挫折為動力,化困境為動能,那些打擊你的人,就是上天給你最好的禮
物,也是上天給你最好的成全。

其實,我們都應學會感謝,感謝那些曾經讓我們跌了一大跤的朋友,因為,成功是來
自貴人的提攜,也來自小人的激勵,若沒有重重跌倒過,就不會想要風風光光再站起
來。

向逆境乾杯,跟敵人致敬,英雄往往就是誕生在這樣的時刻,這也是你重新認識自己
的關鍵。

只有面對挫折時,還能夠微笑以對,在困境中學會了感謝,你才能掙脫人生的困
境,走向光明未來。

因為,真正有價值的人,是在逆境中含笑的人。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是自己創造的

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頭家,說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頭家捨不得他的好工人走,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說可以。

但是大家後來都看得出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劣種材料,做出來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時候,頭家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這是你的房子,他說:我送給你的禮物。

《他震驚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他怎麼會這樣呢?現在他得住在一幢粗製濫造的房子裡!》

是啊:

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漫不經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積極行動,而是消極應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自己的處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裡了。

把自己當成那個木匠吧,想想自己的房子,用自己的智慧好好建造吧﹗生活是自己一生唯一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優美、高貴,牆上的銘牌上寫著︰生活是自己創造的

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困境」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不屬於我們該得的,即使一分也不可能增加。假如我們可以持有相同的信念,那麼人生也會是寬廣而長遠,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困境」,也沒有什麼好焦慮的了。

是啊:《靜思語:吃苦了苦、苦盡甘來,享福了福、福盡悲來。在最悽寒的角落,生一堆火在最黑暗的路上,點一盞燈。》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睡眠本身是一種心所

達賴喇嘛尊者:

 

 

「睡眠本身是一種心所,具隨他性,是隨他而轉的一種心所。

臨睡之前,如果能夠保持善念,那麼無論睡多久,

因為是以善心入睡的緣故,睡八個小時等於連續行善八個小時;

但是,如果是隨著貪念、惡念入睡的話,

睡多久就等於在多久的時間內造惡業、相應於煩惱。

因為睡眠屬於隨他而轉,是看睡之前的念頭是善,還是惡,或無記,

我們每天都要睡覺,而且睡眠的時間很長,

如果能夠好好把握這個因緣,就不會浪費睡眠的時間。」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愛的付出.....


婚姻,不是生活一辈子不吵架

而是,吵架了還能生活一辈子

自性猶如大海,伴隨來往的船隻到達世界各地,船隻各有所還,海水沒有來去。

有來去是生滅的差別相。我們就像那船隻,長劫漂泊在六道的生死大海裡。

唯有佛法的明燈,給予生命嶄新的導航,讓芸芸眾生,得渡生死海,同登解脫的彼岸。

~~
早安


人,不能太自私 ————
要留一些福氣給別人,才會有新的福氣進來。

人,不要太絕情 ————
要留一條後路給別人,才會有多的後路可走。

你給予愈多的愛,就會引來愈多的愛,

因為你的愛會把你導入愛的磁場;

你的付出也一樣 ————

會將你導入更加富裕的磁場。


一顆隨緣心,你會更灑脫;一顆感恩心,你會更滿足;
一顆因果心,你會更明理;一顆不貪心,你會更富有;

一顆忍讓心,你會更逢源;一顆超脫心,你會更淡然;
一顆修行心,你會更智慧;一顆自知心,你會更清醒。


成熟不是看你的年齡有多大,

而是看你的肩膀能挑起多重的責任。


我們常常會遇到不順心的事,碰到不順眼的人,如果不學會原諒,就會活得疲累。

原諒自己,別緊緊抓住自己的弱點、缺點、過失不放,要學會為自己鬆綁、解壓。

原諒別人,人和人之間難免有摩擦有矛盾,或許對方根本就是無意,或許對方有難言之隱.....


人生的美好經驗往往發生在不斷修正的過程中。

學習是無止境的,追求內心的充實,人生才能有真正的快樂泉源。

無條件的愛,這種經驗必須從你的內心開始,而不是向別人索求來的。

愛,只能存於平等的關係中;愛不會勒索,不須討價還價



【如何渡過苦日子】~聖嚴法師
「遇到不幸的事件,正是讓我們成長的因緣,得到更多經驗的機會。」

「當物質的條件愈差時,精神的層次反而可以超越環境,向上提昇。

人不應該總是往物質方面想,只想吃好的、住好的、用好的,重要的是應該想想你生命的目標在哪裡。」

「受過大災難的人,往往最能體驗到生命的可貴,也最能夠關懷受難的人,這就是大菩薩的慈悲心。」

*
來源:摘自如何渡過苦日子聖嚴法師〈智慧掌中書系列〉

近來歐美希臘經濟衰退,台灣油價物資上漲,在這個較艱苦的時候,讓我們來盡量用淡定來面對。<微笑> 大家一起加油!

也請菩薩們幫助,為希臘人們迴向:願他們早日離苦得樂,日子希望能盡快改善。

目中有人 助緣多,口中有德 福報多,

耳中清淨 和諧多,心中有佛 歡喜多。

世間最好的東西,是歡喜;

世間最貴的善舉,是結緣;

世間最大的力量,是忍耐;

世間最强的願力,是甘願。


一笑的智慧

1
、被人誤解之時微微一笑,是一種素養。
2
、被委屈之時坦然一笑,是一種大度。
3
、吃虧之時開心一笑,是一種豁達。
4
、無奈之時達觀一笑,是一種境界。
5
、危難之時泰然一笑,是一種大氣。
6
、被輕蔑之時平靜一笑,是一種自信。

以上若能做到,夢中也能開懷笑笑。




課聞道要有歡喜心,上司訓話要有接受心,

做事擔當要有勇敢心,和人相處要有恭敬心。

人,不必想太多,總是越單純越好...

朋友,不必交太多,總是越老越好...

愛情,不必太繾綣,總是越簡單越好...

家庭,不必太多要求,總是越和諧越好..



佛陀告訴我們:你們都在做夢,只不過在感覺上,人生的夢比昨夜的夢長一點而已,

不要太在意它,否則,它會變得很真實,永遠都會欺騙和折騰你。

不要跟著欲望走,要想獲取滿意和快樂,調整內心是最好的方法。


人生,沒有永遠的傷痛,再深的痛,傷口總會痊癒;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你不可以坐在坎邊等它消失,只能想辦法穿過它;

人生,沒有永遠的愛情,沒有結局的感情,總要結束;不能擁有的人,總會忘記。

慢慢地,你不會再流淚;慢慢地,一切都過去了。適當的放棄,是人生優雅的轉身。

人一路走來,怎可能不犯錯、不受傷、不錯亂、不徬徨.......

所以可以的話:給犯錯的人一條路走,給受傷的人真相的指引

給錯亂的人靜下來的空間,給徬徨的人一個希望微笑

不要急著等安慰,跌倒後一定要自己站起來,人生才有意思


人生的道路上難免都有許多坎坷,如果你選擇接受、面對並處理、放下它,你就成功了;

如果你選擇迴避,那麼你就失敗了。 
 
人生的路上要學會珍惜,珍惜美好的一切,因為當你一旦失去時,將會追悔莫及。  

人生有些事,錯過一時,就錯過一世。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