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第六十三卷 A面p. 145 (2) (手抄搞 第八冊(p220)

 

【何等為四?謂能破壞現行,對治現行,遮止罪惡及依止力。」】

【初力者,】能破壞現行

謂於往昔無始所作諸不善業,多起追悔,欲生此者,須多修習感異熟等,三果道理,】

 

平常我們說,我懺悔、懺悔,你懺些什麼?不知道!你跑到佛前面說,我啊!唸它個四句,你真的懺了嗎?所謂懺悔,是對以前所做的覺得不對,你怎麼曉得它不對?因為有一個對的東西擺在那裡衡量,一定是對跟不對衡量出來了以後,那個時候你才衡量得出來對跟不對。現在你根本不曉得哪一個是對,哪一個是不對,你說懺悔,懺些什麼?你能懺嗎?連懺些什麼都不知道,就能懺得乾淨了嗎?

 

 

就像人家說那個笑話,叫他去拔草,什麼是草?不知道,結果拔了半天,菜都拔掉了,草還在那裡,為什麼?草小小的在那裡,菜長得高,他就拚命去拔,拔了半天,他自己覺得他用功,用了半天,結果害了,糟了,菜、要種的東西通通被他弄掉了,然後呢?草沒有拔掉。這不是一個笑話哦!

 

如果我們仔細檢查一下,往往覺得,我現在好用功修行,這個也放下,那個也放下,然後呢?看這一個人不對,那一個人也不對,你做些什麼?你做這個就是把菜都拔掉了,草都留在這地方,你仔細檢查、檢查看看,這個我絕對不是說笑話。

 

 

這是為什麼我在這地方,我覺得自己一方面很不忍心,一方面看見在座的有幾位同學好了,讚歎歡喜!我都是靠了他,他做了很多善業,我沾了光隨喜功德。

但是另外一方面,有很多同修,偶然有幾位同修不理想,我心裡直痛心,我總是不曉得怎麼幫忙他,唯一的辦法總希望多逼逼他,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如果大家條件不夠的話,你們記住!有人來逼你,你應該感謝他,否則的話趁早回家去,那還少造一點罪惡,至少將來不會墮地獄裡面受苦,這一直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應由《勝金光明懺》及《三十五佛懺》二種悔除。】 

《金光明經》一共有好幾個翻譯本,第一個是北涼曇無懺翻譯的,根據這個翻譯本,智者大師曾經著過疏。另外一個譯本,是唐朝義淨三藏譯的《金光明經》十卷。寫得非常完整,真正好極、好極了。實際上藏經裡面也有,它能夠盡除我們所有的業障。

 

關於懺罪的道理,但願你們把了凡四訓、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這一種書好好看兩遍,我告訴你們的書多看,看了以後,你到那時一看,心裡面會馬上產生正確的覺受,至少會很認真的覺得,我怎麼以前這麼錯。乃至於對以前的錯誤會產生驚心動魄之感,那個時候你就對了,你就有機會把以前的罪惡通通懺乾淨。這個好處是不得了的好處,你只要肯這樣去做的話,的的確確的哪怕五無間罪,都可以懺得乾乾淨淨。

 

三十五佛懺就是我們現在的早、晚課誦當中,八十八佛中的後面三十五佛。前面的五十三佛出在《觀藥王藥上菩薩經》上面,後三十五佛出在《決定毗尼母經》。宗喀巴大師的傳承當中,這兩個都有完整的方法,本來八十八佛那個儀軌,還是密教的大師做的,現在我們用的這個儀軌,它有它的一個特別的意義。宗喀巴大師當年也是,以他這樣的老人家,這麼了不起,他修行第一步就懺悔。

 

懺悔乾淨了以後呢?有淨罪相,有種種感應,他親見三十五佛。結果見了三十五佛的時候,那三十五佛沒頭,奇怪!怎麼沒頭?他就請問本尊,本尊就告訴他,你那個儀軌不完整,有一部分缺少,現在還有什麼地方不夠,補足了就對了。

 

儀軌就像汽車,如果沒有門、沒有車身、沒有輪胎,你能開得動嗎?哪一部分少了就不行。所以儀軌不完整,就像汽車一樣,引擎是有的,駕駛坐在上面,可是不能載東西,也不能載客,經過宗大師的改革就完整了,這是我採用這個法本的原因。

  

【第二力】對治現行

 

【依止甚深經者】:

謂受持讀誦般若波羅蜜多等契經文句 。】

 

 

【勝解空性者:謂趣入無我光明法性,深極忍可本來清淨。】

 

 

【依念誦者】:

謂如儀軌念誦百字咒等,諸殊勝陀羅尼。】

 

 

【《妙臂請問經云》】:

【如春林火猛燄熾,無勵遍燒諸草木,戒風吹燃念誦火,大精進燄燒諸惡。

【猶如日光炙雪山,不耐赫熾而消溶,若以戒日念誦光,炙照惡雪亦當盡。】

【如黑暗中燃燈光,能遣黑暗罄無餘,千生增長諸惡闇,以念誦燈能速除。】

 

【此復乃至見淨罪相,應當念誦。】

 

【相者準提陀羅尼說:】

【若於夢中夢吐惡食,飲酪乳等,及吐酪等,見出日月,遊行虛空,見火熾然,及諸水牛,制伏黑人,見苾芻僧苾芻尼僧,見出乳樹象及牛王山獅子座及微妙宮,聽聞說法。】

 

 

 

 

【依形象者:謂於佛所獲得信心,造立形像。】

 

【依供養者:謂於佛所及佛塔廟,供養種種微妙供養 。】

 

【依名號者:謂聽聞受持諸佛名號,諸大佛子所有名號。】

 

 

 

【第三力者,】遮止罪惡

 

 

【謂正靜息十種不善,《日藏經》說,由此能摧所作一切自作教他,見作隨喜,殺生等門。三門業障,諸煩惱障及正法障。】

【《毘奈耶廣釋》中說:「若無誠意防護之心,所行悔罪,唯有空言。」《阿笈摩》中是故於此密意問云:「後防護否。」】

【故防護心後不更作,至為切要。】【能生此心,復賴初力。】

 

依止力

【第四力者,謂修歸依及菩提心。】

 

【此中總之,勝者為初發業,雖說種種淨惡之門,然具四力,即是圓滿一切對治。】

 

【◎ 惡淨之理者。】「縱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合會時,果報還自受。」

 

「黑白業感苦樂果,各別應受勤止作,別於無始所集罪,四力對治求加持。」(深信業果)(共中士)

 

 

 皈依佛、正皈依法,業感緣起之理,四力對治懺悔往昔所造之罪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