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前基礎 (親近善士)-依師修信念恩為根本

廣論出處 3411【第三隨念恩者】

隨念深恩應起敬重心有一則德育故事:【佛在家中】很讓我受用,故事如下 :

明朝安徽省太和縣的楊黼,辭親入蜀,訪無際大師。遇一老僧,問所住。黼曰:「訪無際。」僧曰:「見無際,不如見佛。」黼問:「佛安在?」僧曰:「汝但歸,見披衾倒屣者,即是也。」黼遂回。一日,暮夜抵家,扣門。其母聞聲,喜甚,不及衫襪,遽披衾倒屣而出。黼一見感悟,自此竭力孝親。年八十,誦偈而逝。

白話文的意思是:太和人楊黼,一心想要修行、要得到解脫,就辭別了母親到四川去拜訪禪宗一位很有名的祖師──無際大師。

  半路上,楊黼遇到一位老和尚,老和尚問他要到哪裏去?楊說:「我要去拜訪無際大師。」老和尚說:「你要去拜訪無際?那不如去見佛啊!」楊說:「見佛?佛在哪裏呢?」老和尚說:「你現在就趕快回家去,進家門的時候,會看到一個披了棉被、倒穿著拖鞋的人,那個人就是佛的化身!」楊黼一聽老和尚說得如此肯定,二話不說,掉頭就往回家的路上走!

  當楊黼趕到家的時候,已經是深夜了;他上前敲了敲家門:「開門哪!我回來啦!」他的母親在屋內一聽兒子回來了,高興的不得了。來不及穿衣著襪,隨手抓起棉被披在身上、套著拖鞋就出來開門了;在匆忙中,連鞋子穿反了都不知道。

  楊黼一看這位「披了棉被、倒穿拖鞋的人」,竟然是他的母親,當下就感悟修行應從何處下手了!
  
  從此他竭盡心力孝順他的母親,成為一個很有名的孝子,一直活到八十歲,就在誦經念偈時安然而逝。

孔子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又說:「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佛在家中莫遠求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佛在心中莫遠求~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父母恩重難報,如同師父對我的恩德。供佛不如供師長。把師長和父母親看成佛,功德比供佛還要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戒定慧 的頭像
    戒定慧

    戒定慧

    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